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1章《声现象》习题精选(1)
展开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1章《声现象》习题精选(1)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19秋•溧阳市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戴耳罩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
2.(2019秋•启东市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慢
C.凡是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
D.禁止鸣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2019秋•无锡期末)如图所示,是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距今2400余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编钟。迄今为止,人们用这套编钟还能演奏古今乐曲,且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这里的“音域宽广”指的是( )
A.响度大 B.响度变化范围大
C.音调高 D.音调变化范围大
4.(2019秋•金湖县期末)如图所示,是四种不同乐器。演奏它们时,我们看不到它们而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是依据听到它们发出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波形
5.(2019秋•射阳县期末)噪声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在实际中不可行的是( )
A.在闹市区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B.在住宅小区多植树
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D.在高速路旁设置隔声板
6.(2019秋•苏州期末)在“探究敲击铜管发声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选取管壁厚度相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三根铜管,将它们用细线竖直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 )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0
1.5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A.只能得出频率随长度增加而减小的结论
B.只能得出频率随直径增加而减小的结论
C.选项A和B的结论都不能得出
D.选项A和B的结论都能得出
7.(2019秋•淮安区期末)常见的声现象,能够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
A.雨滴打到雨伞上的“嗒嗒”声能被清晰的听到
B.潜泳者能听到河岸边“劈里啪啦”的鞭炮声音
C.站在小溪边能听到溪水“哗哗“流淌着的声音
D.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打破清晨森林的宁静
8.(2019秋•鼓楼区期末)如图所示,利用手机的“音量软件”测量音叉发出声音的声强级,若保持手机与音叉的位置和距离不变,当两次测试时,显示的声强级由40dB变为6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
9.(2019秋•常州期末)超声手术刀是通过从不同角度向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从而实现准确“烧死”病变细胞。手术过程中,与医生、护士之间的说话声相比,超声波具有的特点是( )
A.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好,能量集中
B.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差,能量分散
C.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好,能量集中
D.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差,能量分散
10.(2019秋•鼓楼区期末)如图所示,女子锣鼓队正在隆重表演,其中的一环节是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此时鼓声就立即消失,其主要原因是( )
A.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B.手吸收了声音的传播
C.手使鼓面的振动停止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11.(2019秋•铜山区期末)下列不属于超声波应用的是( )
A.胎儿的 B 超图象
B.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C.海豚判断方向而发出的声音
D.红外摄像仪
12.(2019秋•徐州期末)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卷“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
C.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
D.嘈杂环境里戴耳塞,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13.(2019秋•镇江期末)房屋裂缝是目前房屋质量问题的主要表现,裂缝检测主要是裂缝现状检查,是房屋检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裂缝深度可以采用( )进行检测
A.超声波 B.次声波 C.可听声 D.以上均可以
14.(2019秋•镇江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源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D.“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描述的是乐音的音色
15.(2019秋•淮安期末)如图所示,敲击音叉,音叉发出悦耳的声音。要改变听到声音的音调,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 )
A.增加敲击的力度 B.换用臂长不同的音叉
C.换用不同的小锤 D.敲击音叉不同的部位
16.(2019秋•泰兴市期末)如图所示,中国科技馆里的“声聚焦”装置,是一个呈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小丽将耳朵靠近装置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会变大,原因是“声聚焦”改变远处传来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17.(2019秋•镇江期末)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越快、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18.(2019秋•盐都区期末)小明将钢质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
A.声速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C.响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D.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19.(2019秋•徐州期末)将鼓面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这样可以改变鼓声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速度
20.(2019秋•东台市期末)为了探究“声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
B.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会有震感
C.吹响笛子后,按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
D.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波形
21.(2019秋•海门市期末)下列事例中,没有用到超声波的是( )
A.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B.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C.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 D.B超观察母体内的胎儿
22.(2019秋•海门市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D.声音是一种波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23.(2019秋•太仓市期末)如图甲所示为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 而产生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声音的音调 ,但是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 。如图乙所示,我们在听音乐会时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24.(2019秋•溧阳市期末)野生大象群也有自己的“语言”,研究人员录下象群“语言”交流时发出的声音,发现以两倍速度快速播放时,人耳能听到比正常播放时更多的声音。
(1)快速播放时,相当于把声源振动的总时间 (填“缩短”或“延长”)了。
(2)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原来频率为300Hz的声波,将变成频率为 Hz的声波,此时声波传播速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以2倍速度播放时才能被听到的声音在正常播放时属于 声波。
25.(2019秋•如东县期末)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个小孩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 中传播。但鱼儿听不见路人招手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太 (选填“高”或“低”)。
26.(2019秋•苏州期末)如图所示是眼镜店清洗眼镜的设备,该设备利用 声波使清洗液发生剧烈 达到去污作用;另一方面,科学研究发现,7赫兹的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给人伤害,用这种 声波制成的武器威力巨大,可以传得很远,如果要减少伤害,可以制造 隔离罩,从而有效的阻止声波的传播。
27.(2019秋•清江浦区期末)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歌中唱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是 、 、 。
28.(2019秋•淮安区期末)收听新闻广播时,电视机发出的声音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睡觉时,蚊虫发出的嗡嗡声 (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29.(2019秋•淮安区期末)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 装置。B型超声波诊断仪应用的是超声波能够 的道理。
30.(2019秋•淮安区期末)如图所示,用硬卡纸、塑料梳,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1)用硬卡纸拨动塑料梳的梳齿,要听 (选填“硬卡纸”或“梳齿”)振动发出的声音。
(2)逐渐加快拨动梳齿的速度,硬卡纸振动的频率 ,听到的声音的音调 。
(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声源振动的 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4)用薄铜片代替硬卡纸拨动塑料梳的梳齿,听到声音的 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原因是 。
31.(2019秋•东海县期末)2019年8月3日“同唱祖国好幸福舞起来”东海县党建惠民广场舞大赛隆重举办,优美的舞曲是由于扬声器的纸盆 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大赛在封闭的东海县体育馆内举行,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
32.(2019秋•邗江区期末)如图所示,当敲响乙音叉时,观察到与甲音叉接触的乒乓球将会 ,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传递 。乒乓球所起的作用是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33.(2019秋•镇江期末)安静祥和的环境让人舒适,从而提高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在工作及学习地点张贴着“请勿大声喧哗!”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演奏前调琴(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弹奏琴键的力度不同时,发出声音 不同;在不同的乐器上演奏同一个音,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34.(2019秋•常熟市期末)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几个实验:
(1)甲同学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乙同学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分析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
(2)丙同学用手敲鼓,鼓面发出响声,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异样。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以下活动中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
A.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的概念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两个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
D.在探究蒸发快慢与空气流通速度关系的时候,要确保温度表面积等因素相同
(3)小组成员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他们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为验证猜想,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随着不断向外抽气,发现所听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 是正确的。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猜想与假设 B.分析与论证 C.实验研究 D.提出问题
你认为上述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35.(2019秋•无锡期末)在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时。
(1)同学们采用如图所示的器材,选择音叉做声源,用小锤敲响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 竖直悬挂着的乒乓球。他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接下来,他们敲击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重复上述操作,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所得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2)小明设计了另一组实验来进行探究,他用两枚钉子把一根橡皮筋固定在木板上,他用手勾住橡皮筋的中间,慢慢将它向外拉出2cm,松手后听橡皮筋振动发出的声音。接下来的一步操作是: 。
36.(2019秋•盱眙县期末)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1)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 。
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3)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37.(2019秋•鼓楼区期末)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声现象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不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②轻敲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③用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1)由①②对比可以说明:物体的 产生声音。
(2)由②③对比可以说明:声音的 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3)在本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填序号)。
A.仅起转换作用 B.仅起放大作用 C.同时起转换和放大作用
四.解答题(共2小题)
38.(2019秋•邗江区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 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 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 m。
(3)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39.(2019秋•雨花台区期末)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请你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 (大/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你可以作一个猜想: 。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1章《声现象》习题精选(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解答】解:A、只有振动在20Hz~20000Hz之内的声音才有可能够听到,故A错误;
B、戴耳罩是从人耳处控制噪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必须靠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振动幅度不相同,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
A、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
B、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最慢;由此可知,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快,故B错误;
C、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C正确;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3.【解答】解:音域是指某人或乐器发出声音所能达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围。编钟的制作材料一样,厚薄和质量不同,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快慢不同,即频率不同,所以能够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因此编钟的音域宽广指的是音调变化范围大。
故选:D。
4.【解答】解:
ABC、不同的乐器演奏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但音色是不同的,所以人们分辨出它们的依据是音色,故C正确,AB错误;
D、声音的波形需要在示波器上才能显示,我们看不到它们而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是通过听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不是看波形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
A、在闹市区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A不可行;
B、在住宅小区多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可行;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可行;
D、在高速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可行。
故选:A。
6.【解答】解:探究发声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时,应使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数据可知,3次实验中管子的长度和直径都是变化的,没有使用控制变量法,所以不能得出选项A和B的结论;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解答】解:
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故A错误;
B、潜泳者能听到河岸边“劈里啪啦”的鞭炮声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水(液体)进行传播,故B正确;
C、站在小溪边能听到溪水“哗哗“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故C错误;
D、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故D错误。
故选:B。
8.【解答】解: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40dB变为60dB,表明响度变大了,即振幅变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解答】解:超声波具有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集中破碎能力强等特点,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解答】解:当敲击鼓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振动停止,所以发声停止,声音消失,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解答】解:A、胎儿的 B 超图象,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B、潜艇上的声纳系统,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C、海豚判断方向而发出的声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D、红外摄像仪利用的是红外线,符合题意。
故选:D。
12.【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学校广播中传来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的,故B正确;
C、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次声波,低于人的听觉范围,人听不到,故C错误;
D、嘈杂环境里戴耳塞,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13.【解答】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超声波探伤是根据有“伤”地方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时间有变化,据此可判断伤情,所以利用超声波进行房屋检测,发现裂缝深度。
故选:A。
14.【解答】解:A、“响鼓还要重锤敲”这句话说明声音的响度跟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正确;
B、“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故C正确;
D、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句话表明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故D正确。
故选:B。
15.【解答】解:同一个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要改变听到声音的音调应换用臂长不同的音叉,故B符合题意,ACD不合题意。
故选:B。
16.【解答】解:由题知,声聚焦装置,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声音听起来变强(大)了,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而声音的音调是固定不变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7.【解答】解: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
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应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振动越慢,故C错误;
D、物体振动得越快,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故D正确。
故选:C。
18.【解答】解: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听到的声音不同,即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故选:D。
19.【解答】解:轻敲鼓振动幅度小,响度小;重敲鼓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故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响度,其音调、音色、传播速度都不会改变。
故选:A。
20.【解答】解:A、铃声减小是因为抽去了钟罩内的空气,当钟罩内为真空时,则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即能说明声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故符合题意;
B、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会有震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不符合题意;
C、吹响笛子后,按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说明音调和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D、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波形,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解答】解:A、预报台风和监测核爆炸是利用的次声波。故A符合题意;
B、蝙蝠利用声波导航,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声呐探测海深,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用B超做体检,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解答】解:
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故A错误;
B、不同乐器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故B错误;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传播介质有关,在空气中最慢,在固体中最快,故C错误;
D、声音是一种波,是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23.【解答】解:
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而产生的;
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由于编钟的质量、体积不同,则振动时的频率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是不同的。
故答案为:振动;不同;相同;音色。
24.【解答】解:
(1)再次以两倍速度播放时,播放速度变快,波长不变,所以声源振动总时间缩短;
(2)①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表示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变为原来的2倍,则频率变为原来的2倍,所以频率变成300Hz×2=600Hz。
②声波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介质不变,所以声波的速度不变;
(3)由(2)可知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的频率是原来频率的2倍,以2倍速度播放时才能被听到,那么声音在正常播放时频率低于人的听觉频率下限,为次声波。
答案为:(1)缩短;(2)600;不变;(3)次。
25.【解答】解:(1)因为人的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水传播而被鱼听到,所以空气和水都可以传声;
(2)招手会产生次声波,但由于频率很低,所以不在鱼的听觉范围内,因此鱼不会被吓跑。
故答案为:水;低。
26.【解答】解: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器,是利用超声波能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达到去污作用的。
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则7赫兹的声波属于次声波。
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如果要减少伤害,可以制造真空隔离罩,从而有效的阻止声波的传播。
故答案为:超;振动;次;真空。
27.【解答】解:
风在吼,“风吼”的声源是空气;
马在叫,“马叫”的声源是马的声带;
黄河在咆哮,“黄河咆哮”的声源是黄河水。
故答案为:空气;马的声带;水。
28.【解答】解:收听新闻广播时,电视机发出的声音是我们需要的声音,不属于噪声;
睡觉时,蚊虫发出的嗡嗡声影响睡觉,属于噪声。
故答案为:不属于;是。
29.【解答】解:
(1)利用超声波的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声呐来探测海底深度;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B型超声波诊断仪是利用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和能成像的特点制成的。
故答案为:声呐;成像。
30.【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硬卡纸拨动塑料梳的梳齿,要听硬卡纸振动发出的声音;
(2)加快拨动梳齿的速度,硬卡纸振动的频率增大,听到声音的音调升高;
(3)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用薄铜片代替硬卡纸拨动塑料梳的梳齿,听到声音的音色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原因是声源的材料不同。
故答案为:(1)硬卡纸;(2)增大;升高;(3)幅度;频率;高:(4)音色;声源的材料不同。
31.【解答】解:舞曲是扬声器纸盆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大赛在封闭的东海县体育馆内举行,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传播过程中。
32.【解答】解:
敲响音叉乙时,音叉乙会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音叉甲,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音叉甲也会振动发声,此时会观察到与甲音叉接触的乒乓球弹起;音叉的振动通过乒乓的跳动来体现,乒乓球起到了将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这是转换法的应用。
故答案为:弹起;能量;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
33.【解答】解:“请勿大声喧哗!”是指要保持安静,小声说话,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演奏前调琴,即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琴弦振动的频率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弹奏琴键的力度不同时,琴弦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响度不同;
不同的乐器材质和结构一般不同,弹奏同一个音,音调相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声源处;音调;振幅;音色。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34.【解答】解:(1)甲同学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乙同学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这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鼓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鼓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鼓上放一些小纸屑;采用的方法是转换法;
A.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的概念,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错误;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两个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错误;
C.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正确;
D.在探究蒸发快慢与空气流通速度关系的时候,要确保温度表面积等因素相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D错误;
故选C;
(3)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因此猜想①是正确的。
(4)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据上面的过程知,其探究过程中的步骤依次是:DACB。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可在鼓上放一些小纸屑;C;(3)①;DACB。
35.【解答】解: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竖直悬挂着的乒乓球,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他们敲击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重复上述操作,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应改变橡皮筋的振动幅度,故接下来的一步操作是:将橡皮筋向外拉出更大的距离,响度变大。
故答案为:接触;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乒乓球被弹的幅度变大;向外拉出更大的距离。
36.【解答】解:(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正确;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越难振动,所以振动越慢,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
(3)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是次声波,所以人耳听不到。
故答案为:(1)A;(2)慢;低;频率;(3)频率小于20Hz,是次声波。
37.【解答】解:
(1)①不敲击音叉,音叉不发声,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不会被弹开;②轻敲音叉,音叉发声,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由①②对比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②轻敲音叉,音叉发声响度小,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③当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又时,音叉振动剧烈,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同时可看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大的幅度,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3)实验时,乒乓球的作用可以把微小的振动放大,将声音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便于观察振动现象,故C正确,AB错误;
故答案为:(1)振动;(2)响度;(3)C。
四.解答题(共2小题)
38.【解答】解:(1)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
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0kHz~20kHz。
(2)①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
t1=12t总=12×10s=5s,
由v=st得,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s1=v1t1=1500m/s×5s=7500m。
②由速度公式得,1分钟后,潜艇B行驶的路程:
sB=vBt=20m/s×60s=1200m,
因为声波频率变低,所以潜艇B是远离声呐,
则现在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
s2=s1+sB=7500m+1200m=8700m。
(3)月球上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1)10;20;(2)①7500;②8700;(3)不能。
39.【解答】解:(1)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
(2)实验中,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越短,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反之隔音性能越差,由小华记录的数据可见,材料隔音性能最好的是袜子,隔音性能最差的是塑料袋;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袜子的隔音性能最好,可以进行的猜想是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
故答案为:(1)小;
(2)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
(3)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19秋•溧阳市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戴耳罩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
2.(2019秋•启东市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慢
C.凡是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
D.禁止鸣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2019秋•无锡期末)如图所示,是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距今2400余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编钟。迄今为止,人们用这套编钟还能演奏古今乐曲,且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这里的“音域宽广”指的是( )
A.响度大 B.响度变化范围大
C.音调高 D.音调变化范围大
4.(2019秋•金湖县期末)如图所示,是四种不同乐器。演奏它们时,我们看不到它们而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是依据听到它们发出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波形
5.(2019秋•射阳县期末)噪声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在实际中不可行的是( )
A.在闹市区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B.在住宅小区多植树
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D.在高速路旁设置隔声板
6.(2019秋•苏州期末)在“探究敲击铜管发声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选取管壁厚度相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三根铜管,将它们用细线竖直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 )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0
1.5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A.只能得出频率随长度增加而减小的结论
B.只能得出频率随直径增加而减小的结论
C.选项A和B的结论都不能得出
D.选项A和B的结论都能得出
7.(2019秋•淮安区期末)常见的声现象,能够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
A.雨滴打到雨伞上的“嗒嗒”声能被清晰的听到
B.潜泳者能听到河岸边“劈里啪啦”的鞭炮声音
C.站在小溪边能听到溪水“哗哗“流淌着的声音
D.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打破清晨森林的宁静
8.(2019秋•鼓楼区期末)如图所示,利用手机的“音量软件”测量音叉发出声音的声强级,若保持手机与音叉的位置和距离不变,当两次测试时,显示的声强级由40dB变为6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
9.(2019秋•常州期末)超声手术刀是通过从不同角度向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从而实现准确“烧死”病变细胞。手术过程中,与医生、护士之间的说话声相比,超声波具有的特点是( )
A.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好,能量集中
B.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差,能量分散
C.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好,能量集中
D.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差,能量分散
10.(2019秋•鼓楼区期末)如图所示,女子锣鼓队正在隆重表演,其中的一环节是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此时鼓声就立即消失,其主要原因是( )
A.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B.手吸收了声音的传播
C.手使鼓面的振动停止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11.(2019秋•铜山区期末)下列不属于超声波应用的是( )
A.胎儿的 B 超图象
B.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C.海豚判断方向而发出的声音
D.红外摄像仪
12.(2019秋•徐州期末)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卷“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
C.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
D.嘈杂环境里戴耳塞,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13.(2019秋•镇江期末)房屋裂缝是目前房屋质量问题的主要表现,裂缝检测主要是裂缝现状检查,是房屋检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裂缝深度可以采用( )进行检测
A.超声波 B.次声波 C.可听声 D.以上均可以
14.(2019秋•镇江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源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D.“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描述的是乐音的音色
15.(2019秋•淮安期末)如图所示,敲击音叉,音叉发出悦耳的声音。要改变听到声音的音调,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 )
A.增加敲击的力度 B.换用臂长不同的音叉
C.换用不同的小锤 D.敲击音叉不同的部位
16.(2019秋•泰兴市期末)如图所示,中国科技馆里的“声聚焦”装置,是一个呈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小丽将耳朵靠近装置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会变大,原因是“声聚焦”改变远处传来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17.(2019秋•镇江期末)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越快、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18.(2019秋•盐都区期末)小明将钢质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
A.声速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C.响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D.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19.(2019秋•徐州期末)将鼓面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这样可以改变鼓声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速度
20.(2019秋•东台市期末)为了探究“声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
B.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会有震感
C.吹响笛子后,按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
D.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波形
21.(2019秋•海门市期末)下列事例中,没有用到超声波的是( )
A.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B.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C.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 D.B超观察母体内的胎儿
22.(2019秋•海门市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D.声音是一种波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23.(2019秋•太仓市期末)如图甲所示为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 而产生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声音的音调 ,但是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 。如图乙所示,我们在听音乐会时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24.(2019秋•溧阳市期末)野生大象群也有自己的“语言”,研究人员录下象群“语言”交流时发出的声音,发现以两倍速度快速播放时,人耳能听到比正常播放时更多的声音。
(1)快速播放时,相当于把声源振动的总时间 (填“缩短”或“延长”)了。
(2)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原来频率为300Hz的声波,将变成频率为 Hz的声波,此时声波传播速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以2倍速度播放时才能被听到的声音在正常播放时属于 声波。
25.(2019秋•如东县期末)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个小孩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 中传播。但鱼儿听不见路人招手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太 (选填“高”或“低”)。
26.(2019秋•苏州期末)如图所示是眼镜店清洗眼镜的设备,该设备利用 声波使清洗液发生剧烈 达到去污作用;另一方面,科学研究发现,7赫兹的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给人伤害,用这种 声波制成的武器威力巨大,可以传得很远,如果要减少伤害,可以制造 隔离罩,从而有效的阻止声波的传播。
27.(2019秋•清江浦区期末)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歌中唱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是 、 、 。
28.(2019秋•淮安区期末)收听新闻广播时,电视机发出的声音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睡觉时,蚊虫发出的嗡嗡声 (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29.(2019秋•淮安区期末)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 装置。B型超声波诊断仪应用的是超声波能够 的道理。
30.(2019秋•淮安区期末)如图所示,用硬卡纸、塑料梳,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1)用硬卡纸拨动塑料梳的梳齿,要听 (选填“硬卡纸”或“梳齿”)振动发出的声音。
(2)逐渐加快拨动梳齿的速度,硬卡纸振动的频率 ,听到的声音的音调 。
(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声源振动的 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4)用薄铜片代替硬卡纸拨动塑料梳的梳齿,听到声音的 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原因是 。
31.(2019秋•东海县期末)2019年8月3日“同唱祖国好幸福舞起来”东海县党建惠民广场舞大赛隆重举办,优美的舞曲是由于扬声器的纸盆 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大赛在封闭的东海县体育馆内举行,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
32.(2019秋•邗江区期末)如图所示,当敲响乙音叉时,观察到与甲音叉接触的乒乓球将会 ,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传递 。乒乓球所起的作用是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33.(2019秋•镇江期末)安静祥和的环境让人舒适,从而提高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在工作及学习地点张贴着“请勿大声喧哗!”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演奏前调琴(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弹奏琴键的力度不同时,发出声音 不同;在不同的乐器上演奏同一个音,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34.(2019秋•常熟市期末)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几个实验:
(1)甲同学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乙同学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分析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
(2)丙同学用手敲鼓,鼓面发出响声,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异样。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以下活动中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
A.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的概念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两个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
D.在探究蒸发快慢与空气流通速度关系的时候,要确保温度表面积等因素相同
(3)小组成员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他们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为验证猜想,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随着不断向外抽气,发现所听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 是正确的。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猜想与假设 B.分析与论证 C.实验研究 D.提出问题
你认为上述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35.(2019秋•无锡期末)在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时。
(1)同学们采用如图所示的器材,选择音叉做声源,用小锤敲响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 竖直悬挂着的乒乓球。他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接下来,他们敲击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重复上述操作,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所得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2)小明设计了另一组实验来进行探究,他用两枚钉子把一根橡皮筋固定在木板上,他用手勾住橡皮筋的中间,慢慢将它向外拉出2cm,松手后听橡皮筋振动发出的声音。接下来的一步操作是: 。
36.(2019秋•盱眙县期末)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1)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 。
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3)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37.(2019秋•鼓楼区期末)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声现象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不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②轻敲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③用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1)由①②对比可以说明:物体的 产生声音。
(2)由②③对比可以说明:声音的 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3)在本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填序号)。
A.仅起转换作用 B.仅起放大作用 C.同时起转换和放大作用
四.解答题(共2小题)
38.(2019秋•邗江区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 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 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 m。
(3)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39.(2019秋•雨花台区期末)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请你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 (大/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你可以作一个猜想: 。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1章《声现象》习题精选(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解答】解:A、只有振动在20Hz~20000Hz之内的声音才有可能够听到,故A错误;
B、戴耳罩是从人耳处控制噪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必须靠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振动幅度不相同,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
A、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
B、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最慢;由此可知,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快,故B错误;
C、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C正确;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3.【解答】解:音域是指某人或乐器发出声音所能达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围。编钟的制作材料一样,厚薄和质量不同,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快慢不同,即频率不同,所以能够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因此编钟的音域宽广指的是音调变化范围大。
故选:D。
4.【解答】解:
ABC、不同的乐器演奏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但音色是不同的,所以人们分辨出它们的依据是音色,故C正确,AB错误;
D、声音的波形需要在示波器上才能显示,我们看不到它们而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是通过听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不是看波形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
A、在闹市区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A不可行;
B、在住宅小区多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可行;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可行;
D、在高速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可行。
故选:A。
6.【解答】解:探究发声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时,应使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数据可知,3次实验中管子的长度和直径都是变化的,没有使用控制变量法,所以不能得出选项A和B的结论;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解答】解:
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故A错误;
B、潜泳者能听到河岸边“劈里啪啦”的鞭炮声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水(液体)进行传播,故B正确;
C、站在小溪边能听到溪水“哗哗“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故C错误;
D、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故D错误。
故选:B。
8.【解答】解: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40dB变为60dB,表明响度变大了,即振幅变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解答】解:超声波具有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集中破碎能力强等特点,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解答】解:当敲击鼓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振动停止,所以发声停止,声音消失,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解答】解:A、胎儿的 B 超图象,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B、潜艇上的声纳系统,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C、海豚判断方向而发出的声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D、红外摄像仪利用的是红外线,符合题意。
故选:D。
12.【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学校广播中传来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的,故B正确;
C、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次声波,低于人的听觉范围,人听不到,故C错误;
D、嘈杂环境里戴耳塞,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13.【解答】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超声波探伤是根据有“伤”地方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时间有变化,据此可判断伤情,所以利用超声波进行房屋检测,发现裂缝深度。
故选:A。
14.【解答】解:A、“响鼓还要重锤敲”这句话说明声音的响度跟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正确;
B、“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故C正确;
D、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句话表明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故D正确。
故选:B。
15.【解答】解:同一个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要改变听到声音的音调应换用臂长不同的音叉,故B符合题意,ACD不合题意。
故选:B。
16.【解答】解:由题知,声聚焦装置,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声音听起来变强(大)了,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而声音的音调是固定不变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7.【解答】解: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
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应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振动越慢,故C错误;
D、物体振动得越快,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故D正确。
故选:C。
18.【解答】解: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听到的声音不同,即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故选:D。
19.【解答】解:轻敲鼓振动幅度小,响度小;重敲鼓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故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响度,其音调、音色、传播速度都不会改变。
故选:A。
20.【解答】解:A、铃声减小是因为抽去了钟罩内的空气,当钟罩内为真空时,则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即能说明声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故符合题意;
B、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会有震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不符合题意;
C、吹响笛子后,按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说明音调和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D、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波形,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解答】解:A、预报台风和监测核爆炸是利用的次声波。故A符合题意;
B、蝙蝠利用声波导航,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声呐探测海深,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用B超做体检,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解答】解:
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故A错误;
B、不同乐器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故B错误;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传播介质有关,在空气中最慢,在固体中最快,故C错误;
D、声音是一种波,是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23.【解答】解:
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而产生的;
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由于编钟的质量、体积不同,则振动时的频率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是不同的。
故答案为:振动;不同;相同;音色。
24.【解答】解:
(1)再次以两倍速度播放时,播放速度变快,波长不变,所以声源振动总时间缩短;
(2)①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表示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变为原来的2倍,则频率变为原来的2倍,所以频率变成300Hz×2=600Hz。
②声波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介质不变,所以声波的速度不变;
(3)由(2)可知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的频率是原来频率的2倍,以2倍速度播放时才能被听到,那么声音在正常播放时频率低于人的听觉频率下限,为次声波。
答案为:(1)缩短;(2)600;不变;(3)次。
25.【解答】解:(1)因为人的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水传播而被鱼听到,所以空气和水都可以传声;
(2)招手会产生次声波,但由于频率很低,所以不在鱼的听觉范围内,因此鱼不会被吓跑。
故答案为:水;低。
26.【解答】解: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器,是利用超声波能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达到去污作用的。
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则7赫兹的声波属于次声波。
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如果要减少伤害,可以制造真空隔离罩,从而有效的阻止声波的传播。
故答案为:超;振动;次;真空。
27.【解答】解:
风在吼,“风吼”的声源是空气;
马在叫,“马叫”的声源是马的声带;
黄河在咆哮,“黄河咆哮”的声源是黄河水。
故答案为:空气;马的声带;水。
28.【解答】解:收听新闻广播时,电视机发出的声音是我们需要的声音,不属于噪声;
睡觉时,蚊虫发出的嗡嗡声影响睡觉,属于噪声。
故答案为:不属于;是。
29.【解答】解:
(1)利用超声波的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声呐来探测海底深度;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B型超声波诊断仪是利用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和能成像的特点制成的。
故答案为:声呐;成像。
30.【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硬卡纸拨动塑料梳的梳齿,要听硬卡纸振动发出的声音;
(2)加快拨动梳齿的速度,硬卡纸振动的频率增大,听到声音的音调升高;
(3)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用薄铜片代替硬卡纸拨动塑料梳的梳齿,听到声音的音色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原因是声源的材料不同。
故答案为:(1)硬卡纸;(2)增大;升高;(3)幅度;频率;高:(4)音色;声源的材料不同。
31.【解答】解:舞曲是扬声器纸盆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大赛在封闭的东海县体育馆内举行,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传播过程中。
32.【解答】解:
敲响音叉乙时,音叉乙会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音叉甲,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音叉甲也会振动发声,此时会观察到与甲音叉接触的乒乓球弹起;音叉的振动通过乒乓的跳动来体现,乒乓球起到了将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这是转换法的应用。
故答案为:弹起;能量;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
33.【解答】解:“请勿大声喧哗!”是指要保持安静,小声说话,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演奏前调琴,即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琴弦振动的频率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弹奏琴键的力度不同时,琴弦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响度不同;
不同的乐器材质和结构一般不同,弹奏同一个音,音调相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声源处;音调;振幅;音色。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34.【解答】解:(1)甲同学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乙同学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这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鼓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鼓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鼓上放一些小纸屑;采用的方法是转换法;
A.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的概念,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错误;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两个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错误;
C.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正确;
D.在探究蒸发快慢与空气流通速度关系的时候,要确保温度表面积等因素相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D错误;
故选C;
(3)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因此猜想①是正确的。
(4)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据上面的过程知,其探究过程中的步骤依次是:DACB。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可在鼓上放一些小纸屑;C;(3)①;DACB。
35.【解答】解: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竖直悬挂着的乒乓球,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他们敲击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重复上述操作,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应改变橡皮筋的振动幅度,故接下来的一步操作是:将橡皮筋向外拉出更大的距离,响度变大。
故答案为:接触;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乒乓球被弹的幅度变大;向外拉出更大的距离。
36.【解答】解:(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正确;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越难振动,所以振动越慢,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
(3)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是次声波,所以人耳听不到。
故答案为:(1)A;(2)慢;低;频率;(3)频率小于20Hz,是次声波。
37.【解答】解:
(1)①不敲击音叉,音叉不发声,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不会被弹开;②轻敲音叉,音叉发声,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由①②对比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②轻敲音叉,音叉发声响度小,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③当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又时,音叉振动剧烈,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同时可看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大的幅度,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3)实验时,乒乓球的作用可以把微小的振动放大,将声音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便于观察振动现象,故C正确,AB错误;
故答案为:(1)振动;(2)响度;(3)C。
四.解答题(共2小题)
38.【解答】解:(1)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
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0kHz~20kHz。
(2)①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
t1=12t总=12×10s=5s,
由v=st得,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s1=v1t1=1500m/s×5s=7500m。
②由速度公式得,1分钟后,潜艇B行驶的路程:
sB=vBt=20m/s×60s=1200m,
因为声波频率变低,所以潜艇B是远离声呐,
则现在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
s2=s1+sB=7500m+1200m=8700m。
(3)月球上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1)10;20;(2)①7500;②8700;(3)不能。
39.【解答】解:(1)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
(2)实验中,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越短,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反之隔音性能越差,由小华记录的数据可见,材料隔音性能最好的是袜子,隔音性能最差的是塑料袋;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袜子的隔音性能最好,可以进行的猜想是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
故答案为:(1)小;
(2)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
(3)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