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增分练20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8154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试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增分练20含解析
展开基础增分练20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安全生产问题,不可麻痹(bì)大意、心存侥幸,更不能敷衍(yǎn)搪塞、推卸责任,而应该积极防犯,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B.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给学生一支思维的长篙(gāo),引导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sù)”,才能使学生在语文的长河里徜徉,尽情欣赏其绚烂多姿的天光云影。
C.有着混(hǔn)凝土式防守的意大利队倒在了世界杯大门口,让球迷潸然泪下,但相信有着深厚底蕴的“亚平宁雄鹰”终究会涅槃(pán)重生。
D.春风和煦,绿树成荫,树上栖着几只雀儿,湖上掠过一群白鹭,年轻恋人湖边徜(cháng)徉,白发伴侣相偎小憩(qī),这份悠闲正是西湖迷人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
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甲】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乙】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让人如坐春风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个世界中自然是全然荡去。
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丙】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空虚 B.孑立
C.如坐春风 D.别无一物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号称“全球首家共享书店”的新华书店合肥三孝口店开启共享模式,初衷是降低阅读成本,提高阅读频次,从而提升大众阅读素养。
B.频频发生的虐童事件,不断突破人们心理承受的底线,暴露了幼儿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关幼儿保护的法律法规尚未落到实处。
C.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木椟、金器及印章等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最终确认了墓主人的身份。
D.《见字如面》凭借丰厚的内容和全新的传播策略,从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激发了人们对书信文化、诵读艺术的广泛讨论和认识。
5.根据下面内容,给“微公益”下一个定义,不超过50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有,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鹏之背, ;怒而飞, 。
(《庄子·逍遥游》)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韩愈《师说》)
(3)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 。
(苏轼《赤壁赋》)
(4)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李白《将进酒》)
(5)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基础增分练20
1.B A项,“防犯”应为“防范”;C项,“混”应读“hùn”;D项,“憩”应读“qì”。
2.C 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用于此处不妥。
3.B 最后应用感叹号或句号。
4.A B项,中途易辙,“虐童事件”不能作为“有关幼儿保护的法律法规尚未落到实处”的主语。C项,语序不当,“两千多年前”放在“木椟、金器及印章”前面。D项,搭配不当,“激发”和“认识”不搭配。
5.微公益指普通人用寓善于乐的方式参与的、将微小的爱心汇集并形成很强利他性的社会力量的活动形式。
6.(1)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3)击空明兮溯流光 望美人兮天一方 (4)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5)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