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授课课件ppt
展开中古时期:5-14世纪
材料一:[摩加迪沙]是一个大得没边的城镇。它的居民有很多骆驼和绵羊,他们每天要杀上百头骆驼。它的居民是有能力的商人。这座城市有无与伦比的手工制作的布匹,这些布匹以这个城市命名,被运到远至埃及和其他地区。 ——伊本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材料二:伊斯兰教促进苏丹(黑人之国)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在廷巴克图的大学里从事高深研究,自由出入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大学……此外,西非帝国的行政管理较为先进,其中,桑海帝国最为突出,它划分为界限明确的几个省,各省均设有总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东非:城市国家,园艺业和环印度洋贸易发达,受伊斯兰教影响;西非:多为内陆帝国,政治上注重扩张征服、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对外贸易;文化上受伊斯兰教影响。
东非和西非国家各自所具有的主要特点?
概括中古时期横跨亚非地区的国际贸易具体内容?
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非洲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
非洲传统文明是丰富多彩、斑驳陆离的。对于非洲传统文明的主要特点有如下两点认识:材料三:观点1:历史上,非洲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程度十分严重。这一与世隔绝至今仍是非洲大陆发展中的一个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第140页 观点2: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欧洲扩张之前的时期中,非洲绝不是与世隔绝的,自7世纪以来,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开始增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005年版)第313页
观点1认为非洲文明是封闭的、与世隔绝的;观点2认为非洲文明是开放的、与外界有联系。
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二者观点?
材料四: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周围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此……沿尼罗河上游是苏德沼泽,曾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这一地理环境还有助于说明,欧洲人侵入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在反常的差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甚至到1900年,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探究与拓展
若同意观点1,阅读材料四,分析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若同意观点2,阅读材料五,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
材料五:公元1世纪,基督教传入非洲,成为阿克苏姆王国国教。
同意观点1(非洲文明是封闭的):撒哈拉沙漠与苏德沼泽地使得非洲大陆内部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较少,相互影响较少;平直的海岸线使得非洲与其他大陆的联系困难,较少受到其他大洲文明的影响,保持独立发展,并持续到近代以来,非洲受到殖民以及殖民者客观上带来的工业文明的影响晚于美洲,导致非洲现代化进程慢于美洲。
同意观点2(非洲文明是开放的):外部联系:伊斯兰教、基督教传入非洲,影响非洲历史文化发展;10-15世纪东非国家发展环印度洋对外贸易,8-15世纪西非诸帝国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贸易;1324年,曼萨·穆萨带领商队前往麦加朝圣。内部关系:西非居民班图人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7-9世纪成为当地主要居民。
古 代 非 洲 与 美 洲
农业成就:印第安人培育出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
农业:种植玉米;手工业:制造陶器
农业是经济基础,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都城基础设施规划完善
建立城市国家,划分统治阶级与平民
上层阶级垄断管制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部落首领管理,向阿兹特克人缴赋
国王拥有大权;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地方划区设官、编制人口调查表、完善道路系统、强制居民迁移
建筑精美,金字塔庙宇;波南帕克神庙壁画;表意文字、历法纪年、20进位制、0的概念
材料六:伊斯兰教促进苏丹(黑人之国)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在廷巴克图的大学里从事最高深的研究,自由出入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大学……此外,西非帝国的行政管理较为先进,其中,桑海帝国最为突出,它划分为界限明确的几个省,各省均设有总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七:印加人在全国修建密集道路网,全长一万多公里…凭借崇山峻岭建成梯田系统,培育出多种农作物,掌握纺织技术,能用浇铸法制造金属器具……同时,他们研究天文历法,采用“结绳记事”,设立“知识之家”教育体系……1533年,西班牙殖民武装攻占库斯科,印加帝国逐渐走向灭亡…… ——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非洲桑海帝国与美洲印加帝国有哪些异同之处?
经济上重视对外贸易,控制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
经济上凭借环境优势发展农业、手工业;政治上,国家权力更为集中
1.历史发展:16世纪初鼎盛,后遇入侵渐衰2.历史地位:强大帝国3.政治:中央集权,地方划区,设官;最高统治者为国王4.社会:重视公共设施建设,完善道路系统5.文化:注重教育,文化繁荣
造成桑海帝国与印加帝国经济上侧重点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尝试结合两个国家各自的地理环境特点加以分析。
地理环境存在差异。西非气候干旱,不宜发展农业。桑海帝国靠近撒哈拉沙漠,黄金资源丰富,因此控制沙漠商路和黄金交易,以对外贸易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美洲印加帝国气候湿润,借崇山峻岭开发梯田,农业发展优势得天独厚。二者地理环境不同导致生产方式不同,最终导致两国选择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
1.简述中古时期欧洲、亚洲、非洲与美洲的各自历史发展状况?
多样性、多元化,各大洲文明之间有所联系,相互影响,又各不相同,特色鲜明。
2.中古时期各大洲分别与其他大洲存在哪些联系?
3.世界整体文明具有怎样的特点?
课堂检测:1.右图所示为特斯科科湖中的浮动园地,发明该项农业成就的国家( )A.崛起于库斯科地区B.在15世纪初进入鼎盛时期C.要求被征服者向其交付贡赋D.建造了波南帕克神庙
2.曼萨·穆萨是古代非洲的一位著名的国王,他曾带领一支庞大的商队前往麦加朝圣。该国王前往朝圣的出发点最可能位于图中所示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4.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桑海帝国、阿兹特克帝国分别是欧、亚、非、美四大地区的重要国家。下列有关四大帝国共同之处的论述正确的是( )A.四大帝国在15世纪初均达到鼎盛时期B.四大帝国都很重视对外贸易C.四大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掌握大权D.四大帝国都受到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
3.非洲文明中有许多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格言,例如“等“牲口可以被继承,人应该自己选择”、你有了自己的主意,再去请教别人”……上述两条格言可以说明( )A.非洲人历来注重财产继承问题 B.非洲文明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C.非洲人善于思考哲学问题 D.非洲文明存在财产私有和个体主义的概念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航路,概念解读,寻“路”之旅,必要性,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可能性,武器战术的改善,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亨利王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课文配套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代非洲,古代美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梦之源,梦之旅,恍然如梦,余梦未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