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8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作业) 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0488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8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作业) 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0488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8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作业) 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0488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合格性考试】
(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5分,共30分)
1.20世纪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以上举措反映出的发展理念是( )
A.加大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
B.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
C.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D.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选A。据材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可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国家干预经济;根据材料“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可见成立国际组织服务于成员国,对国际金融贸易进行协调,故选A。计划经济体制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手段,不属于资本主义国家,B排除;“根本”一词过于绝对,C排除;材料中资本主义国家加大政府干预经济而非减少,D排除。
【补偿训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障立法;密特朗上台后,又推行大规模的国有化,在工业、金融等领域对大型私有企业实行国有化。这说明法国( )
A.推行社会福利制度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国有制为主体D.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解析】选D。根据材料“社会保障立法”和“推行大规模的国有化”可知,是国家在分配和生产领域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力度,体现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故选D。材料“在工业、金融等领域对大型私有企业实行国有化”不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A错误;计划经济体制属于苏联模式的特点,西方国家采取的是国家干预,B错误;国有化是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是私有制以外的一种经济形式,逐渐形成了“混合经济”,而非国有制为主体,C错误。
2.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蓝领”工人进一步减少,出现了“白领”“灰领”“金领”“粉领”等称谓,代表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这一变化说明( )
A.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影响社会结构的调整
B.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
C.国家干预导致阶层成分多元化
D.社会流动呈现出增强趋势
【解析】选A。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而不再是蓝领、白领这么简单的划分,说明在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的推动下,社会分工更加多元,影响了社会结构变化,故选A;B、C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体现的是社会阶层的分化,而不是流动,排除D。
【深化点拨】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3.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厂工人数量出现少量衰减,而农场人口则衰减明显,从2 300万下降到了1 500万。这些现象反映了美国( )
A.农业经济明显衰退B.失业人口大幅增加
C.经济结构正在转型D.经济体制缺乏活力
【解析】选C。就业人口从第一、第二产业大量转移到第三产业,反映出美国经济结构正在转型,故选C。农业人口转移不能说明农业经济衰退,排除A;B、D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4.1950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将退休工人养老金平均增加了77.5%,1952年又增加12.5%。美国的上述举措意在( )
A.扩大社会保险以缓解经济危机
B.缓和社会矛盾以促进社会发展
C.稳定社会秩序以对抗苏联等国
D.规范保险行业以赢得大众好感
【解析】选B。美国的《社会保险法》属于社会福利政策的一部分,主要是稳定社会,缓和社会矛盾,故选B。经济危机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A错误;对抗苏联属于国际事务,不属于国内经济问题,C错误;D显然不是政府政策的目的。
全面认识福利国家制度的利弊
(1)利:福利国家制度确实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利,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减少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
(2)弊:一方面集中表现在政府财政支出过大,政府负担过重;另一方面福利国家制度会带来社会道德危机,被认为不鼓励工作,简单地说就是“穷人因懒惰而贫穷,富人因努力而致富”,国家不该用福利来鼓励这些穷人继续懒惰。
5.美国1965年《选举权法》规定:为保证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因种族和肤色而被否认和剥夺……任何公民的选举权都不得由于未能符合州内的测试或其他要求而被否认。这说明( )
A.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取得重大成果
B.美国的妇女取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美国学生争取民主的斗争取得胜利
D.美国人民反对越战的斗争取得成果
【解析】选A。从题干材料“不因种族和肤色而被否认和剥夺”可知是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故选A。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去健康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的几条修正案,结果使受益人增加了1 000多万,并将退休工人的养老金平均增加77.5%。1952年,对该法又加了1项修正案,养老金再增加12.5%。另外杜鲁门还促成了《公平劳动标准法》中的12项修正案,将工人的最低工资从1945年的每小时40美分提高到1950年的75美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是如何调整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调整的积极意义。(10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对“福利国家”实质的理解。(5分)
【解析】第(1)题调整:据材料“如英国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去健康者提供了保险。法国……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保障工人的权益”,从立法、保障体系建设等角度回答。意义:结合所学,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等方面概括。第(2)题据材料“退休工人的养老金平均增加77.5%。……又加了1项修正案,养老金再增加12.5%。……将工人的最低工资从1945年的每小时40美分提高到1950年的75美分”,并结合所学可知,福利国家是国家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国家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答案:(1)调整措施: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2)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等级性考试】
(选择题4分,非选择题16分,共20分)
7.下表为1947年至2000年美国制造业总产值及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单位:十亿美元)。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
A.技术革新步伐减缓 B.国际竞争日益加剧
C.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D.国家干预开始出现
【解析】选C。材料中制造业总产值迅速增长,但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却不断减少,说明美国国民经济中制造业比重不断降低,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故选C。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其主要内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通过改革,英国通货膨胀率1988年降至4%。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归纳撒切尔夫人在经济领域调整的措施,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8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及20世纪70年代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相关史实,分析“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第二问,从材料一“其主要内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可归纳;第三问,结合英国改革的根本目的归纳。第(2)题第一问,从材料二“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可知;第二问,结合材料一、二各国发展本国经济的措施,从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符合国情、有利民生等角度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1)背景: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处于颓势,通货膨胀严重(或“经济滞胀”);政局不稳;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相。
措施:出售部分国营企业;鼓励自由竞争;减少福利开支。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与完善。
(2)说明:中国借鉴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国情;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生的改善。
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年份
制造业总产值
制造业产值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1947
60
30
1980
527
24
1993
1 118
17.6
2000
1 566.6
15.8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随堂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间阶层”的出现是由于,有学者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