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本章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章末综合测评(一) 人口与地理环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读表,完成1~2题。
1.东北地区( )
A.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
B.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
C.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
D.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超过15 km
2.导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北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
B.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
C.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
1.C 2.D [第1题,读表1并分析可知,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中心在纬度上逐渐向南移动,在经度上逐渐向西移动,因此可以判断人口重心移动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由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越来越高,推断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越来越集中;人口重心指数越来越大,人口分布重心趋向西南,据此可推断东北地区人口稀疏区和人口稠密区的差异逐渐增大,人口分布向不均衡态势发展;根据同一经线上两点纬度相隔1°的两点之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 km,计算出重心移动的经线长,然后结合纬度计算出重心移动的纬度距离,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可计算出人口重心移动距离不超过15 km。第2题,各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状况仅根据资料无法判断;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会使人口向东北地区移动,但是人口重心移动趋势向西南;主要原因是由于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吸引人口大量迁入,促使人口向西南迁移。]
下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显示( )
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密度高值区
B.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值区
C.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为100~15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
D.人口密度越大,其所占的人口比重也越大
4.图中K处最可能位于( )
A.长江三角洲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D.东北平原
3.B 4.A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大的区域人口所占比重一般较大。第4题,K地区面积小但人口密度大,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较小,故应为长江三角洲。]
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5~6题。
5.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
6.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B.西亚
C.西欧D.南美
5.C 6.B [第5题,读图可知,该国青壮年男性人口比重异常偏大,说明该国产业对男性劳动力需求大,从而导致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第6题,北美和西欧的老年人口比重大,南美洲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且三地的男女性别比较均衡;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从而导致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
经济学家发现,夜生活持续时间越长,内容越丰富,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则越高。据滴滴出行的数据显示,我国22:00到第二天06:00出行占比最高的10个城市中有4个位于珠三角地区。据此完成7~8题。
7.珠三角地区夜间出行人数多的主要原因是( )
A.老年人口多B.流动人口少
C.上班时间长D.年轻人口多
8.数据显示,深圳夜间年出行人数多于北京,是因为深圳( )
A.冬季更温暖B.食材不丰富
C.受港澳影响小D.交通更便捷
7.D 8.A [第7题,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外来人口以劳动力人口为主,年轻人口多;夜间出行人数多的主要原因是年轻人口多,夜生活持续时间长;经济发展水平高,外来流动人口多;上班时间长,夜生活时间少,不是夜间出行人多的原因。第8题,数据显示,深圳夜间年出行人数多于北京,是因为深圳冬季更温暖,温暖的气温不影响人们夜生活;深圳位于南方,食材丰富;受港澳影响大;交通没有明显差异。]
2018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为2.41亿人,比2017年减少了378万人,这是我国流动人口总量连续第四年下降,但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明显。据此完成9~10题。
9.2018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B.部分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
C.极端自然灾害频发
D.地区间发展差距缩小
10.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明显带来的影响是( )
A.城市人口增长率上升
B.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C.农村的留守问题得到解决
D.城市的公共服务需求减少
9.B 10.A [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在2018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下降,但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明显,说明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减小的同时,城市化水平在提高,也就是部分流动人口已经转变为城市居民。 第10题,我国流动人口主要是从乡村向城市流动,因此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城市等级不会因人口流动而发生改变,城市服务功能不会发生改变;我国人口流动导致农村的留守儿童出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的公共服务需求增大。]
下图为我国春运期间各省区(不含港澳台地区)人口流出、流入首位流(单纯基于一省人口的总流出或总流入的强度)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的粗细代表流入和流出强度。读图,完成11~13题。
11.图示反映出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 )
①空间距离 ②交通方式 ③经济发展水平 ④地形阻隔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2.图中甲、乙两省(区、市)分别是( )
A.山西、青海B.广东、安徽
C.云南、北京D.山东、内蒙古
13.该图说明( )
A.历史因素对人口流动首位流的影响最大
B.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最为复杂
C.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
D.全国各省区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北京、天津、上海
11.C 12.B 13.C [第11题,图示反映流出首位流指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等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而且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因此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空间距离、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方式、地形阻隔不能从图中读出,实际上也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第12题,图中甲、乙两省分别是人口流入区、人口流出区,因此应分别对应经济发达与经济落后区域,结合各自流入地和流出地可判断答案。第13题,该图说明,经济因素对人口流动首位流的影响最大;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基本是周边地域或环渤海地区,并不复杂;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全国各省区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广东、上海、北京。]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如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4~15题。
1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15.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B.天津市
C.上海市D.重庆市
14.C 15.D [第14题,该直辖市近十年来户籍人口数量多于常住人口数量,说明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A错。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额缩小,常住人口增长快于户籍人口,说明当地劳动力需求量增加,吸引了外来务工人口在本地就业,C对。根据图示信息,不能判断当地老年人口比例变化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B、D错误。第15题,由上题可知,该直辖市近十年来迁出人口数量多于迁入人口数量,因此应当位于我国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且该直辖市2016年的户籍人口大约是3 400万,可推断为重庆市,D对。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十年来迁出人口数量少于迁入人口数量,且2016年三市的户籍人口均少于3 000万,A、B、C错。]
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地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如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按图推算,世界人口突破警戒值的时间大约在( )
A.2025年B.2050年
C.2075年D.2125年
17.有关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相对越少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
D.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人口容量的大小无影响
16.B 17.C [第16题,读图可知,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约为100亿,人口突破警戒值。第17题,人口容量与资源呈正相关,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相对越多;科技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容量越大;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影响对资源的利用,故对人口容量也有影响。]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和④B.②和④
C.①和③D.②和③
19.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18.C 19.C [第18题,依据图中人口潜力指数数值可判断①处大于450小于500,②处大于400小于450,③处大于100小于150,④处大于150小于200。第19题,③地区位于美国西部干旱区,因缺乏水资源而人口潜力指数低。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东北部最大、同时太平洋沿岸地区大于中西部干旱区;②地区因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而人口潜力大;④地区因气候条件和科技水平高而人口潜力较大。]
下表为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与面积数据统计表。读表完成20~21题。
20.关于1990~2012年两省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东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于青海省
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
C.青海省年人口增长量大于山东省
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
21.青海省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最主要原因是该省( )
A.交通不便 B.消费水平低
C.生态环境脆弱 D.资源贫乏
20.B 21.C [第20题,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可知,1990~2012年山东省人口增加了1 246万,增长速度为14.8%;青海省人口增长了125万,增长速度为27.9%,故A、C项错误。山东省人口密度大于青海省,D项错误。山东省人口密度变化小于青海省,B项正确。第21题,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是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最主要原因。]
读下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a、b分别表示( )
A.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最高容量
B.人口最高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C.人口最高容量 人口最高容量
D.人口最高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23.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是( )
①对外开放程度 ②资源数量 ③科技发展水平 ④地区消费水平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22.A 23.B [第22题,人口最高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在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的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根据两个概念可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最高容量。结合示意图可判断a是人口合理容量,b是人口最高容量。第23题,影响人口最高容量的因素包括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地区消费水平越高,说明人均消费的资源越多,对一个地区而言,能供养的人口就越少,故地区消费水平与人口最高容量呈负相关;其他因素与人口最高容量呈正相关。]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最高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回答24~25题。
24.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B.淡水资源
C.地形地势D.科技水平
25.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关于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24.B 25.D [第2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各县级行政区人口容量为自东南向西北递增,这与黄河流经宁夏的西北部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有关。第25题,宁夏南部地区降水较少,且地表径流缺乏,因而今后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水资源丰富的北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甲 世界人口垂直分布
乙 世界人口纬度分布
丙 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
人口占洲总面积、总人口的比例
(1)分析图甲,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上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1分)
(2)分析图乙,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分析图丙,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洲。(1分)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地区、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3分)
(5)这些地区成为人口聚集地,说明了其人口容量大,试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原因。(4分)
[解析] 第(1)题,读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可知,世界上56%左右的人口分布于海拔200米以下。第(2)题,读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可知,南极附近高纬度地区人口比重最少,是因为气候终年酷寒,自然条件恶劣。第(3)题,一定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第(4)题,结合前面题总结回答。第(5)题,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从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海拔200米以下(平原) (2)气候恶劣,终年酷寒 (3)南美 (4)低平 中低 沿海
(5)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于人口居住,因此人口容量大。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省份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4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4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解析] 第(1)题,对比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特点以及与各城市地理位置的关系,可知共同特点主要是临近三市的省份;人口大省外来人口比例高;中东部省份比例高。第(2)题,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主要与到城市的距离、文化习俗适应、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关。第(3)题,此问为开放性问题,回答限制或不限制均可,回答的理由能够充分支持自己的观点。
[答案]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28.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出现了世界特有的“农民工”现象。下图为我国省际人口流动规模统计图(港澳台资料暂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新疆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省际人口流入地区,流入新疆的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在几月?为什么?(6分)
(2)目前每年有大量人口流入山西省和云南省,二地吸引人口流入的因素有何不同?(4分)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曲线,新疆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省际人口流入地区,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采摘时间集中在8~10月。流入新疆的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时间在8~10月。第(2)题,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需要大量劳动力,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入。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境,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旅游业、花卉种植和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答案] (1)时间:8~10月。原因: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采摘时间集中在8~10月。
(2)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吸引大量劳动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花卉种植和边境贸易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2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图1 2010年上海人口金字塔
图2 1990~2008年上海不同区域常住
人口平均增量(单位:万人/年)
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
(1)读图1,估算2010年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并判断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5分)
(2)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2,描述1990年至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5分)
(3)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5分)
[解析] 第(1)题,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金字塔图可知,0~14岁男性和女性人口比重相加,为8%左右;同理计算,人口15~64岁比重为82%左右;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0%左右。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即为人口老龄化,故上海人口老龄化严重。第(2)题,由“1990~2008年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图”可知,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这一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上海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郊区化阶段。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出现了人口增加。第(3)题,上海属于水质型缺水地区,制约了人口容量,所以就从改善水质等方面回答:开发新的水源地,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科技越发达,人口容量越大,上海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技投入,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答案] (1)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7.6%~9.6%均可)、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2%(79.8%~82.8%均可)、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9.6%~10.6%均可)。特征: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2)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和边缘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
(3)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就越大。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表1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
年份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3年
经度
125.01°E
124.98°E
124.97°E
124.95°E
纬度
42.93°N
42.86°N
42.84°N
42.83°N
表2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
年份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3年
指数
0.3 236
0.3 250
0.3 294
0.3 314
省份
人口/×104人
面积/×104 km2
山东省
1990年
8 439
16
2012年
9 685
青海省
1990年
448
72
2012年
573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1 535.95
1 705.68
1 894.17
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1 460.99
1 543.03
1 596.84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
1 788.5~
1 870
1 841.5~
1 935
1 894.5~
2 000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山地可能是,图中曲线反映的地区可能是,澳大利亚的居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和地理环境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和地理环境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2页。
湘教版 (2019)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后练习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