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展开阶段综合测评(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完成1~2题。
1.“蓝月亮”应属于( )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彗星
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
A.太阳 B.恒星
C.行星 D.地球
1.C 2.B [第1题,读图可知,“蓝月亮”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应是卫星。第2题,“蓝月亮”绕行星运行,行星绕恒星运行,恒星能发出光和热,行星和卫星不能发光发热,但是可以反射来自恒星的光线,所以“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恒星。]
如图所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系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空间位置上。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天体系统的层次共有( )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4.地球得天独厚的位置是指( )
A.日地距离 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C.有大气层的存在 D.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
3.B 4.A [第3题,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绕转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读图可知,图示有地月系、太阳系两个天体系统。第4题,地球位于“得天独厚的位置”是指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周期、有大气层的存在、地球质量和体积不是位置。]
凌日即指太阳被一个小的暗星体遮挡,这种小的暗星体经常是太阳系行星, 也可以解释为凌日是内行星经过日面的一种天文现象。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完成5~6题。
5.“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 )
A.金星、木星 B.水星、金星
C.火星、木星 D.金星、火星
6.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
A.温度相对较低
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
C.出现在太阳内部
D.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5.B 6.A [第5题,“凌日”现象是指地内行星圆面经过日面,且地内行星、地球、太阳处于同一直线,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就可以看到一个小黑洞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是地内行星。第6题,照片中的其他黑点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旋涡,但温度比太阳光球层的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看起来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读图,完成7~8题。
7.在图中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温度条件 B.恒星质量
C.行星体积 D.大气成分
8.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 )
A.金星 B.地球
C.木星 D.天王星
7.A 8.C [第7题,地球生命存在需要有适宜的温度、适合呼吸的大气、液态水及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主要取决于行星与恒星的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恒星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离恒星越远,这说明可居住带行星的温度条件基本是相同的,故在图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条件。第8题,读图,由图中信息可知,恒星质量越大,出现生命的行星距离恒星越远。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即太阳位于纵坐标“2”处,那么“生命宜居带”会向距离太阳较远的地方移动,刚好覆盖木星,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木星。]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登陆并开始实施月球探测和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回答9~10题。
9.对“嫦娥四号”运行干扰较大的太阳活动是( )
A.磁暴 B.黑子
C.耀斑 D.太阳风
10.与地球相比,在月球背面进行天文观测的最大优势为( )
A.离观测目标近
B.地球电磁环境干扰弱
C.气象条件适宜
D.太阳可见光影响较小
9.D 10.B [第9题,磁暴不属于太阳活动,A错误;黑子和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没有脱离大气,是太阳大气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造成的,B、C错误;太阳风是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高能粒子流,会影响探测器的运行,D正确。第10题,关键词月球背面与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月球背面相对于正面地球电磁环境干扰较弱,是开展低频射电观测的一个独特的平台,相比于地球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理想环境。]
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据此,完成11~12题。
11.“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 )
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 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 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下列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岩石圈板块运动
B.夏季我国盛行东南风
C.动植物蓬勃生长
D.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11.D 12.A [第11题,耀斑会干扰地球磁场和电离层,影响磁场和无线短波通信,耀斑活动少时对二者的干扰也会减少,③④正确。第12题,岩石圈板块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能;我国夏季风的形成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而海陆气温的变化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动植物的生长需要太阳辐射;煤炭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故选A。]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13~14题。
13.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地区
14.“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大气温度 B.降低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提高水面温度
13.D 14.B [第13题,由材料可知,“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有大面积水域的地区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适合。第14题,从材料当中可以看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阻挡了太阳光直接照射到水体,可能会降低水体温度。]
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15~16题。
15.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
16.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15.D 16.D [第15题,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第16题,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据报道至2019年3月26日俄罗斯堪察加边疆区克柳切夫火山群已爆发了32次。据此回答17~18题。
17.此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 )
A.岩石圈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18.火山熔岩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会逐渐凝固下来,其大量的热能主要会散发到( )
A.岩石圈中 B.大气圈中
C.水圈中 D.地壳中
17.D 18.B [第17题,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第18题,火山熔岩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会逐渐凝固下来,其大量的热能主要会散发到空气当中,属于大气圈。]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景观以吉林雾凇最为有名。下图为吉林雾凇景观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数量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0.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所属地球圈层的主体是( )
A.海洋 B.空气
C.岩石 D.植物
19.C 20.A [第19题,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空气中的水汽在树木等物体上凝结而成,故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3个。第20题,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所以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是冰晶,属于水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
21.晚古生代,下列哪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
A.蕨类植物 B.裸子植物
C.蓝藻 D.被子植物
A [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在中生代兴盛,蓝藻出现于太古代,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22.下列叙述中,反映古生代自然环境重要特征的是( )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B.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
C.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
D.人类发展的重要时期
C [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中生代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古生代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据此回答23~25题。
23.原始鱼类出现在( )
A.元古代 B.古生代中期
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
24.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25.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
D.蕨类植物
23.B 24.A 25.C [第23题,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期;中期时,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到了后期,鱼类逐渐演化为两栖类。第24题,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第25题,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其中,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1分)下图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
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3分)
(2)在图中绘出土星的公转方向。(1分)
(3)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星和________星轨道之间。与E行星结构相似的行星是________星。(填文字)(3分)
(4)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4分)
①地球磁场 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②地球的质量与体积 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
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c.水处于液体状态
④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 d.减少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根据太阳系结构判断,A是水星,C是地球,D是天王星。第(2)题,土星的公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沿公转轨道画逆时针方向箭头即可。第(3)题,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图中E星是土星,与E行星结构相似的行星是木星。第(4)题,地球磁场的存在,可以减少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能够吸引住一定的大气,使得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平均温度处在15 ℃左右,水处于液体状态。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够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使生物受紫外线的伤害减少。
答案:(1)水星 地球 天王星
(2)略(沿E所在公转轨道画逆时针方向箭头)
(3)火 木 木
(4)
27.(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材料二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
(1)由上述材料可知,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属于贫乏区的地区是___________。(1分)
(2)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向______递减。(2分)
(3)为什么乌鲁木齐比海口年太阳总辐射量丰富?(4分)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影响某地年太阳总辐射量的主要因素。(4分)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四川盆地属于太阳总辐射量贫乏地区。第(2)题,全球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而变化,纬度越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少。第(3)题,太阳辐射的多少,除了与纬度有关之外,还与当地的天气状况、地面状况等有关。乌鲁木齐纬度虽高,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多;海口纬度虽低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晴天少,日照时间短,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第(4)题,影响一个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的因素,除了纬度因素以外,还与下垫面状况、当地的天气等有关。
答案:(1)四川盆地
(2)低纬 高纬
(3)乌鲁木齐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多。
(4)地面状况、大气状况、纬度等因素。
28.(14分)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4分)
(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发出的地震波。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5分)
(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5分)
解析:第(1)题,甲为莫霍面,乙为古登堡面。第(2)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波速较快的是E,因为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第(3)题,横波在古登堡界面以内(地核)消失,此区域接收不到横波。
答案:(1)莫霍面 古登堡面
(2)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
(3)作图略(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其以下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29.(14分)读下图和表,完成下列各题。
(1)确定地层年代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二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岩层形成时一般呈水平状态,从A区岩层的形状及地层的顺序来看,此处地层的顺序有________现象,在野外可以通过研究________来证明。(4分)
(3)在图示区域内能找到古生代煤层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此地缺失________,其缺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③号地层由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岩组成,可以证明在侏罗纪时,该区域的环境为________,有可能形成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_。(4分)
解析:第(1)题,除了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还可以利用标准化石测定法来确定地层年代。第(2)题,岩层形成时一般呈水平状态,但受地壳运动影响,地层的顺序有颠倒现象,在野外可以通过研究化石来证明。第(3)题,古生代煤层主要形成于古生代后期,图示区域内因为受地质环境变迁的影响,古生代后期地层缺失,原因可能是那个时期没有沉积或沉积层被侵蚀。第(4)题,珊瑚是热带海洋环境中的生物;在热带海洋环境中有可能形成石油、天然气等。
答案:(1)地层中化石的年代
(2)颠倒 化石
(3)古生代后期的地层 此地在古生代后期对高度较高,没有物质沉积下来(或形成有那个时代的地层,后来由于其他作用被侵蚀掉了)
(4)热带海洋 石油、天然气
地层序号
地质年代
①
元古宙
②
古生代早期
③
中生代侏罗纪
④
中生代白垩纪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阶段综合测评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阶段综合测评含答案,文件包含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阶段综合测评3含答案doc、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阶段综合测评1含答案doc、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阶段综合测评2含答案doc、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阶段综合测评4含答案doc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