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 (2019)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展开阶段质量测评(六)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8年9月16~17日,受台风“山竹”的影响,深圳出现特大暴雨。据此完成1~2题。
1.(综合思维)台风“山竹”会直接带来( )
A.狂风暴雨 B.海啸风浪
C.潮起潮落 D.极端高温
答案 A
解析 台风活动会形成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2.(地理实践力)此次台风来袭,深圳居民的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
A.躲到树下,遮风挡雨 B.关闭门窗,减少外出
C.加强监测,预警预报 D.驾船出海,躲避风浪
答案 B
解析 台风来袭伴随大风,树木可能会被刮倒,因此躲到树下、遮风挡雨是错误的,A项错误;台风来袭带来狂风暴雨,不宜外出,关闭门窗,B项正确;居民没有设备进行监测、预警预报,C项错误;台风造成的大风天气会使海上掀起巨浪,驾船出海更危险,D项错误。
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旱灾频次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区域认知)甲区域中对冬小麦生长影响最大的旱灾类型是( )
A.春旱 B.夏旱
C.秋旱 D.冬旱
答案 A
解析 甲区域位于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夏季风弱,雨季未到,降水较少;春季需水量大,但雨季未到,地下水位低,影响冬小麦生长。
4.(综合思维)乙区域夏季出现旱灾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破坏导致地表水蒸发
B.喀斯特地貌地下径流消失
C.高气压的下沉气流控制
D.锋面雨带在此停滞时间长
答案 C
解析 乙区域位于江淮地区,该地区夏季被高气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日照长,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伏旱。植被破坏不可能只集中在夏季,该地区不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区,锋面雨带在此停滞时间长不会出现干旱。故选C项。
读广东省1975~1995年干旱和洪涝、台风、风暴潮农田成灾面积率过程线图,完成5~6题。
5.(综合思维)1977年,广东省的主要自然灾害可能是( )
A.台风 B.洪涝
C.干旱 D.风暴潮
答案 C
解析 首先要判断图中的两条曲线所代表的含义。因为干旱与其他灾害相对,所以图中一条曲线代表干旱成灾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另一条曲线代表洪涝、台风和风暴潮成灾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结合广东的气候特征,广东气候偏湿润,干旱的频率要小于其他自然灾害,有些年份会出现干旱不成灾现象,因此图中虚线代表干旱,结合图表,1977年干旱成灾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约30%,受灾面积大。
6.(综合思维)广东省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偏低,太阳辐射强
B.季风气候,降水变化大
C.位于东南沿海,地形区较多
D.地势低,河流多,容易形成洪涝
答案 B
解析 广东省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影响,季风气候降水变化大,所以容易出现干旱、洪涝灾害。
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由于倒春寒影响,某年年初皖南某地茶园遭受重创。下图为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
7.(综合思维)该地遭受倒春寒最可能的是( )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答案 C
解析 某年年初皖南某地茶园遭受重创,说明是春季低温时节。
8.(人地协调观)为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可采取哪些措施( )
①塑料薄膜覆盖 ②增大茶园的通风条件 ③熏烟,增强保温作用 ④滴灌、施肥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应采取保温措施。
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根据现场调查,皮山县多处老旧土坯房屋倒塌,皮西那乡受灾严重,倒塌房屋5 000余间。下图为该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图。据此完成9~11题。
9.(综合思维)此次地震造成皮西那乡灾情严重的原因有( )
①距离震中较近 ②位于皮西那断裂带附近 ③房屋抗震能力差 ④位于Ⅷ烈度区域范围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皮西那乡距离震中较近,①正确;位于皮西那断裂带附近,灾情严重,②正确;皮山县多处老旧土坯房屋倒塌,说明房屋抗震能力差,③正确;烈度反映灾情大小,位于Ⅷ烈度区域范围内不是灾情严重的原因,④错误。
10.(地理实践力)地震发生时,皮西那乡一所学校的学生正在教学楼里上课,其较合理的做法是( )
A.迅速躲在窗口
B.立即跑向门口逃出教室
C.快速跑向阳台
D.用书包护住头躲到课桌下
答案 D
解析 窗口附近不是承重墙体,容易倒塌,A项错误;盲目迅速跑向门口逃出教室容易发生拥挤,导致踩踏等事件发生,B项错误;阳台不是承重墙体,容易倒塌,C项错误;在教室时,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课桌旁,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D项正确。
11.(地理实践力)地震发生后,被困在废墟下的人正确的自救做法是( )
①点燃柴火帮助搜救人员确定位置 ②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鼻以防吸入过多灰尘 ③大喊大叫不要错过搜救的黄金期 ④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能被救援人员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盲目点燃柴火可能会有引燃易燃气体的危险,比如煤气管道破裂导致的煤气泄露等,①错误。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部以防吸入过多灰尘而导致窒息,②正确。大喊大叫会耗费过多体力,③错误。要利用其他方式来向外界传达呼救信息,如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被救援人员发现,④正确。
地震动峰值反映了地震过程中某一时刻地震振动的最大强度,其加速度往往用烈度值(烈度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换算,作为设计工程建设的抗震标准。下图为新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布图(单位:g)。据此回答12~13题。
12.(综合思维)下列有关图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数值大说明该地海拔高、人口密集
B.②地数值较大说明该地地震的破坏较小
C.③地数值大说明该地发生地震的频率高
D.④地数值小说明该地地震时建筑受损小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越大,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越大。图中数值越大,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越大;数值小,说明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小,建筑受损小。
13.(区域认知)新疆每年约有3万次地震,但其损失小于其他同等频度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
A.地广人稀,地震损失较小
B.人多地少,人口密度较大
C.科技发达,抗震能力较强
D.地势平坦,避震设施较好
答案 A
解析 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同等灾害损失小;新疆地广人稀,人口密度较小;新疆经济和科技水平低,抗震能力较弱。
读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14~15题。
14.(综合思维)在a、b、c、d四处,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是( )
A.a B.b
C.c D.d
答案 A
解析 由等高线图可知,a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且密集,说明此处为山谷且坡度较陡,因此最易发生地质灾害。
15.(地理实践力)若在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有一游客,则发生灾害时该游客逃生的方向是( )
A.向北 B.向南
C.向东北 D.向东南
答案 C
解析 当地质灾害发生时,逃生路径应与沟谷的方向垂直且向高处。
某地质工作者在沙漠考察时,迷失了方向,被困在了沙漠中,他通过微信发出了求救信息。某专业救援队收到信息后,迅速出发,经过数小时的努力,成功营救了该地质工作者。据此回答16~18题。
16.(地理实践力)该地质工作者发出求救信息时,首先应提供的信息是( )
A.天气状况 B.身体状况
C.地理位置 D.携带物品
答案 C
解析 发出求救信息,首先应提供地理位置。
17.(综合思维)该专业救援队的救助形式属于( )
A.政府救援 B.民间救援
C.国际救援 D.个人救援
答案 B
解析 专业救援队的救助形式属于民间救援。
18.(综合思维)该专业救援队迅速制定了营救方案,主要运用了( )
A.数字地球系统 B.遥感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 D
解析 制定营救方案主要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
某地理兴趣小组于“五一”期间在某地考察,该地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区。读图,回答19~20题。
19.(地理实践力)当图示自然灾害发生时,小组成员的最佳逃生方式是( )
①若身处平房,可迅速逃到室外 ②若身处正在行驶的车辆中,应加速离开危险的区域 ③若身处楼房,应迅速用绳索下楼逃生 ④若身处街道上,应护住头部,远离楼房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图中显示,该地发生的自然灾害为地震,如果住在平房,院中空旷,比较安全,可迅速逃至室外;若处于街道上,应注意躲开高大建筑,避免砸伤。
20.(综合思维)该小组成员在灾害发生后,积极进行救援活动,在救援过程中,他们发现甲、乙两所学校受到的破坏程度不同,请你帮助他们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A.甲距离灾害发生地比乙近
B.甲处受到破坏比乙处大
C.甲处地壳稳定性比乙处好
D.甲处建筑物质量比乙处好
答案 D
解析 震中距相近,破坏程度不同,说明是建筑质量差异导致的。
读某日四川干旱监测图,回答21~22题。
21.(综合思维)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GNS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答案 C
解析 RS(遥感)可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够持续监测旱情。
22.(综合思维)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
A.GNS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答案 B
解析 该图的绘制需要对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需要运用GIS。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23~25题。
23.(综合思维)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有( )
①红外线 ②可见光 ③紫外线 ④X光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大致是0.60~0.80微米。结合光谱波段图可知,①②正确。
24.(人地协调观)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 )
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③监测植物的生长状况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监测植物的生长状况并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植物类型、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主要由数据分析得出。
25.(人地协调观)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
①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②判断人口分布 ③监测城市大气污染 ④判断水体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水体污染与否、城市大气质量状况均属于“地物的不同状况”,可以使用遥感对其监测;但估算工业生产总值、判断人口分布则需要分析数据,遥感不能直接得出结论。
二、综合题(共50分)
26.每年雨季,孟加拉国均会发生洪涝灾害。下图为孟加拉国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指出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2分)
(2)孟加拉国多洪涝的原因是什么?(5分)
(3)为了减轻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孟加拉国应采取哪些措施。(7分)
答案 (1)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2)自然原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3)加强洪涝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加强河流的治理;保护植被;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提高救灾能力;寻求国际合作与国际救援;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
解析 第(1)题,由图中河流分布、流向及经纬度分布可知该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第(2)题,洪涝的成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第(3)题,从减少洪涝的发生、灾害监测、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等方面分析。
27.下图是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描述泥石流的分布特点。(3分)
(2)泥石流分布最集中的大洲是________,分析该大洲泥石流多发的原因。(5分)
(3)野外遇到泥石流,应如何自救和互救?(3分)
答案 (1)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亚洲和美洲,亚洲最多;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很少。
(2)亚洲 高原、山地众多,地形起伏大;季风气候分布广,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植被覆盖率低;人口众多,不合理的工程建设,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
(3)选择安全的避难场所;向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的较高处逃生;充分利用高大树木和坚硬岩石等物体。
解析 第(1)题,从整体特点和主要分布地等方面描述。第(2)题,泥石流多发的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第(3)题,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应选择安全的地带和方向逃生。
2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将以下内容填在图中空白处。(6分)
救灾人员 抢救生命 抢救财产 应急时间 救灾物品 抢救设备
(2)此图反映的是________(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过程,此过程表明________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2分)
(3)灾中应急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挽救________,保护________,并尽量减少________。(3分)
答案 (1)左填:应急时间;上填:救灾物品,救灾人员;下填:抢救生命,抢救财产,抢救设备。
(2)灾中应急 交通通行能力
(3)生命 财产安全 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解析 第(1)(2)题,图示为灾中应急行动,储备基地储备的主要是救灾物资和救援人员。在此过程中,交通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第(3)题,灾中应急最主要的目的是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多断裂、岩层破碎。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
材料二 地质灾害示意图。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4分)
(3)为减轻红层地貌区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列举当地应采取的措施。(4分)
答案 (1)崩塌、滑坡、泥石流。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3)加强宣传,提高居民对泥石流灾害的认识;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对灾害监测能力,完善预警系统;加快减轻或防避泥石流工程措施的建设;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红层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及图示可知,红层地貌区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多暴雨,容易引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2)题,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危害: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冲毁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破坏基础设施;造成人畜伤亡。第(3)题,防治滑坡、泥石流的措施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以及预防监测的技术应用。考点
题号
气象灾害
1、3、4、5、6、7、26(1)(2)
地质灾害
9、12、13、14、20、27(1)(2)、29(1)(2)
防灾减灾
2、8、10、11、15、16、17、19、26(3)、27(3)、28、29(3)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8、21、22、23、24、25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