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展开阶段质量测评(三)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某高中生做了水循环部分环节的模拟实验,下图示意实验过程,①②③是模拟水循环的某些环节。据此完成1~2题。
1.(地理实践力)图中②代表的环节可能是( )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水汽输送
答案 D
解析 根据水循环的环节判断:①环节是利用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会导致水蒸发,故为蒸发;②环节是将蒸发的水汽输送到③区域,为水汽输送;③环节表示水蒸气变成雨水的过程,为降水环节。故D项正确。
2.(地理实践力)由实验可知,形成③环节的必备条件是( )
A.降温 B.加热
C.有凝结核 D.蒸发
答案 A
解析 据图可知,蒸发的水汽经过冷却,形成降水,故形成③环节的必备条件是降温,A项正确。
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园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人地协调观)“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 )
A.物质迁移功能
B.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功能
C.能量交换功能
D.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功能
答案 A
解析 “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物质迁移功能,不仅是水体的迁移,还有水中所含的养分等的迁移,A项正确。
4.(人地协调观)“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 )
A.降水环节 B.蒸发环节
C.径流环节 D.下渗环节
答案 C
解析 “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使水流沿设定的方向,循环运动,C项正确。
读某地2016年水循环部分环节距平(距多年平均值)变化率图,完成5~6题。
5.(综合思维)水循环动力的主要来源是( )
A.板块运动 B.行星风带
C.太阳辐射 D.太阳活动
答案 C
解析 水循环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形式水体不断相互转化从而发生连续运动的过程。其最主要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6.(人地协调观)2016年该地可能( )
A.发生了城市内涝 B.造成了植被破坏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进行了生态退耕
答案 D
解析 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读图可知,该地2016年地表径流为负距平,说明该年地表径流大幅度减少,原因可能是植被覆盖率上升,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故D项正确。
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内涝”增多。下图示意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据此完成7~9题。
7.(人地协调观)城市“内涝”增多的原因主要是( )
A.蒸发加强,降水增多
B.地面硬化,下渗减少
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D.人口增多,排水量大
答案 B
解析 城镇化过程中,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导致城市“内涝”增多。
8.(人地协调观)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 )
A.水汽蒸发减少 B.地表径流增加
C.大气降水减少 D.地表水下渗增加
答案 D
解析 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会增加下渗,土壤中的水分增加,会使水汽蒸发量增加,A项错误,D项正确;会减少地表径流,B项错误;蒸发量增加,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降水量可能增加,C项错误。
9.(人地协调观)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 ②疏浚河道 ③发展城市道路 ④完善排水系统 ⑤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答案 D
解析 疏浚河道可以加快泄洪;完善排水系统可以加快排水;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增加下渗。
读图,回答10~12题。
10.(区域认知)四个海域中,海水盐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解析 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盐度逐渐降低,故甲、乙两个海域盐度低于丙、丁两个海域。读图可知,甲海域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附近,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故四个海域中甲海域盐度最低。
11.(区域认知)四个海域中,海水温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甲、乙两个海域位于赤道附近,丙、丁两个海域位于副热带。丙海域受寒流影响,丁海域受暖流影响,故丙海域海水温度最低,C项正确。
12.(区域认知)四个海域中,海水密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解析 水温越高,海水密度越低;盐度越低,海水密度越低。甲海域水温高,盐度低,海水密度最低。
读局部海域海水温度分布图,回答13~15题。
13.(区域认知)图示为北半球海域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在北半球,越往北,水温越低。
14.(区域认知)四个海域中,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大陆东岸可能有寒流流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结合上题可知,位于北半球的为①和②,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故①处为暖流,②处为寒流。
读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完成15~16题。
15.(综合思维)上图中①~④四条曲线的含义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盐度 B.②—温度
C.③—降水量 D.④—蒸发量
答案 A
解析 世界大洋各海域的表面盐度从副热带海域向两侧的高、低纬度海区递减,①为盐度;④曲线在赤道附近出现最大值,在南北纬60°附近数值也较大,说明是降水量的纬度分布曲线;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③为气温,②为蒸发量。故A项正确。
16.(综合思维)造成赤道海域与副热带海域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蒸发量
C.海域封闭状况 D.降水量
答案 D
解析 海水温度高,盐度高,赤道温度更高,排除A项;读图可知,赤道海域与副热带海域海水蒸发量相差不大,B项错误;大洋海域都不封闭,C项错误。赤道降水量较大,盐度较低,D项正确。
2014年的“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372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在3分钟内执行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的先例。“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据此完成17~18题。
17.(综合思维)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
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
C.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
D.水下滑坡引起海啸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海水密度会影响浮力,海水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导致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B项正确。
18.(综合思维)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等。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
B.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迅速增大
C.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
D.海水密度不会影响海水运动
答案 C
解析 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A项错误;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增大,B项错误;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使上、下层海水之间的循环、对流受阻,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C项正确;海水密度不同会产生密度流,D项错误。
当地时间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巴鲁市发生7.7级地震。右图为地震发生后的短时间内照片。据此回答19~20题。
19.(综合思维)照片反映的海水运动形式为( )
A.风浪 B.潮汐
C.海啸 D.风暴潮
20.(综合思维)照片反映的海水运动形式属于( )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风浪
答案 19.C 20.A
解析 受强震影响,海水波动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海啸属于海浪。
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一般分为温带风暴潮和热带风暴潮。温带风暴潮一般由温带气旋或寒潮引起,热带风暴潮也称为台风风暴潮。据此回答21~22题。
21.(区域认知)温带风暴潮和热带风暴潮都较多的海域是( )
A.加拿大北部海域 B.英国东部海域
C.我国东部海域 D.印度东部海域
答案 C
解析 我国东部海域跨温带和热带,温带风暴潮和热带风暴潮都较多,故C项符合题意。加拿大北部海域地处寒带,英国东部海域地处温带,印度东部海域地处热带,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22.(综合思维)与风暴潮形成无关的是( )
A.地震 B.台风
C.寒潮 D.温带气旋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台风、寒潮、温带气旋均可形成风暴潮;地震与风暴潮形成无关。
被称为中国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第一人的郭川,驾驶“青岛号”帆船,历经137天20小时不间断地航行,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青岛。“青岛号”帆船造价上百万,船上一些发电、淡水制取、通信等主要设备由相关企业赞助。读郭川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回答23~25题。
23.(区域认知)图中四个航段中,航行速度较快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①航段逆水航行,②③④三个航段顺水航行。
24.(综合思维)假设郭川在甲处投放一只漂流瓶,该漂流瓶最不可能到达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 根据洋流流向可知,漂流瓶最不可能到达①海域。
25.(人地协调观)郭川此次环球航行过程中饮用水主要是( )
A.途中收集的大气降水 B.出发时携带的大量存水
C.经过淡化的海水 D.未经处理的海水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船上有淡水制取设备,所以饮用水由海水淡化而得,故C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为________。(1分)
(2)水循环环节②名称为________;南水北调是对________环节的利用改造。(2分)
(3)能够使③环节的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3分)
(4)简述该区域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工程对环节③④⑤的影响。(3分)
(5)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试列举图中城市建设中为了吸水、蓄水、渗水可以采取的措施。(3分)
答案 (1)海陆间循环
(2)水汽输送 ④
(3)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植被覆盖率高。
(4)大规模退耕还林,使③(下渗)增加,⑤(地下径流)增加;④(地表径流)减少,季节变化减小。
(5)道路多采用透水材料;留出足够的绿化用地;建设一定的蓄水设施。
解析 第(1)题,图中水循环的范围涉及陆地、海洋及其上空,因此为海陆间水循环。第(2)题,②在水平方向上从海洋上空流向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南水北调影响的是地表径流,图中④为地表径流。第(3)题,由图可知,③环节表示下渗,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有: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植被覆盖率高。第(4)题,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而且植被覆盖好的地区,地表粗糙,水在地表停留的时间长,因此大规模退耕可以增加水分下渗,使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减小。图中③④⑤分别代表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第(5)题,绿色植物、湿地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因此在市政建设中应留出足够的绿化用地,建设一定的蓄水设施,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在市政建设中应增加透水地面。
27.图一为北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二为太平洋沿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一中,甲、乙、丙、丁四个海区中,能形成大渔场的是________,请说明判断依据。(2分)
(2)图一中,A、B、C、D四处海水盐度由高到低依次为________,请说明判断依据。(6分)
(3)三个观测站由低纬向高纬排列顺序是_______,请说明判断理由。(3分)
(4)据图说明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3分)
答案 (1)甲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2)C、D、B、A 海洋表层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A、B两个海区纬度高,盐度低;C、D两个海区位于副热带,盐度高;A海区受寒流影响,盐度最低;C海区受暖流影响,盐度最高。
(3)②①③ 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4)海水温度随海水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海水至1 000米深度,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迅速降低;水深1 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水温变化不大,保持低温状态。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第(2)题,根据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判断。海洋表层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读图可知,A、B两个海区纬度较高,盐度低,A海区受寒流影响,盐度最低;C、D两个海区位于副热带,盐度高,C海区受暖流影响,盐度最高。第(3)题,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比较三个观测站表层水温即可判断。第(4)题,从整体变化和不同深度变化两个角度描述。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与周边海域相比,A处盐度较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B处盐度的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季。(1分)
(3)红海为何能够成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3分)
(4)红海的盐度自北向南明显递减,分析其原因。(3分)
答案 (1)低 位于尼罗河入海口,河水注入量大,降低了盐度
(2)夏
(3)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河水注入量小;海域比较封闭。
(4)南部与阿拉伯海(印度洋)沟通,有一定的海水交换,降低了盐度。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A处位于尼罗河河口,盐度较低。第(2)题,红海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主要是因为夏季蒸发量大。第(3)题,红海位于副热带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海域较封闭,又无大河汇入,导致其盐度高。第(4)题,红海南部受与印度洋海水交换的影响,盐度稍低。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由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造成的2 500万吨垃圾在2014年“做客”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下图示意亚太局部地区。
(1)试从洋流的角度,说明日本的垃圾能“做客”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且能返回到日本的原因。(4分)
(2)简述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4分)
(3)简述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3分)
(4)日本东北部海域是日本重要的捕捞区,该处渔场的名称为____________,从洋流角度说明该渔场的成因。(3分)
答案 (1)日本的垃圾,可以通过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到达加利福尼亚海岸;沿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回到日本沿海。
(2)有利:船舶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不利:逆洋流航行速度慢;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3)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海水净化速度;使污染范围扩大,污染其他海域。
(4)北海道渔场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使海水扰动,下层营养盐类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解析 第(1)题,日本的垃圾能“做客”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且能返回到日本,与洋流有关;读图,根据图示洋流分布即可分析。第(2)题,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说明。第(3)题,洋流对污染物的影响从加快扩散和扩大污染范围两个方面回答。第(4)题,该渔场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
考点
题号
水循环
1、2、3、4、5、6、7、8、9、26
海水的性质
10、11、12、13、14、15、16、17、18、25、27(2)(3)(4)、28
海水的运动
19、20、21、22、23、24、27(1)、29
高中地理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精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