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1-1地球的宇宙环境 练习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1-1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1-1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1-1地球的宇宙环境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


    中国在2018年底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着陆,其着陆后分为两部分:着陆器和月球车——“玉兔二号”。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材料中的物质,描述准确的是( D )


    A.在地球上的“嫦娥四号”是天体


    B.在月球上的“嫦娥四号”是天体


    C.“着陆器和月球车”都属于天体


    D.位于“月球”的“着陆器和月球车”都属于月球的组成部分,不是独立的天体


    解析:在地球和月球上的物质都属于各自天体的组成部分,不是独立的天体。


    2.有关材料中所呈现的天体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


    B.包括三级天体系统


    C.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D.“嫦娥四号”奔月途中不属于天体


    解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此外还有很多人造卫星绕地球旋转;材料中呈现的有地月系及月球与绕月卫星构成的两级天体系统;“嫦娥四号”奔月过程中属于独立的天体;距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


    3.以下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 C )


    A.星云:一闪即逝B.行星:圆缺多变


    C.彗星:拖着长尾D.月亮:轮廓模糊


    解析:星云轮廓模糊一片,一闪即逝的是流星,A错。行星是明亮的,没有圆缺变化,B错。彗星拖着长尾,C对。月亮是地球卫星,圆缺多变,D错。


    轨道倾角是指其他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偏心率是椭圆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下图为行星绕日轨道倾角与偏心率曲线图,读图回答4~5题。





    4.轨道倾角和偏心率最大的是( A )


    A.水星B.土星


    C.天王星D.海王星


    解析:据图中曲线可知,水星的轨道倾角和偏心率最大。故选A。


    5.根据曲线a、b可知,行星绕日运动具有的特征是( D )


    A.共面性,同向性B.近圆性,特殊性


    C.同向性,近圆性D.共面性,近圆性


    解析:据图中曲线a、b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轨道倾角不大,说明共面性,偏心率也不大,说明近圆性。故选D。


    “It's nt just a planet,It's hme.”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完成6~7题。


    6.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D )


    A.质量在八颗行星中最小


    B.公转方向与七大行星不同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太阳系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7.地球上有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条件,是因为( C )


    A.地球的质量适中 B.地球的体积适宜


    C.日地距离适中D.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


    解析: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有生命物质存在。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


    8.2017年10月19日,位于夏威夷的泛星巡天望远镜发现一颗长约400米,宽约40米的固态小天体冲进太阳系,成为太阳系的首位星际访客。国际天文联合会将该小天体命名为1I/2017 U1,中文译名“奥陌陌”,意为“远方的信使”。据材料推断,“奥陌陌”( A )


    A.是一颗自然天体B.可能是一颗恒星


    C.可能来自地月系D.成为太阳系的一员


    解析:根据材料提示,“奥陌陌”一颗长约400米,宽约40米的固态小天体冲进太阳系,成为太阳系的首位星际访客。它不是太阳系的一员,不是来自地月系,也不是能自己发光的恒星,只是一颗自然天体。


    当前各国新一轮空间竞赛正向深空拓展,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正成为新一轮空间竞争的焦点。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般遵循“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受益”的原则,多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个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分析下表,回答9~10题。





    9.下列条件中,火星和地球最接近的是( C )


    A.重力加速度大小B.公转周期长短


    C.昼夜交替周期长短D.表面温度高低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最接近,故其昼夜交替周期也最接近。


    10.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D )


    A.有生命存在


    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有昼夜交替


    D.是八大行星中自然环境与地球最相近的行星


    解析: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火星上有生命存在;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昼夜交替现象不是火星特有的,并不能成为对其“情有独钟”的依据;火星自然环境与地球相近,是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故D项正确。


    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完成11~12题。





    11.“蓝月亮”应属于( C )


    A.行星B.恒星


    C.卫星D.彗星


    解析:据图可知,“蓝月亮”绕行星旋转,属于行星的一颗自然卫星,故C项正确。


    1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D )


    A.太阳B.地球


    C.行星D.恒星


    解析:“蓝月亮”本身不发光,但其光照良好,光照来自其所在恒星系统的恒星,故D项正确。


    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据此回答13~14题。


    13.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 A )


    A.0.52天文单位B.1天文单位


    C.1.52天文单位D.2.52天文单位


    解析:日地平均距离为1天文单位,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火星公转轨道在地球公转轨道的外侧,所以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0.52天文单位。


    14.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D )


    ①宇宙空间强辐射 ②火星引力强大


    ③火星大气层稠密 ④环境长期失重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宇宙空间强辐射以及长期失重的环境。


    二、综合题


    1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木星和哈雷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


    答案:





    (2)图中共包括两级天体系统。


    (3)按结构特征划分,木星属于巨行星,属于该类行星的还有土星;木星轨道以内还有四颗行星,它们属于类地行星。


    (4)如果人类想移居外行星,该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案: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利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解析:第(1)题,注意两者的绕日公转方向不同,木星为逆时针,哈雷彗星为顺时针。第(2)题,图中包括两级天体系统。第(3)题,木星、土星都属于巨行星,木星轨道以内还有四颗行星,都属于类地行星。第(4)题,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利于生命生存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16.下图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


    A水星,C地球,D天王星。


    (2)在图中绘出土星的公转方向。


    答案:





    (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与E行星结构相似的行星是木星。(填文字)


    (4)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


    ①地球磁场 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②地球的质量与体积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


    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c.水处于液体状态


    ④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D.减少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答案:见下图。





    解析:第(1)(2)(3)题,考查太阳系行星的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顺序以及图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可知道各行星名称以及小行星带的轨道位置;八大行星绕日运动方向均是自西向东;图中E行星(土星)与F行星(木星)在距日远近、体积等方面相近。第(4)题,考查行星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地球磁场能使宇宙射线方向发生偏转,从而削弱宇宙射线对地球上生命的伤害。地球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具有足够的引力使各种气体聚集在周围形成大气层。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保持在15℃左右,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地球大气中的臭氧能强烈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其伤害。








    相关试卷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时训练,共7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总星系四级天体系统,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