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期中质量测评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0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期中质量测评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01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期中质量测评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01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期中质量测评
展开期中质量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宇宙中的地球1,2,3,4,5,6,7,8,9,26地球上的大气10,11,12,13,14,15,16,17,27地球上的水18,19,20,21,22,23,24,25,28,29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为探索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2018年10月20日日本和欧洲共同发射两颗水星探测器,预计将于7年后到达水星。据此完成1~3题。1.探测器在宇宙空间飞行的过程中,可以拍摄到( )A.彗星拖着彗尾 B.流星划过天空C.行星飘满四周 D.火星掠过日面答案 A解析 据材料可知,水星探测器的飞行空间位于地球和水星轨道之间。在此过程中,可以拍摄到彗星拖着彗尾,A项正确;流星是发生在地球大气层的现象,水星探测器逐渐远离地球,因此看不到流星划过天空,B项错误;飞行过程中只会看到少量行星,不可能见到行星飘满四周,C项错误;火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外侧,水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侧,不可能看到火星掠过日面,D项错误。2.水星的质量和体积大约为地球的5%,说明水星难以存在生命是缺少( )A.充足的液态水 B.适宜的太阳光照C.安全的宇宙环境 D.恰好的大气厚度答案 D解析 水星的质量和体积大约为地球的5%,说明水星引力较小,不能在其外围吸附适宜厚度的大气层,由于缺少恰好的大气厚度,故水星上难以存在生命,故D项正确。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星属于远日行星B.探测器不需要考虑太阳引力C.水星表面昼夜温差很小D.探测器要有优质的隔热材料答案 D解析 水星属于类地行星,A项错误;探测器运行在太阳系中,所以要考虑太阳的引力作用,B项错误;水星大气稀薄,表面昼夜温差大,C项错误;由于水星离太阳较近,表面温度较高,所以探测器要有优质的隔热材料,D项正确。2018年10月1日,南极上演了极光秀,正在南极执行任务的科考队员用相机记录了“绝美极光遇上五星红旗”这一美好时刻。下图为科考队员拍摄照片。据此完成4~5题。4.与极光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强度 B.耀斑活动周期C.大气层的厚度 D.八大行星位置答案 B解析 极光的形成与太阳活动息息相关。太阳耀斑爆发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高能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夜空形成灿烂美丽的光辉,故B项正确。5.极光多发时,地球上( )A.“磁暴”现象多发 B.发生强烈地震C.臭氧层空洞增大 D.气候变得温暖答案 A解析 极光多发时是太阳活动强烈时。太阳活动使地球磁场扰动,从而发生“磁暴”现象,故A项正确。2017年5月24日,中国科学家针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的一项研究表明,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完成6~7题。6.三叶虫属于(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C.爬行动物 D.无脊椎动物答案 D解析 三叶虫属于无脊椎动物。7.三叶虫灭绝的地质年代为( )A.元古宙末期 B.古生代末期C.古生代早期 D.新生代早期答案 B解析 三叶虫是寒武纪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至二叠纪完全灭绝,没有进入中生代,B项正确。危地马拉当地时间2018年11月19日凌晨,富埃戈火山再次喷发。图甲为富埃戈火山图,图乙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圈层( )A.Ⅱ B.ⅢC.Ⅳ D.V答案 C解析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软流层,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中,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的Ⅳ中,故C项正确。9.关于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圈层Ⅰ越向下密度越小B.圈层Ⅱ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圈层Ⅲ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D.圈层Ⅳ和圈层Ⅴ物质均为固态答案 B解析 根据图示,圈层Ⅰ为大气层,越向下密度越大,A项错误;圈层Ⅱ是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项正确;圈层Ⅲ为地壳,地壳由各类岩石组成,地壳厚度不均,C项错误;圈层Ⅴ为地核,地核的外核部分,横波不能通过,据此推测其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D项错误。臭氧是汽车废气和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经光化学反应而形成,在高温季节,它会悄悄地代替了PM2.5,坐上大气污染物的“头把交椅”。下图是台北每日臭氧浓度变化图。据此回答10~11题。10.一天中,臭氧浓度最高的时间是( )A.清晨 B.午后C.傍晚 D.夜晚答案 B解析 读图可知,臭氧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1.下列月份中,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浓度最高的是( )A.1月份 B.3月份C.7月份 D.10月份答案 C解析 7月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此时臭氧浓度最高。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连云港市2018年12月15日、16日天气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②→④→③答案 B解析 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经大气的削弱作用后传到地面,地面吸收热量后以地面辐射(④)的形式释放热量;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升温,据此结合图示,①为太阳辐射,②为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为地面辐射,故B项正确。13.与15日相比,16日气温日较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①减弱,③增强 B.②减弱,③增强C.②增强,③减弱 D.②增强,④减弱答案 C解析 与15日的多云天气相比,16日为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较多,气温高;晚上,云量少,大气逆辐射③较弱,气温较低,故16日比15日的气温日较差大,C项正确。下图为某地理老师拍摄的一组模拟对流运动的演示实验照片。读图,完成14~15题。14.下列照片的排序,能正确说明对流运动先后过程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①③ D.③①②答案 D解析 读图可知,在没有加热的情况下,墨水密度大,比较集中,当加热以后,靠近加热器的热水上升,附近的墨水过来补充,最后整杯水的墨水分布均匀,故D项正确。15.下列现象的产生与对流运动有密切关系的是( )A.极光 B.雨雪C.流星 D.磁暴答案 B解析 极光与太阳活动有关,与对流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雨雪现象是大气对流产生的现象,B项正确;流星是彗星物质与大气摩擦产生的,与对流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磁暴是太阳活动导致的电离层扰动,与对流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回答16~17题。16.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答案 C解析 读图可知,③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故C项正确。17.④处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答案 B解析 在水平方向上,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根据图示等压线分布,④处的风向为东北风,B项正确。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特殊灌溉系统。下图为坎儿井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18.暗渠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A.减少水分蒸发 B.减少大气降水C.减少植物蒸腾 D.减少地下径流答案 A解析 暗渠将水引入地下,让水体在地下流动,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故A项正确。19.蓄水池最大水量出现在(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答案 B解析 坎儿井的水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融水量最大,此季节蓄水池水量最大,故B项正确。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矿物质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克数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读图,完成20~22题。20.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A.密度、温度、盐度 B.温度、盐度、密度C.温度、密度、盐度 D.密度、盐度、温度答案 B解析 ①曲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年平均温度;②曲线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表示海水年平均盐度;③表示密度,故B项正确。21.由图可知,南北纬25°附近的表层海水( )A.温度较高、盐度低、密度较小B.温度较高、盐度高、密度较小C.温度较低、盐度低、密度较大D.温度较低、盐度高、密度较大答案 B解析 读图可知,南北纬25°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较高、盐度高、密度较小,故B项正确。22.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及盐度的关系是( )A.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B.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C.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D.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答案 D解析 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海水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海水盐度越高,密度越大,海水密度与盐度呈正相关。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下图是南美洲东西两岸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23~25题。23.①②③④四个海区海水温度最低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 C解析 读图可知,①②海区纬度低,③④海区纬度高。③海区受寒流影响,④海区受暖流影响,故③海区海水温度最低,C项正确。24.甲洋流附近陆地海雾较多的原因是( )A.降水多,空气中富余水汽多B.降水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C.气温高,空气中水汽容易凝结D.水温低,空气中水汽容易凝结答案 D解析 图中甲洋流为寒流,对沿岸起降温减湿作用,附近海雾较多的原因是水温低,空气中水汽易凝结,D项正确。25.从洋流角度分析,乙洋流附近陆地降水多的原因是( )A.水温高,蒸发旺盛,气流下沉B.水温高,海面湿度大,易凝结C.气温高,垂直气温差大,上升气流D.气温高,海平面气压高,上升气流答案 C解析 图中乙洋流为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附近陆地降水多的原因是气温高,垂直气温差大,气流上升形成降水;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水温低,水汽易凝结。二、综合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阳光动力二号”于2015年3月9日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程,向东开始环球飞行,并于2016年7月26日返回阿布扎比,成为第一架不使用化石燃料,仅凭借太阳能实现环球飞行的飞机。下图为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及“阳光动力二号”环球旅行线路示意图。下表为重庆和塞维利亚部分资料对比。 7月降水1月降水7月昼长1月昼长重庆171 mm20 mm13小时11小时塞维利亚5.1 mm82.4 mm14小时10小时(1)描述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5分)(2)在整个航程当中重庆段的飞行遇到了动力不足的挑战。分析重庆年太阳辐射总量低于塞维利亚的原因。(6分)(3)说明与石油相比,太阳能作为飞行动力难于推广的主要原因。(3分)答案 (1)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辐射总量最大的区域多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描述出极值区域即可);大部分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介于35~80亿焦耳/米2。(2)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强。重庆夏季阴雨天气多(或云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塞维利亚夏季降水少,晴天多(或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且重庆纬度低于塞维利亚,夏季日照时间更短。(3)太阳能能量分散(难收集),能量不稳定(受天气和昼夜变化影响大);技术要求高,设备成本高。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由低纬向高纬地区递减,辐射总量最大的区域多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第(2)题,重庆年太阳辐射总量低于塞维利亚的原因,可以从纬度、天气等方面回答。第(3)题,太阳能作为飞行动力难于推广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能量分散、能量不稳定等方面回答。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潍坊某学校高一地理社团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具体步骤如下:①将一盆黄沙和一盆茂密的草皮分别放在长方形玻璃缸的两端;②用保鲜膜把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③将玻璃缸放置在室外太阳底下;④十几分钟后,将一束香点燃,插入玻璃缸内。(1)请在下图中用“→”绘出烟雾的飘动方向。(4分)(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放置在室外之前玻璃缸内顶部和底部的等压面,请用实线分别绘制形成上述热力环流后玻璃缸内顶部和底部的等压面。(2分)(3)分析该实验说明的地理原理。(2分)答案 (1)画图略(顺时针方向)。(2)见下图。(3)黄沙升温快,草皮升温慢;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解析 第(1)题,因为黄沙的比热容较小,草皮含水量较大,比热容较大。在相同太阳辐射情况下,沙地升温快,上部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草皮升温慢,上部空气相对冷却下沉,从而引起顺时针热力环流。第(2)题,因为黄沙区气流上升,底部气压降低,顶部气压升高,所以底部等压面向下凹,顶部等压面向上凸。因为草皮区气流下沉,底部气压升高,顶部气压降低,所以底部等压面向上倾斜,顶部等压面向下倾斜。第(3)题,玻璃缸内气流运动,说明了不同下垫面比热容不同导致温度变化不同,从而形成热力环流。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 下表为东海沿岸海区表层平均水温和东海沿岸海区表层平均盐度。材料二 图一为东海海区夏季表层水温分布图、图二为东海海区冬季表层水温分布图(单位:℃)。(1)东海沿岸海区表层海水的主要增温季节和降温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分)(2)根据材料,分析夏季东海沿岸各海区表层平均盐度出现的极值状况,并分析其原因。(6分)(3)在东海海区冬季表层水温分布图中用虚线标注暖流的位置和方向,判断该洋流势力较弱的季节并且分析原因。(4分)(4)比较东海沿岸近海区(大致124°E以西海域)与外海区表层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变化。(4分)答案 (1)春季 秋季(2)长江口区,夏季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为全年中最低,原因是夏季长江处于丰水期,向附近海域注入大量淡水,起稀释作用;浙江中部、浙江南部、福建东部夏季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为全年中最高,原因是陆地径流规模较小,注入淡水相对较少,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外海高盐度海水向沿岸聚集,导致该海区盐度上升。(3)画图略,大致位置在123°E~124°E之间,方向向北。势力较弱的季节为冬季,此季节该海域盛行西北季风,对沿岸暖流起阻挡作用。(4)季节变化:夏季近海区、外海区的表层海水温度都比冬季高。空间变化:近海区表层海水的气温年较差比外海区表层海水的气温年较差大;近海区表层海水的气温年较差北部大南部小;外海区表层海水的气温年较差南北差异相对较小。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东海沿岸海区表层平均水温表数据,可知东海沿岸海区表层海水水温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所以从夏季经秋季到冬季,气温下降,从冬季经春季到夏季,气温升高,所以主要增温季节和降温季节分别是春季和秋季。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长江口区夏季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为全年中最低,浙江中部、浙江南部、福建东部夏季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为全年中最高。同一季节,气温相差不大,陆地淡水汇入多少影响沿海海水的盐度。第(3)题,根据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则可知洋流位置在123°E~124°E之间,等温线向北弯曲,洋流方向由南向北,为暖流。冬季在该海域盛行西北季风,对沿岸暖流起阻挡作用,该暖流较弱。第(4)题,对比冬季和夏季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可知夏季近海区、外海区的表层海水温度都比冬季高;近海区表层海水的气温年较差比外海区表层海水的气温年较差大,近海区表层海水的气温年较差北部大南部小;外海区表层海水的气温年较差南北差异相对较小。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2013年6月,美国夏威夷大学研究人员通过电脑模拟发现,由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造成的2 500万吨垃圾会在2014年“做客”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岸。下图为亚太局部地区示意图。(1)试分析日本地震、海啸产生的大量的垃圾可能“做客”加利福尼亚州海岸,且有可能再返回到日本的原因。(4分)(2)简要说明日本暖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3)写出亚洲东部大陆水循环的类型,并简要分析其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及原因。(4分)答案 (1)日本地震、海啸产生的垃圾,可以通过洋流到达加利福尼亚州海岸;再通过洋流回到日本沿海。(2)日本暖流把近海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加快近海的净化速度,同时也扩大污染范围;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船舶航行顺日本洋流速度快,逆日本洋流速度慢;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3)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季节:夏季。原因:夏季,夏季风将海洋水汽带到陆地,形成丰富降水,也是陆地径流量最大的季节。解析 第(1)题,结合洋流分布可判断。第(2)题,日本暖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暖流对气候、生物、污染、航运等方面分析。第(3)题,亚洲东部大陆的水循环包括发生在大陆及太平洋之间的海陆间循环,陆地及其上空的陆地内循环。夏季盛行东南风,降水量大,径流量大,水循环最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