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核心素养专训(二)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核心素养定位表]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喀斯特地貌也称岩溶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下图为喀斯特地貌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事物按形成年代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
A.地下河、溶岩、溶洞 B.溶岩、地下河、溶洞
C.地下河、溶洞、溶岩 D.溶岩、溶洞、地下河
答案 D
解析 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被流水溶蚀形成。应先形成溶岩岩层;地下水溶蚀,形成溶洞;溶洞继续被侵蚀、溶蚀,与地下径流相通,形成地下河。故图中事物按形成年代由早到晚排序是溶岩、溶洞、地下河,D项正确。
2.石幔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生物堆积 D.海水侵蚀
答案 B
解析 石幔是渗流水中的碳酸钙沿溶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因形如布幔而得名石幔。形成原因是流水堆积,故B项正确。
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湾省新北市万里区,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女王头”是野柳地质公园的象征。读图,完成3~4题。
3.“女王头”地貌为( )
A.风成地貌 B.海岸地貌
C.流水地貌 D.雅丹地貌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信息“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可知,“女王头”地貌为海岸地貌。
4.形成“女王头”地貌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堆积 B.海浪侵蚀
C.风力侵蚀 D.海浪堆积
答案 B
解析 该地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女王头”地貌形态。
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中大部分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为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完成5~6题。
5.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 )
A.增加湿度和地表径流 B.减小风速和沙尘
C.阻止冰川和固沙 D.拦截地表径流和泥沙
答案 D
解析 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减缓径流流速,拦截径流和泥沙,D项正确;有植被阻挡,径流量减少,A项错误;图示没有体现减小风速和沙尘、阻止冰川和固沙的作用,B、C两项错误。
6.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荒漠地区 B.沿海地区
C.湿润地区 D.热带地区
答案 A
解析 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植被以灌丛为主,呈斑块状分布,说明该地位于干旱区,最可能位于荒漠地区,A项正确;我国热带地区、沿海地区及湿润地区,植被以高大乔木为主,B、C、D三项错误。
研究发现,东北黑土平均每年流失表土0.4~0.7厘米,很多地方耕地黑土层已完全消失,露出下层黄土,成为“破皮黄”。这些坡耕地多采用顺坡耕作,致使水土流失不断加剧。据此完成7~9题。
7.“破皮黄”( )
A.土壤贫瘠,无机盐分较少
B.土层薄,黏重,呈酸性
C.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
D.空隙小,不透气,土质差
答案 C
解析 黑土和“破皮黄”的最大差别是“破皮黄”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
8.顺坡耕作加剧水土流失的原因为( )
A.增加耕地坡度,加剧水土流失
B.破坏土壤固有结构,疏松土壤
C.将土壤带到低处,加剧水土流失
D.形成沟渠,加剧水土流失
答案 D
解析 顺坡耕作形成沟渠,加快水流速度,加剧水土流失。
9.为了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为( )
A.增施土壤有机肥,平整梯田
B.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C.改变耕作方式,保持水土
D.发展蔗基鱼塘农业,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答案 C
解析 根据水土流失问题及其成因可知,该地区应改变耕作方式,保持水土。
读“醉林”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滑坡 B.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地震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由于山体滑坡导致树木东倒西歪,形成“醉林”,故A项正确。
11.下列地形区,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准噶尔盆地
C.云贵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C
解析 选项所给四个地区中,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地表破碎,坡度陡峻,最有可能发生滑坡,故C项正确。
1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防御滑坡、泥石流的关键是护坡。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增加坡地植被)来实现,如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修建水利工程、清除河道淤泥是防治洪水灾害的重要措施。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黄山松是喜光、深根性树种,喜凉润、空气相对湿度较大的高山气候,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及向阳山坡生长良好;耐瘠薄,但生长迟缓。左图为皖南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右图为黄山迎客松景观图。
(1)描述皖南地区的地形特征。(6分)
(2)指出图示长江河段的河床特征,并说明原因。(4分)
(3)指出皖南地区自然植被类型。分析其发育的有利气候条件。(8分)
(4)指出黄山松的特征,并分析原因。(12分)
答案 (1)以低山丘陵为主,集中分布在中南部;北部有平原分布;地势南高北低,中南部地表起伏较大。
(2)特征:河床宽而浅。原因:流水堆积作用显著,侵蚀作用弱。
(3)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条件:纬度低,年均温较高;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特别有利于植被的发育;冬季降雨虽少,但不存在明显的旱季。
(4)特征:树冠平直,向单侧生长;根系发达;生长缓慢;形态奇特等。原因:受山谷风的影响;扎根于岩石中,从更广阔的空间吸收养分;土壤贫瘠;多云雾。
解析 第(1)题,根据海拔分析,皖南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集中分布在中南部,北部有平原分布。地势南高北低,中南部地表起伏较大。第(2)题,图示河段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流速度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因而河床宽而浅。第(3)题,结合纬度,皖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植被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从气温、降水及其组合关系方面分析气候条件。第(4)题,结合黄山松生活习性及当地地貌、气候、土壤条件分析。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有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
(1)图中A、B两地干旱灾害严重,试分析两地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其自然原因。(12分)
(2)近年来我国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与成灾强度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试分析其人为原因。(4分)
(3)简要说明我国目前减轻旱灾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 (1)A地区:春末夏初。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带尚未到达。B地区:夏季(7、8月)。原因:雨带北移,该地区受高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
(2)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弱;人口增长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用水量大增。
(3)调整农业结构;培育种植耐旱作物;进行水利建设;美化绿化环境;发展节水农业等。
解析 第(1)题,A地区为华北地区,其春旱现象严重。从春季的气温上升,蒸发量大,降水少等方面分析。B地区为长江流域的伏旱,受高压影响。第(2)题,造成我国干旱加剧的人为原因应从用水量大;破坏湿地和植被等,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等方面分析。第(3)题,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从加强监测和预报;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方面分析。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