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36题,每题1.5分,共54分)
1. 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 太阳黑子会使地球温度降低
B. 耀斑爆发时,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C. 会引起“磁暴”,罗盘指针坏掉
D. 耀斑将大量能量发射至地球,引起地球上大面积干旱
【答案】B
【解析】太阳黑子不影响地球温度,黑子数目的多少和降水量的周期变化有相关性,A错。耀斑爆发时,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B对。会引起“磁暴”,罗盘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不会坏掉,C错。耀斑将大量能量发射至地球,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但不会导致地球上大面积干旱,D错。故选B。
2. 下列地理现象,按其内在联系的正确连线是( )
A. 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大气的反射作用
B. 霜冻多出现在早春或晚秋的晴夜﹣﹣大气的散射作用
C. 雨后天空格外蓝﹣﹣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D. 夏季的白天天空多云,感觉凉快﹣﹣大气的反射作用
【答案】D
【解析】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是因为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空气中凝结核多,A错误;早春或晚秋的晴夜大气保温作用弱,空气温度下降的快,水汽易凝结形成霜冻,B错误;雨后天空空气清新,大气散射作用强,因此天空看起来格外蓝,C错误;夏季的白天天空多云,大气的反射作用强,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因此感觉凉快,D正确。故选D。
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发明了木鞋,直到现在,农民和渔民仍有穿木鞋劳动的习惯。荷兰人酷爱木鞋和风车,因为它们对于荷兰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在历史上,木鞋和风车为荷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图示意荷兰木鞋和风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荷兰木鞋的出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 气候全年湿润 B. 气候干燥,土质黏重
C. 高原地形,地势高峻 D. 河阔水深,水流湍急
4. 荷兰木鞋大多取材于当地普遍生长的白杨树。白杨树属于( )
A. 常绿硬叶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荷兰濒临北海,地势低平,欧洲许多大河经荷兰入海,又受全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几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水中,木鞋不怕潮湿,荷兰木鞋的出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气候全年湿润,A正确;荷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形成的土壤不太黏重,如果土质黏重,则不太适合利用木鞋行走,B 错误;穿木鞋不适宜山地行走,因此荷兰木鞋的出现不能反映当地为高原地形,地势高峻, 且荷兰以平原为主,C 错误;荷兰地势低平,水流平稳,因此荷兰木鞋的出现不能反映当地河阔水深,水流湍急的自然环境特征,D 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荷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题意表明,荷兰木鞋大多取材于当地普遍生长的白杨树,因此白杨树属于典型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针叶林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的主要植被,而荷兰位于温带大陆西岸,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A、B、D错误。故选C。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冷岛效应”强度与干旱区绿洲湖泊面积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势高低起伏的差异 B. 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
C. 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 D. 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
6. “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
A. 年降水量增多 B. 热量交换变缓
C. 水汽蒸发加快 D. 地面风速增强
7.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5. B 6. B 7. D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冷岛效应” 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B正确;该效应是由绿洲和沙漠的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不是由地势的高低起伏形成,A错误;阳光照射强弱绿洲与沙漠相同,C错误;和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差异无关,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对流受阻,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B正确;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 A、D错误;绿洲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C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冷岛效应”是由绿洲和沙漠的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两者差异越大“冷湖效应”越明显。读图可知,丁地位于图示西部地区,绿洲面积大, “冷岛效应”最显著,D正确;图中甲、乙、丙三地的绿洲面积小,“冷岛效应”不明显,A、B、C错误。故选D。
8. 对流层中气温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称为“逆温”。下列哪一现象与逆温有关( )
A. 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山村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逆温的相关知识。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逆温是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种特殊现象。冬春时节的早晨或傍晚,特别是在无风的天气里,常常可以见到烟雾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向水平方向漂浮起来,弥漫四方,这就是逆温使空气对流受阻,地面的烟雾难以扩散造成的,A正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空气受热上升,B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C错误;“阴雨霏霏,连月不开”是准静止锋影响形成的,形成长时间的阴雨天气,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水文站月累积径流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 从图中可知,该水文站的汛期主要集中在( )
A. 1~3月 B. 4~6月
C. 7~9月 D. 10~12月
10. 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 地下水 B. 冰川融水
C. 降水 D. 积雪融水
【答案】9. C 10. C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河流主要补给方式的判读,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9题详解】
正确理解题干中的关键词“月累积径流量”,注意图中曲线的倾斜状况(即斜率)。月累积径流量是某一月及其以前各月的径流量之和,由图可知7—9月月累积径流量曲线倾斜角度最大,说明该时期降水量大,河流水量迅速增加,形成汛期,故选项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0题详解】
在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中,地下水补给最为稳定,季节变化小,而且补给水量小;冰川融水、积雪融水受气温影响大,积雪融水多发生在春季,冰川融水一般夏季即北半球的6、7、8月份补给量较大;降水补给主要在雨季,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降水集中于7、8月,故选项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 )
A. 地球内部的热能 B. 地球的重力能
C. 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D. 太阳辐射能
12. 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A. 长江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我国的夏季风 D. 我国的冬季风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太阳辐射能,D对。地球内部的热能是岩浆活动、火山喷发的能量来源,A错。地球的重力能是地表径流,降水落向地表的能量来源,B错。天体之间的引力能是潮汐能的能量来源,C错。
【12题详解】
图中①的功能的是将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是水汽输送环节。实现此功能的是我国的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C对。长江是地表径流,流向海洋,A错。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B错。我国的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D错。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 甲地比乙地稳定 B. 乙地对流最旺盛
C. 乙地比丙地稳定 D. 丙地最稳定
14. 正午前后( )
A. 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 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 丙地刮起东北风 D. 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答案】13. D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在垂直方向上,上下温差越大,空气越易对流运动,大气越不稳定,反之,大气越稳定。图示时刻,甲地近地面与2500米上空气温相差最大,大气垂直状况最不稳定;丙地与2 500米上空气温相差最小,大气垂直状况最稳定,故D项正确。
【14题详解】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乙区域有湖泊分布,水汽较多,温度较高,则空气密度较小,空气最易上升;当正午时,西部地区的冷空气正好移到乙地上空,空气会强烈对流上升,产生强对流天气,故B项正确。
某同学利用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乡土地理观察,他乘车到某一村落,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沟渠纵横。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5. 图中由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属于哪种河流地貌( )
A 三角洲 B. 冲积平原
C. “V”字形河谷 D. 冲积扇
16. 该同学所观察的村落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
A. 甲 B. 丙
C. 庚 D. 乙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形成扇形的地貌形状,且位于河流出山口,由于水流速度的降低,河流所携带的泥沙、碎石在山前堆积而形成,属于河流的冲积扇。D项正确。
【16题详解】
据材料,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沟渠纵横,可知该地地形平坦,河网密布,C项正确;甲乙丙三地均位于山麓地带,与描述不符,故排除A、B、D三项。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5%。左图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右图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 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 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18. 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
A. 免耕直播 B. 深耕改土
C. 大棚温室 D. 砾石压土
【答案】17. C 18. B
【解析】本题考查土壤肥力及改良。
【17题详解】
从上右图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形成有机质,A错;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B错;从图可以看出表层土壤肥力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导致肥力流失较多,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为流水侵蚀作用,C对;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降水较多,D错。
【18题详解】
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土层破坏,而图示土壤表层肥力较低,不适合直播,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B对;大棚温室是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C错;砾石压土主要改变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D错。
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9.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②③④①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②①④
【答案】D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区域古河道最先存在(③最早),曾为本区域海拔最低的地区;西北侧山体发生滑坡掩埋了古河道东侧的阶地(②次之) ;堰塞体堵塞古河道在①处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形成后,湖水不断上涨,在堰塞体西侧地势较低处,河流侵蚀形成了一条新的河道④。 故图中地理事象的形成过程是③②①④,故选D。
读“湖南张家界某山区的公路景观图”。该公路号称“九十九道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 该公路“弯弯紧连”的目的是( )
A. 降低线路坡度,保障行路安全 B. 增加线路长度,发展观光旅游
C. 通往更多村落,促进经济发展 D. 增加线路密度,构建交通网络
21. 在修建该公路时应特别防范的自然灾害是( )
A. 洪涝 B. 滑坡
C. 干旱 D. 台风
【答案】20. A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山区公路坡度大,在山区修路一般呈“之”字形弯曲,其目的是降低线路坡度,故A正确;其余选项不是弯曲的目的,可排除。山区的公路弯曲,不是为了增加线路长度,B错;图中山上公路弯曲也没有连接通往更多村落,C错;山区线路弯曲目的不是增加线路密度,构建交通网络,故选A。
【21题详解】
“张家界”位于我国的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山区面积广,该地坡度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植被稀疏的现象,容易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的现象,故选B;当地未在沿海附近,所以受台风的影响小,D错;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发,在山区也要注意防范山洪,但当地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几率大于山洪,在该地修路受旱灾影响相对较小,故在修建公路时可要更注意防范滑坡、泥石流。故选B。
读我国某农村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示反映该村( )
A. 位于沪宁杭沿海地区 B. 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
C. 医疗卫生水平高 D. 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出率高
23. 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 )
①养老服务难以保障 ②加重就业困难
③劳动力短缺 ④土地养老杯水车薪
⑤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22. D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村20~4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人口金字塔图中数量极少,说明该村的劳动年龄人口以外出务工的人口居多,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D正确,B错误;应位于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不太可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A错误;医疗卫生水平较低,C错误。故选D。
【23题详解】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村少年儿童以及老年人口的比重大,劳动力短缺,所以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主要是养老服务难以保障;大量的人员外出务工,说明土地产值较少,地养老杯水车薪,①③④正确;该地就业竞争下降,不会加重就业困难,②错误;人口迁出,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减小,但不会导致环境人口容量变化,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小,⑤错误。故选B。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 关于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口数量一直在减少 B. 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
C. 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D. 人口数量先减少后增加
【答案】24. A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人口增长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率之和,①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率均为正值,且人口自然增长率值较高,二者之和最大,说明此时期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A对。其它时期和值较小,B、C、D错。
【25题详解】
人口增长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率之和,只要是正值,则说明人口是增加的。图中的人口增长率一直是正值。因此人口一直增加,B正确。故选B。
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 )
A. 安庆—池州 B. 合肥—巢湖
C. 亳州—阜阳 D. 芜湖—铜陵
27. 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
A. 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 B. 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
C. 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 D. 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
【答案】26. B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公路客流量大,反映城市间联系紧密,有利于推进同城化。选项中城市组合相比而言,合肥与巢湖之间空间位置相对较近,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两城相互之间均为首位客运流向,城市联系最为紧密,最适宜推进同城化,B正确;池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安庆,但安庆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合肥,次位客运流向为池州,A错;亳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阜阳,但阜阳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淮南,C错;芜湖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铜陵,但铜陵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池州,D错。故选B。
【27题详解】
滁州与合肥同属安徽省,两者的行政联系更为密切,而南京属江苏省,所以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客流量相差很小,C正确;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以及滁州距离南京距离更近,更有利于城市之间人口的流动,不能解释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客流量相差小这一现象,AB错;同理,合肥和南京均为省会城市,也不能解释为何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客流量相差很小,D错。故选C。
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态效益高 B. 木材销路好
C. 劳动投入少 D. 种树有补贴
29. 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大开荒力度 B. 增加木材进口
C. 增加粮食进口 D. 鼓励农地流转
【答案】28. C 29. D
【解析】
【28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年轻人在自家耕地上栽种杨树之后外出务工,几年后待杨树成材后出售,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个过程中劳动投入少,还可以兼顾务工(且以务工为主),所以“农地杨树化”现象突出,并不是因为其生态效益高或是木材销路好,C正确,AB错;材料中并无信息表明种树有补贴,D错。故选C。
【29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可知,“农地杨树化”使得耕地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可通过鼓励农地流转,一方面,当地农民可在耕地流转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农地流转,可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D正确;当地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足,部分耕地弃耕,因此才会出现“农地杨树化”的现象,并非当地耕地不足(所以无加大开荒力度的必要),也不是当地木材不足或粮食缺口,ABC错误,故选D。
读“某农场农事活动季节安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该农场所属国家,最可能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新西兰 D. 俄罗斯
31. 有关该农业地域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水源 B. 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高
C. 面向城市市场,商品率高 D. 一般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干旱半干旱区
【答案】30. C 31. C
【解析】
【30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农场12月-2月,做干草卷,野放牛群,说明此时牧草生长良好,是夏季;6-8月份以干草喂养,说明此时是冬季,牧场上草木枯黄;由此判断,该农场所属国家应位于南半球,A、B、D错误;该国以牧牛业为主,最可能是新西兰,C正确。故选C。
【31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农业地域类型从9月到第二年5月,都有挤牛奶工作,饲养的是奶牛,产品是乳制品,因此属于是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兴起的农业类型,产品面向城市市场,商品率高,C正确;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A错误;水利工程量小、科技水平高,B错误;一般分布于大城市郊区,D错误。故选C。
32. 我国台湾省兰屿岛,岛上居民营造了一种“地窖式”民居。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米~2 米处,屋顶用茅草覆盖,条件好的用铁皮,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该房子的建设主要是为了 ( )
A. 防地震 B. 防旱灾
C. 防寒潮 D. 防台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台湾岛多台风,“地窖式”民居高度低,能够有效的防台风,但对防地震作用不大,A不对,D对。该地降水较多,旱灾较少;该地纬度较低,受寒潮影响小;BC不对。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该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利用图,读图完成问题。
33. 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
A. 砖瓦厂 B. 钢铁厂
C. 玻璃厂 D. 化工厂
34. 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A. 减弱噪声 B. 绿化环境
C. 保持水土 D. 减少酸雨
【答案】33. A 34. D
【解析】
【33题详解】
煤炭的废渣是砖瓦厂的原料,H最适宜为砖瓦厂,A正确。
【34题详解】
从图中看,该电厂有煤炭脱硫的环节,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直接影响是减少酸雨,D正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不断调整,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上汽集团成立于1984年,是国内最早的汽车集团之一。1994~2016年,上汽集团的扩张经历了“本地多样化—初步的市外扩张—以市外扩张为主”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在上海市建成了完备的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第二、三阶段向江苏等地扩张(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上汽集团“本地多样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研发水平 B. 满足生产需要
C. 带动当地就业 D. 提高生产效率
36. 依据上汽集团的扩张历程判断,图中K、N、P、V分别代表( )
A. 研发、总部、制造、销售 B. 销售、总部、制造、研发
C. 总部、研发、销售、制造 D. 研发、总部、销售、制造
【答案】35. B 36. A
【解析】
【35题详解】
汽车生产需要的零部件繁多,协作企业多,据材料可知,第一阶段在上海市建成了完备的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这样可以满足汽车生产的需要,因此,“本地多样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生产的需要,B正确。发展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并不能提高研发水平,提高研发水平依靠的是技术,A错误。对于企业来说,带动当地就业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发展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并不能提高生产效率,D错误。故选B。
【36题详解】
产业的转移扩张首先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制造环节,读图可知,在第二阶段,首先向江苏转移的是P环节,因此,可以判断P环节为制造环节,CD错误。读图可知,在第三阶段,V环节也向江苏转移,应该为汽车在江苏制造之后,再在江苏进行销售,因此V环节为销售环节,B错误,A正确。故选A。
二、综合题(共46分)
3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下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2)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答案】(1)(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2)俄罗斯的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解析】该题以“一带一路”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为背景资料,考查了工业分散、区域合作等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一带一路”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1)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和工业分散的好处。由材料可知,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据图可知,该项目纬度较高,永久冻土层和极寒气候对建设不利,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可减少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难度;同时工业分散生产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不同区域的工厂同时生产,可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
(2)中国人口数量大,经济发展速度快,具有资金优势;材料信息显示,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筑,表明中国具有制造业水平、运输能力的优势;材料信息表明,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说明中国具有市场需求的优势。材料信息表明,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说明俄罗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丰富、开采水平高等方面。
38. 读非洲乍得湖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乍得湖是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内陆湖,湖面海拔281米,平均深度1.5米。湖水含盐量很低,水位随季节变化大。乍得湖是世界上盛产螺旋藻的三大天然湖泊之一(养分、温度、光照是影响螺旋藻生长的重要因素。螺旋藻可食用,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有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等功效)。湖周边地区有3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随着人口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湖水和入湖河水灌溉,发展粮食生产。为了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还在其水源河上建坝截水。使乍得湖的面积快速减小。
(1)根据材料分析乍得湖盛产螺旋藻的有利条件。
(2)乍得湖面积快速变小,会对其周边地区农业生产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1)纬度低,湖水水温高;湖水较浅,光照强;入湖河流径流营养盐丰富;螺旋藻食用和医用价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2)湖面缩小,影响产鱼量,渔业萎缩;湖滨草原退化;地区荒漠化加剧,牲畜数量减少;农田盐碱化、沙化导致无法耕种,粮食产量下降。
【解析】本题考查了农业区位因素及湖泊萎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1)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可以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题目材料已给出了螺旋藻生长自然条件,只需结合图示作出总结归纳即可。据材料二可知,营养和温度、光照是影响螺旋藻生长的重要因素;湖水较浅,光照强;纬度低,湖水水温高;入湖河流携带泥沙多,营养丰富,适合螺旋藻的生长;螺旋藻食用和医用价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销路广。
(2)乍得湖面积快速变小,其湿地相应的功能都会下降甚至消失,其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在渔业、畜牧业、种植业方面。渔业:湖面缩小,湖泊生态环境退化,影响产鱼量,渔业萎缩;种植业:农田盐碱化、沙化加剧,耕地退化,粮食产量下降;畜牧业:湖泊周围草原退化,荒漠化加剧,牲蓄数量减少。
3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M国为北欧的发达国家,工业较为先进,是世界重要的渔业生产国,具有十分悠久的渔业生产历史,沿海地区良港众多。该国的渔业生产在国内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在国际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该国具有非常完善的产出--加工--销售体系,其绝大部分的渔产品都销往世界各地。下图为M国区域位置示意图。
(1)分析M国沿岸形成众多天然良港的自然原因。
(2)简析M国渔业捕捞过程中不利的自然条件。
【答案】(1)地处高纬,历史上位于山脉西侧冰川发育,冰川侵蚀形成众多幽深的峡湾;深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部分海域不会封冻,因而良港众多。
(2)地处西风带,风高浪急;多气旋活动,阴雨天气多;北大西洋暖流上空,多海雾,不利于船只航行;纬度高,冬季漫长气候较为寒冷。
【解析】该题以M国地理位置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天然良港成因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难度适中。
(1)M国沿岸良港众多的自然原因可以从冰川作用、大气环流、洋流等方面分析。从冰川作用来看,读图可知,M国为挪威,纬度位置较高,位于山脉西侧冰川发育,历史上冰川侵蚀形成众多幽深的峡湾;从大气环流和洋流来看,挪威深受暖湿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部分海域不会封冻,因而良港众多。
(2)M国渔业捕捞过程中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体现在风高浪急、多气旋活动、多海雾、白昼时间、气候寒冷等方面。读图可知,M国位于北欧,是挪威,从纬度位置可知,挪威地处西风带,风高浪急;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多气旋活动,多阴雨天气,对渔业捕捞不利;挪威附近海域为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暖流上空,多海雾,能见度低,不利于船只航行;挪威所处的纬度较高,冬季白昼时间短,捕捞作业时间短;挪威所处的纬度较高,冬季漫长而寒冷,对渔业捕捞不利。
4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玉米油是利用玉米胚芽生产的一种谷物油脂,营养丰富,口味清香。玉米油生产流程由毛油提取和毛油精炼等环节构成,胚芽的毛油提取率为40%,由毛油到精炼油的转化率为90%。ft东邹平某公司是我国建设最早、目前规模最大的玉米油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其玉米油销售量占国内市场的50%。该公司在山东惠民、辽宁铁岭、内蒙古通辽和鄂尔多斯建有毛油压榨工厂,在公司本部、浙江杭州、广东广州建有精炼油和小包装产品生产基地(下图),将毛油运榆至精炼油生产基地多使用集装箱液袋(一次性使用的储存和运输各种非危险液体货物的软体包装容器),使用罐箱或铁桶运输则越来越少。
(1)分析该公司在杭州、广州建设精炼油和小包装产品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
(2)推测并解释将毛油由铁岭运输到广州精炼油生产基地的合理交通方式,指出使用集装箱液袋运输相对于使用铁桶运输的优势,
【答案】(1)接近市场,辐射人口多,市场规模大,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运输毛油与运输精炼油成本相近;由精炼油生产到小包装的工艺衔接紧密,产品可快速投放市场,有利于保证产品的新鲜度。
(2)合理交通方式为陆海联运;因为长距离海运费用较低,节约运输成本。相比铁桶运输,使用集装箱液袋运输转运方便,只需单程运输,节约运输费用;液袋可充分利用集装箱的空间,装载量大(具有规模运输优势)。
【解析】本题考查了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建设精炼油和小包装产品生产基地需要接近市场,杭州、广州城市较大,经济辐射范围广,消费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小包装产品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运输毛油与运输精炼油成本相近,可接近市场布局,同时该公司接近市场布局利于精炼油生产到小包装工艺的紧密衔接,缩短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保证油品新鲜度,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
(2)由辽宁铁岭到广州运输距离长,且广州是港口城市,长距离运输海运费用较低,海运可节约运输成本,故将毛油由辽宁铁岭运输到广州精炼油生产基地的合理交通方式为陆海联运。集装箱液袋运输相对于使用铁桶运输的优势:集装箱液袋运输比铁桶运输转运方便,铁桶运输要将铁桶运回,而集装箱液袋运输只需单程运输,减少了运输费用;液袋体积具有可塑性,可充分填满集装箱空间,具有装载量大的模运输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