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云南省临沧市临翔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
展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0分)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 增加耕地面积 B. 防治水土流失
C. 改善人居环境 D. 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 优化农业结构 B. 方便田间耕作
C. 健全公共服务 D. 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央视《地理·中国》报道,著名的“桥上桥”(上下两层)位于黄河中游的支流上,下桥建于公元 1667年,上桥建于公元 1832年,上世纪70年代,当地居民在河中挖沙将下桥挖出,使“桥上桥”雄姿展现于世。下图示意黄河“桥上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桥上桥”最可能位于( )
A. 华北平原 B. 黄土高原
C. 四川盆地 D. 河套平原
5.“桥上桥”的下桥被泥沙掩埋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地壳变动 B. 过度开垦
C. 水土流失 D. 围河造田
等高活篱笆是指在坡面上大致沿等高线种植的窄条状植物带。篱笆之间的土地常用来种植作物,作物与篱笆构成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称篱笆间作,是农林复合业的一种形式。某研究所在三峡库区开展了等高活篱笆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左图示意活篱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地表径流速度对比,右图示意活篱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含沙量的对比。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该农林复合系统中,等高活篱笆的最理想植被是( )
A. 草本 B. 草灌结合
C. 灌木 D. 乔木
7.该农林复合系统在三峡库区能够 ( )
①减少径流总量 ②削减径流峰值
③减少泥沙含量 ④降低径流速度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8.若干年后,该农林复合系统能影响篱间地的( )
A. 坡度大小 B. 地形类型
C. 土壤类型 D. 气候变化
2007~2016年间,中国有84座城市出现了“收缩”(下图为部分城市)。这些城市都经历了连续3年或者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东北地区的黑点已经连成了带状,有专家认为收缩是整个国家城市化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坏事。完成下列各题。
9.浙江义乌市收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市场萎缩 B. 劳动力不足
C. 政策扶持 D. 产业调整
10.东北地区收缩城市连成带状的原因不包括( )
A. 产业结构单一 B. 开发时间较晚
C. 较高的城镇化率 D. 经济面临转型
11.应对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现象,下列措施最适宜的是( )
A. 建立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
B. 优先发展制造业,增加劳动就业岗位
C. 规划大量项目,建设众多公共设施吸引人口迁入
D. 更新改造大量闲置废弃地为城市绿地,注重城市内涵发展
2018年12月10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潍坊抽水蓄能电站(把下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以势能的形式蓄能)正式通过山东省发改委批复,该项目位于临朐嵩山生态旅游区,设计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可有效提高电网调峰能力和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如图示意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潍坊市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
A. 增加电网发电量 B. 促进新能源利用
C. 增加水资源储存量 D. 循环利用水能资源
13.建成后抽水蓄能的主要时段是( )
A. 19:00~21:00 B. 9:00~11:00
C. 14:00~16:00 D. 2:00~4:00
读我国某省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4.该省区成为我国能源基地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 ( )
①交通运输便利 ②农业基础好
③能源资源丰富 ④劳动力素质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该省区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能源外运能力 ②尽量减少能源加工转化
③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④加强能源综合利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17年6月17~23日,国家电网在青海省首次尝试以太阳能、风能及水能等100%清洁能源供电一周。此次尝试为国家电网首次在省级范围的清洁电力供应尝试,这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电力供应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如图示意青海省电力生产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青海省发展水电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
①峡谷发育,多良好坝址 ②冰川积雪广布,为河流补给水源
③人口增长快,电力需求不断增长 ④河流湍急,水能蕴藏量大
⑤地域广,土地辽阔
A. ②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7.与青海省相比,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实现全部清洁能源供电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
电力需求量大,清洁能源资源不足 B. 人口众多,人均耗电量大
C. 开发条件差,清洁能源利用率低 D. 火力发电量大,消费比重高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像极冰雪或固态酒精。如图为“我国南海可燃冰富集区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若对我国南海可燃冰富集区域进行大规模开采,将会( )
①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
②促进我国对传统能源的开发力度
③优化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延长煤炭产业链
④增加能源战略储备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9.我国南海可燃冰开采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开采技术和成本要求高
②运输困难,远离消费市场
③容易对开采区环境产生污染
④分布不集中,汇集难度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青海省共和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北靠青海湖,南临黄河谷地龙羊峡。该县在海拔3000m以上的戈壁建成占地54平方公里(相当5160个标准操场)的光伏园区。如图是产业园实景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光伏电站建成后,戈壁滩植被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面积光伏板的铺设,增加了地表的太阳辐射
B. 大面积光伏板的铺设,减少了地表的水分蒸发
C. 大面积光伏板的铺设,提高了地表温度
D. 大面积光伏板的铺设,减少了土壤的盐度
21.戈壁滩迅速恢复的草影响光伏电板的效率,更易引起火灾,适宜采取的可持续的治理办法是( )
A. 大范围人工割草 B. 科学适量喷射除草剂
C. 地膜覆盖 D. 有组织的放牧
22.光伏发电只能白天工作,为了获取稳定的电源,当地最先解决的办法是( )
A. 建立火电厂 B. 与水电站联网
C. 开采地热资源 D. 开发风力资源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西起川东北普光首站,东至上海末站,是继西气东输管线之后又一条贯穿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管道大动脉,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影响川气东送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 )
A. 城市分布 B. 地形因素
C. 交通运输条件 D. 资源状况
24.下列关于川气东送工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上海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硫氧化物的含量将明显减少
B. 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C. 带动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D. 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2019年5月6日,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级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调配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珠江三角洲水资源调配工程从西江干流鲤鱼洲向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的广州、东莞、深圳等地的水库输水。工程全长113公里,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地区时采用地下深埋盾构(地下暗挖隧洞的一种施工方法)方式,在地下40米至60米空间建造。工程将新建提水泵沾3座,水库1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关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调配工程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使东江入海口咸潮加剧 ②缓解中山等地用水紧张
③合理优化水资源空间分布 ④为广州等地提供备用水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6.该工程可能面临的困难有( )
①长距离地下深埋管道检修难度大 ②珠三角核心区水库移民难度大
③均在水下施工,施工难度大 ④钢管防腐、运输、安装难度高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27.采用地下深埋盾构方式的主要原因( )
避免台风、海潮侵袭 B. 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
C. 减少对珠江口航运的干扰 D. 预留地表和浅层地下空间
2020年6月11日,“西电东送”国家重点工程、世界首个±500千伏三端直流工程-云贵互联通道工程顺利竣工。标志着云南与贵州两省形成电力互联互济综合体,每年可输送云南清洁水电约60亿千瓦时至粤港澳大湾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我国建设西电东送工程的根本原因是( )
A. 电力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B. 输电技术的不断进步
C. 电力消费量的持续增加 D. 电力供需地区差异大
2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路线中,输送的电力当中全部来自水力发电的是( )
A. 北线工程 B. 中线工程
C. 南线工程 D. 三线均是
30.该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后,最主要意义为( )
A. 促进云贵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 利于改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
C.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的发展 D. 促进大湾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70.0分))
31.如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完成下列问题。(24分)
(1)美国加利福尼亚为什么北部水资源富余,南部水资源贫乏?造成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多?理由是什么?(6分)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出现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现象,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10分)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白银市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区,地貌特征以基岩山地和山间盆地为主,地表基岩裸露。白银市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是全国唯一以贵全属命名的城市,也是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国“铜城”。经过50多年的开采,白银市已探明的铜矿资源濒临枯竭,伴生矿产资源也开始萎缩,支柱产业辉煌不再,2008年白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典型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如图示意白银市的地理位置。
(1)推测白银市20世纪50年代开发矿产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说明白银市开发矿产资源对当地的影响。(8分)
(3)简述白银市产业转型可能面临的困境。(6分)
(4)请为白银市这一国家级老工业基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合理化建议。(8)
3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8分)
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左图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左图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
(1)根据材料,分析图1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6分)
(2)图1中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6分)
参考答案
1. C 2. B 3. C 4. B 5. C 6. B 7. C 8. A 9. D 10. B 11. D
12. B 13. D 14. B 15. C 16. C 17. A 18. D 19. C 20. B 21. D
22. B 23. A 24. C 25. C 26. A 27. D 28. D 29. B 30. B
31. 解析:(1)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与南部的气候差异,并结合两个地区需水量的差异,分析其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2)可从其是否经过山地进行考虑。美国输水线路延伸方向与山脉走向一致,难度小,投资少。澳大利亚输水线路穿过山脉,需要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3)可从水体的自净能力分析其水质变化的原因,从不合理灌溉等方面分析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同时针对两个问题的原因提出治理措施,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路穿过山脉,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3)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治理措施: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西部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治理措施: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32. 解析:(1)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主要从资源条件、开采条件、市场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方面回答。
(2)资源开发对当地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回答。
(3)传统产业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4)传统工业区转型的措施有:加大资金投入,治理和修复当地的生态环境;淘汰落后产能,引进新兴产业;引进高端人才,为产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管理经验;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大政策扶持等。
答案:(1)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地表基岩裸露,埋藏浅,开采难度小;临近黄河,水资源丰富等。
(2)有利影响: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吸引人口迁入,促进矿业城市的形成;带动与矿产资源开发相关的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等。不利影响:开挖地表,破坏植被;破坏地下水系统,导致荒漠化的发生频率多;产生扬尘,污染大气;消耗大量水资源,污染水源,加剧当地用水紧张状况等。
(3)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修复和治理周期长;长期受单一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缺乏创新思想和理念;缺乏技术人才等。
(4)加大资金投入,治理和修复当地的生态环境;淘汰落后产能,引进新兴产业;引进高端人才,为产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管理经验;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大政策扶持等。
33. 解析:(1)红色荒漠是南方地山丘陵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等方面分析。
(2)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考虑对当地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到对河流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
(3)图示区域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时,要保护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
答案:(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其形成原因如下:自然原因: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
人为原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严重;能源短缺,乱砍滥伐严重。
(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造成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河流的航运能力减弱。
(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