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解析版)
展开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10月)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面地球自转速度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A、B、C、D、E、F六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相等的点是( )
A. 点A、F B. 点B、A
C. 点C、D D. 点E、B
2. 图中A、C、D、E、F五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北极点相同的个数是( )
A. 0个 B. 5个
C. 3个 D. 4个
3. A地某人连续两次看到太阳最高的时间间隔为( )
A. 23时56分4秒 B. 24时
C. 23时3分56秒 D. 一个恒星年
【答案】1. A 2. A 3. B
【解析】本题组以地球自转速度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地球自转线速度、地球自转角速度和自转周期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题详解】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图中A、F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纬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选项A符合题意。图中B点的纬度比和A点大,自转线速度B点比A点小,排除B选项。图中C点的纬度比和D点小,自转线速度C点比D点大,排除C选项。图中E点的纬度比和B点大,自转线速度E点比B点小,排除D选项。
【2题详解】
北极点的地球自转角速度为0,而图中A、C、D、E、F五点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因此,图中A、C、D、E、F五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北极点相同的个数是0,选项A符合题意。
【3题详解】
A地某人连续两次看到太阳最高的时间间隔,就是以太阳作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应为一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选项B符合题意。如果以恒星作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因此A、D不符合题意。地球自转没有一个时间为23时3分56秒的周期,因此C不符合题意。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4. 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 )
A. 43º08′ B. 46º52′
C. 23.5º D. 26.5º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黄赤交角的大小影响地球自转速度 B. 黄赤交角度数即为回归线的度数
C. 黄赤交角始终不变 D. 图中α是黄赤交角
【答案】4. C 5. B
【解析】该组试题考查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4题详解】
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为23.5°。
【5题详解】
黄赤交角大小和地球自转速度无关,A错误。黄赤交角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决定了回归线的度数,B正确。黄赤交角不是固定不变的,C错误。图中β是黄赤交角,D错误。
2010年6月26日出现月偏食,我国大部 分地区可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此次出现月偏食时,地球公转的大致位置是( )
A. A点后的几天 B. B点后的几天
C. C点后的几天 D. D点后的几天
7. 当地球公转到A点后的几天内( )
A.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速度达最慢 B.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速度达最快
C.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速度达最快 D.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速度达最慢
8. 当地球公转到B点附近时( )
A. 夜弧和昼弧不等长 B. 北极圈内为极夜
C. 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 D. 南半球为春季
【答案】6. A 7. D 8. D
【解析】
【6题详解】
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6月26日是在夏至日之后,图中A点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说明为夏至日,因此此次出现月偏食时,地球公转的大致位置是A点后的几天,正确答案为A。
【7题详解】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A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当地球公转到A点后的几天内,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且地球向远日点公转,公转速度达到最慢,故正确答案为D。
【8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B点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为二分日,顺着地球公转方向,B点日期之后的C点为冬至日,因此B为秋分。秋分日时,夜弧和昼弧等长,A错。该日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B、C错。此时为北半球秋季,南半球为春季,D对。故该题正确答案为D。
下图为2018年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的昼长长短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0. 该日过后,四地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A. 甲地昼长夜短,昼渐长 B. 乙地的昼长逐渐增长
C. 丙地极昼现象立即消失 D. 丁地昼短夜长,夜渐短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2018年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昼夜平分。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相比而言,乙地昼长为12小时,昼夜平分,所以乙地位于赤道,纬度最低。一般而言,地球上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所以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乙地,故选B。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乙地昼夜平分,位于赤道;丙地出现极昼现象,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丁地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所以甲地昼渐短,A错;乙地位于赤道,全年昼夜平分,B错;丙地不一定刚好位于南极圈上,若丙地位于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现象不会立即消失,C错;丁地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依然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D正确,故选D。
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举行,本次世界杯决赛于北京时间7月15日23时在莫斯科的卢日尼基体育场进行。下图为俄罗斯世界杯赛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第21届世界杯举办期间,下列城市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A. 索契 B. 伏尔加格勒
C. 莫斯科 D. 圣彼得堡
12. 第21届世界杯决赛开始时,下列城市收看直播临近正午的是( )
A. 巴黎(2°E) B. 巴西利亚(48°W)
C. 东京(140°E) D. 洛杉矶(118°W)
【答案】11. D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世界杯开赛日6月14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四城市中圣彼得堡纬度最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世界杯决赛时间是北京时间(东八区)7月15日23时,巴黎(2°E)位于北京西边8小时左右,为15时左右,巴西利亚(48°W,西三区)位于北京西边11小时左右,为12时左右,东京(140°E)位于北京东边1小时左右,为24时左右,洛杉矶(118°W,西八区)位于北京西边16小时左右,为7时左右,收看世界杯决赛直播正值当地正午前后的城市是巴西利亚,B正确。故选B。
黄土柱常出现在沟谷边部,是土体垂直节理被外力侵蚀后,黄土陡坡经崩塌残留的柱状黄土体。黄土柱可高达数米,多个土柱成群为黄土林,形成该地区特有的风景线。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黄土柱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黄土柱景观最可能位于( )
A. 贵州 B. 陕西
C. 新疆 D. 广东
14. 形成黄土柱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海水侵蚀 B. 冰川侵蚀
C. 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
15. 长期受此外力作用可能导致该地区( )
A. 土壤肥力下降 B. 河床深度增加
C. 地表趋于平坦 D. 森林面积锐减
【答案】13. B 14. C 15. A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黄土柱垂直节理发育显著,直立性强,具有黄土的典型特征,故该地形区为黄土高原。陕西位于黄土高原,B对;贵州、新疆、广东不是位于黄土高原,排除ACD。故选B。
【14题详解】
该地为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流水沿黄土垂直节理侵蚀,黄土陡坡经崩塌残留而形成柱状的土体,C对;该地远离海洋,不会受到海水侵蚀,A错误;该地没有冰川侵蚀,B错误;黄土柱常出现在沟谷边部,排除风力侵蚀,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长期受流水的侵蚀作用,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A正确;河床泥沙淤积加剧,河床海拔会升高,深度会降低,B错误;地表会变得支离破碎,形成千沟万壑,C错误;森林面积锐减导致流水侵蚀作用加剧,而非流水侵蚀导致森林面积锐减,D错误。A对。故选A。
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库车大峡谷,位于天山山脉南麓。这里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当地人称为“克孜利亚”,意思为“红色山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构成库车大峡谷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
A. 侵入岩 B. 变质岩
C. 沉积岩 D. 喷出岩
17. 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
A. 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B. 岩浆活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C. 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D. 变质作用、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答案】16. C 17. A
【解析】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河流地貌的发育。
【16题详解】
材料中“岩层层理构造明显,呈波状弯曲”提供了答案信息, 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主要特征,呈波状弯曲进一步说明成层的特点,故C正确。
【17题详解】
沉积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经过固结成岩而成,故先有沉积作用;沉积岩在形成时岩层一般是水平,现“呈波状弯曲”,说明因地壳运动受挤压而弯曲变形;大峡谷是地壳隆起流水侵蚀下切而成。故A正确。
鸟取沙丘位于日本鸟取县东部沿海(如下图所示),东西长约16km,南北宽约2km。沙丘中有巨大的凹地,有时充盈淡水,一簇簇不知名的植物顽强生长着,形成片片“迷你绿洲”。随着日本政府的重视,人们开始保护沙丘,需要每年整治除去“迷你绿洲”。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与鸟取沙丘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 风化作用 B. 风力侵蚀
C. 海水沉积 D. 流水沉积
19. “迷你绿洲”的出现可以( )
A. 促进风沙流挟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B. 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沙暴
C. 降低风速进而减轻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D. 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答案】18. C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鸟取沙丘位于日本鸟取县东部沿海,鸟取沙丘属于海岸沙丘,其形成主要是受海水沉积和风力搬运沉积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迷你绿洲”为地表植被,其拦截了风沙流中的沙尘,进而减少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植被出现产生的阻挡作用,降低了风沙流的携沙能力;增加风沙堆积;不易形成沙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地沿海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完成下面小题。
20. 从岩石成因,“薄饼岩”属于(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1. “薄饼岩”景观的形成过程影响最小的地质作用为( )
A. 海浪侵蚀 B. 内力抬升
C. 固结成岩 D. 流水溶蚀
【答案】20. A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由材料信息可知“薄饼岩”由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属于沉积岩,由题干中的三大类岩石的转换示意图可知甲岩石是由沉积物出发的箭头而形成的,可知甲岩石属于沉积岩,“薄饼岩”属于甲,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故选A。
【21题详解】
“薄饼岩”位于沿海地带,该区域的海浪侵蚀作用比较强烈,故A不符合题意;“薄饼岩”属于沉积岩,其形成需要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沉积岩需要经过内力抬升作用露出地表然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外力作用,最终形成“薄饼岩”,可知“薄饼岩”景观的形成受内力抬升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故B不符合题意;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受到的流水溶蚀作用比较小的,若比较大的话,那么该区域会形成大量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因此可知“薄饼岩”的形成受到的流水溶蚀作用是非常小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3. 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 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 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 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 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答案】22. D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断层①将灰岩④断开,故灰岩④先形成,断层①后形成;断层①形成后,地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③。所以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受侵蚀,BD错误。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A错误,C正确,故选C。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河谷( )
A. 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 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 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 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25. 图中( )
A. 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 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 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 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答案】24. B 25. C
【解析】本题组以某河谷地质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4题详解】
图中显示,河谷中有较厚的沉积物,说明流速较慢,最可能位于河流下游,排除A。图中显示,河谷沉积物以下,岩层向上拱起,属背斜构造,选项B正确。图中显示,乙岸附近的河谷较深,应为侵蚀河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凸岸以沉积为主,排除C。图中没有信息表明河流流向,因此左、右岸无法区分,排除D。
【2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沉积岩层和沉积物,下面先沉积形成较早,上面后沉积形成较晚,因此图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排除A。③处地层与旁边地层的界面是侵蚀面,不是断裂面,排除B。河谷沉积物以下的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挤压而发生弯曲,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洪水期时,甲地容易被淹没,不适合聚落的发展,排除D。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5小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6. 读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的位置示意图和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1)在图中的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右图所示的光照情况对应左图中的____(填图中字母)位置,其节气为____。
(3)当地球位于左图中的B、D两处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
(4)右图中的EF线为____(填"晨"或"昏")线,E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F点的昼长为____________小时。
(5)左图中从A到B的一段时间内,山西省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是______________。
(6)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南半球正值____(填季节)。此时全球出现极昼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逆时针方向
(2)C;北半球的夏至日
(3)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4)晨;0或24;0
(5)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6)冬季;66°34'N(66.5°N)及其以北地区或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解析】
(1)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为逆时针。
(2)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节气为夏至日。在公转轨道图中,主要利用地轴倾斜方向判断冬(夏)至日。相对于垂直方向,地轴左倾,左侧为冬至;地轴右倾,右侧为冬至,因此公转轨道图中A位置为冬至日,C位置为夏至日。
(3)左图中A位置为冬至日,C位置为夏至日,因此B位置为春分,D位置为秋分。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因此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4)沿纬线做出地球自转方向,过EF线后将进入昼半球,因此EF线为晨线。图中F点所在经线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因此地方时为12:00,E点与F点地方时相差12小时,因此E点的地方时为0或24时。图中F点无昼弧,为极夜现象,因此F点的昼长为0小时。
(5)左图中从A到B,时间为从冬至日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因此山西省昼短夜长,但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6)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为夏至日,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白昼达全年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27. 读图回答下问题(箭头表示太阳光线,C点经度为30°E,虚线表示回归线或极圈)。
(1)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日期为_______月______日前后。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经度_____,纬度_______,株洲市的昼夜长短状况如何___________。
(3)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的排序是 ______。三地自转线速度从小到大排序是 _________。
(4)图中B地 ______时日落, C地昼长比A地昼长长 ________小时。
【答案】 (1)夏至 6 22 (2)150°E 23.5°N 昼长夜短
(3)A< B <C A<C<B (4)18 16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为6月22日前后。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3°26′N;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图中昼夜半球分界线东侧为昼半球,该分界线为晨线,其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点,则C点所在经线30°E为4点,则150°E地方时为12点,太阳直射该经线。该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株洲市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
(3)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其余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图中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其次是B地,C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即A< B <C。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三地中A地纬度最高,线速度最小,其次是C地,B地线速度最大,即A<C<B。
(4)图中B地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6点日出、18点日落。C地位于晨线上,此时正在日出,其地方时为4点,则该地昼长为16小时;A地位于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昼长为0,则C地昼长比A地昼长长16小时。
28. 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能否发现有石油存储?为什么?
【答案】(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2)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作用,岩层疏松容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
(3)不能发现。图示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不能为储油提供良好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以及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1)图示岛屿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成因为:地壳受水平挤压力,岩层向上拱起,抬升露出海面,形成了岛屿。
(2)读图甲地地质构造为背斜,地貌为谷地,其成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岩石疏松,易受到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图示有河流流经,故其主要受流水侵蚀等外力形成的。
(3)图示大陆架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为储油构造,故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不能发现石油。
2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华山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 154.9 m,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据考证,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也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的相互运动关系。
(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答案】(1)秦岭所在岩体相对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相对下降。
(2)华山为断块山。华山位于秦岭北部,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形成大断崖。
(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风力、流水等)作用将沉积物搬运过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可知,该地区是断层,该处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2)由材料一可知,华山位于秦岭北部,处于断层上升的一侧,为断块山,在断层处坡度陡峭,所以华山一侧挺拔险峻。
(3)从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地表形态是内力(使渭河平原断裂凹陷)与外力(搬运沉积物填充凹陷)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