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a为岛屿 B. b为海峡
C. c为半岛 D. d为大洋
2. 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陆就是大洲 B. 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
C. 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 D. 大洲比大洋面积大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四地位置a为大片的陆地,应为大陆,故A表达不正确;b为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狭窄的通道,即为海峡,c为伸向海洋的陆地部分,即为半岛,d为太平洋。A符合题意。
故选A。
【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大洲是大陆及其附近岛屿的合称,不仅仅包括大陆,且大洲多比大洋的面积小。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读沿23°26′纬线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大陆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 )
A. 大西洋、太平洋 B. 太平洋、印度洋
C. 印度洋、大西洋 D. 太平洋、大西洋
4. 图中的高大山脉为( )
A. 落基山脉 B. 安第斯山脉
C. 大分水岭 D. 喜马拉雅山脉
5. 最能反映图中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
A. B.
C. D.
【答案】3. A 4. B 5. D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地形剖面图判断,该大陆表示南美大陆,故西侧为太平洋,东侧为大西洋。故选A。
【4题详解】
图示的山脉为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位于北美洲,大分水岭位于澳大利亚,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故选B。
【5题详解】
南美大陆西侧处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的俯冲碰撞地带上,南极洲板块向下俯冲,美洲板块边缘隆起,形成安第斯山脉。与D图相符。故选D。
从10世纪末至今,全球气候总的变化趋势在变暖。下图示意某地 7月7°C 等温线近百年来空间分布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②地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洋流 D. 海陆位置
7. 全球变暖对①地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A. 制冷能耗减少 B. 草原变成荒漠
C. 作物熟制改变 D. 海岸线向东移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受纬度位置影响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但②地等温线明显向北弯曲,A错误;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对等温线弯曲影响不大,B错误;图示地区位于大陆西岸,②地位于海洋,可能受洋流影响,使等温线发生弯曲,C正确;受海陆位置影响的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全球变暖,气温上升,制冷能耗会增加,A错误;该地位于大陆西岸沿海地区,无草原分布,B错误;据图可知,2015年相对于1905年7℃等温线北移幅度不大,该地升温不会太大,不会改变作物熟制,C错误;全球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大陆延伸,故海岸线向东移,D正确。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陆地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 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 ②副热带高压
③地形因素 ④海陆分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 此时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温度判读,最可信的是( )
A. 甲:大于24℃,小于28℃;乙:大于28℃,小于32℃
B. 两者都大于24℃,小于28℃
C. 甲:大于28℃,小于32℃;乙:大于24℃,小于28℃
D. 两者都大于28℃,小于32℃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通过读图分析:28℃等温线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平原地区,而内陆和山地分布较少。因此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和地形,答案选C项。
【9题详解】
乙地位于武夷山,海拔较高,温度低于28℃,;而甲地位于沿海地区,夏季受海洋调节,气温较低,小于28℃,B项正确。
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PQ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约为( )
A. 2200 千米 B. 1100 千米
C. 500 千米 D. 275 千米
11. 此时( )
A. 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B. 图示地区日出的地方时早于6时
C. 非洲最南端气候高温多雨
D. 北印度洋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12. 有关图中海峡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处于信风带,风急浪高 B. 位于海沟,地壳活动
C. 寒暖流交汇,鱼类丰富 D. 纬度较高,结冰期长
【答案】10. B 11. A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变化规律可知,PQ两点位于60°N纬线上,而且两点之间的经度差是20°;根据纬线上两点之间的计算公式可知,PQ两点间距离为111xcos60°x20=1100千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北太平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等温线向南凸出,A正确;根据等温线弯曲情况,此时北半球为冬季,昼短夜长,日出时间应晚于6时,B错误;此时南半球为夏季,非洲最高端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C错误;北印度洋海水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图中海峡为白令海峡,这里纬度高,受极地东风影响大,A错误;海沟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部位形成的地貌,而白令海峡处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汇处(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部位),B错误;北极圈附近受单一寒流影响,没有寒暖流交汇,C错误。该地纬度较高,气温低,结冰期长,D正确;故选D。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完成下列各题。
13. 关于图中所反映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由东北向西南再向南
B.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大于等于100m,小于200m
C. ①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②地多
D. 丁地能看到甲地
14. 当地为发展旅游业,打算修建一条直达山顶(492m处)的观光索道,最合适的选线是( )
A. 从甲处到山顶 B. 从乙处到山顶
C. 从丙处到山顶 D. 从丁处到山顶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河流存在于山谷中,且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故河流流向为由南向北,再向东流,故A项错误;陡崖高度的计算可根据公式:(n一1)×d≤H<(n+1)×d计算,其中n为陡崖处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图中陡崖处n=3,d=50,计算可得100≤H<200,故B项正确;此地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受季风影响,夏季吹东南风,②地处在迎风坡,降水比①地多,C项错误;甲丁之间有一个山峰,丁地不能看到甲地,故D项错误;所以选B。
【14题详解】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修建观光索道一般要符合以下原则:一是要有足够长度的游览距离,二是两点之间地形落差不能大太,三是中间不能经过凸出的地形。乙处海拔较高且离山顶较近,游览价值较小,故B错误。丙地到山顶要经过陡崖处,垂直坡度大,安全系数低,不适宜,故C错误。丁处到山顶,游览距离较短,地形较陡且地形变化幅度较大,故D项错误。只有从甲处到山顶,距离较远,中间经过山谷地带,两点之间地形落差不大,A正确。故选A。
读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恶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图中甲表示( )
A. 土地盐碱化严重 B. 冰川融水减少
C. 河流水量减少 D. 沙丘移向绿洲
16. 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
A. 禁止游牧活动 B. 大力发展畜牧业
C. 加强资源勘探开发 D. 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图示位于西北干旱区,水源减少,用水量加大,可能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图中甲表示河流水量减少,C对。土地盐碱化严重,是不合理灌溉造成,且地下水位会上升,A错。冰川融水减少与用水量大无关,B错。耕地扩大,用水量大,可能绿洲移向沙丘,D错。
【16题详解】
该地位于干旱区,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发展节水农业,D对。禁止游牧活动会阻碍经济发展,A错。大力发展畜牧业会导致过度放牧,破坏草地,B错。加强资源勘探开发会破坏地表植被,不利于生态保护,D错。
点睛:图示位于干旱区,水资源短缺,适宜发展节水农业。不合理灌溉造成,地下水位会上升,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用水量大,河流水位下降,导致地下水位降低。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在我国,石漠化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17. 云贵高原石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气候湿润,雨季降水强度较大 B. 地表平坦,喀斯特地貌分布广
C. 土质疏松,遇水容易造成崩塌 D. 草场退化,水土保持能力降低
18. 有助于减轻当地石漠化的措施是( )
A. 在陡坡修建梯田,推广发展旱作谷物农业
B.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的人口数量
C. 推广使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D. 大规模开山采石,并注重矿山植被的恢复
【答案】17. A 18.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退化中的石漠化。
【17题详解】
A. 材料中提到,云贵高原石漠化“因水土流失而导致”,所以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气候湿润,雨季降水强度较大,导致水土流失,然后导致石漠化。故A正确。
B. 云贵高原受喀斯特地貌影响,地表崎岖。故B错误。
C. 云贵高原“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可见这里土层较薄,容易流失,土层薄,不容易造成崩塌。故C错误。
D. 云贵高原草场资源较少,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A。
【18题详解】
A. 在陡坡修建梯田,容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梯田只适于在缓坡进行推广,故A错误。
B. 提升当地的人口数量,会加剧人地矛盾,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故B错误。
C. 推广使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可以减少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有利于减轻当地石漠化,故C正确。
D. 大规模开山采石,即便注重矿山植被的恢复,也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程度,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
读“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9. 图中B点土壤肥力较高的原因是( )
A. 森林再生 B. 连续耕作
C. 焚烧开荒 D. 耕地废弃
20. 图中土壤肥力由B点到C点的变化说明了( )
A.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B. 雨林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C. 雨林的群落生产力高 D. 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丰富
【答案】19. C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采用刀耕火种(焚耕开荒),使肥力开始较高,C正确;而连续耕作,使土壤肥力逐渐降低,后面阶段耕地废弃,森林再生,因此A、B、D错。故答案选C项。
【20题详解】
从上题分析,土壤肥力由最高的B点持续下降到C点,说明雨林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把土壤中有机质快速淋失掉,因此B正确。
非洲森林退化日趋严重,正破坏着地球生态系统平衡。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最新数据,非洲现在森林面积年均减少1000万公顷,其退化速度是全世界平均速度的两倍。读“非洲雨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非洲热带雨林没有覆盖整个赤道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人类活动 B. 洋流
C. 地势 D. 海陆位置
22. 非洲雨林大面积减少的根本原因是( )
A. 气候变化,降水减少 B. 人口快速增长和贫困
C. 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D. 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
23. 为促进非洲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封山育林,禁止森林的砍伐 B. 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C. 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 D. 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
【答案】21. C 22. B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据图可知,东非高原地区是热带草原带,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形为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形成的是热带草原气候,地带性植被为热带草原带,故C项正确。
【22题详解】
非洲雨林大面积的减少,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人口增长较快,乱砍滥伐,破坏植被,开垦耕地,造成植被大面积的减少,故B项正确;短期内,气候条件变化较小,故A项错误;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故C项错误;非洲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化进程较慢,故D项错误。
【23题详解】
封山育林,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A项错误;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开发,会导致环境问题,故B项错误;应该是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并注重环境保护,故C项正确;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D项错误。
2017年共享汽车成为共享经济领域获投金额最高的行业,分时租赁共享电动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完成下列各题。
24. 在陌生地点,共享汽车驾驶员快速、准确找到停车位,利用了地理3S技术中的( )
A. GIS、GPS B. GPS
C. RS、GIS D. RS、GPS
25. 分时租赁共享电动汽车
A. 最终可取代私家车 B. 是一种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C. 是共享汽车的唯一模式 D. 主要为用户提供城市间的长途服务
【答案】24. A 25.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3S技术的功能和应用。
【24题详解】
GPS主要起定位和导航作用,而GIS主要对地理信息起分析、查询和管理等作用,RS是利用航空航天器对地理事物进行观测(相当于人的眼睛)。共享汽车驾驶员快速、准确找到停车位主要依靠的是GIS的数据分析和GPS的定位导航,B错,故答案选A,该过程没有利用到RS,故BC错误。所以选A。
【25题详解】
分时租赁共享电动汽车不可能最终取代私家车,A错;共享电动汽车低碳节能、环保,是一种绿色低碳出行方式,B正确;共享汽车有多种形式,故C错误;因为是按时收费,把车开出去了还得把车还回来还车,因为租车公司不可在全国都设有停车点,故共享汽车主要为用户提供城市间的短途服务,D错。所以选B。
二、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15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喀什地区蕴藏着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材料二 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图甲)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图乙)。
(1)据图说明喀什所在地区和深圳所在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
(2)说明喀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3)试比较说明深圳和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
【答案】(1)共同点:多沿铁路线分布。不同点:喀什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深圳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
(2)喀什地区:特色农业:绿洲农业;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水资源不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特色农业:基塘农业;限制性条件:人均耕地少(耕地不足)。
(3)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且劳动力丰富。喀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地处我国联系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枢纽位置。
【解析】本题以喀什和珠三角的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
(1)分析城市分布特点异同,需要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图可知,两地城市多沿铁路干线分布,但喀什所在地区为新疆,城市多沿山麓绿洲分布,深圳地处珠三角,城市多沿河岸、沿海分布。
(2)喀什地区位于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水资源不足,因此发展农业需要灌溉水源,农业多分布在山麓的绿洲地带,依赖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故而特色农业为绿洲农业;珠三角位于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降水充足,地势较为平坦,特色农业为基塘农业,但随着该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耕地被占用,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为耕地资源不足。
(3)两地均为我国经济特区,但优势条件不同,分析需抓住两地各自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的差异。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矿产资源丰富,且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发展历史悠久;深圳位于珠三角地区,靠近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湿热的马拉开波湖(下图)。盆地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
(1)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说明马拉开波湖区“热”的原因。
(2)从气压带和风带角度说明马拉开波湖区冬、夏半年降水都较多的原因。
(3)简述马拉开波湖周边地区土壤较贫瘠的原因。
【答案】(1)纬度低,气温高;盆地地形封闭,风力较小,内部热量不易散发;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上升气流影响,降水充沛;冬半年,在东北信风控制下,来自海洋和湖泊的丰沛水汽,受周围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
(3)马拉开波湖周边高温多雨,水热充足,植被茂盛;植物根系发达,吸收强,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生物循环旺盛,微生物分解作用强;雨水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解析】
(1)马拉开波湖区“热”即温度高,热量丰富。从地理位置分析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纬度位置:纬度低,地处热带,太阳辐射强,温度高。海陆位置:临近海洋,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地形:盆地地形封闭,风力较小,内部热量不易散发。
(2)从气压带和风带角度说明原因时,首先要根据其纬度位置分析该地不同季节的气压带、风带。该地位于北纬80到120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半年,受北移的赤道低气压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充沛;冬半年,受南移的东北信风控制,来自海洋和湖泊的丰沛水汽,受周围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
(3)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是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厚度等。分析该地土壤较贫瘠的原因,可以从植被、温度、外力作用等方面分析。马拉开波湖周边高温多雨,水热充足,植被茂盛;植物根系发达,吸收强;温度高,生物循环旺盛,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多暴雨,雨水淋溶作用强,土壤冲刷强烈,土壤贫瘠。
28.阅读牙买加相关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牙买加是加勒比海西部的一个狭小岛国,陆地面积10991平方千米,人口约273万。该国铝土矿储量居世界第4位,山区多火山活动,主峰蓝山海拔为2256米,山坡上的咖啡园里出产世界上最昂贵的蓝山咖啡。
(1)简述牙买加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比较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答案】(1)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判断理由:河流(呈放射状)由中部流向四周。
(2)降水量差异:甲地年降水量大于乙地。甲地年降水量季节变化小;乙地有明显干湿季。
原因:甲地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暖流流经,降水丰富;而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解析】考查区域的地势特征及区域降水量的变化。
(1)本题考查区域地势特征。区域地势特征与河流的流向密切相关。读图可知,该区域的河流呈放射状由中部流向四周,故该地区的地势特征为中部高、四周低。
(2)本题考查区域降水量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区域降水量的差异与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相关。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暖流流经,降水丰富;而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综上所述,甲地年降水量大于乙地。甲地年降水量季节变化小,乙地有明显干湿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