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南省常德市淮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湖南省常德市淮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读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完成下面小题。
1. 左图中MN、XY的交点,在右边剖面图上对应的点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 若该地为新建水库的库区,最高水位为600m,该图范围内将出现的情况是( )
A. 最高水位时,小部分面积被淹没,将出现一个半岛
B. a、b、c、d四个居民点中,d居民点可以不搬迁
C. 最高水位时,将出现三个小岛,a、b、d三地将被水淹没
D. a、b、c、d四个居民点都不必搬迁,改为发展旅游业和渔业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示,左图中MN、XY的交点位于鞍部,在MN剖面线上是为海拔较高处,对应③点;在XY剖面线上是海拔较低处,对应②点;故答案选D。
【2题详解】
若该地为新建水库的库区,最高水位为600m,则600m以下的范围都属于库区范围,都可能被水淹没。最高水位时,600m以下的范围被淹没,则图中大部分面积被淹没,在区域西北方将出现一个半岛,AC不对;a、b、c、d四个居民点中,abc居民点在600m以下,需要搬迁,d居民点海拔在600m以上,可以不搬迁,B对,D不对。故答案为B。
3.读下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区域海面地心距离比①稍长
B. 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
C. ③区域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D. 东北航向是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
【答案】B
【解析】地球是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因此赤道半径要长。①区域在赤道附近,其海面地心距离比③稍长,A不对;从图中经纬度看,③区域在北半球、160°E以东,①区域在南半球、20°W以西,因此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B对;20°W向东到160°E的范围为东半球,③区域位于40°N以北,160°以东,故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C不对。地球球面的两点间最短距离是经过两点间的大圆的劣弧段。②区域和③区域同位于北半球,则经过两区域的大圆应该往高纬度凸出,故方向为先向东北,再向东南,D不对。故答案选B。
下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此时④地吹(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5. 图中下列地区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6. 若图中②、④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位置不同 B. 经度位置不同
C. 大气环流不同 D. 下垫面状况不同
【答案】4. A 5. A 6. C
【解析】
【4题详解】
如果M、P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气压P>M,根据等压面的倾斜可以判读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再结合向右的地转偏向力,风向最终偏成东南风,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5题详解】
图中昼夜温差需要考虑海陆分布和天气状况,海洋昼夜温差小,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小,所以两者结合应该选择①地区,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6题详解】
②处位于大陆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降水少,而④地位于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形成季风环流,夏季降水多。所以形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是大气环流的不同,所以选择C选项。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题。
7.上图中阴影地区是优质翡翠产地,含翡翠矿石的沉积物分布于山丘的宽河道内,根据信息判断该地翡翠矿石开采时间集中于( )
A. 1~5月 B. 6~10月
C. 11月~次年5月 D. 8月~次年3月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阴影地区是优质翡翠产地,含翡翠矿石的沉积物分布于山丘的宽河道内”可以推测,河道中的翡翠是经过流水的侵蚀、搬运,然后堆积在宽河道泥沙中。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故6~10月为汛期,11月—次年5月为汛期过后,汛期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因此11月—次年5月为汛期过后此时堆积在泥沙中的翡翠矿石较多,并且河流水位下降,利于开采,C对。1~5月为枯水期,河流泥沙中的翡翠矿石较少,A不对;6~10月为汛期,河流水位较高,不适合开采,BD不对。故答案选C。
8.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甲乙为两条河流。在图示盛行风向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阿尔卑斯山雪线下降 B. 北美高压势力强盛
C. 南极大陆周边浮冰多 D. 日本东海岸降水量大于西海岸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此地为几内亚湾地区,夏季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风向右偏形成西南风,故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北半球夏季,温度较高,阿尔卑斯山雪线应该上升,A不对;北美高压势力强盛时,为北半球冬季,与题不符合,B不对;南半球夏季时,南极大陆温度高,周边浮冰多,与题不符合,C不对;北半球夏季,日本东海岸受到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于西海岸,D对。
故选D。
9.下图四图中,同时符合在北半球、西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太平洋境内四个条件的地点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位置的判断。A点位于副极地气压带,B点位于南半球,D点位于南半球。C点纬度为30°N,经度为150°W。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太平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0.读世界某区域图(下图),关于图中山脉A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 B.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
C.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 D. 太平洋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相撞形成
【答案】C
【解析】山脉A为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相碰撞而成,C对。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是张裂区,A不对;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相撞形成北美洲西海岸的海岸山脉等,B不对;六大板块中没有大西洋板块,D不对。
故答案为C。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第下列各题。
11. 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 ①处为陆风 B. 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 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 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12. 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 围湖造田使湖陆风增强
C. 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 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风力风可判断出①处为湖风、②处盛行下沉气流;③处风力为8级,①处风力为4级,③处风力大于①处;④处盛行上升气流,更易形成降水,D正确。
【12题详解】
城市地面硬化,热岛效应增强,湖陆风增强;围湖造陆,湖泊面积缩小,湖陆风减弱;风从湖泊吹向城市,城市湿度加大,昼夜温差减小,C正确。
“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
13. 图中“黑烟囱”区域主要位于( )
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②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③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④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4. “黑烟囱”在成因上属于( )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侵入岩 D. 喷出岩
【答案】13. D 14. A
【解析】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及板块的运动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黑烟囱”是海水渗入地壳裂缝形成的,而地壳裂缝是由于板块拉张形成的,所以为生长边界。 由图可知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及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为黑烟囱的主要分布区域,②③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由此可以判断“黑烟囱”在成因上属于沉积岩,故选A。
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A、B分别属于( )
A.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 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C.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 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16. 下列地形区的成因与图中所示的边界类型一致的是( )
A. 喜马拉雅山 B. 日本群岛
C. 东非大裂谷 D. 马里亚纳海沟
【答案】15. C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据图,根据六大板块的划分和分布规律易判断,A处为非洲板块,B处属于印度洋板块。故选C。
【16题详解】
根据箭头标注,板块之间相对运动,该处边界应为板块生长边界,东非大裂谷是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而形成的。故选C。
读我国华北地区某地沉积岩层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各岩层从新到老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 ④⑤⑥⑦⑧⑨⑩③②①
C. ④⑤⑥⑦⑧⑨①②③⑩ D. ①②③⑩⑨⑧⑦⑥⑤④
18. 根据图中岩层形态,判断图示地区在岩层②形成以后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
A. 外力侵蚀、挤压上升、外力沉积
B. 挤压上升、外力沉积
C. 挤压上升、外力侵蚀、地壳下降、外力沉积
D. 外力沉积、地壳水平挤压
【答案】17. D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沉积岩有明显的分层结构,下面的先形成,上面的后形成,故①层年龄最新;向斜岩层两翼老,中间新,则岩层有新到老为②③⑩⑨⑧⑦⑥⑤④,故D对。
【18题详解】
图中看,②岩层位于向斜中心,并且岩层不完整,说明其先受挤压,然后上升受到侵蚀作用;②岩层上覆盖有①岩层,说明②岩层经历下沉,并后又形成沉积层;因此②处岩层经历挤压上升、外力侵蚀、地壳下降、外力沉积作用,故答案为C。
读“北半球某地等值线示意图”,图中数值①>②>③>④>⑤。回答下面小题。
19. 若该图为等压线示意图,则在a、b、c、d四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0. 若该图为等风速线示意图,则图中a、b、c、d四点风速由大到小的排序为( )
A. a>b>c>d B. d>c>b>a
C. d>a>b>c D. c>b>a>d
【答案】19. D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从图中的等压线可知,d处的等压线最密,故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也最大,D项正确。
【20题详解】
若该图为等风速线示意图,由题干得知①>②>③>④>⑤,所以a、b、c、d四点风速由大到小的排序为a>b>c>d,A项正确。
下图是气温为3℃的某地等温面上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 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分析,近地面气流的运动方向最可能是( )
A. 由②地近地面流向①地近地面 B. 由①地近地面流向④地近地面
C. 由④地近地面流向①地近地面 D. 由②③地近地面流向①④地近地面
22. 若图示近地面地势低平,气温都为21.5℃,则飞机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飞行,飞行员感觉最颠簸的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答案】21. B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从图中看3℃等温线在①处海拔为2900米~30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可算出近地面气温约为21℃;同理可算出④近地面气温为24℃,④近地面气温高形成低压,①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高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近地面气流由①流向④,B正确。
【22题详解】
若近地面气温都为21.5℃,图中①地上升3000米就下降到3℃,④上升到3500米下降到3℃,说明①地对流旺盛,气温下降的快,飞行员感觉最颠簸,A正确。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3. 若该图表示北半球高空,且P1数值小于P2数值,则O点的风向可能为( )
A. ③ B. ④
C. ⑦ D. ⑧
24. 若该图表示南半球近地面,且P1数值大于P2数值,则O点的风向可能为( )
A. ③ B. ④
C. ⑥ D. ⑦
【答案】23. C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P1数值小于P2数值,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O点的风向为⑦,C正确。
【24题详解】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P1数值大于P2数值,⑤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O点的风向为⑥,C正确。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据此完成题。
25. 1月,图中A地盛行( )
A. 东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东北季风 D. 西北季风
26. 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 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 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 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27. 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 A地高温多雨 B. 可能在1月份
C. C地形成高压中心 D. B地寒冷干燥
【答案】25. D 26. D 27. B
【解析】
【25题详解】
由图可知,A地是位于我国北方季风区,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故选D。
【26题详解】
B地是南亚的印度,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夏季风是西南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变成的西南季风,该季风性质温暖湿润,AB错;冬季风的形成主要是受气温下降的影响形成;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干旱灾害;南亚的夏季风比冬季风强,一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远,二是青藏高原的阻挡都使冬季风的势力减弱了,所以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故选D。
【27题详解】
当C地在行西北风时,太阳直射点是南移到了南半球,此时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变成了西北季风,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进入了冬季,A地东亚是此时是寒冷干燥,A错;此时正是南半球气温最高的时候,是1月前后,B对;C地此时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是低气压中心,C错;B地在冬季时,北部高大的山脉阻挡了冬季风南下,气候是温暖干燥, D错。
下图为大陆西岸五个不同地区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时长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图中①②③⑤四地中,气候类型可能相同的是( )
A. ①② B. ③⑤
C. ①③ D. ②⑤
29. 图中④地所属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
A. 30°~40°的大陆东西两岸 B. 30°~40°的大陆西岸
C. 40°~60°的大陆东西两岸 D. 40°~60°的大陆西岸
30. 图中③⑤两地共同的气候特征是( )
A. 全年降水较均匀 B. 年均温在20 ℃以上
C. 降水集中在夏季 D. 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
【答案】28. A 29. B 30. D
【解析】
【28题详解】
读图,①地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属于热带沙漠气候。②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③④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⑤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故气候类型可能相同的是①②或③④,选A。
【29题详解】
④地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选B。
【30题详解】
③地为地中海气候、⑤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降水集中在冬季,⑤地降水全年较均匀,A、C错;⑤地地处温带,年均温达不到20 ℃以上,B错;两地点最冷月均温都在0 ℃以上,D对。
二、综合题
31.下图中处于完全处于同一时刻,据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
(2)右图的A、C、d三点中,地转偏向力最大的是 ___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点 。
(3)b点的人影朝 ___方向,а点的昼长为 __小时,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___, d点的日出时间是 __点钟。
(4)此时地球公转位于 ___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___。北京时间为 ___月 日 __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_______时区。
(5)有一架飞机从b点飞往c点,要求走最近航线,其航向变化过程是_________ 。
【答案】(1)23º26´N,45ºE (2) a b (3)西南 24 66º34´ 6
(4)远 慢 6月22日17时 21.5 (5)先向东北,再向东。
【解析】
(1)分析左图可知,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135ºW平分夜半球,为午夜0点,那么正午12点的经度为45ºE。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º26´N,45ºE)。
(2)右图中的a、c、d三点中,a纬度最高,地转偏向力最大;d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
(3)右图中根据经度的分布规律,图中标注的135º应为西经。根据上面分析,135ºW的地方时为0时,则b的地方时为6时,由于b地处赤道,所以正是日出时刻。该日为夏至日,日出东北,故b地的人影朝向西南;a点位于北极圈上,夏至日正值极昼时期,故昼长为24小时;d点位于赤道上,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求出该日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º34´;赤道上昼夜等长,日出时间为6点钟。
(4)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故夏至日时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根据(1)题分析,45ºE为正午12时,故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7时;135ºW为0点,故从西九区至东十二区与北京属同一日期,共跨21.5个时区(除西10区、西11区、西12区外)。
(5)读图可知b点与c点的经度相差90º又不位于同一条纬线上,所以从b点飞往c点,要求走最近航线正好是大圆的四分之一,故航向先是飞向东北,至c点飞向正东方向。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图1)是地貌形成与地质作用关系图。图中字母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属于变质作用、侵蚀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材料二:下图(图2)为某地地质地貌图。
⑴据研究,上海崇明岛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与南通地区相连,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⑵变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冰川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
⑶)图2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A处的地表形态形成过程是_________。
⑷图2中,③处的岩石形成是图1中________作用(填字母)形成的。洞庭湖的面积日益缩小,其主导因素是________(填图1中的字母)。
⑸图2中A、B两处中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________处;A、B两处中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________处。
【答案】 (1)流水侵蚀 流水搬运 流水堆积
(2)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积累的能量 太阳能
(3)向斜 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产生褶皱隆起形成背斜,外力(流水)侵蚀形成崎岖的山地 (4)D A (5)B A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地质作用的相关知识点,较基础。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的判断和认识地质构造的意义。
⑴上海崇明岛为冲积岛,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流水在河流中上游地区通过侵蚀、搬运作用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处流水减慢,泥沙大量沉积下来使崇明岛增大,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与南通地区相连。
⑵变质作用是通过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因此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积累的能量;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因此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而冰川作用属于外力作用,故其能量来源于太阳能。
⑶)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是向斜。A处岩层向上弯曲,地表形态是崎岖的山地,其形成过程是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产生褶皱隆起形成背斜,外力(流水)侵蚀形成崎岖的山地。
⑷图2中,③处的岩石靠近岩浆分布,判断为变质岩,其形成作用是变质作用。在图1中,D和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构成内力作用,判断D为变质作用。洞庭湖的面积日益缩小,可能是受到泥沙淤积等外力作用导致,对应图1中的A处。
⑸图2中A为背斜构造,B为向斜构造;向斜为储水构造,因此B处为自流井的分布处;A处背斜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低下高,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范围内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它有时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下图(图甲)是某地某时刻气温垂直分布图。
材料二:下图为地球表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图乙)
⑴图中气温分布异常的是①、②、③中的____,判断依据是_____。
⑵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恶性事件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气象原因是:_______;地形原因是:_____。
⑶结合图乙,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其原因是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过程有关。
⑷最近,我国南方频繁遭受到强对流天气袭击。强对流天气时,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情况是_____,常见的强对流天气有_____。(起码说出一种)。
【答案】 (1)②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2)工厂烟囱排放大量的煤烟、粉尘和硫氧化物,使凝结核增多、空气污浊、烟雾弥漫
大气中出现了逆温(即气温下部低、上部高),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城市位于谷地(或盆地)中,污染物不易扩散
(3)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 丙
(4)下热上冷 冰雹、龙卷风、雷暴
【解析】本题较综合,涉及到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垂直分布等知识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并能迁移运用。
⑴根据图中所示,图中①、③处的温度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②处温度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升高,故②处温度分布异常。
⑵根据材料,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工厂烟囱排放大量的煤烟、粉尘和硫氧化物,使凝结核增多、空气污浊、烟雾弥漫,这是造成烟雾事件的人为原因。从气温的垂直分布看,在该地上空出现了逆温现象,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是烟雾事件发生的气象原因。该地位于谷地,因此污染物不易扩散,这是烟雾事件发生的地形原因。
⑶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因此气温低,水汽凝结成霜冻。图中甲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乙由地面指向大气,为地面辐射,丙为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是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故晴朗的夜晚多霜冻与丙有关。
⑷强对流天气指近地面大气温度高,气流急剧上升运动,因此当强对流天气发生时,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情况是下热上冷。强对流天气常引起剧烈的天气变化,如常见的强对流天气有冰雹、龙卷风、雷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