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实验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实验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满分60分)
四川盆地的中江县觉慧村是个以制作“中江挂面”出名的小山村。中江挂面主要是“手工制作、天然晾晒”,需要较好的天气条件。自明清时期开始,家家户户手工制作挂面,天然晾晒,挂面细如丝。口感与营养俱佳。每年中秋至来年三月是做挂西的最佳时期。历史上全盛时期,挂面作坊林立,产量很大。销往鄂、湘等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地处稻食文化区的中江县觉慧村,被称为“挂面村”的主要原因是( )
A. 盛产小麦 B. 饮食习惯
C. 历史原因 D. 气候原因
2. 每年中秋至来年三月是做挂面的最佳时期,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销量大,适逢销售旺季 B. 原材料丰富,水质最好
C. 光照温度适宜,空气湿度小 D. 劳动力丰富,空闲时间多
3. 历史上全盛时期,觉慧村“中江挂面”销往鄂、湘依靠的运输方式主要是( )
A. 内河航运 B. 铁路运输
C. 公路运输 D. 海洋运输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自明清时期开始,家家户户手工制作挂面,远销省外,被称为“挂面村”的主要原因是历史原因。稻食文化区,盛产水稻。挂面需要天然晾晒,生产的最佳时间应是适宜晾晒的气候条件。历史上,南方湿润区运输方式主要是内河航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地处稻食文化区的中江县觉慧村,自明清时期开始,家家户户手工制作挂面,远销省外,被称为“挂面村”的主要原因是历史原因,C对。饮食习惯、气候不是称为“挂面村”的主要原因,B、D错。 稻食文化区,盛产水稻,A错。
【2题详解】
每年中秋至来年三月是做挂面的最佳时期,主要原因可能是光照温度适宜,空气湿度小,适宜晾晒,C对。挂面需要天然晾晒,生产的最佳时间应是适宜晾晒的气候条件,销量、原材料、水质、劳动力丰富,空闲时间不是主要因素,A、B、D错。
【3题详解】
该地位于西南湿润地区,河流众多。周围地形多山,陆上交通与外界联系不便。历史上全盛时期,觉慧村“中江挂面”销往鄂、湘依靠的运输方式主要是内河航运,A对。当时没有公路、铁路运输,B、C错。该地不临海,D错。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下列各题。
4. 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 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B.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 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5. “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 地形类型 B. 人口分布
C. 城市分布 D. 交通线路
6.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显著改善( )
A. 粉尘污染 B. 地面下沉
C. 酸雨 D. 煤烟污染
7. 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中,受“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强有力拉动的是( )
A. 纺织 B. 食品
C. 飞机制造 D. 钢铁
【答案】4. A 5. C 6. B 7. D
【解析】本题组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图中①②③线分别是西电东送的北线、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南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煤炭、天然气和水电。(2)“西气东输”管道线路主要经过一些小城镇。(3)“西气东输”工程可以改善煤炭带来的诸如酸雨、粉尘、煤烟等大气污染问题,但对地面沉降类问题没有作用。(4)“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钢材,因此工程可以强有力的拉动钢铁产业。
【4题详解】
图中①线是西电东送的北线,是从山西等地调运煤炭等运到东部,②线是西气东输,是从新疆调运天然气到长江三角洲一带,③线是西电东送的南线,是把珠江上游、红水河的水电运送到珠江三角洲,据此选A。
【5题详解】
“西气东输”管道线路主要经过一些小城镇,因此其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城市分布,选C。
【6题详解】
“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将比煤炭清洁的天然气运送到东部地区,因此可以改善煤炭带来的诸如酸雨、粉尘、煤烟等大气污染问题,但对地面沉降类问题没有作用,选B。
【7题详解】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钢管,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大量的钢材,因此工程可以强有力的拉动钢铁产业,选D。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8. 上图示地区降水的分布特征是( )
A. 由东南向西北地区减少 B. 山区降水小于周边地区
C. 由西向东逐渐增加 D. 河谷降水大于山地
9. 近几十年来,弱水流程逐渐缩短,其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较低,冰川融化量较少,补给水量减少
B. 气候变暖,植被减少,蒸发增加
C. 过度开采地下水,河水大量减少
D. 沙尘暴日益频繁,河道淹没
【答案】8. A 9. B
【解析】考查区域环境问题。
【8题详解】
读图可知,上图示地区降水的分布特征是由东南向西北地区减少。故选A。
【9题详解】
弱水是祁连山冰雪融水补给,近几十年来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大,补给量增大。但是由于该区域植被减少,蒸发量增加,同时下渗严重,更重要的是引水灌溉量增加,导致河水水量大量减少,流程逐渐缩短;该地近几十年来,河水大量减少不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河水水量大量减少与沙尘暴日益频繁、河道淹没之间没有关系。故选B。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肥沃沉积物,因没有其他植被,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 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古埃及农耕文明出现在( )
A. 采集和狩猎阶段 B. 农业社会阶段
C. 工业社会阶段 D. 后工业化阶段
11. 尼罗河下游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阵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12.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该区域耕种期为( )
A. 1-12月全年 B. 6-10月
C. 11月到第二年5月 D. 4-8月
【答案】10. B 11. A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古埃及农耕文明出现在农业社会阶段,B正确。
【11题详解】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是东非高原,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降水特点为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A正确。
【12题详解】
尼罗河每年6月到9月定期泛滥,尼罗河泛滥时不能耕种,该区域的耕种期为11月到第二年的5月,C正确。
下图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示意图”。图中M地是水草丰富的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20世纪初期以前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其显著的特点是西部土地的不断开发和耕地面积的急剧增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专门化,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3. 历史上开发M地区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 ( )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③夏季土壤盐碱化严重 ④土壤板结与酸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4. 胡佛水坝是美国综合开发科罗拉多河水资源的一项关键性工程,有关胡佛水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困难
B. 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时易破坏生态环境
C. 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
D. 水坝只有发电功能,防洪、航运、供水功能不明显
【答案】13. B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由图分析,M地位于河流上游,降水集中,过度开发M地区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①②对。当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时,盐分向下运动,有利于淋盐,不会导致土壤盐渍化,③错。美国农业推广大机械且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土壤中化肥农药有残余,会导致土壤板结,④对。据此选B。
【14题详解】
胡佛大坝位于美国西部高原山地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困难,A对。海拔高,生物量小,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时易破坏生态环境,B对。图中显示该区域山高谷深,交通不便,C对。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水坝建设除了具有发电功能外,还可以调节径流,起到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D错。据此选D。
读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5.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调水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可以利用地势自流 ②冰川融化量大,水源充足
③水质没有任何污染 ④夏季高温多雨,水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16. 根据调水规划,7、8月份调水量相对较小,原因是( )
①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
③华北地区春旱 ④华北地区夏涝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5. D 16. B
【解析】本题组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5题详解】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为丹江口地区,这里相对于水源输入区而言,地势较高,可以利用地势自流调水;同时,这里属于季风气候区,且受地形抬升影响,夏季高温多雨,水资源丰富,选D。当地没有冰川,水质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明显错误。
【16题详解】
7、8月份我国东部雨带北移至东北、华北地区,华北地区进入雨季,④正确,此时江淮地区处在副高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出现伏旱,降水少,水的调出区水量少,①正确;江淮地区的梅雨出现在6月份,②错误;华北地区的春旱出现在4、5月份,③错误;综合分析 ①④正确,B选项正确。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 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 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 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 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18. 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的途径是( )
A. RS技术 B. GPS技术
C. GIS技术 D. 实地考察
19. 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 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 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 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答案】17. A 18. A 19. C
【解析】考查区域的基本含义、现代化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
【17题详解】
河流流域是指河流的汇水区域,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故其划分的指标是单一性的,D项正确。
【18题详解】
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采用RS技术,RS技术的优点就是获取信息速度快。选择C项。
【19题详解】
乙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形成荒漠化、丙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丁黄河入海口处,受海洋污染严重。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阴影地区分布着我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被称为“黑三角”或“乌金三角”,包括内蒙古的准格尔、鄂尔多斯,陕西的神木、府谷,山西的朔州等地。目前已成为我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和输出基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下列属于“乌金三角”地区能源基地建设的优势条件是( )
①煤炭储量丰富 ②煤炭质量高,开采条件好
③水资源充足 ④广阔的能源消费市场
⑤水陆交通便利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21. “乌金三角”地区大规模开发露天煤矿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碱化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荒漠化 ④地面下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2. 下列做法与“乌金三角”地区能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是( )
A. 积极进行生态环境整治,控制三废污染
B. 调整产业结构,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C. 发展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D. 努力扩大煤炭的开采量和外运量,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20. A 21. B 22. D
【解析】本题组考查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1)晋陕蒙交界处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资源不足,地势起伏较大,河流少,河流流量较小,故水运不便。(2)“乌金三角”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大规模开发露天煤矿,不注意表土存放,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采挖煤矿也可能会引发地面下陷。(3)大量开采并出口原煤,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20题详解】
根据该地区位于晋陕蒙交界处,故该地区主要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资源不足;故③错误;⑤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界处,地势起伏较大,故陆上运输不便,且河流少,河流流量较小,故水运不便。故⑤错误,据此选A。
【21题详解】
“乌金三角”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大规模开发露天煤矿,不注意表土存放,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采挖煤矿也可能会引发地面下陷,选B。
【22题详解】
大量开采并出口原煤,经济效益低,且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将零部件的加工和组装撤出中国大陆转向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下图示意某产品生产与销售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该产品选择在墨西哥组装的最主要目的是( )
①降低关税成本 ②减少土地租金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利用当地原料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24. 一些跨国公司将零部件的加工和组装撤出中国大陆转向东南亚,主要是因为东南亚( )
A. 劳动力较丰富 B. 科技水平较高
C. 消费市场较广 D. 生产成本较低
25. 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有利影响是( )
①提升产业结构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改善生态环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23. C 24. D 25. A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例,墨西哥属于北美自由贸易区,该产品选择在墨西哥组装,产品销售到美国,最主要目的是降低关税成本,①对。墨西哥与东南亚地价相似,减少土地租金不是主要目的,②错。距美国近,接近消费市场,③对。产品组装,与利用当地原料无关,④错。C对,A、B、D错。
【24题详解】
一些跨国公司将零部件的加工和组装撤出中国大陆转向东南亚,主要是因为东南亚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土地等价格低,生产成本较低,D对。劳动力较丰富不是主要原因,A错。科技水平较低,B错。消费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C错。
【25题详解】
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有利影响有提升产业结构,①对。增加就业机会,②对。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③对。工业发展,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④错。A对,B、C、D错。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 “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 经济腹地较小 企业间过度竞争
C. 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 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27. 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 城市化水平 B. 经济发展水平
C. 用地紧张 D. 人口数量
【答案】26. B 27. C
【解析】本题组以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区域产业发展问题、影响城市化扩展模式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我国主要经济区特征的了解程度,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6题详解】
从图中位置可以判断,图中B、C分别表示闽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两地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需要的劳动力逐渐减少,因此“民工荒”现象不严重,选项A不符合题意。受到南岭、武夷山等自然阻挡,相对于两地快速发展的要求来说,两地经济腹地较小,企业间争地、争资源、争市场现象突出,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近些年来,两地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但国家政策一直支持当地进行供给侧改革和调整,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两地是我国最先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资金投入,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
【27题详解】
A地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本题的信息对答案的指向性很强,题中“内含式”、“较高的建筑密度”、“利用地下空间”等信息直接指向的影响因素是用地紧张,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与上述信息不符,因此排除。
根据下图中某国的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28. 甲国发展经济的合理措施是( )
A. 利用海峡位置,发展造船业和航运业 B. 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冶金工业
C. 利用各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D. 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工业
29. 近些年来,甲国发展迅速的工业部门是( )
A. 汽车制造 B. 钢铁工业
C. 电子工业 D. 石油开采
30. 针对本国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狭小等不利条件,甲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推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是( )
A. 大量发行股票和债券 B. 大力向海外投资
C. 推行移民政策,增加人口的数量 D. 填海造陆,扩大生存空间
【答案】28. A 29. C 30. B
【解析】
【28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甲国是新加坡,结合图示中的过往船只、货物吞吐量,甲国发展经济的合理措施是利用海峡位置,发展造船业和航运业,A对。国土面积小,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都贫乏,B、C、D错。所以选A。
【29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甲国矿产资源贫乏,不适宜发展汽车制造、钢铁工业、石油开采等工业部门,A、B、D错。电子工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原料、产品轻薄短小,便于原料进口、产品出口,近些年来,甲国发展迅速的工业部门是电子工业, C对。所以选C。
【30题详解】
针对本国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狭小等不利条件,甲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推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大力向海外投资,B对。大量发行股票和债券不能解决国内市场狭小问题,A错。推行移民政策,不能增加人口的数量,C错。区域海域面积小,不适宜填海造陆,填海造陆影响港口海运,D错。所以选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31.读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等高线单位:m),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本区域植被遭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2)为了综合开发本区域,拟在图中A处建大型水电站,试说明理由。
【答案】(1)热带雨林 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森林遭破坏,其涵养水源的功能降低,当地地下水水位降低;森林遭破坏,其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加剧当地水土流失;森林遭破坏,其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导致气候恶化,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大,以及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径流量减小,野生动物缺乏栖息地等。
(2)A处地势落差大,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A处河道较窄,建坝工程量小,成本低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植被类型以及植被破坏带来的影响、水电站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其主要植被为热带雨林。植被遭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从地下水水位、水土流失、气候、生态环境、河流等方面分析。森林遭破坏,其涵养水分的功能降低,当地地下水水位降低;森林遭破坏,其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加剧当地水土流失;森林遭破坏,其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导致气候恶化,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大,以及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野生动物缺乏栖息地等。
(2)应主要从水力资源丰富程度和建坝条件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A处位于峡谷部位,地势落差大,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道较窄,建坝工程量小,成本低。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甲地区成为高余粮地区的主要区位优势。
(2)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区成为高缺粮地区的最主要原因,并提出保障其粮食供给的重要措施。
【答案】(1)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平原面积广大,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2)人均耕地少(人多地少)。措施: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保护现有耕地,保障粮食生产面积等。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粮食生产的区位条件及影响商品率的因素等知识点。结合中国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不难解答。
(1)高余粮地区说明当地粮食产量高,但需求量不大。甲地区为我国东北平原,包括土壤、地形等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优越;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平原面积广大,生产规模大,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东北平原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2)乙地区发展粮食生产自然条件优越,技术先进,但成为高缺粮地区说明人多地少。保障其粮食供给的重要措施首先考虑在保有现有耕地的前提下,通过农业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单产。其次应该考虑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第三应考虑粮食的调配。
3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雅安市是四川省西部的地级市,素有“川西咽喉”之称。雅安自古多雨,有“西蜀天漏”之说,俗语“雅无三日晴”,号称“雨城”。2015年7月13日,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在四川开工,该水电站坝高314米,为世界第一高坝。大渡河在规划建设28级梯级水电站后,教科书里“水流湍急,高山峻岭”的大渡河已不复当年的模样。下图为四川部分地区简图。
(1)雅安“雅无三日晴”,号称“雨城”,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述大渡河大规模水电开发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青衣江的河流特征。
【答案】(1)受夏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且位于河流沿岸,水汽丰富;三面环山的河谷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利于抬升形成降水(或地形雨)。
(2)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可能诱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地势起伏大,水能丰富;流经地区年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支流众多;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河流水量(水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或夏汛)和年际变化;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天气气候、流域开发、地理环境整体性。
(1)降水多少从气候、地形考虑。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西南和东南季风的影响季风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图中雅安西部、南、北均为山地,有利于水汽的抬升,形成地形雨。
(2)大量建设大现模水电开发,会改变局地地质状况,使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性增加。另外也会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导致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
(3)自然地理要素为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向、水能资源,气候影响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结冰期等。该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导致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水能丰富;流经地区降水多,年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支流众多;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故河流水量(水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或夏汛)和年际变化;该地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因此河流无结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