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展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注意事项:
-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 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元素不属于糖类组成的是( )
A.C B.H C.N D.O
2.牙膏常用碳酸钙(CaCO3)作摩擦剂。碳酸钙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3.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的一种核素是,该原子的质子数是( )
A.53 B.74 C.127 D.180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粮食酿酒 C.水力发电 D.海水晒盐
5.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A.HCl B.NH3 C.CO2 D.CaCl2
6.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硫酸钾 C.金属铝 D.蔗糖
7.下列俗名与物质相匹配的是( )
A.生石灰——CaCO3 B.烧碱—Na2CO3
C.小苏打——NaHCO3 D.胆矾——FeSO4
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碳酸钠的电离方程式:Na2CO3 2Na++CO32ˉ
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C.Mg2+的结构示意图:
D.H2O的电子式:
9.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乙醇和乙酸 B. 和CH3CH2CH2CH3
C.12C与14C D.金刚石和石墨
10.某无色溶液中存在大量的NH4+、H+、SO42ˉ,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Ba2+ B.OHˉ C.Cu2+ D.Na+
11.下列物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葡萄糖 B.氯乙烯 C.蛋白质 D.苯
12.下列反应或过程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
A.可燃物的燃烧过程 B.手机锂电池充电过程
C.Mg+2HCl=MgCl2+H2↑ D.H2SO4+2KOH=K2SO4+2H2O
13.下列实验不需要使用胶头滴管的是( )
A.用量筒量取5mL液体 B.配制1mol·L-1的NaCl溶液
C.用KSCN溶液检验Fe3+的存在 D.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B.乙醇能与金属钠反应
C.乙烯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乙醇可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15.金属钛可用下列方法提炼:TiCl4+2Mg2MgCl2+Ti。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镁元素被氧化
C.该反应中Ti是还原剂 D.该反应中TiCl4发生了氧化反应
16.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可用于NH4Cl固体与碱石灰共热制取NH3
B.图②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l2
C.图③可用于收集NO
D.图④可用于收集HCl气体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铁和稀盐酸反应:Fe+2H+=Fe3++H2↑
B.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2++O2- + 2H+ + SO = CuSO4 +H2O
C.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溶液反应:H++OHˉ =H2O
D.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
18.下列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CO2和CO
B.用pH试纸鉴别NaCl溶液与HCl溶液
C.用品红溶液鉴别SO2和CO2
D.用激光笔照射的方法鉴别溶液和胶体
19.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冷浓硫酸
B.稀释浓硫酸是将水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
C.浓硫酸能使蔗糖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D.浓硫酸是一种常用的液体干燥剂,可用于干燥氨气
20.工业制备硫酸过程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 + O22SO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SO2能完全转化为SO3 B.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使用催化剂不能加快反应速率 D.增大O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21.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铜片质量不变
C.锌片质量减小
D.电子由Cu片经导线流向Zn片
22.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 )
A.Fe → FeCl2 B.Fe → FeCl3
C.Fe → Fe(OH)3 D.Fe →Fe3O4
23.下列有机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CH3CH3+ Cl2CH3CH2Cl + HCl
B.CH2=CH2 + Br2 CH2Br CH2Br
C.CH4 +2O2CO2+2H2O
D.
2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在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X和W同主族,W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W
B.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r(X)<r(Z)<r(W)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Z
D.X与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25.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 |
B | 某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色 | 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C | 将某溶液做焰色反应 | 焰色呈黄色 | 该溶液一定含有Na+ |
D | 往某溶液中加入盐酸 | 产生无色气体 | 该溶液一定含有CO32- |
26.一瓶不纯的K2CO3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KNO3、Ca(NO3)2、KCl、Cu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
(2)在上述无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无色溶液。
(3)取少许(2)中过滤后的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杂质中可能含有KNO3、CuCl2
B.杂质中肯定不含有Ca(NO3)2、CuCl2
C.杂质中肯定含有KCl、Na2SO4
D.杂质中肯定含有KCl,可能含有KNO3、Na2SO4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22分
27.(6分)乳酸有很强的防腐保鲜功效,常用于食品工业。
(1)丙酮酸的分子式是 ▲ 。
(2)乳酸中含氧官能团有 ▲ 和 ▲ 。(填名称)
(3)向乳酸溶液中滴加几滴酸性KMnO4溶液并振荡,溶液仍呈无色,由此可说明乳酸具有 ▲ 性。
(4)乳酸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丙烯酸(CH2=CHCOOH),该反应类型是 ▲ 。
28.(6分)以菱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镁,含少量FeCO3和不溶性杂质)为原料制取硫酸镁晶体(MgSO4·7H2O)的流程如下:
(1)“浸取”时通常将菱镁矿石进行粉碎,其目的是 ▲ 。
(2)写出碳酸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氧化”和“沉淀”是将“浸取”过程中产生的Fe2+转化为Fe(OH)3沉淀,则“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 ▲ 和 ▲ 。
- (10分)溶解氧(指溶解在水体中氧气分子)是衡量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测定某水样中溶解氧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水样的采集与固定
用水样瓶准确量取100mL的待测水样(不能留有气泡),并用针筒向水样下方快速注入2.0mLMnSO4溶液和3.0mL碱性KI溶液,盖好瓶盖,上下颠倒摇匀,此时生成Mn2+在碱性条件下被水中的氧气氧化为MnOOH棕色沉淀,静置至澄清。
步骤2:碘的游离
向水样瓶中加入3.0mL浓硫酸,使I-在酸性条件下被MnOOH氧化为I2,同时MnOOH被还原Mn2+,待沉淀完全溶解后,将它们全部转移到250mL锥形瓶中。
步骤3:碘的滴定
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淀粉溶液,再滴加0.005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为16mL。(已知:I2+2S2O32- = 2I-+S4O62-)
(1)MnOOH中Mn元素的化合价是 ▲ 。
(2)写出步骤2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3)若待测水样中留有气泡,则测定结果将 ▲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计算该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ρ(以mg·L-1表示),并写出计算过程:
▲ 。
【参考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C | D | A | B | D | B | C | D | B | D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C | B | D | D | B | A | D | A | C | D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
|
|
|
答案 | C | C | B | C | C | B |
|
|
|
|
27.(6分)
(1)C3H4O3(1分) (2)羟基(1分) 羧基(1分)
(3)还原(1分) (4)消去反应(2分)
28.(6分)
(1)加快反应速率(2分)
(2)MgCO3+H2SO4=MgSO4+CO2↑+H2O(2分)
(3)(1分) Mg2+(1分)
29. (10分)
(1)+3 (2分)
(2)2I-+ 2MnOOH +6H+=I2+2Mn2++4H2O(2分)
(3)偏大(1分)
(4)由题意知:O2 ~ 2I2 ~ 4Na2S2O3 (1分)
n(O2)=n(Na2S2O3)=c(Na2S2O3)×V(Na2S2O3)=2×10-5mol(2分)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