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 试卷
展开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一.单项选择题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答案】B
【解析】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能引起严重的空气污染,不是新能源;核能使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常见未来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这些能源对环境污染小,属于环境友好型能源,故选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B.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C. 燃烧热和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
D. 在稀溶液中,1mol乙酸和1mol氢氧化钠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25℃、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A项错误;
B.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只生成1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B项错误;
C.燃烧热和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C项正确;
D.乙酸是弱酸,电离过程吸热,因此所以在稀溶液中,1mol乙酸和1mol氢氧化钠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D项错误;
答案选C。
3.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 = H2O(l) ΔH=-57.3 kJ·mol-1。分别向1 L 0.5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ΔH的绝对值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ΔH1>ΔH2>ΔH3 B. ΔH2ΔH1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信息可知,稀的强酸与强碱生成1molH2O(l)放出的热量为57.3kJ,结合弱电解质的电离吸热来解答。
【详解】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十OH-(aq)=H2O△H=-57.3kJ/mol, 分别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H2SO4;③稀硝酸,因醋酸的电离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放出的热量为②>③>①,所以反应热的绝对值△H2>△H3>△H1。
答案选D。
4.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则反应放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热,错误;
B、反应速率的大小与反应热无关,如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在常温下能迅速反应,金属的腐蚀为放热反应,但反应速率较慢,错误;
C、反应热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始末状态,可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正确;
D、反应热与反应的条件无关,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错误;
答案选C。
5. 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其它三个不相同的是
A. 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
B. 氯化铵与消石灰的反应
C. 锌片与稀硫酸反应
D. 钠与冷水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氯化铵与消石灰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C.锌片与稀硫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D.钠与冷水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显然B中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其他三项不相同.故选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
B. 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C.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单位,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D. 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的个数,故A错误;
B.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常温下测得的数据,故B错误;
C.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数值和单位,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故C正确;
D.大多数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但有的不是,比如: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测定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时,每次实验均应测量3个温度,即盐酸起始温度,NaOH起始温度和反应后终止温度
B. 在25℃、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
C. 在25℃、101kPa时,1molC与适量O2反应生成1molCO时,放出110.5kJ热量,则C的燃烧热为110.5kJ/mol
D.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测定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时,测盐酸起始温度、NaOH起始温度和反应中的最高温度,A正确;
B.1molH2完全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是液态水,反应热△H=-285.8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B错误;
C.燃烧热是指在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完全燃烧是指碳生成气态二氧化碳,则C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 C错误;
D.浓硫酸溶解时放热,故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D错误;
答案选A。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故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在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C. 物质燃烧都需要氧气
D. 物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外界条件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A、熟悉常见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即可;
B、据燃烧热的概念分析;
C、据燃烧的概念分析;
D、温度、压强会影响反应放热多少
【详解】A、CO燃烧是放热反应,A项错误;
B、1molC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放出的热量才是C的燃烧热,B项错误;
C、燃烧是发光放热的激烈的化学反应,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C项错误;
D、温度不同时反应热大小不同,D项正确;
D项正确。
9.下列关于盖斯定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不管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相同
B. 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C. 有些反应的反应热不能直接测得,可通过盖斯定律间接计算得到
D. 根据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中△H直接相加即可得总反应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盖斯定律指若是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步反应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总和与这个反应一次发生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A正确;
B.反应物的总能量与产物的总能量决定反应热效应,所以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B正确;
C.有些反应很慢,有的反应有副反应,其反应热通过实验测定有困难,可以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出来,C正确;
D.方程式按一定系数比加和时其反应热也按该系数比加和,D错误.
答案选D。
10.在下,1g甲醇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反应是放热反应,而A选项表示的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
B选项,1g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2 mol即64g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热1452 kJ,故B正确;
C选项,1g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2 mol即64g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热1452 kJ,故C错误;
D选项,反应是放热反应,而D选项表示的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1.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由实验可知,(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 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
C. 实验(c)中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铁质搅拌棒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 若用NaOH固体测定中和热,则测定中和热的数值偏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 (a)是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是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c) 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放热反应只有(a)和(c),A项错误;
B. 铝粉和铝片本质一样,放出热量不变,只是铝粉参与反应,速率加快,B项错误;
C. 相较于环形玻璃搅拌棒,铁质搅拌棒导热快,会造成热量损失,对实验结果有影响,C项错误;
D. 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要放出热量,最终使测定中和热的数值偏高,D项正确;
答案选D。
12.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
B. 反应③也是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
C. 反应的
D. 反应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A.反应③中的反应物为CO2、H2;
B.反应③中的反应物为CO2,转化为甲醇;
C.由反应④可以知道,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且气态水的能量比液态水的能量高;
D.由盖斯定律可以知道,②×2+③×2+④得到。
【详解】A.反应③中的反应物为CO2、H2,由反应可以知道,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反应③中的反应物为CO2,转化为甲醇,则反应③也是 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 由反应④可以知道,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且气态水的能量比液态水的能量高,则反应反应的,故C错误;
D. 由盖斯定律可以知道,②×2+③×2+④得到,则,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答案选C。
13.已知4NH3+5O2 = 4NO+6H2O,若化学反应速率分别 [单位:mol/(L·s)]表示,则正确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同一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对应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判断。
【详解】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对于反应4NH3+5O2⇌4NO+6H2O,
A .v(NH3):v(O2)=4:5,则,故A错误;
B.v(O2):v(H2O)=5:6,则,故B错误;
C.v(NH3):v(H2O)=4:6=2:3,则,故C错误;
D.v(O2):v(NO)=5:4,则,故D正确。
答案选D。
14.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g) = CO2(g)+3H2(g) △H = + 49. 0 kJ·mol-1②CH3OH(g)+ O2(g) = CO2(g)+2H2(g) △H =-192. 9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3OH的燃烧热为192. 9 kJ·mol-1
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C. 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 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 +O2(g) = CO2(g) +2H2(g) △H >-192. 9kJ·mol-1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反应②中生成物不是水,是氢气,故192. 9 kJ·mol-1不是CH3OH的燃烧热,故A错误;
B项、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B错误;
C项、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按照反应①是吸热反应,按照②反应是放热反应,则不一定要吸收能量,故C错误;
D项、由于气态甲醇的能量高于液态甲醇的能量,所以液态甲醇发生反应②放出的热量少,则△H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在比较反应热△H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H是带有符号的,所以在比较时应该带着符号比较,即放热反应中,放出的热量越多,△H越小是解答关键,也是易错点。
15.通常人们把拆开(或生成)1 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或放出)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化学反应的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化学键
A—A
B—B
A—B
生成1mol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
436kJ/mol
243kJ/mol
431kJ/mol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A2(g)+B2(g)=AB(g) ΔH=-91.5kJ/mol
B. A2(g)+B2(g)=2AB(g) ΔH=-183kJ/mol
C. A2(g)+B2(g)=AB(g) ΔH=+91.5kJ/mol
D. 2AB(g)=A2(g)+B2(g) ΔH=+183kJ/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反应A2(g)+B2(g)=2AB(g) ΔH=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436kJ/mol+243kJ/mol-2 ×431kJ/mol=-183kJ/mol,即A2(g)+B2(g)=2AB(g) ΔH=-183kJ/mol,B、D项正确;当化学计量数为时,热化学方程式为A2(g)+B2(g)=AB(g) ΔH=-91.5kJ/mol,A项正确、C项错误;
故选C。
16.①C(s)+O2(g)=CO2(g) ΔH=-393.5kJ/mol
②2H2(g)+O2(g)=2H2O(1) ΔH=-571.6kJ/mol
现在0.2mol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7.93kJ的热量,则混合物中C与H2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1︰2 C. 2︰3 D. 3︰2
【答案】A
【解析】
【详解】设碳粉物质的量为xmol,则氢气物质的量为(0.2-x)mol,则
C(s)+O2(g)═CO2(g)△H=-393.5kJ/mol
1 393.5kJ
x 393.5xkJ
2H2(g)+O2(g)═2H2O(l)△H=-571.6kJ/mol
2 571.6kJ
0.2-x 285.8(0.2-x)kJ
所以393.5xkJ+285.8(0.2-x)kJ=67.93kJ,
解得x=0.1,
则炭粉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mol:0.1mol=1:1,答案选A。
17.碘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Ⅰ)I2(g)+H2(g)2HI(g) ΔH=-9.48 kJ·mol-1
(Ⅱ)I2(s)+H2(g)2HI(g) ΔH=+26.48 kJ·mol-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条件下将2 g H2(g)通入254 g I2(g)中,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9.48 kJ
B. 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 反应(Ⅰ)的产物比反应(Ⅱ)的产物稳定
D. 物质的量相同时,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达不到100%,所以A中反应放热小于9.48 kJ,A不正确;
B.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Ⅱ)-(Ⅰ)即得到I2(s)I2(g),则△H=26.48 kJ/mol+9.48 kJ/mol=35.96 kJ/mol,即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35.96 kJ,B不正确;
C.反应(Ⅰ)的产物和反应(Ⅱ)的产物相同,稳定性相同,C不正确;
D.对于同一物质,固态物质的能量比气态物质能量低,因此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高,故D正确。
答案选D。
18.已知:2H2(g)+O2(g)═2H2O(l) △H= -571.6kJ•mol-1
2CH3OH(l)+3O2(g)═2CO2(g)+4H2O(l) △H= -1452kJ•mol-1
H+(aq)+OH-(aq)═H2O(l) △H= -57.3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g)的燃烧热为571.6kJ•mol-1
B. H2SO4(aq)+Ba(OH)2(aq)═BaSO4(s)+H2O(l) △H=-57.3kJ•mol-1
C. 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
D. 3H2(g)+CO2(g)═CH3OH(l)+H2O(l) △H=+131.4kJ•mol-1
【答案】C
【解析】
【详解】A.燃烧热为1mol可燃物燃烧放热,H2(g)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故A错误;
B.SO42-(aq)+Ba2+(aq)═BaSO4(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