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河北省张家口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衔接班)
展开
河北省张家口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9月月考试题(衔接班)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0小题,共60.0分)
1. 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 刺激强度的大小 B. 感受器的兴奋性
C. 中枢突触的数目 D. 效应器的兴奋性
2. 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110 V)会立即反射性地紧握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个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A. 两个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 两个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 前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
D. 前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
3. 研究发现模拟禁食效果(只喝水不进食)的饮食,能激活糖尿病小鼠胰岛B细胞再生并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进而缓解高血糖症状。该项研究中的对照实验应该是
A. 不禁食糖尿病小鼠 B. 禁食健康小鼠
C. 不禁食健康小鼠 D. 禁食低血糖病小鼠
4. 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c处虚线箭头表示正反馈调节
B. 缺碘时激素a和b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 寒冷环境中激素c在血液中的含量下降
D. 从甲状腺静脉中抽取血液进行检测,血浆中只有激素c
5.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B点分别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情况是( )
A. 相同,两次刺激后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不同,刺激A点时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刺激B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 不同,刺激A点时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刺激B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相同,刺激A点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B点时乙不偏转,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6. 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C. 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呼吸中枢在大脑皮层
D. 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7.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8. 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 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 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D. 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9. 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不会出现的症状是 ( )
A. 食欲不振 B. 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C. 行为呆笨而迟缓 D. 身体臃肿
10. 某人因患流感而出现持续高热,在一昼夜中持续维持在39.5℃,则该病人在一昼夜中产热总量与散热总量之间关系是( )
A. 基本相等 B. 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D. 不确定
11.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 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B. 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C.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D.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12. 下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A,B,D属于细胞外液
B.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A,D
C. D的二氧化碳比A高
D. 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可以是D
13.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 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 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 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
14. 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
A. 信使RNA,必需氨基酸 B. 激素,递质
C. 淀粉酶,解旋酶 D. 肝糖元,丙酮酸
15. 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 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 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 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16. 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能把某种调节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 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 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
② 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
③ 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④ 靶细胞接受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7. 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 组织细胞 B. 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 各级动脉和静脉 D.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8. 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 )
A. 不动 B. 向左摆 C. 向右摆 D. 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19.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 )
A. W区 B. V区 C. S区 D. H区
20. 下列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 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 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离子
21. 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
A. ①④⑤ B. ①②⑤ C. ④⑤ D. ②③
22. 下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
B. 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
C. 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
D. 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补充
23. 下列关于动物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 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24. 动物和人体都是开放的系统,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都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调节
B. 血浆中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C.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D. 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后减,血液中pH相对稳定
25. 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该物质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 )
A. 免疫调节 B. 神经调节 C. 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调节
26.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 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 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
D. 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27. 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 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 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D.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28. 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
B. 兴奋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C. 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D.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29. 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的范围广泛
④作用的部位准确 ⑤作用的时间短 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①④⑤
30.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 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起作用
C. 过敏体质的人第一次接触抗原即可引发过敏反应
D. 毒蛇咬伤后注射的免疫血清中含有中和蛇毒的相应抗原
31. 下面关于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可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生长的抑制
B. 春季水稻种子播种前,可用含赤霉素的温水浸泡种子
C. 相对密闭的贮藏环境会诱导产生大量乙烯,不利于新鲜果蔬的长期贮藏
D. 用一定浓度的2,4D处理表土,可以抑制杂草的滋生,免去耕作程序
32.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J”型
B. 任何生态群落进行次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
C. 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地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 围湖造田可改变群落的结构但不会使群落发生演替
33.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调查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 群落中的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存在多种种间关系
C. 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一直在增加,优势物种也一直在改变
D. 群落中无论是植物分层还是动物分层,都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34.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
③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⑤环境因子只能通过激素来影响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35.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统计某时刻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时需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B. 调査某地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C. 标记的仓鼠难以被再次捕捉会导致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D. 随机选取表层土样可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36. 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 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 内环境的稳态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37.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增产
B. 植物激素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C.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作用后迅速被相关酶分解
D.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可以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38. 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 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C. 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39. 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
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 ②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40. 有位同学将四枝葡萄插条插到水肥适宜的土壤中如下图,其中最容易生根成活的是()
A. B. C. D.
41. 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42. 内环境中性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有关。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下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的处理恰当的是
①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②进行手术并切除性腺③不手术④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⑤进行手术不切除性腺⑥不注射
A. 实验组:②①;对照组:④⑤ B. 实验组:①③;对照组:⑥③
C. 实验组:②①,对照组:②④ D. 实验组:④⑤;对照组:①⑤
43. 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浆细胞 ⑥效应T细胞.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④
44. 下列与体温及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均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体体温的形成源于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②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黏膜里③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加强产热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④调节人体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⑤正常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表现之一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45. 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1中钾离子浓度甲处膜内比乙处膜外高
B. 在静息状态时,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mV
C. 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也能测到电位变化
D. 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一个刺激则一定发生电位变化
46.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 神经—体液调节
47.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
B. 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食物链缩短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 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
D. 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草原,要研究草原的范围和边界
48. 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二道防线的是()
A. 皮肤 B. 体液中的溶菌酶
C. 黏膜 D. T细胞
49. 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温特实验证明生长素的存在,并从植物中首次提取出了吲哚乙酸
B. 生长素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植物的向光性是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
C. 侧芽生长素浓度低于顶芽,从而使顶芽优先生长,表现为顶端优势
D. α-萘乙酸、2,4-D和生长素有相似的生理效应,因此都称为植物激素
50. 同学们在篮球场上打篮球,运动过程中体内不会发生的是
A. 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维持血糖平衡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增加水分的重吸收
C.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瞄准篮筐并投篮
D. 视神经末梢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双向传递
51.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A.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唯一能升高血糖的激素
B. 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
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稳定
D. 血糖调节过程中不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52. 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
①葡萄糖大幅度下降 ②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 ③胰岛素含量减少
④胰岛素含量增加 ⑤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⑥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④⑥
53. 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4. 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 细胞2的形成需要经过抗原的刺激
C. 细胞3在骨髓中形成
D. 物质a和细胞2产生的物质二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55. 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人的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变化依次为
A.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 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 增加、增加、减少、减少
56. 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3是血浆,4是细胞内液,5是组织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由3进入2的过程是主动运输
B. 3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1的直接生活环境是3
D. 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57. 关于内环境稳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渴觉
B. 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相等
C. 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是由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的
D. 毛细血管处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的量总是平衡的
58.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在升高血糖含量时所起的作用完全相同
B. 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C. 激素能使靶细胞中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且在发挥作用后灭活
D. 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给下一个细胞是双向的
59. 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后,一定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a~b期间,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
B. 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 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
D. 害虫数量减少会导致蜘蛛数量增加
60. 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 0分)
61. 回答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问题。
如图为人体内肝细胞及其内环境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的体液。
(1)图中箭头表示内环境中各种物质的移动方向,其中箭头指向有科学性错误的是______。
A.②B.④C.⑤D.⑥
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单位:mmol/L):
成分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2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2)如图中c与表中______(①/②/③/④)物质组成与含量相同,判断的依据是c中______(多选)。
A.K+ 比a少 B.Na+ 比b多 C.蛋白质含量比b高 D.蛋白质含量比a高
(3)如图中可按箭头①方向移动的物质有______;按箭头③方向移动的物质有______。
①糖原 ②葡萄糖 ③尿素 ④CO2 ⑤O2
62. 下图1表示某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A、B、C代表激素,图2表示激素分泌与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增加的激素有________(填字母)。
(2)A、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2中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在应对寒冷的生理调节中,靶细胞是____________。图中酶激活的细胞代谢具体是________________。
(4)图2靶细胞表面的a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
63.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的向光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
请回答问题:
(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 ______ 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A琼脂块中确实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 ______ .
(3)③和④的现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 ______ (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 ______ 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4)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______ .
64. 稻田中的福寿螺虽活动能力弱,但对水稻危害很大.
(1)调查单位面积内福寿螺数量的方法是 ______ .在稻田中插入木条,可吸引福寿螺产卵以便集中摘除卵块,从而有效降低福寿螺的 ______ .
(2)中华鳖可捕食福寿螺,如图表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的实验结果.据图回答.
①福寿螺繁殖高峰期在时段 ______ .
②处理组数量从6~7月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 (成年福寿螺/螺卵)数量下降.
(3)防治福寿螺时,不用单一品牌而常采用不同品牌的灭螺剂交替使用,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______.
参考答案
1. C 2. C 3. A 4. B 5. B 6. C 7. C
8. B 9. B 10. A 11. C 12. C 13. C 14. B
15. D 16. B 17. D 18. D 19. C 20. B 21. A
22. D 23. C 24. B 25. C 26. B 27. D 28. B
29. D 30. B 31. C 32. C 33. C 34. B 35. D
36. B 37. C 38. A 39. C 40. C 41. D 42. C
43. C 44. C 45. D 46. C 47. D 48. B 49. B
50. D 51. B 52. B 53. C 54. B 55. B 56. B
57. C 58. C 59. B 60. B
61. D ② AC ②③④ ②⑤
62. (1)A、B、C
(2)促进和抑制
(3)全身各细胞(包括垂体、下丘脑) 呼吸作用
(4)糖蛋白
63. 胚芽鞘尖端;促进生长;少;琼脂块;吲哚乙酸
64. 样方法;(种群)密度;6~7(6月中旬~7月中旬);成年福寿螺;福寿螺种群对单一品牌灭螺剂的抗药性会增强
高二9月月考试题(衔接班)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0小题,共60.0分)
1. 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 刺激强度的大小 B. 感受器的兴奋性
C. 中枢突触的数目 D. 效应器的兴奋性
2. 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110 V)会立即反射性地紧握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个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A. 两个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 两个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 前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
D. 前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
3. 研究发现模拟禁食效果(只喝水不进食)的饮食,能激活糖尿病小鼠胰岛B细胞再生并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进而缓解高血糖症状。该项研究中的对照实验应该是
A. 不禁食糖尿病小鼠 B. 禁食健康小鼠
C. 不禁食健康小鼠 D. 禁食低血糖病小鼠
4. 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c处虚线箭头表示正反馈调节
B. 缺碘时激素a和b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 寒冷环境中激素c在血液中的含量下降
D. 从甲状腺静脉中抽取血液进行检测,血浆中只有激素c
5.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B点分别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情况是( )
A. 相同,两次刺激后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不同,刺激A点时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刺激B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 不同,刺激A点时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刺激B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相同,刺激A点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B点时乙不偏转,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6. 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C. 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呼吸中枢在大脑皮层
D. 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7.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8. 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 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 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D. 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9. 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不会出现的症状是 ( )
A. 食欲不振 B. 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C. 行为呆笨而迟缓 D. 身体臃肿
10. 某人因患流感而出现持续高热,在一昼夜中持续维持在39.5℃,则该病人在一昼夜中产热总量与散热总量之间关系是( )
A. 基本相等 B. 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D. 不确定
11.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 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B. 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C.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D.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12. 下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A,B,D属于细胞外液
B.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A,D
C. D的二氧化碳比A高
D. 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可以是D
13.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 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 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 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
14. 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
A. 信使RNA,必需氨基酸 B. 激素,递质
C. 淀粉酶,解旋酶 D. 肝糖元,丙酮酸
15. 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 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 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 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16. 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能把某种调节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 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 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
② 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
③ 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④ 靶细胞接受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7. 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 组织细胞 B. 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 各级动脉和静脉 D.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8. 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 )
A. 不动 B. 向左摆 C. 向右摆 D. 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19.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 )
A. W区 B. V区 C. S区 D. H区
20. 下列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 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 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离子
21. 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
A. ①④⑤ B. ①②⑤ C. ④⑤ D. ②③
22. 下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
B. 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
C. 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
D. 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补充
23. 下列关于动物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 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24. 动物和人体都是开放的系统,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都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调节
B. 血浆中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C.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D. 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后减,血液中pH相对稳定
25. 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该物质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 )
A. 免疫调节 B. 神经调节 C. 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调节
26.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 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 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
D. 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27. 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 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 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D.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28. 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
B. 兴奋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C. 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D.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29. 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的范围广泛
④作用的部位准确 ⑤作用的时间短 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①④⑤
30.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 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起作用
C. 过敏体质的人第一次接触抗原即可引发过敏反应
D. 毒蛇咬伤后注射的免疫血清中含有中和蛇毒的相应抗原
31. 下面关于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可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生长的抑制
B. 春季水稻种子播种前,可用含赤霉素的温水浸泡种子
C. 相对密闭的贮藏环境会诱导产生大量乙烯,不利于新鲜果蔬的长期贮藏
D. 用一定浓度的2,4D处理表土,可以抑制杂草的滋生,免去耕作程序
32.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J”型
B. 任何生态群落进行次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
C. 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地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 围湖造田可改变群落的结构但不会使群落发生演替
33.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调查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 群落中的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存在多种种间关系
C. 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一直在增加,优势物种也一直在改变
D. 群落中无论是植物分层还是动物分层,都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34.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
③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⑤环境因子只能通过激素来影响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35.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统计某时刻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时需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B. 调査某地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C. 标记的仓鼠难以被再次捕捉会导致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D. 随机选取表层土样可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36. 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 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 内环境的稳态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37.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增产
B. 植物激素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C.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作用后迅速被相关酶分解
D.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可以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38. 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 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C. 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39. 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
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 ②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40. 有位同学将四枝葡萄插条插到水肥适宜的土壤中如下图,其中最容易生根成活的是()
A. B. C. D.
41. 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42. 内环境中性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有关。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下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的处理恰当的是
①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②进行手术并切除性腺③不手术④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⑤进行手术不切除性腺⑥不注射
A. 实验组:②①;对照组:④⑤ B. 实验组:①③;对照组:⑥③
C. 实验组:②①,对照组:②④ D. 实验组:④⑤;对照组:①⑤
43. 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浆细胞 ⑥效应T细胞.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④
44. 下列与体温及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均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体体温的形成源于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②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黏膜里③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加强产热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④调节人体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⑤正常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表现之一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45. 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1中钾离子浓度甲处膜内比乙处膜外高
B. 在静息状态时,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mV
C. 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也能测到电位变化
D. 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一个刺激则一定发生电位变化
46.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 神经—体液调节
47.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
B. 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食物链缩短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 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
D. 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草原,要研究草原的范围和边界
48. 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二道防线的是()
A. 皮肤 B. 体液中的溶菌酶
C. 黏膜 D. T细胞
49. 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温特实验证明生长素的存在,并从植物中首次提取出了吲哚乙酸
B. 生长素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植物的向光性是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
C. 侧芽生长素浓度低于顶芽,从而使顶芽优先生长,表现为顶端优势
D. α-萘乙酸、2,4-D和生长素有相似的生理效应,因此都称为植物激素
50. 同学们在篮球场上打篮球,运动过程中体内不会发生的是
A. 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维持血糖平衡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增加水分的重吸收
C.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瞄准篮筐并投篮
D. 视神经末梢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双向传递
51.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A.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唯一能升高血糖的激素
B. 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
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稳定
D. 血糖调节过程中不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52. 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
①葡萄糖大幅度下降 ②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 ③胰岛素含量减少
④胰岛素含量增加 ⑤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⑥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④⑥
53. 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4. 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 细胞2的形成需要经过抗原的刺激
C. 细胞3在骨髓中形成
D. 物质a和细胞2产生的物质二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55. 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人的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变化依次为
A.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 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 增加、增加、减少、减少
56. 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3是血浆,4是细胞内液,5是组织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由3进入2的过程是主动运输
B. 3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1的直接生活环境是3
D. 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57. 关于内环境稳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渴觉
B. 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相等
C. 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是由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的
D. 毛细血管处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的量总是平衡的
58.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在升高血糖含量时所起的作用完全相同
B. 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C. 激素能使靶细胞中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且在发挥作用后灭活
D. 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给下一个细胞是双向的
59. 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后,一定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a~b期间,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
B. 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 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
D. 害虫数量减少会导致蜘蛛数量增加
60. 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 0分)
61. 回答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问题。
如图为人体内肝细胞及其内环境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的体液。
(1)图中箭头表示内环境中各种物质的移动方向,其中箭头指向有科学性错误的是______。
A.②B.④C.⑤D.⑥
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单位:mmol/L):
成分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2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2)如图中c与表中______(①/②/③/④)物质组成与含量相同,判断的依据是c中______(多选)。
A.K+ 比a少 B.Na+ 比b多 C.蛋白质含量比b高 D.蛋白质含量比a高
(3)如图中可按箭头①方向移动的物质有______;按箭头③方向移动的物质有______。
①糖原 ②葡萄糖 ③尿素 ④CO2 ⑤O2
62. 下图1表示某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A、B、C代表激素,图2表示激素分泌与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增加的激素有________(填字母)。
(2)A、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2中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在应对寒冷的生理调节中,靶细胞是____________。图中酶激活的细胞代谢具体是________________。
(4)图2靶细胞表面的a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
63.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的向光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
请回答问题:
(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 ______ 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A琼脂块中确实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 ______ .
(3)③和④的现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 ______ (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 ______ 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4)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______ .
64. 稻田中的福寿螺虽活动能力弱,但对水稻危害很大.
(1)调查单位面积内福寿螺数量的方法是 ______ .在稻田中插入木条,可吸引福寿螺产卵以便集中摘除卵块,从而有效降低福寿螺的 ______ .
(2)中华鳖可捕食福寿螺,如图表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的实验结果.据图回答.
①福寿螺繁殖高峰期在时段 ______ .
②处理组数量从6~7月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 (成年福寿螺/螺卵)数量下降.
(3)防治福寿螺时,不用单一品牌而常采用不同品牌的灭螺剂交替使用,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______.
参考答案
1. C 2. C 3. A 4. B 5. B 6. C 7. C
8. B 9. B 10. A 11. C 12. C 13. C 14. B
15. D 16. B 17. D 18. D 19. C 20. B 21. A
22. D 23. C 24. B 25. C 26. B 27. D 28. B
29. D 30. B 31. C 32. C 33. C 34. B 35. D
36. B 37. C 38. A 39. C 40. C 41. D 42. C
43. C 44. C 45. D 46. C 47. D 48. B 49. B
50. D 51. B 52. B 53. C 54. B 55. B 56. B
57. C 58. C 59. B 60. B
61. D ② AC ②③④ ②⑤
62. (1)A、B、C
(2)促进和抑制
(3)全身各细胞(包括垂体、下丘脑) 呼吸作用
(4)糖蛋白
63. 胚芽鞘尖端;促进生长;少;琼脂块;吲哚乙酸
64. 样方法;(种群)密度;6~7(6月中旬~7月中旬);成年福寿螺;福寿螺种群对单一品牌灭螺剂的抗药性会增强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