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理)试题(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698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理)试题(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698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理)试题(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6984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
第一学段考试(理)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min)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60分。其中,第1-20题每小题1分,第21-40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激素只通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 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
C.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组织液中的pH是相对稳定的
3.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只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等有机物含量的多少
B.细胞合成的抗体、激素和酶都需要经过内环境才能运输到作用部位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5.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可以直接合成大量的血浆蛋白
B.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均可以直接和②进行物质交换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稳态只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
D.③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
6.对维持内环境稳态不起作用的是( )
A.肝糖原的分解与合成 B.呼吸系统呼出CO2和吸入O2
C.泌尿系统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胃酸分泌过多,吃苏打饼干可缓解症状
7.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D.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8.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直接进
行物质交换
9.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⑥喝水过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下述几种反射活动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学生听见铃声进课堂
B.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从窝内跑出来
C.家免吃食时分泌唾液
D.谈虎色变
11.人类的大脑皮层中有四个言语区:W区、V区、S区和H区,它们分别对应的语言功能是( )
A. 听、说、读、写 B.写、读、说、听
B. C.说、写、听、读 D.读、听、写、说
12.某人因饮酒过多导致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由于中枢受到影响,它们分别是( )
A.大脑、小脑、脊髓 B.小脑、大脑、脑干
C.大脑、小脑、脑干 D.脊髓、小脑、大脑
13.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X、Y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e是感受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兴奋在X、Y间的传导方向是从X传向Y的
C.刺激b点,神经冲动仅传向a
D.兴奋在结构c中和X与Y之间的传导速度相同
14.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
B.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15.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B.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效应器的反应也属于反射
C.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至少有两个
D.反射发生需要一定的刺激及完整的反射弧
16.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BD段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上移
D.AB段和BD段分别是K+外流和Na+外流的结果
17.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则( )
A.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⑤是感受器,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④受损时,刺激②仍能引起反应
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8.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平衡
B.体温的恒定依赖于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
C.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后部分变成热能散失,用于维持体温
D.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是通过呼气
19.下图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情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该电位是动作电位
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K+以主动运输的形式外流形成的
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侧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20.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比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前者( )
①先天性的 ②后天经过学习形成 ③会发生消退 ④固定不变化
⑤脊髓参与调节 ⑥脑参与调节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21.完成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 ( )
A.脊髓的灰质 B.脊髓的白质 C.大脑的灰质 D.大脑的白质
22.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不会直接导致( )
A.血糖含量发生变化 B.体温发生变化
C.膝跳反射发生变化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发生变化
23.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可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进b合成和分泌某激素
B.切除a,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
C.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可表现为协同作用
D.c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而且有分泌功能
24.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需的结构
B.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C.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D.胰岛素的靶细胞膜上缺乏胰岛素受体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25.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
26.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27.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胰岛素
B.绝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细胞
C.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能分解以补充血糖,而肌糖原不能
D.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
28.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人产生寒冷的感觉是条件反射
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29.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这种调节过程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免疫调节
30.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④、⑤、⑥等过程可能出现异常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过少可能会导致糖尿病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②③过程
D.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31.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迷,该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B.促胰液素 C.雌性激素 D.胰岛素
32.下图表示激素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相应的过程,(+)和(-)分别表示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受到寒冷刺激后,只涉及到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
B.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的浓度超过一定量会抑制①和②
C.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受到垂体的调控
D.①和②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33.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分泌物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分泌细胞位于下丘脑中
B.这种调节方式与神经调节相比作用范围广
C.若分泌物为甲状腺激素,则可直接反馈调节的靶器官是垂体和甲状腺
D.分泌物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34.一个人从 25℃的房间进入 0℃的冷库中,将会发生的是( )
A.总产热量增加 B.总散热量降低
C.产热量一直等于散热量 D.只通过神经调节维持体温
35.为研究不同环境温度对某哺乳动物的影响,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放入41℃环境中1h,对照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结果发现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动物维持体温所需的热量主要来自于细胞呼吸
B.实验组动物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使静卧行为减少
C.实验组动物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会增多
D.若将对照组动物置于5℃环境中其耗氧量会增加
36.全民健身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生活的主流,人在运动过程中体内要发生复杂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羽毛球运动看到对方打过来的高球起跳扣杀属于一种条件反射
B.马拉松长跑过程体温和细胞外液渗透压都会升高
C.短跑起跑时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运动员的心跳和呼吸加快
D.举重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浓度会降低,骨骼肌中的糖原会分解补充血糖
37.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虚线内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会影响兴奋的传递
C.在d、e 点之间连接了灵敏电流计,刺激F点和G点都能使电流计发生相同的偏转
D.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无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38.甲状腺激素会对动物机体的生命活动产生影响。现有2组小白鼠,甲组为未成年小白鼠,乙组为成年小白鼠,若给两组每只小白鼠每日注射适量且等量甲状腺激素抑制剂,连续注射多日后,会出现( )
A.甲组小白鼠机体产热增加、行动敏捷
B.乙组小白鼠体态变得臃肿、行动迟缓
C.甲组小白鼠进食量明显增加且发育速度加快
D.乙组小白鼠耗氧量明显增加但发育速度减慢
39.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40.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胰岛相关细胞受损而出现尿糖
C.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
D.病原体感染,人体免疫系统发挥防卫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40分)
41(每空1分,共8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a~d表示膜结构或管壁,A~D为体液)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 ] 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 。
(2)图乙中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 ;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 。
(3)血液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数字表示) ,共穿过 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结构为图乙中的[ ] 。
42(每空1分,共8分).下图甲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标号④代表传出神经,标号 代表感受器;标号③代表 。当图中神经纤维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外电位表现为 。
(2)图乙是图甲中结构⑥的放大,该结构决定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以________(填电信号或者化学信号)的形式,________(填单向或者双向)传递。图乙中突触的结构由 、 、 三部分组成。
43(每空2分,共10分).下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的内分泌腺是____________。
(2)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反过来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下丘脑和A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像这样,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 调节。
(3)A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靶器官B,激素一经靶器官接受并起作用后被_______(填“灭活”或“激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44(第1、3小题每空2分,第2小题每空1分,共14分).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
(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图中激素A________ (填名称)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同时激素D________ (填名称)分泌也增多,并且骨胳肌产生不自主战栗。引起骨胳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为:______________→传入神经→ 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2)人在抵御寒冷时的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的特点有:
微量和高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丁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使分泌的 (填激素名称)增多;同时激素D也增多。上述过程从反射类型看属于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60分。其中,第1-20题每小题1分,第21-40题每小题2分。)
1-5 ADACB 6-10 DDCDC 11-15 BCACB 16-20 DADCC
21-25 ACBAB 26-30 CADBA 31-35 DACAB 36-40 DBBCB
1.【答案】A
【解析】内环境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①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②错误;葡萄糖、CO2和胰岛素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突触小泡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④错误。因此,以上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③。
2.【答案】D
【解析】生长激素由腺垂体分泌,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A错误;细胞内各部分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正常代谢、遗传等生命活动,B错误;淋巴细胞生存的环境是内环境,因此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不包括淋巴细胞,C错误;组织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
3 .【答案】A
【解析】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也都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人体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稳态不会遭到破坏。故选A
4.【答案】C
【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错误;细胞合成的抗体、激素都需要经过内环境才能运输到作用部位,但细胞合成的酶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正确;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
5.【答案】B
【解析】①为血浆,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血浆蛋白,但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细胞中的核糖体,A错误;②为淋巴,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因此它们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稳态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有关,C错误。③为组织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直接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6.【答案】D
【解析】肝脏是调节血糖的重要器官,肝糖原的分解与合成能够维持人体内环境中血糖的稳态,A错误;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和吸入CO2和O2,能够维持内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氧气量的相对稳定,B错误;泌尿系统把尿素等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维持了内环境稳态,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C错误;胃液属于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吃苏打饼干可缓解胃酸分泌过多症状,对维持内环境稳态不起作用,D正确;故选D。
7.【答案】D
【解析】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B正确;溶液的渗透压是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因此,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不仅包括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还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D错误。
8.【答案】C
【解析】A、①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但③通过排泄系统来完成,A错误;B、人体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内液,B错误;C、④进入细胞,应该为养料和氧气,C正确;D、⑥表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9.【答案】D
【解析】毛细血管壁破损会导致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到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液相对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①正确。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出现组织水肿,②正确。淋巴管阻塞会导致组织液去路有障碍,出现组织水肿,③正确。花粉等引起的过敏,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会进入到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会出现组织水肿,④正确。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会引起组织水肿,⑤正确。喝水过多,会通过体内调节将渗透压恢复正常,不会引起组织水肿,⑥错误,故D正确,A、B、C错。
10.【答案】C
【解析】ABD、学生听到铃声进课堂、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从窝内跑出来、谈虎色变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ABD错误;C、家免吃食时分泌唾液,是生来就有,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的,属于非条件反射,C正确。
11.【答案】B
【解析】W区受损时,不能写字;V区受损时,不能看懂文字;S区受损时,不能讲话;H区受损时,不能听懂话。选B。
12.【答案】C
【解析】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行动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故选C。
13 【答案】A
【解析】A.因为兴奋在突触结构中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A正确; B.兴奋在X、Y间的传导方向是从Y传向X的,即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传递到下一神经元的突触后膜,B错误;C.b点位于传入神经纤维上,因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所以刺激b点,神经冲动不仅传向a,也传向细胞体,C错误;D.兴奋在结构c中以电信号传导,在X与Y之间以化学信号传导,所以速度不相同,D错误。
14.【答案】C
【解析】A、神经纤维兴奋时会发生钠离子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A正确;B、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可以以局部电流形式双向传导,B正确;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均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C错误;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15 .【答案】B
【解析】A、反射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故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能发生反射活动,A正确;B、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效应器的反应,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C、反射弧包括五个环节,至少有两个神经元参与,C正确;D、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发生需要一定的刺激及完整的反射弧,D正确。
16.【答案】D
【解析】A.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即图中AB段,K+外流,A正确;B.BD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B正确;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会使Na+内流的量增多,动作电位增大,D点将上移,C正确;D.BD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D错。
17.【答案】A
【解析】由图中神经节所在位置可知,②为传入神经,④为传出神经,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A对;①为感受器,③为神经中枢,⑤为效应器,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B错;④受损时,刺激②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⑤,不能引起反应,C错;③为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D错。
18.【答案】D
【解析】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平衡,A正确;人体体温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大部分能量变成热能散失,用于维持体温,C正确;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D错误。
19.【答案】C
【解析】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由于膜电位是外正内负,所以测出的是静息电位,A错误;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钾离子外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错误;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兴奋,先传导到电流表右侧,后传导到电流表左侧,所以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侧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相同,D错误。
20.【答案】C
【解析】①条件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形成,而非条件反射是先天性的,①错误; ②条件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形成,②正确;③条件反射是会发生消退,③正确;④非条件反射是固定不变化的,而条件反射是可以变化的,④错误;⑤非条件反射由脊髓参与调节,而条件反射由脑参与调节,⑤错误; ⑥条件反射由脑参与调节,⑥正确。综上所述,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②③⑥。
21.【答案】A
【解析】灰质是神经细胞中细胞体的集中部分,白质是神经细胞中突起的集中部分。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的神经元群就叫做神经中枢。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均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均在脊髓的灰质部分,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22.【答案】C
【解析】A、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下丘脑受损伤,会直接引起血糖含量发生变化,A不符合题意;B、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受损伤,会直接引起体温发生变化,B不符合题意;C、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下丘脑受损伤,不会直接导致膝跳反射发生变化,C符合题意;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受损伤,会直接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23.【答案】B
【解析】A. a是垂体,可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进b甲状腺合成和分泌激素,A正确;B. 切除a不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B错误;C. b的分泌物如生长激素与a的分泌物甲状腺激素在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C正确;D. c下丘脑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还具有分泌功能,如能分泌抗利尿激素,D正确。
24.【答案】A
【解析】A、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需的结构,如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可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B、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有些病毒和细菌也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正确;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C正确;D、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若胰岛素的靶细胞膜上缺乏胰岛素受体,那么胰岛素就不能发挥作用,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D对。
25.【答案】B
【解析】①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在兔饱足状态下即血糖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其分泌增多,故①对;②在兔空腹状态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弱,故选择在兔饱足状态下进行实验,故②错;③设计注射STZ和等量生理盐水的对照实验,通过测定血糖含量的变化,若注射STZ和生理盐水的血糖浓度相同,则胰岛B细胞没有破坏,故③对;④家兔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一次性吃糖过多,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也可能是肾脏重吸收能力病变,一般不作为观察的指标,故④错误;⑤测定两组家兔体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若注射STZ的家兔体内胰岛素含量明显低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说明胰岛B细胞被破坏,故⑤正确。综上,①③⑤正确。
26.【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A正确;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糖蛋白)结合,B正确;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作用的靶细胞可能是垂体细胞,但是不可能是甲状腺细胞,一般垂体的分泌物可以作用于甲状腺,C错误;D、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时,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D正确。
27.【答案】A
【解析】A、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无法获得胰岛素,因胰岛素为蛋白质,可被胰蛋白酶水解,A错误;B、只有靶器官、靶细胞具有相应激素的受体,故绝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细胞(即靶器官、靶细胞)B正确;C、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能分解以补充血糖,而肌糖原不能,C正确;D、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D正确。
28. 【答案】D
【解析】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性激素含量降低,通过反馈调节使得促性腺激素含量增加,A错;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非条件反射,B错;人产生寒冷的感觉不是反射,C错;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传递信息,D正确。
29 【答案】B
【解析】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气体,当血液中CO2含量增多时,就会刺激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这种对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B正确。
30.【答案】A
【解析】A、糖尿病患者不能降低血糖浓度,故可能④、⑤、⑥等过程可能出现异常,A正确;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过少可能会导致糖尿病,B错;C、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②③过程,C错;D、在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可发生,肌肉细胞中②过程不可发生,D错误。
31.【答案】D
【解析】小白鼠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说明其缺少能量,血糖偏低。
甲状腺素虽有加速组织细胞物质氧化分解的作用,但并不能直接降低血糖浓度,故A错误; 促胰液素能促进小肠分泌胰液,但并不能直接降低血糖浓度,B错误;性激素不能降低血糖浓度,故C错误;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使各组织尤其是脑组织葡萄糖供给不足,功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减少,D正确。
32.【答案】A
【解析】A、受到寒冷刺激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均增加,A错误;B、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的浓度超过一定量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①和②,B正确;C、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受到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控,C正确;D、①和②不属于负反馈调节,为分级调节,D正确。
33.【答案】C
【解析】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分泌的,A正确;B、图示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比神经调节的范围更广,B正确;C、若分泌物为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细胞分泌的,其可直接反馈调节的器官是下丘脑和垂体,C错误;D、分泌物作用于靶细胞,能够使得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正确。
34.【答案】A
【解析】A、人进入低温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会增加,总产热量增加,A正确;B、人进入低温环境中,总散热量和产热量均升高,B错误;C、人刚进入低温环境中,散热量大于产热量,C错误;D、该过程中存在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35.【答案】B
【解析】A、哺乳动物维持体温所需要的热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其中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多,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A正确;B、实验组动物处于高温环境中,分泌甲状腺激素会减少,B错误;C、实验动物处于41℃的高温环境中,此时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而增加散热的途径有:皮肤的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加,C正确;D、将对照组动物置于5℃的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分解过程,因此耗氧量会增加,分解代谢会增强,D正确。
36.【答案】D
【解析】A、羽毛球中的起跳扣杀是训练才形成的一种反射,这种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所以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B、马拉松运动过程中,由于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增强,导致体温升高;由于流汗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正确;C、短跑起跑时运动员精神高度紧张,且一些激素如肾上腺素分泌也会增加,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运动员心跳和呼吸都加快,C正确;D、骨骼肌中的肌糖原不能分解用于补充血糖,D错误。
37.【答案】B
【解析】A. 分析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可知,a连接感受器,c连接效应器,A错误;B. c处为组织液,如果理化性质改变很容易影响神经递质在两神经间的传递,B正确;C. 在d、e 点之间连接了灵敏电流计,神经冲动只能由d点传到e,刺激F点,神经冲动先传至d,再传至e,故电流计会有2次偏转,刺激G点神经冲动只能传至e,故电流计会有1次偏转,故电流计的偏转不相同,C错误;D. 神经冲动是单向传导的,只能由d点传到e,所以即使不放药物,刺激e点d点也不会有电位变化,D错误。
38.【答案】B
【解析】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因此甲组连续多日注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机体产热减少,行动迟缓,A错误;同样,乙组小白鼠体态变得臃肿、行动迟缓,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因此甲组连续多日注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后,进食量明显减少,发育速度减缓,C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加快氧气的消耗,但成年小白鼠注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后,耗氧量就会减少,且已发育成熟,D错。
39.【答案】C
【解析】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A正确;⑥是突触,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对;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b处内正外负,表示兴奋部位,a、c处内负外正,表示未兴奋部位,C错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D正确。
40.【答案】B
【解析】寒冷时骨骼肌不主战栗,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这属于人体正常的体温调节,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说明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能力已失调,与题意相符,B项正确;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但仍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7.35-7.45),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病原体感染,人体免疫系统发挥防卫作用,说明免疫系统再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
二、(共4小题,40分)
41.(每空1分,共8分)
【答案】 (1)[B]组织液 组织水肿
(2) 蛋白质 无机盐、蛋白质 组织液和血浆
(3)⑤→④→③→⑥→⑦ 6 [⑦]组织细胞
42. (每空1分,共8分)
【答案】 ① 神经中枢 外负内正 化学信号 单向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43. (每空2分,共10分)
【答案】垂体 抑制 减少 反馈 灭活
44.(除个别空外,每空2分,共14分)
【答案】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皮肤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
通过体液运输(1分)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1分) 胰高血糖素 非条件
第一学段考试(理)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min)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60分。其中,第1-20题每小题1分,第21-40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激素只通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 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
C.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组织液中的pH是相对稳定的
3.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只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等有机物含量的多少
B.细胞合成的抗体、激素和酶都需要经过内环境才能运输到作用部位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5.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可以直接合成大量的血浆蛋白
B.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均可以直接和②进行物质交换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稳态只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
D.③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
6.对维持内环境稳态不起作用的是( )
A.肝糖原的分解与合成 B.呼吸系统呼出CO2和吸入O2
C.泌尿系统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胃酸分泌过多,吃苏打饼干可缓解症状
7.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D.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8.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直接进
行物质交换
9.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⑥喝水过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下述几种反射活动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学生听见铃声进课堂
B.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从窝内跑出来
C.家免吃食时分泌唾液
D.谈虎色变
11.人类的大脑皮层中有四个言语区:W区、V区、S区和H区,它们分别对应的语言功能是( )
A. 听、说、读、写 B.写、读、说、听
B. C.说、写、听、读 D.读、听、写、说
12.某人因饮酒过多导致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由于中枢受到影响,它们分别是( )
A.大脑、小脑、脊髓 B.小脑、大脑、脑干
C.大脑、小脑、脑干 D.脊髓、小脑、大脑
13.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X、Y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e是感受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兴奋在X、Y间的传导方向是从X传向Y的
C.刺激b点,神经冲动仅传向a
D.兴奋在结构c中和X与Y之间的传导速度相同
14.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
B.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15.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B.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效应器的反应也属于反射
C.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至少有两个
D.反射发生需要一定的刺激及完整的反射弧
16.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BD段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上移
D.AB段和BD段分别是K+外流和Na+外流的结果
17.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则( )
A.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⑤是感受器,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④受损时,刺激②仍能引起反应
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8.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平衡
B.体温的恒定依赖于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
C.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后部分变成热能散失,用于维持体温
D.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是通过呼气
19.下图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情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该电位是动作电位
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K+以主动运输的形式外流形成的
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侧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20.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比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前者( )
①先天性的 ②后天经过学习形成 ③会发生消退 ④固定不变化
⑤脊髓参与调节 ⑥脑参与调节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21.完成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 ( )
A.脊髓的灰质 B.脊髓的白质 C.大脑的灰质 D.大脑的白质
22.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不会直接导致( )
A.血糖含量发生变化 B.体温发生变化
C.膝跳反射发生变化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发生变化
23.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可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进b合成和分泌某激素
B.切除a,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
C.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可表现为协同作用
D.c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而且有分泌功能
24.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需的结构
B.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C.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D.胰岛素的靶细胞膜上缺乏胰岛素受体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25.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
26.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27.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胰岛素
B.绝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细胞
C.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能分解以补充血糖,而肌糖原不能
D.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
28.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人产生寒冷的感觉是条件反射
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29.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这种调节过程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免疫调节
30.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④、⑤、⑥等过程可能出现异常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过少可能会导致糖尿病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②③过程
D.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31.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迷,该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B.促胰液素 C.雌性激素 D.胰岛素
32.下图表示激素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相应的过程,(+)和(-)分别表示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受到寒冷刺激后,只涉及到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
B.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的浓度超过一定量会抑制①和②
C.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受到垂体的调控
D.①和②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33.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分泌物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分泌细胞位于下丘脑中
B.这种调节方式与神经调节相比作用范围广
C.若分泌物为甲状腺激素,则可直接反馈调节的靶器官是垂体和甲状腺
D.分泌物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34.一个人从 25℃的房间进入 0℃的冷库中,将会发生的是( )
A.总产热量增加 B.总散热量降低
C.产热量一直等于散热量 D.只通过神经调节维持体温
35.为研究不同环境温度对某哺乳动物的影响,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放入41℃环境中1h,对照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结果发现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动物维持体温所需的热量主要来自于细胞呼吸
B.实验组动物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使静卧行为减少
C.实验组动物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会增多
D.若将对照组动物置于5℃环境中其耗氧量会增加
36.全民健身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生活的主流,人在运动过程中体内要发生复杂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羽毛球运动看到对方打过来的高球起跳扣杀属于一种条件反射
B.马拉松长跑过程体温和细胞外液渗透压都会升高
C.短跑起跑时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运动员的心跳和呼吸加快
D.举重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浓度会降低,骨骼肌中的糖原会分解补充血糖
37.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虚线内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会影响兴奋的传递
C.在d、e 点之间连接了灵敏电流计,刺激F点和G点都能使电流计发生相同的偏转
D.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无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38.甲状腺激素会对动物机体的生命活动产生影响。现有2组小白鼠,甲组为未成年小白鼠,乙组为成年小白鼠,若给两组每只小白鼠每日注射适量且等量甲状腺激素抑制剂,连续注射多日后,会出现( )
A.甲组小白鼠机体产热增加、行动敏捷
B.乙组小白鼠体态变得臃肿、行动迟缓
C.甲组小白鼠进食量明显增加且发育速度加快
D.乙组小白鼠耗氧量明显增加但发育速度减慢
39.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40.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胰岛相关细胞受损而出现尿糖
C.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
D.病原体感染,人体免疫系统发挥防卫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40分)
41(每空1分,共8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a~d表示膜结构或管壁,A~D为体液)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 ] 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 。
(2)图乙中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 ;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 。
(3)血液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数字表示) ,共穿过 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结构为图乙中的[ ] 。
42(每空1分,共8分).下图甲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标号④代表传出神经,标号 代表感受器;标号③代表 。当图中神经纤维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外电位表现为 。
(2)图乙是图甲中结构⑥的放大,该结构决定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以________(填电信号或者化学信号)的形式,________(填单向或者双向)传递。图乙中突触的结构由 、 、 三部分组成。
43(每空2分,共10分).下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的内分泌腺是____________。
(2)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反过来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下丘脑和A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像这样,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 调节。
(3)A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靶器官B,激素一经靶器官接受并起作用后被_______(填“灭活”或“激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44(第1、3小题每空2分,第2小题每空1分,共14分).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
(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图中激素A________ (填名称)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同时激素D________ (填名称)分泌也增多,并且骨胳肌产生不自主战栗。引起骨胳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为:______________→传入神经→ 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2)人在抵御寒冷时的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的特点有:
微量和高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丁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使分泌的 (填激素名称)增多;同时激素D也增多。上述过程从反射类型看属于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60分。其中,第1-20题每小题1分,第21-40题每小题2分。)
1-5 ADACB 6-10 DDCDC 11-15 BCACB 16-20 DADCC
21-25 ACBAB 26-30 CADBA 31-35 DACAB 36-40 DBBCB
1.【答案】A
【解析】内环境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①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②错误;葡萄糖、CO2和胰岛素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突触小泡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④错误。因此,以上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③。
2.【答案】D
【解析】生长激素由腺垂体分泌,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A错误;细胞内各部分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正常代谢、遗传等生命活动,B错误;淋巴细胞生存的环境是内环境,因此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不包括淋巴细胞,C错误;组织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
3 .【答案】A
【解析】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也都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人体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稳态不会遭到破坏。故选A
4.【答案】C
【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错误;细胞合成的抗体、激素都需要经过内环境才能运输到作用部位,但细胞合成的酶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正确;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
5.【答案】B
【解析】①为血浆,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血浆蛋白,但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细胞中的核糖体,A错误;②为淋巴,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因此它们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稳态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有关,C错误。③为组织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直接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6.【答案】D
【解析】肝脏是调节血糖的重要器官,肝糖原的分解与合成能够维持人体内环境中血糖的稳态,A错误;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和吸入CO2和O2,能够维持内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氧气量的相对稳定,B错误;泌尿系统把尿素等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维持了内环境稳态,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C错误;胃液属于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吃苏打饼干可缓解胃酸分泌过多症状,对维持内环境稳态不起作用,D正确;故选D。
7.【答案】D
【解析】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B正确;溶液的渗透压是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因此,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不仅包括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还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D错误。
8.【答案】C
【解析】A、①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但③通过排泄系统来完成,A错误;B、人体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内液,B错误;C、④进入细胞,应该为养料和氧气,C正确;D、⑥表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9.【答案】D
【解析】毛细血管壁破损会导致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到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液相对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①正确。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出现组织水肿,②正确。淋巴管阻塞会导致组织液去路有障碍,出现组织水肿,③正确。花粉等引起的过敏,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会进入到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会出现组织水肿,④正确。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会引起组织水肿,⑤正确。喝水过多,会通过体内调节将渗透压恢复正常,不会引起组织水肿,⑥错误,故D正确,A、B、C错。
10.【答案】C
【解析】ABD、学生听到铃声进课堂、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从窝内跑出来、谈虎色变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ABD错误;C、家免吃食时分泌唾液,是生来就有,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的,属于非条件反射,C正确。
11.【答案】B
【解析】W区受损时,不能写字;V区受损时,不能看懂文字;S区受损时,不能讲话;H区受损时,不能听懂话。选B。
12.【答案】C
【解析】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行动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故选C。
13 【答案】A
【解析】A.因为兴奋在突触结构中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A正确; B.兴奋在X、Y间的传导方向是从Y传向X的,即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传递到下一神经元的突触后膜,B错误;C.b点位于传入神经纤维上,因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所以刺激b点,神经冲动不仅传向a,也传向细胞体,C错误;D.兴奋在结构c中以电信号传导,在X与Y之间以化学信号传导,所以速度不相同,D错误。
14.【答案】C
【解析】A、神经纤维兴奋时会发生钠离子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A正确;B、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可以以局部电流形式双向传导,B正确;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均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C错误;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15 .【答案】B
【解析】A、反射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故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能发生反射活动,A正确;B、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效应器的反应,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C、反射弧包括五个环节,至少有两个神经元参与,C正确;D、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发生需要一定的刺激及完整的反射弧,D正确。
16.【答案】D
【解析】A.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即图中AB段,K+外流,A正确;B.BD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B正确;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会使Na+内流的量增多,动作电位增大,D点将上移,C正确;D.BD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D错。
17.【答案】A
【解析】由图中神经节所在位置可知,②为传入神经,④为传出神经,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A对;①为感受器,③为神经中枢,⑤为效应器,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B错;④受损时,刺激②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⑤,不能引起反应,C错;③为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D错。
18.【答案】D
【解析】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平衡,A正确;人体体温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大部分能量变成热能散失,用于维持体温,C正确;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D错误。
19.【答案】C
【解析】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由于膜电位是外正内负,所以测出的是静息电位,A错误;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钾离子外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错误;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兴奋,先传导到电流表右侧,后传导到电流表左侧,所以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侧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相同,D错误。
20.【答案】C
【解析】①条件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形成,而非条件反射是先天性的,①错误; ②条件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形成,②正确;③条件反射是会发生消退,③正确;④非条件反射是固定不变化的,而条件反射是可以变化的,④错误;⑤非条件反射由脊髓参与调节,而条件反射由脑参与调节,⑤错误; ⑥条件反射由脑参与调节,⑥正确。综上所述,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②③⑥。
21.【答案】A
【解析】灰质是神经细胞中细胞体的集中部分,白质是神经细胞中突起的集中部分。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的神经元群就叫做神经中枢。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均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均在脊髓的灰质部分,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22.【答案】C
【解析】A、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下丘脑受损伤,会直接引起血糖含量发生变化,A不符合题意;B、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受损伤,会直接引起体温发生变化,B不符合题意;C、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下丘脑受损伤,不会直接导致膝跳反射发生变化,C符合题意;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受损伤,会直接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23.【答案】B
【解析】A. a是垂体,可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进b甲状腺合成和分泌激素,A正确;B. 切除a不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B错误;C. b的分泌物如生长激素与a的分泌物甲状腺激素在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C正确;D. c下丘脑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还具有分泌功能,如能分泌抗利尿激素,D正确。
24.【答案】A
【解析】A、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需的结构,如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可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B、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有些病毒和细菌也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正确;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C正确;D、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若胰岛素的靶细胞膜上缺乏胰岛素受体,那么胰岛素就不能发挥作用,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D对。
25.【答案】B
【解析】①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在兔饱足状态下即血糖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其分泌增多,故①对;②在兔空腹状态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弱,故选择在兔饱足状态下进行实验,故②错;③设计注射STZ和等量生理盐水的对照实验,通过测定血糖含量的变化,若注射STZ和生理盐水的血糖浓度相同,则胰岛B细胞没有破坏,故③对;④家兔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一次性吃糖过多,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也可能是肾脏重吸收能力病变,一般不作为观察的指标,故④错误;⑤测定两组家兔体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若注射STZ的家兔体内胰岛素含量明显低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说明胰岛B细胞被破坏,故⑤正确。综上,①③⑤正确。
26.【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A正确;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糖蛋白)结合,B正确;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作用的靶细胞可能是垂体细胞,但是不可能是甲状腺细胞,一般垂体的分泌物可以作用于甲状腺,C错误;D、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时,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D正确。
27.【答案】A
【解析】A、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无法获得胰岛素,因胰岛素为蛋白质,可被胰蛋白酶水解,A错误;B、只有靶器官、靶细胞具有相应激素的受体,故绝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细胞(即靶器官、靶细胞)B正确;C、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能分解以补充血糖,而肌糖原不能,C正确;D、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D正确。
28. 【答案】D
【解析】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性激素含量降低,通过反馈调节使得促性腺激素含量增加,A错;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非条件反射,B错;人产生寒冷的感觉不是反射,C错;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传递信息,D正确。
29 【答案】B
【解析】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气体,当血液中CO2含量增多时,就会刺激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这种对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B正确。
30.【答案】A
【解析】A、糖尿病患者不能降低血糖浓度,故可能④、⑤、⑥等过程可能出现异常,A正确;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过少可能会导致糖尿病,B错;C、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②③过程,C错;D、在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可发生,肌肉细胞中②过程不可发生,D错误。
31.【答案】D
【解析】小白鼠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说明其缺少能量,血糖偏低。
甲状腺素虽有加速组织细胞物质氧化分解的作用,但并不能直接降低血糖浓度,故A错误; 促胰液素能促进小肠分泌胰液,但并不能直接降低血糖浓度,B错误;性激素不能降低血糖浓度,故C错误;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使各组织尤其是脑组织葡萄糖供给不足,功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减少,D正确。
32.【答案】A
【解析】A、受到寒冷刺激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均增加,A错误;B、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的浓度超过一定量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①和②,B正确;C、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受到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控,C正确;D、①和②不属于负反馈调节,为分级调节,D正确。
33.【答案】C
【解析】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分泌的,A正确;B、图示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比神经调节的范围更广,B正确;C、若分泌物为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细胞分泌的,其可直接反馈调节的器官是下丘脑和垂体,C错误;D、分泌物作用于靶细胞,能够使得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正确。
34.【答案】A
【解析】A、人进入低温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会增加,总产热量增加,A正确;B、人进入低温环境中,总散热量和产热量均升高,B错误;C、人刚进入低温环境中,散热量大于产热量,C错误;D、该过程中存在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35.【答案】B
【解析】A、哺乳动物维持体温所需要的热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其中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多,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A正确;B、实验组动物处于高温环境中,分泌甲状腺激素会减少,B错误;C、实验动物处于41℃的高温环境中,此时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而增加散热的途径有:皮肤的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加,C正确;D、将对照组动物置于5℃的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分解过程,因此耗氧量会增加,分解代谢会增强,D正确。
36.【答案】D
【解析】A、羽毛球中的起跳扣杀是训练才形成的一种反射,这种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所以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B、马拉松运动过程中,由于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增强,导致体温升高;由于流汗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正确;C、短跑起跑时运动员精神高度紧张,且一些激素如肾上腺素分泌也会增加,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运动员心跳和呼吸都加快,C正确;D、骨骼肌中的肌糖原不能分解用于补充血糖,D错误。
37.【答案】B
【解析】A. 分析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可知,a连接感受器,c连接效应器,A错误;B. c处为组织液,如果理化性质改变很容易影响神经递质在两神经间的传递,B正确;C. 在d、e 点之间连接了灵敏电流计,神经冲动只能由d点传到e,刺激F点,神经冲动先传至d,再传至e,故电流计会有2次偏转,刺激G点神经冲动只能传至e,故电流计会有1次偏转,故电流计的偏转不相同,C错误;D. 神经冲动是单向传导的,只能由d点传到e,所以即使不放药物,刺激e点d点也不会有电位变化,D错误。
38.【答案】B
【解析】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因此甲组连续多日注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机体产热减少,行动迟缓,A错误;同样,乙组小白鼠体态变得臃肿、行动迟缓,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因此甲组连续多日注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后,进食量明显减少,发育速度减缓,C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加快氧气的消耗,但成年小白鼠注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后,耗氧量就会减少,且已发育成熟,D错。
39.【答案】C
【解析】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A正确;⑥是突触,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对;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b处内正外负,表示兴奋部位,a、c处内负外正,表示未兴奋部位,C错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D正确。
40.【答案】B
【解析】寒冷时骨骼肌不主战栗,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这属于人体正常的体温调节,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说明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能力已失调,与题意相符,B项正确;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但仍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7.35-7.45),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病原体感染,人体免疫系统发挥防卫作用,说明免疫系统再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
二、(共4小题,40分)
41.(每空1分,共8分)
【答案】 (1)[B]组织液 组织水肿
(2) 蛋白质 无机盐、蛋白质 组织液和血浆
(3)⑤→④→③→⑥→⑦ 6 [⑦]组织细胞
42. (每空1分,共8分)
【答案】 ① 神经中枢 外负内正 化学信号 单向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43. (每空2分,共10分)
【答案】垂体 抑制 减少 反馈 灭活
44.(除个别空外,每空2分,共14分)
【答案】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皮肤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
通过体液运输(1分)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1分) 胰高血糖素 非条件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