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湖南省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试题
展开湖南省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二10月联考试题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有30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成果及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之间转移
B.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的产生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内表达出的胰岛素与人的胰岛素结构相同
C.基因工程在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使人们产生关于其安全性方面的担忧
D.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逆性的农作物
2.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B.自然选择和突变都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不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3.应用限制酶可将DNA片段定点切割,在此断开的键是( )
A.磷酸二酯键 B.肽键 C.氢键 D.高能磷酸键
4. 如图甲、乙是不同进化类型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物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通过分析DNA序列或分析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种类等手段来判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B. a、b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海豚和鳖鱼外表相似但亲缘关系较远,不能用图乙表示
D. a、b之间及c、d之间有地理隔离,但没有生殖隔离
5.下列关于物种和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
D.种群必须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
6.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是( )
A.肠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
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D.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
7.下列对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眼角膜细胞的内环境是泪液
B.抗体、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C.剧烈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会使血浆pH明显升高
D.严重的呕吐和腹泻不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8.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 (mmol/L) | Na+ | K+ | Ca2+ | Mg2+ | Cl- | 有机酸 | 蛋白质 | |
① | ② | 142 | 5.0 | 2.5 | 1.5 | 103.3 | 6.0 | 16.0 |
③ | 147 | 4.0 | 1.25 | 1.0 | 114.0 | 7.5 | 1.0 | |
④ | 10 | 140 | 2.5 | 10.35 | 25 | - | 47 |
A.②可能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③可能属于组织液,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可导致③增多
C.④可能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只要上述化学成分在细胞外液中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内环境就会保持稳态
9.下面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的防卫功能
B.图中③对④的调控都只能通过直接控制④中每种器官或细胞的活动而实现
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
10.某哺乳动物在20℃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Q1,散热速率为Q1';进入0℃环境30 min 后的产热速率为Q2,散热速率为Q2',则( )
A.Q1<Q2 B.Q1'>Q2' C. Q1 >Q1' D.Q2<Q2'
11.下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等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
C.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D.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12.下列关于人体血液中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浓度变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小肠大量吸收葡萄糖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
B.若数小时未进食,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加
C.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D.较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脏分解糖原
13.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
B.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
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D.当甲中的蛋白质含量过低时可引起水肿
14.下列有关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区别及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液调节较局限,神经调节较缓慢
B. 体液中的激素只能运输到靶器官,并特异性对其起作用
C. 神经系统可调控激素的分泌,但激素对神经系统无影响
D. 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15.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
B.浆细胞都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C.免疫活性物质都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
D.血浆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16.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 血浆渗透压降低 B. 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17.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血钙含量过高时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B.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位于小脑
C.神经递质一旦由突触前膜释放立即被分解
D.HIV可侵入并破坏T淋巴细胞
18.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蛋白质
B.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和肌糖原均可分解成葡萄糖补充血糖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细胞中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为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19.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该同学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
A.未设置对照组
B.未测定血糖的浓度
C.未将正常小鼠的胰岛细胞破坏
D.A组出现低血糖症状后未补充葡萄糖再观察小鼠活动状况
20.下列有关反射及反射弧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B.运动员起跑动作的产生是条件反射的结果
C.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D.传入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
21.如图是以下丘脑为中枢的三种调节模式:分析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状腺激素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分别属于以上模式中的( )
A.甲、乙 B.乙、丙
C.乙、甲 D.甲、丙
22.如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某处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a处能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
B.甲图中的a兴奋时一定会使b产生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
C.乙图中,①→②→③过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K+的外流
D.若将神经纤维处于低Na+液体环境中,乙图膜电位会低于40mV
23.如图为某一神经冲动传递过程的简图,若在P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其中甲为肌肉,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乙为效应器
B.丙神经元可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甲
C.刺激后神经冲动的方向为丁→戊→乙
D.肌肉将发生收缩,该反应称为反射
24.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代表电流方向)。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如图中①所示)。若在图①所示神经右侧的相应位置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为( )
A.ABCB B.CBAB C.ACBA D.BCAB
25.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C.①②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于胰腺的结果
D.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某种物质的调节
26.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27.某一病人的大脑言语区受到损伤。病人能以语言正常表达,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和正确书写,但不能看懂文字,那他大脑中受损伤的部位是( )
A.W区 B.S区 C.V区 D.H区
28.下列有关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学习和记忆与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有关,而与蛋白质合成无关
B.短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长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D.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但并不只人脑具有
29.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B.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D.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30.下列有关免疫细胞与免疫活性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细胞只能分布在免疫器官中 B.体内的抗体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C.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D.免疫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二、简答题:本大题包括31~34题,每空2分,共40分
31.(10分)一般认为分布于中国的鲚属鱼类有4种,即刀鲚、凤鲚、短颌鲚和七丝鲚,其中刀鲚和凤鲚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长江凤鲚和珠江风鲚是凤鲚的不同种群,都具有河口短距离洄游的习性,凤鲚长江群体成熟个体主要分布在崇明3个岛附近,凤鲚珠江群体主要分布于广东沿海及河口.
(1)由原始鲚属鱼类进化为刀鲚、凤鲚、短颌鲚和七丝鲚等四个物种的内因是 ,外因是 。
(2)对长江凤鲚和珠江风鲚两群体的线粒体cytb基因片断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序列有44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11.5%,这些差异属于 多样性层次。
(3)假设某刀鲚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0.2,a的基因频率为0.8,种群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与自然选择,那么群体(亲代)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若由于某种原因,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能交配,则亲代群体随机交配的子代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32. (10分)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①的名称是 ,图中体现了激素③的分泌的调节既是反馈调节又是 调节。
(2)激素④的作用是 。
(3)下丘脑通过细胞膜分泌激素①,然后作用于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使后者分泌激素②,这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 。
(4)若要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个体发育,可将蝌蚪均分为两组,一组饲喂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另一组的处理是 。再分别观察两组蝌蚪发育青蛙所需的时间。
33. (10分)机体内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如下图所示,其中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它的存在保证了机体反射活动的精细和协调。在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 个突触。
(2)神经元a接受适宜的刺激后细胞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是
(3)神经元a兴奋时,会引起神经元c (填“兴奋”或“抑制”)
(4)神经元c对a的负反馈调节的作用是 。
(5)如果用适宜的电刺激作用于神经元b, (填“能”或“不能”)在神经元c的细胞膜上检测到电位变化。
34.(10分)当人被银环蛇咬了之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如图1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1中物质A是____________。
(2)在图1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填代号),物质B与α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________。
(3)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下丘脑通过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后,使之分泌肾上腺素增加,该过程中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
(4)在野外工作的科研人员,为防止银环蛇伤害,一般要进行预防接种。如图2中曲线a、b表示甲、乙两人分别第一次注射α银环蛇毒的抗体血清、α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的α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请在图中分别画出第二次两人均注射等量的α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α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的变化曲线(曲线线形参照曲线a、b)。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B | C | A | A | C | B | B | D | D | A | C | A | C | D | A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B | D | B | D | B | A | D | B | A | A | D | C | D | D | B |
31.答案:遗传和变异;生活环境有地理隔离(或生活环境不同); 遗传(或基因)
4%、32%、64%(全对才给分); 16/81
32.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分级
(2)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以等量的不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饲喂蝌蚪
33.答案:(1)3 (2)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3)兴奋 (4)可及时终止神经元a的兴奋(或防止神经元a兴奋过强) (5)不能
34.答案 (1)淋巴因子 (2)⑤ 内环境 (3)神经调节 (4)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