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素质检测试卷
展开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素质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52分)
1.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和淋巴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细胞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是生物体的内环境
C.乙、丙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甲内O2浓度最低
D.维持丙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C.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
D.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4.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如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
B.若刺激III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
C.若刺激II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
D.若刺激I处,则在Ⅲ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
5.下列有关神经调节过程中“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按“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的方向传递
C.刺激蛙的坐骨神经标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完成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6.下列关于动物体内激素、神经递质和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激素只能运输到并作用于一种靶器官或靶细胞
B.抗体是由浆细胞或记忆细胞产生的,具有特异性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各种激素和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7.下面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
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进行调节
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
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8.甘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开启Cl-通道,使Cl-顺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研究发现脊髓处细胞内Cl-的浓度低于细胞外的,而在早期的发育中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细胞内Cl-浓度高于细胞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甘氨酸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后,会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B.早期发育时,神经系统某些部位的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甘氨酸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C.在不同的发育时期,甘氨酸作用于不同细胞产生的效果均相同
D.甘氨酸是小分子物质,在突触前膜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被释放出去
9.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图甲中a处释放的递质都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
C.图乙中③时膜内外电位差为40 mV
D.若神经纤维处于图乙中②对应状态时,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
10.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渴觉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 B.饮食过咸会促进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尿量增加 D.维持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
11.下图是人体内雄性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员大量服用雄性激素,可能导致器官甲萎缩
B.器官乙是下丘脑,激素c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C.摘除器官丙,可导致激素a含量减少,激素b含量增加
D.激素a和激素b对器官丙的作用表现为拮抗作用
12.某研究小组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在适宜条件下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甲组 | 切除甲状腺 | 饲养14天 |
乙组 |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 饲养14天 |
丙组 | W | 1次/天,共14天 |
丁组 | 生理盐水灌胃 | 1次/天,共14天 |
A.表中W处理是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
B.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
C.甲组、丙组为实验组,乙组、丁组为对照组
D.丙组小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13.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④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
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
⑥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①③⑥
14.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就会分化为记忆细胞、浆细胞
B.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属于细胞免疫的过程
C.某些抗体与红细胞特异性结合使人患贫血症,属于过敏反应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死亡,受基因控制
15.如图所示为人体某类免疫过程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示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B.细胞A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识别病菌具有特异性
C.物质I和Ⅱ都是免疫活性物质,前者为淋巴因子
D.细胞C和细胞D内表达的基因种类完全不同
16.研究发现,T细胞通过突触相互作用将多巴胺转移到B细胞中,即特定的T细胞也可释放多巴胺并作用于B细胞,给B细胞进一步的“刺激”,从而形成相应效应细胞,产生抗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在突触间隙中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B.神经细胞和B细胞都能合成识别多巴胺的受体
C.多巴胺能进入B细胞中并指导某些特定蛋白质的合成
D.被刺激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直接消灭抗原
17.糖尿病往往有多种病因,下图所示①、②、③是由三种自身免疫问题所导致的糖尿病。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中抗体(Y1)与胰岛B细胞膜上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
B.②中抗体(Y2)直接攻击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
C.③中抗体(Y3)与靶细胞膜上葡萄糖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
D.在上述三种糖尿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为①和②
18.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②⑤⑧ B.②④⑤⑧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⑦
19.为了探究单侧光对燕麦胚芽鞘伸长长度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将生理状态,大小等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分成甲、乙两组,其中甲组进行单侧光处理,乙组进行均匀光照处理,然后检测两组胚芽鞘的伸长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为实验组,而乙组为对照组
B.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C.若40分钟时去除尖端,则甲组依然持续弯曲生长
D.该实验能得出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20.下列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预实验时要设置空白对照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探究适宜的浓度范围
B.可能出现不同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处理后,生根状况相同的实验结果
C.假设最适浓度为10-3mol/L,则用此浓度的溶液与清水做对照实验进行验证
D.扦插枝条分别在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中浸泡的时间应一致
21.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抑制作用 B.生长素对果实的生长有影响
C.乙烯主要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抑制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2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出生率
B.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再发生波动
23.下图左和下图右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左图中曲线b代表出生率,曲线a代表死亡率
B.海洋鱼类捕捞后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左图的E点
C.右图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D.右图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2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某森林中全部的鸟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
③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25.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A点到C点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
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
26.如图为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血细胞计数板一个中方格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的数量随时间呈“S”型曲线增长
B.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
C.图中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中方格中有酵母菌23个
D.计数操作时,应先往计数室滴1mL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后再镜检
二、非选择题
27(10分).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乙的名称是__________,若给正常小鼠饲喂激素乙,激素甲的含量将________(填“增加”或“下降”或“基本无变化”)。
(2)发热前期,由于下丘脑调定点上移,人会感到_________(填“冷”或“热”),人体明显地出现血管收缩反应,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
(4)机体深部的温度感受器,能接受机体内、外环境温度变化的刺激,当体温下降时,机体主要以出汗增加散热,试写出对应的反射弧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5)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最高统帅,除了作为体温调节中枢,还可作为_______(填两点)调节中枢。
(6)GLUT4是位于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它能够帮助细胞从外界环境中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内。根据下图胰岛素作用机理的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①当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蛋白M结合之后,促进含GLUT4囊泡和_______的融合,从而导致细胞膜上GLUT4的数量增加,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该过程利用了膜结构具有________的结构特点。
②结合图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有______(填下列字母)。
A.体内产生蛋白M 抗体
B.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
C.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
28(10分).图1表示由甲、乙、丙三种神经元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Ca2+使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图2是图l中丁部位的放大图。图3表示神经元某部位受刺激前后膜电位变化情况。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甲神经元与乙神经元组成的突触结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______。神经递质的释放______消耗能量。
(2)甲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后,丙神经元_____(选填“兴奋”或“抑制”),丙神经元的膜电位_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图2中A测量的电位是______(选填“静息电位”或“动作电位”),与图3中______点的电位对应,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______。
(4)若抑制甲神经元膜上Ca2+通道的开放,刺激甲神经元,乙神经元______(填“能”或“不能”)测到如图3所示电位变化。
(5)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使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上述过程从反射类型看属于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6)如果手指不小心碰到针尖,会立即缩回,但是当医生用针刺手指皮肤取血化验时,手指可以不缩回。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2分).科学家把生长状态一致的茶树幼茎和幼根平均分为6组,用不同浓度的外源生长素处理,30天后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茶树幼根中的________经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生长素在幼根中由根尖向基部的单方向运输称为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
(3)根据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促进幼茎生长的最适外源生长素浓度是10-4 mol/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产实践中,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次数的增加,新梢的数量大大增加,从植物激素调节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0(16分).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a表示________。
(2)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__(填“多”或“少”)。
(3)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__型曲线增长。
(4)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计数时,需要计数样方内以及____________的个体数。
(5)如图是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以及在a点之后的三条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点之后,Ⅰ、Ⅱ和Ⅲ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捕捞经济性鱼类时,剩余量应在K/2左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
1.A 2.A 3.A 4.B 5.D 6.C 7.A 8.B 9.C 10.D
11.B 12.D 13.D 14.D 15.C 16.B 17.C 18.A 19.A 20.C
21.B 22.B 23.D 24.D 25.B 26.B
27(10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促甲状腺激素 基本无变化 冷 等于 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反射弧五部分完整)(2分) 渗透压平衡(水平衡)、血糖平衡 细胞膜 流动性 A、B
28(10分,每空1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需要 抑制 发生 静息电位 C K+外流 不能 非条件 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
29(12分,每空2分)色氨酸 极性运输 外源生长素促进幼茎生长;外源生长素对幼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器官对相同浓度的外源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 不能 浓度梯度过大,最适外源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或小于10-4 mol/L 采摘掉顶芽,解除了顶端优势
30(16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性别比例(1分) 多(1分) 基本不变 9或10 “J” 随机取样 相邻两边上 Ⅰ>Ⅱ>Ⅲ 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