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展开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泪液、汗腺、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内液
B.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外液
C.汗液、尿液、泪液属于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细胞内液,四者均属于体液
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它们来源于体液,但已不再存在于细胞内和内环境中,不属于体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
2.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只有这个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中的蛋白质大量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
B.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C.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均是在内环境中合成的
D.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3.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4.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
①血浆 ②组织液 ③淋巴
A.①②③① B.②①③② 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
5.下列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
B.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D.大量口服胰岛素,可使血糖快速降低而使机体表现出休克症状
6.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增多
D.甲状腺的分泌功能旺盛
7.在足球比赛过程中,人体最可能发生的是
A.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贮存的肝糖原减少 C.体液pH升高 D.尿量增加
8.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9.如图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
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D.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10.下列对神经调节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兴奋
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的逆转K+的大量内流造成的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
D.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的低级中枢
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已知兴奋由兴奋区向邻近的未兴奋区传导后,未兴奋区成为新的兴奋区,而原兴奋区则恢复静息状态(成为未兴奋区)且有短暂的不应期,所以兴奋不回传.下面是一个神经元的示意图,O点为PQ的中点,给予O点一个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的偏转情况是 。若同时在O点、M点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刺激,如果电流表不偏转,则M点的条件是 。
A.不偏转,M点与P点或Q点重合 B.偏转,M点在PQ段之间
C.不偏转,MP略大于或等于PQ的一半 D.不偏转,MP小于或等于PQ的一半
12.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狂犬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如右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狂犬病毒入侵神经细胞能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B.狂犬病毒侵入细胞过程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同
C.狂犬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导致相应神经元Na+内流速度减慢
D.效应T细胞可与被狂犬病毒侵染后神经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被侵染的神经细胞坏死
13、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引诱雌虫并将其杀死
B. 给鱼注射促性腺激素来提高鱼类产卵率
C.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对尚未成熟的香蕉进行催熟
D. 林业用材时为了获得更髙的树木常要去除顶端优势
14.图1和图2分别是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2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若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①释放的递质使③兴奋
B.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若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②释放的递质使③抑制
C.若用药物阻断②与③之间的联系,则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效应器不能产生兴奋
D.突触后膜上有分解递质的酶,根据突触的功能推测,此类酶的生理功能应该是使突触后膜及时接受新递质的作用
15.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
B.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抗原裂解死亡
C.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D.记忆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的病原体结合,从而直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
16.当机体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过低时,容易引发
A.恶性肿瘤 B.过敏反应 C.免疫排斥 D.系统性红斑狼疮
17.如图是有关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体内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发生感染,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B
B.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⑩发生排斥反应
C.⑨和⑩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
D.人体细胞C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细胞E,此过程与细胞B无关
18.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B.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药物抑制抗体产生
19.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细胞表示的是浆细胞 ②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
③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 ④吞噬细胞也是免疫细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如图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据图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的作用
B.吞噬细胞中的酶能将抗原分解成碎片
C.T细胞抗原受体能识别抗原碎片,并与之结合
D.T细胞抗原受体识别抗原碎片后,直接分泌抗体等淋巴因子
21.赤霉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原理可能是:①只促进细胞数目增加;②只促进细胞长度增加;③既促进细胞数目增加也促进细胞长度增加。当用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赤霉素诱导的茎芽的生长被抑制了54%,这说明赤霉素促进茎芽生长的原理是
A.① B.② C.③ D.无法判断
2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A.用脱落酸处理休眠的种子,促进种子萌发
B.施用2,4-D除去麦田中的双子叶植物杂草
C.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雌蕊,获得无子番茄
D.用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使纤维长度增加
2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应用对应正确的是
A.脱落酸——麦田除草 B.赤霉素——促进a-淀粉酶的产生
C.乙烯——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D.细胞分裂素——获得无子番茄
24.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丙三种植物激素及NAA的作用模式(“+” 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他们之间有的具有协同作用、有的具有拮抗作用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NAA与丙是同种化学物质 B.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C.乙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D.甲、乙和丙均不能代表乙烯
25.下列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B.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C.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6.如图所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关于各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 B.第2阶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升后降
C.第3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接近K值 D.第4阶段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13 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
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28.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
A.400a·0.8m B.0.8a·400m C.a·320m D.320am
29.如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点为衰退型
B.a点和c点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所以种内斗争程度相同
C.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值为2b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则估计值偏低
30、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B. 采集、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C. 用样方法调查道路两旁绿化带中某种杂草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等距取样法取样
D.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先做预实验
31.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mm×2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M×105个
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32.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
B.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是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类群的原因
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
D.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一般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33.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时各类生物出现的顺序是苔藓→地衣→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B.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
C.次生演替的初始环境中一定生长着树木等
D.次生演替可形成森林,初生演替不能形成森林
34.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
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35、下列关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蚯蚓一般采用记名计算法来统计
B.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预实验的数据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C. 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偏小
D. 五点取样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选取种群密度最大的样方作为实验结果
36、下列有关生物学探究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编号 | 实验名称 | 实验材料 | 实验操作或现象 |
① |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 生物材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稀释的鸡蛋清)、磷酸缓冲液等 | 一滴一滴地加入HCl,轻轻摇动,加入5滴后再测PH值 |
② |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 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等 | 处理插条时用浸泡法要求溶液浓度较低,最好遮阴处理 |
③ |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 捕虫器、铲子、花盆、铁架台等 | 收集土样的塑料袋上需注明地点和时间,采集的小动物也可以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 |
④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 酵母菌、血细胞计数板等 | 在10×目镜、40×物镜下的一个视野中完成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的计数 |
A. 实验① B. 实验② C. 实验③ D. 实验④
37、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一定要进行预实验,预实验不需要太正式。
②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③浸泡法适用于生长素浓度较高的溶液,并且应在空气湿度较大、遮荫环境下进行
④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和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用的都是抽样检测的方法。
⑤“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可通过简易采集法,如利用诱虫器,把趋光,趋湿的小动物分离出来。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38、下列有关稳态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②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③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⑤“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实验中,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
⑥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积累了大量酸性物质所致
A. ④ B. 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⑤⑥
39、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并传导兴奋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 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
C. 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D. 若A代表燕麦胚芽鞘,a为单侧光,则b、c可分别代表生长素在尖端下部横向运输和向光弯曲生长
4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太空中,根失去向地性是因为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②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基因组的表达,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③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该地区,调查结果不一定大于实际值
④抗体、激素和血红蛋白均存在于内环境中
⑤从30℃的环境进入5℃,小白鼠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相应增加
A. 2项 B. 3项 C. 4项 D. 5项
二、非选择题
1.为研究神经元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任氏液成分(g/L)
成分 | NaCl | KCl | CaCl2 | NaHCO3 | NaH2PO4 | 葡萄糖 |
含量 | 6.5 | 0.14 | 0.12 | 0.2 | 0.01 | 2.0 |
(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 ,其Na+/K+比与体液中 的Na+/K+比接近。
(2) 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 。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 。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 、 。
(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 。
2.免疫系统在动物生命活动中起调节作用。最新研究发现,仅仅禁食2天以上就可以重启人体免疫系统。其原理是:禁食后迫使身体进入“生存模式”,首先耗尽体内储存的糖分,其次消耗脂肪。为节省能量,机体会更换掉不需要的尤其是受损的免疫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重建整个免疫系统。这项研究对因年老或患癌症而导致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治疗带来了福音。请据此回答:
(1)禁食初期,血糖浓度下降, (填激素)分泌量上升,它主要通过作用于
细胞使血糖皎怏得到补充;禁食中后期该激素主要通过加速 的分解和转化,使机体能量和血糖持续得到补充。
(2)研究分析细胞的生命历程,受损细胞被“更换”的过程属于 ,更换掉的细胞中的物质若再被利用,可参与新结构的构建或 。
(3)新免疫系统构建过程中,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 等免疫细胞(写出三个名称)。机体通过一系列免疫反应可将癌细胞杀死,此过程主要为 免疫。免疫系统通过它的 、 、 功能实现它在稳态中的作用。
3、血容量的稳定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心肺感受器反射是调节血容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如图是通过心肺感受器反射调节血容量的相关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在心交感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心交感神经末梢与心肌细胞的神经一肌肉接头类似于突触,此处的兴奋传递导致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______。
(2)图示血容量的调节方式是______调节,其中含有______条反射弧。
(3)某人因外伤大量失血,由______(填结构名称)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______,进而 调节血容量的相对稳定。
(4)由图可知,心钠素作用肾集合管后,可使肾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______。图中心率加快、肾血管舒张也能增加排尿量,试进行解释:______。
4、如图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和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 ____ (用图中汉字、数字及箭头表示).
(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丙代表 ______ ,D代表 ______ ,丙分泌的C的生理功能是 ______,从而使血糖浓度 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
(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和D之间通过 ______ 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4)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同施加适量的 ______ 溶液,对照组施加 ______,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大鼠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 ______ (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5、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A | 10 | - | 0.1 | 20 |
B | 10 | - | 0.1 | 5 |
C | - | 10 | 0.1 | 20 |
(1)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①将A、B、C三支试管放置在表中相应的温度、其它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从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七天;
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两个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进行______________处理。
(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 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下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一般的计数结果应该是酵母菌有_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个。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ABB 6—10BBACB 11—15CCBCC 16—20AADCD 21—25CABAA 26—30CCDDB 31—35CCBBA 36—40DABDB
二、非选择题
1.(1)NaHCO3和NaH2PO4 (细胞外液)组织液
(2)细胞失水
(3)传出神经、效应器
(4)产生动作电位 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2.(1)胰高血糖素 肝 脂肪
(2)细胞凋亡 被氧化分解供能
(3)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 细胞 防卫 监控 清除
3、相反;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神经和体液;3;垂体;增多;减少;心率加快,加速血流,肾血管舒张,通透性增大,都有利于尿液的形成
4、感受器甲→4→下丘脑→5→丙;胰岛B细胞;胰高血糖素;促进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利用葡萄糖,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糖原和非糖物质;降低;相互拮抗;胰岛素;等体积生理盐水;稍低
5、(1)取样前振荡试管;先盖上盖玻片、再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
(2)稀释
(3)抽样检测法;15;2.8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