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696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696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6966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受体都能接受激素分子的信号
B. 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在内膜上合成ATP
C. 浆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参与抗体的加工、运输
D. 酵母菌和大肠杆菌都在线粒体内分解丙酮酸产生CO2
【答案】C
【解析】
细胞膜上的受体能接受激素分子的信号,但细胞膜上的载体不能接受激素分子的信号,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A错误;叶肉细胞的线粒体能在内膜(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上合成ATP,但叶绿体不能在内膜上合成ATP,B错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浆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参与抗体的加工、运输,C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D错误。
2.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自由基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
B. 基因突变可自发产生,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C. 基因突变频率很低且多数有害,因此它不可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 诱发突变不能定向产生人类需要的优良性状
【答案】C
【解析】
【详解】A、自由基是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可以攻击DNA分子引发基因突变,A正确;
B、基因突变可以通过诱变提高突变率,也可以自发产生,具有普遍性,B正确;
C、基因突变虽然频率低,多数有害,但如果种群足够大,则突变的基因个数多,变异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所以基因突变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
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正确。
故选C。
3.某种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某遗传病调查小组对某女性患者的家系成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表示患者,“-”表示正常)。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祖父 | 祖母 | 姑姑 | 外祖父 | 外祖母 | 舅舅 | 父亲 | 母亲 | 弟弟 |
+ | - | - | + | - | - | + | + | - |
A. 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病
B. 祖父和父亲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
C. 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D. 调查时应分多个小组、对多个家庭进行调查,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病的调查,要求考生掌握遗传病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的调查方法,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分析表中调查记录可知,女性患者的父母均患病但其弟弟正常,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又该女性患者的父亲患病但祖母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此该病只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父亲的基因型一定是Aa,由于祖父患病而姑姑正常(aa),则祖父的基因型也一定是Aa,因此祖父和父亲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B正确;调查该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该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正确;调查时应分多个小组、对多个家庭进行调查,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D正确。
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 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
D. 小部分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答案】C
【解析】
【详解】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C错误;小部分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正确;故选C。
5.某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B. 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 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D. 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低
【答案】C
【解析】
【详解】A、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幼虫的密度,可利用样方法调查,A错误;
B、图中没有体现物种的丰富度,B错误;
C、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C正确;
D、根据题干中“某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可知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高,D错误.
故选:C。
6.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常常趋向于稳态。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出生或死亡数量与种群数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由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
B. 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C. 由图乙可知,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 由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从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低于不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A正确;
B、从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A-C点),使得生产者的净生产者多于不放牧的草原,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B正确;
C、从图乙可知,F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错误;
D、从图乙可知,F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持续增加,F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即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值(K值),D正确。
故选C。
7.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 要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首先应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C. 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维护活动,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土壤湿度、地形变化等不同导致该湿地水平方向上植物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所以要恢复生物多样性应首先增加生产者种类和数量,B错误;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对生态系统起到了重要的调节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干扰,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D正确;故选B。
二、非选择题
8.2011年9月29日发射的“天宫一号”,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之梦梦圆“天宫”。在“天宫”中生活的航天员的生理状况,由地面指挥中心实时监测。下 面的图表A、B 、C是测得的某位航天员的三项生理指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上述三项生理指标哪几项是正常的?________。②属于内环境指标的是________。
(2)某病人胃口不好,医生常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该注射液配制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葡萄糖浓度为________ mg·dL-1,氯化钠浓度为________(质量分数),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________。
(3)由B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从C表看出,不同消化液的pH存在明显差异,这反映了________。
【答案】 (1). A、B、C (2). A、B (3). 80~120 (4). 0.9% (5). 防止因内环境渗透压改变使细胞失水或吸水而变形,乃至影响其生理功能 (6). 正常人体温在一日内的不同时刻存在差异,但变化幅度不超过1 ℃ (7). 不同消化酶的最适pH不同
【解析】
【详解】(1)A为血糖浓度变化,基本维持在80~120mg·dL-1,B为体温变化,维持在37℃左右,C为消化道内的pH和血液中的pH,也在正常范围内,故上述三项生理指标ABC均是正常的。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的,消化道内的液体和血液不属于内环境,故属于内环境指标的是进食后的血糖变化和体温的日变化,即A和B。
(2)健康人的血糖浓度一般在0.8~1.2g/L,血浆氯化钠浓度约为0.9%,静脉滴注的溶液应与血浆为等渗溶液,故该注射液配制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葡萄糖浓度为0.8~1.2g/L,氯化钠浓度为0.9%(质量分数),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防止因内环境渗透压改变使细胞失水或吸水而变形,乃至影响其生理功能。
(3)由B图可得出的结论是正常人体温在一日内的不同时刻存在差异,但变化幅度不超过1℃。
(4)酶的作用条件是较温和的,不同的酶对酸碱度的强弱要求是不一样的,如胃液中的酶需要强酸性环境,而胰液中的消化酶则需要碱性环境。从C表看出,不同消化液的pH存在明显差异,这反映了不同消化酶的最适pH不同。
9.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下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a)],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
(3)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_________×103kJ/(m2·a)。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
【答案】 (1). 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2). 12.7% (3). 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4). 有机物中化学能 (5). 5 (6). C (7). E (8). 群落(或次生)
【解析】
【详解】(1)图1中,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输入的能量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其中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占大部分,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3+70+14+3=110×103kJ/m2•y,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14×103kJ/m2•y,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110×100%≈12.7%。
(2)图1中A表示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有机物中化学能。
(3))图1中,地震后植被破坏严重,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所以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输入肉食动物的能量=14+2-4-9-0.5=2.5,而肉食动物输出的能量=2.1+5.1+0.05+0.25=7.5,所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7.5-2.5=5×103kJ(m2•y)。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即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表示该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地震后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10.间作套种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不同比例种植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对比单作,它能充分利用空间等资源,提高农作物年总产量。农业生产中为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常将玉米和大豆套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豆根部会形成许多根瘤,根瘤中有根瘤菌,大豆和根瘤菌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
(2)玉米和大豆套种不仅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水肥地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群落空间结构中__________结构的复杂性。与单种相比,套种可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植物栽种密度过高导致产量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大豆食心虫产卵高峰期引入寄生性昆虫赤眼蜂可直接提高大豆食心虫的__________,从而直接降低大豆食心虫的种群密度,而赤眼蜂所同化的能量比摄取量少的原因是所摄取的物质中有部分以__________的形式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
【答案】 (1). 互利共生 (2). 垂直 (3). 物种增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4). 植物间相互遮阴程度 较大,导致所固定的太阳能减少,光合作用产物减少 (5). 死亡率 (6). 粪便
【解析】
【详解】(1)据分析可知大豆和根瘤菌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2)玉米和大豆这两种植物一个单子叶为浅根系一个双子叶为深根系,地上部分一个长得高占据高位一个长得低占低位,所以两种植物可以实现兼做套种。因此可以提高群落空间结构中垂直结构的复杂性。与单种相比,套种可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原因是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与生态系统的组分多少有关,套种使得生态系统内组分增多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提高。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植物栽种密度过高导致产量较低的原因是植物间遮荫程度增加导致相互挡光,所以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产量下降。
(3)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大豆食心虫产卵高峰期引入寄生性昆虫赤眼蜂可直接提高大豆食心虫的死亡率,从而直接降低大豆食心虫的种群密度,而赤眼蜂所同化的能量比摄取量少的原因是所摄取的物质中有部分以粪便的形式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
11.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A—a在X染色体上,B—b在常染色体上)
(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代全是红眼。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①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若F1代自交,则所得F2代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F2代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2代的卵细胞中具有A和a的比例是_______,F2代的精子中具有A和a的比例是_______。
(2)红眼长翅的雌果蝇与红眼长翅的雄果蝇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①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雄性亲本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
③若对雌性亲本测交,所得后代雌雄的比例为________。
④后代中与母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后代总数的________。
【答案】 (1). XAXA、XaY (2). 4 (3). 3 (4). 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 (5). 3:1 (6). 1:1 (7). BbXAXa、BbXAY (8). BXA、bXA、BY、bY (9). 1:1:1:1 (10). 1:1 (11). 1/4
【解析】
【详解】(1)①已知控制眼色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A与a,红眼雌果蝇(XAX_)与白眼雄果蝇(XaY)交配,F1全是红眼,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XAXA、XaY。
②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是XAXA、XaY,则F1的基因型为XAXa、XAY,它们相互交配所得F2的基因型有4种:XAXA、XAXa、XAY、XaY;但表现型有3种,分别是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
③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1:1,则F2的卵细胞中具有A和a的比例为3:1;精子中具有A和a的比例为1:1。
(二)①红眼长翅的雌果蝇(B_XAX-)与红眼长翅的雄果蝇(B_XAY)交配,后代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因此确定亲本均为杂合子(Bb×Bb);又因为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由此确定母本基因型为XAXa,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Xa、BbXAY。
②根据减数分裂过程和自由组合定律,雄性亲本BbXAY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BXA、bXA、BY、bY,其比例是1:1:1:1。
③若对雌性亲本BbXAXa测交(与bbXaY杂交),测交后代中雌雄的比例为1:1。
④后代中与母本(BbXAXa)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后代总数1/2×1/2=1/4。
12.下图是正常人和糖尿病人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l)正常人进食0.5小时后血糖浓度升高,血糖作用于____和____,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此时肝脏细胞中发生的相关生理变化有____,导致血糖浓度降低。因此,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____。
(2)图中____曲线表示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变化,另一曲线表示人体感染某病毒时血糖浓度的变化,其发病机制是因为____,使胰岛B细胞被自身的免疫细胞破坏引起糖尿病。临床上通常可抽血检测胰岛素的量来判断是否患该疾病,原因是___。
【答案】 (1). 胰岛B细胞 (2). 下丘脑 (3). 血糖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的速率加快 (4). 神经一体液调节 (5). A (6). 胰岛B细胞上有与该病毒相似的抗原物质 (7). 胰岛B细胞被自身的免疫细胞破坏,分泌的胰岛素量降低
【解析】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当血糖升高后,可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也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全身的靶细胞,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在肝脏细胞中还可以通过合成肝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在肌肉细胞中还可以通过合成肌糖原等途径使血糖降低,综上分析,胰岛素增多后,肝细胞中发生的变化有:血糖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的速率加快。由于血糖调节中有神经和激素的共同参与,故血糖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2)正常人的血糖水平是80~120mg/dl,故图中A曲线表示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变化,若B曲线表示人体感染某病毒时血糖浓度的变化,则可能是胰岛B细胞上有与该病毒相似的抗原物质,使胰岛B细胞被自身的免疫细胞破坏而引起糖尿病,由于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当胰岛B细胞被自身的免疫细胞破坏后,分泌的胰岛素量将降低,故可通过抽血检测胰岛素的量来判断是否患该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