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和某地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右图所示气候类型与左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相符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经常会受到飓风(台风)侵袭 B. 乙地的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
C. 丙地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丁地地势低平,多涝洼盐碱地
【答案】1. C 2. B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及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
【1题详解】
从气温、降水量图中可看出最低气温在15°以上,为热带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据此判断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图中丙为南亚,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热带雨林、季雨林的分布。故正确答案为C。
【2题详解】
注意甲为热带沙漠气候,处在大陆西岸,很难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A错;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附近,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B对;丙地是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是其典型植被,C错;丁地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盐碱地少,D错,故正确答案为B。
日本鸟取沙丘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2.4公里。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力气。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
A. 东北信风 B. 冬季风
C. 夏季风 D. 盛行西风
4. 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气力”最有可能是指( )
A. 持续除草 B. 从外地运沙
C. 修筑防浪堤 D. 植树种草
【答案】3. B 4. A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图、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题详解】
日本地处中纬度地区,不受东北信风影响故排除选项A;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中部高、两侧低,鸟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不可能是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故排除选项C;该国以季风气候为主,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基本不受盛行西风控制,故排除选项D;日本冬季盛行西北风,可以将海边沙滩的沙粒吹向鸟取形成沙丘,B正确。
【4题详解】
根据日本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结合鸟取沙丘所处位置可知,鸟取沙丘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保护该“沙漠”必须持续除草,人们才能领略沙漠风情,A正确。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它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5. 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 雨水 B. 地下水
C. 湖泊水 D. 人工提水
6. 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
A. 2-6月 B. 5-9月
C. 11-次年4月 D. 8-12月
【答案】5. C 6. C
【解析】
【5题详解】
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分明,受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影响,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大。图中显示在丰水期湖泊水位超过地上水库坝高,当湖泊处于丰水期时,湖水淹没地上水库,自动实现蓄水。在枯水期时,湖泊水位下降,水库放水用于灌溉,因此,地上水库补给主要为湖泊水,C正确。A、B、D都错。
【6题详解】
柬埔寨每年11-次年4月为旱季,结合上题分析,当地处于旱季时,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作用,C正确。5-10月为雨季,湖泊的灌溉效益差,A、B、D都错。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 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区域以高原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B. 该区域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不高
C. 图中①地以常绿硬叶林为主,②地以荒漠景观为主
D. 图中石油带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储量大,90%输往西半球
8. 不需要从图示地区进口原油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中国
C. 俄罗斯 D. 日本
9. 图示地区向我国供应石油时所需要经过的海峡是( )
①霍尔木兹海峡 ②直布罗陀海峡
③土耳其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7. C 8. C 9.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石油资源的开发及影响
【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位于阿拉伯半岛,以高原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地,A错误;该区域为发展中国家,但由于石油资源丰富,城市化水平高,B错;图中①地以常绿硬叶林为主,②地以荒漠景观为主,C正确;图中石油带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储量大,D错误。
【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位于阿拉伯半岛,不需要从图示地区进口原油的国家是俄罗斯,所以C正确。
【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位于阿拉伯半岛,图示地区向我国供应石油时所需要经过的海峡是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所以D正确。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0. 导致图甲中叶尼塞河东西两侧支流数量差异显著的原因是( )
A. 降水量 B. 温度
C. 地形 D. 冻土
11. 造成叶尼塞河上游到下游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势起伏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人类活动
12. 依据图乙,分析此时段最有可能出现凌汛的河段是( )
A. a段 B. b段
C. c段 D. d段
13. 贝加尔湖最大深处达1637米,贝加尔湖是
A. 冰川沉积形成的淡水湖 B. 地壳运动形成的淡水湖
C. 河流沉积形成的咸水湖 D. 火山活动形成的咸水湖
【答案】10. C 11. B 12. C 13. B
【解析】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河流和地形的关系、河流的凌汛现象的成因、贝加尔湖的概况等主干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10题详解】
根据图甲分析,叶尼塞河的支流主要集中于东侧。根据已学知识判断,叶尼塞河东侧为中西伯利亚高原,西侧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侧地势高,西侧地势低;因此,地形是导致叶尼塞河东西两侧支流数量差异显著的原因,故选C。
【11题详解】
根据图乙判断,叶尼塞河上游到下游温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结合图甲判断可知,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流,上游河段纬度较低,水温较高,下游河段纬度较高,水温较低。因此,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位置。故选B。
【12题详解】
读图乙,根据图中水温,此时a、d附近河段水温低于0℃,已经结冰,不易出现凌汛,故AD项错误;b附近河段水温大于0℃,没有凌汛,故B项错误;c附近河段,水温处于0℃附近,是冰水混合物,最有可能出现凌汛,故C项正确。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最大的淡水湖,是受地壳运动而形成的断陷湖,故选B。
柑橘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低温,生长最适温度为23~31℃,年降水量以1200~2000mm为宜。读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及柑橘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图示地区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A. 大气环流 B. 洋流
C. 地壳运动 D. 植被状况
15. 图中阴影区生长的柑橘品质优良,最主要得益于( )
A. 夏季热量丰富 B. 生长季雨量丰沛
C. 成熟期光照充足 D. 土壤肥沃
16. 该半岛的大西洋沿岸几乎没有柑橘分布,与地中海沿岸相比,最主要是因为该地( )
A. 降水不足 B. 热量不足
C. 市场需求量小 D. 光照不足
【答案】14. A 15. C 16.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及农业区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只要掌握大气环流的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即可正确作答。
【14题详解】
区域定位该半岛为伊比利亚半岛,该地南部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大,为地中海气候,降水少;北部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故选A。
【1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秋季光照强,利于柑橘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品质优良。故选C。
【16题详解】
柑橘是喜欢温暖湿润气候的作物。而大陆西岸由于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导致沿海地区气温较低,且西岸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多阴雨天气,因而导致西岸几乎没有柑橘分布最主要的是热量因素,故选B。
从开罗到开普敦,是穿越整个非洲大陆的梦幻之旅线路。某旅行者在日记中写道:“再向前行,树木越加稀疏,植被逐渐稀少,越来越多裸露的岩石将你带到漫无边际的沙漠……”左图为非洲梦幻之旅路线图,下图为肯尼亚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7. 与旅行者日记描述相符的路段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8. 该线路途经距赤道最近的雪山——肯尼亚山,关于肯尼亚山说法正确的是( )
A. 山地雨林受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多 B. M坡为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
C. ①、②植被分别为森林、灌丛 D. 山坡草甸比山麓草原湿润
【答案】17. C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从日记内容“树木越加稀疏……将你带到漫无边际的沙漠”可知,该旅行者是从热带稀树草原带进入到热带荒漠带。甲段处于埃塞俄比亚高原附近,该段的气候主要是热带草原和高山高原气候,对应的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带和山地垂直带,A错;乙段在非洲东部高原地区,经过地区气候均为热带草原气候,B错;丙段起点位于20°S附近,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往南西部沿海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因此丙段会看到植被由稀树草原变为荒漠的场景,C对;丁段终点在开普敦附近,该地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错。
【18题详解】
读图,山地雨林带位于热带草原带之上,其分布海拔为1000-2000米,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弱,受赤道低压影响小,该地降水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位于东南坡,受东南信风影响地形雨丰富,A错;山坡草甸分布的海拔在4000米左右,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而山麓草原分布海拔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因此山坡草甸比山麓草原湿润,D对;M坡为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B错;①处海拔高于②,森林分布的海拔应低于灌丛,①为灌丛②为森林,C错。故选D。
发源于五大湖的圣劳伦斯河以“冰钓”闻名于世,魁北克是一座冰钓之城,每逢冰的钓季、在冰封的河床上会搭建起近500间垂钓的小屋,蔚为壮观。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与魁北克段河流相比,康沃尔段圣劳斯河的水文特点是( )
A. 流量小,流速快、结冰期短
B. 流量大、含沙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
C. 流量大,流速慢,结冰期长
D. 流量小,含沙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
20. 为了使垂钓小屋在冰面上更加稳固,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
A. 在河床中打木柱 B. 在冰层上铺水泥
C. 在小屋周围大量浇水 D. 在冰面上大量撒盐
【答案】19. A 20.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进行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的自然条件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不同。
【19题详解】
与魁北克段河流相比,康沃尔段圣劳斯河支流减少,河流流量小;圣劳斯河康沃尔段落差大,流速快;纬度比较低,结冰期短,选择A。
【20题详解】
在河流的结冰期气温低于0℃,在小屋周围大量浇水,水很快结成冰将小屋牢牢滴固定住,这样既经济简单;在河床中打木桩费时又不安全;冰层上铺水泥造成浪费,而且也很难固定; 在冰面上大量撒盐会导致冰的融化,选择C。
合恩角生物圈保护区境内有南半球最大的“微型森林”(植株相对较小)和世界最南端的原住民雅马纳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合恩角保护区内的“微型森林”的成因是( )
A. 气候湿冷 B. 风力较大
C. 终年高温多雨 D. 光照不足
22. 达尔文在1834年穿过比格尔海峡时写道:“雅马纳人生活在杂乱的巨石、高山和原始的森林中,这里终年雾气笼罩,暴风雨不断,……”“这里终年雾气笼罩,暴风雨不断”的原因主要是受( )
①沿岸暖流的影响 ②沿岸寒流的影响
③寒冷的西北风影响 ④寒冷的西南风影响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21. B 22. A
【解析】本题考查南美洲自然环境特征。
【21题详解】
合恩角保护区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内,故风力较大。受强劲西风的影响,保护区内的森林植株矮小,形成“微型森林”,B正确。故选B。
【22题详解】
由图可知,比格尔海峡位于南半球西风带内,终年受西北风影响,且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故多暴风雨;同时受沿岸西风漂流(寒流)的影响,多大雾天气,A正确。故选A。
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2)。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 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 )
A. ①地附近 B. ②地附近
C. ③地附近 D. ④地附近
24. 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 收集雨水 B. 方便通信
C. 增加采光 D. 通风换气
【答案】23. B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该类地下住宅分布于“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图中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地符合这一特征。故B正确。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地下住宅比较封闭,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从而保障其正常活动;同时也可以把地下住宅里的废气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故D正确。
新西兰的奶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这一特征是由牧草的生长季节所决定的,新西兰的奶牛每年有60~70天的干奶期,称为“奶牛假期”。读有机牧草季节性生长曲线与产奶量的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奶牛假期”出现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 旧金山炎热干燥 B. 印度正值旱季
C. 北京昼短夜长 D. 东亚盛行西南风
26. 影响新西兰奶牛产奶量和草场生长状况的共同因素是( )
A. 降水量 B. 气温
C. 市场 D. 土壤
【答案】25. A 26. B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地球运动的特征,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25题详解】
读图,“奶牛假期”是在6、7月份,此时北半球是夏季,旧金山是地中海气候,炎热干燥,A对。印度正值雨季,B错。北京昼长夜短,C错。东亚盛行东南风,D错。
【26题详解】
图中“奶牛假期”时间内,新西兰是冬季,气温较低,牧草生长慢,产草量低,所以产奶量也低,B对。新西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A错。市场需求不影响牧草生长,C错。土壤不影响产奶量,D错。
自1985年以来,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考站。其中昆仑站和泰山站为度夏科考站,且设计寿命仅10年和15年。2018年1月我国在南极的罗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岛(165°E,76°S)上正式开建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下图)。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 000余种,恩克斯堡岛地面碎石遍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 昆仑站和泰山站两科考站设计寿命较短的直接原因是( )
A. 内陆地区不便船舶进入 B. 内陆雪层不断积累
C. 内陆地区常年风力强劲 D. 纬度太高,气候太冷
28. 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
A. 东风吹散浮冰,利于船舶航行 B. 地表多碎石,利于建筑施工
C. 罗斯海海域宽阔,气候较暖和 D. 海洋生物多,利于海洋研究
【答案】27. B 28. D
【解析】两科考站设计寿命较短的直接原因是位于南极大陆内部,内陆地区积雪不断,考察站容易被积雪淹没。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是纬度高、气候寒冷,大风天气多,对南极科考站影响相同。罗斯海新站选址的主要原因是海洋生物多,利于海洋研究。
【27题详解】
昆仑站和泰山站为度夏科考站,且设计寿命仅10年和15年。两科考站设计寿命较短的直接原因是位于南极大陆内部,内陆地区积雪不断,考察站容易被积雪淹没,B对。船舶能否进入,与考察站设计寿命无关,A错。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是纬度高、气候寒冷,大风天气多,对南极科考站影响相同,不是两站设计寿命短的直接原因,C、D错。
【28题详解】
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 000余种,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选址的主要原因是海洋生物多,利于海洋研究,D对。利于船舶航行,罗斯海海域宽阔,气候较暖不是南极考察站建设的主要原因,A、C错。地表多碎石,不利于建筑施工,B错。
北极航道的价值日益受到国际关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北极航道途径( )
A. 英吉利海峡 B. 麦哲伦海峡
C. 白令海峡 D. 直布罗陀海峡
30. 在可航行时段,与传统的取道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相比,北极航道( )
A. 光线好 B. 少浮冰
C. 路程长 D. 多阴雨
【答案】29. C 30. A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路的选择.
【29题详解】
北极航道沟通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途径白令海峡。
【30题详解】
夏半年为北极航线的通航时间,北极航线纬度高,白昼长,光线好。北极航线沿线多浮冰;路程短。受极地高压和极地东风控制,少阴雨。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天山北麓的伊塞克湖是中亚的一个内陆深水湖,1月平均气温约-6℃,7月平均气温约15~25℃,湖水终年不结冰,年降水量少,约200~300毫米,但甲地区可达800~1000毫米。伊塞克湖流域分布面积较大的天山云杉林,人们发现在气温偏高的年份,该地云杉林长势反而不佳。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期,大量俄罗斯移民来到伊塞克湖盆地,湖水水位明显下降。据专家考证2000年以后由于自然原因伊塞克湖湖水水位略有回升。下图为伊塞克湖区域略图。
(1)分析甲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
(2)简要分析伊塞克湖终年不冻的主要原因。
(3)分析气温偏高的年份云杉林长势不佳的原因。
(4)推测大量移民到来后湖水水位下降、2000年以来湖水水位回升的主要原因。
【答案】(1)该地主导风为西风,西风经过暖湿的伊塞克湖增温增湿,在湖泊东岸遇到天山阻挡,地形抬升作用多降水。
(2)盆地地形,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小,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湖泊深度大,湖泊水量大。高山内陆咸湖,湖水盐度较高。
(3)该区域树木生长主要受水分条件制约,气温偏高温的年份,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加剧,土壤水分的减少,云杉林长势不佳。
(4)大量移民到伊塞克湖盆后,引水垦荒,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2000以来,气候变得更加暖湿,降水量增加,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增加导致湖水位上升。
【解析】以中亚地区伊塞克湖为背景考查气候的成因、影响及其变化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甲地位于42-43°N之间,受西风带影响,甲地位于伊塞克湖的东侧和天山山脉的西侧,西风吹过湖面后水汽较为充足,饱含水汽的西风再遇到天山山脉的阻挡,水汽不断的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因此甲地降水量多。
(2)盆地地形,伊塞克湖西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小,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为“内陆深水湖”,湖泊深度大,湖泊水量大,湖水对温度的调节作用强,难以结冰;高山内陆咸湖,湖水盐度较高,盐度越高结冰难度越大。
(3)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树木生长主要受水分条件制约;气温偏高温的年份,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加剧,土壤水分的减少,云杉林长势不佳。
(4)该地降水量少,湖水主要是依靠河水汇入补充,大量移民到伊塞克湖盆后,引水垦荒,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2000以来,由于“自然原因”湖水水位上升,可推测与区域降水、冰雪融水有关,气候变得更加暖湿,降水量增加,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增加导致湖水位上升(注意是自然原因,不是人为原因)。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留申群岛由70多个小岛组成,该地区多云雾、火山,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阿拉斯加州的林木业、水产品加工和矿业是该地区的重要产业,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其北部大陆架沿海,人口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下图为北美西北部区域图。
(1)简述阿留申群岛众岛屿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
(2)分析阿拉斯加主要产业的形成原因。
(3)分析阿拉斯加北部石油开采的不利条件。
【答案】(1)分布特点:岛屿呈串珠状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形成原因: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造成岩层隆起露出海面形成岛屿;板块消亡边界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
(2)阿拉斯加主要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地区,山地广布,林木资源丰富,因而林木工业较为发达;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海域北侧为冷海水,南侧为阿拉斯加暖流,该海域冷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因而水产品加工业发达;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发达。
(3)纬度高,气候寒冷,结冰期长;该地区极地东风影响强烈,风高浪急;北部人烟稀少,劳动力匮乏;运输不便。
【解析】
(1)读图,图示岛屿分布特点是呈串珠状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形成原因是由于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造成岩层隆起,露出海面形成岛屿。板块消亡边界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
(2)阿拉斯加主要产业有林业、渔业、采矿业等。阿拉斯加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地区,山地广布,林木资源丰富,因而林木工业较为发达。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海域北侧为冷海水,南侧为阿拉斯加暖流,该海域冷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因而水产品加工业发达。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发达。
(3)阿拉斯加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结冰期长。该地区极地东风影响强烈,风高浪急。北部人烟稀少,劳动力匮乏。自然条件恶劣,运输不便。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西东部地区略图”。
材料二 咖啡树最理想的种植条件为:温度介于15~25℃之间,全年的降雨量必须达1500~2000毫米,还要有肥沃的土壤,最理想的海拔高度为500~2000米。图中甲地区是巴西咖啡种植园的分布地区。巴西农业部在2012年12月20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巴西2012年的咖啡收成达到5080万袋(每袋60千克),里约热内卢是巴西最大的城市。
(1)简述里约热内卢的地理位置特征。
(2)结合材料,分析甲地区有利于咖啡树种植的条件。
【答案】(1)热带;低纬度; 临海;南美洲的东部
(2)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年均气温高于15℃,年降水量充沛,光热充足;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度适宜;地广人稀,有利于扩大种植规模;临近大西洋和巴西的主要工业城市,有利于咖啡豆的加工和出口。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位置的描述和农业的区位因素。
(1)描述地理位置主要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热量带位置等角度进行说明。里约热内卢位于赤道和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低纬度地区。东临大西洋,为临海地区。南美洲的东部。
(2)结合材料二,从甲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及土地资源、市场因素等方面分析该地区种植咖啡的有利条件。咖啡树最理想的种植条件为:温度介于15~25℃之间,全年的降雨量必须达1500~2000毫米,还要有肥沃的土壤,最理想的海拔高度为500~2000米,甲地区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年均气温高于15℃,年降水量充沛,光热充足;大部分地区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巴西高原为古老的高原,土壤肥沃,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度适宜;巴西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甲地区地广人稀,有利于扩大种植规模;临近大西洋和巴西的东南沿海主要工业城市,有利于咖啡豆的加工和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