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反应 A+B→C(△H<0)分两步进行 ①A+B→X (△H>0)②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反应 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由A+B→C(△H>0)是吸热反应,A和B的能量之和小于C;由①A+B→X (△H<0)可知这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小于A+B;由②X→C(△H>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X的能量小于C;所以图象A符合,故选A。
考点:考查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
2. 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 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 会产生新的物质
C. 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 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所以在化学反应中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A项正确;B.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特征,B项正确;C.对于化学反应来说,有新物质生成和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物质的状态不一定引起变化,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学变化实质、特征的判断
3.对于化学反应3W(g) + 2X(g)= 4Y(g)+ 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A. v(W)=3v(Z)
B. 2v(X)=3v(Z)
C. 2v(X)=v(Y)
D. 3v(W)=2v(X)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系数之比,A、v(W):v(Z)=3:3=1:1,故错误;B、v(X):v(Z)=2:3,故错误;C、v(X):v(Y)=2:4=1:2,故正确;D、v(W):v(X)=3:2,故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等知识。
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 + O2(g)= SO2(g);△H=akJ·mol-1(a=-297.2),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S(s)在O2(g)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S(g) + O2(g)= SO2(g);△H=bkJ·mol-1,则a<b
C. 1mol SO2(g)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mol S(s)与1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D. 16克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放出148.6kJ的热量
【答案】B
【解析】
硫燃烧是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A、C正确。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计算,选项D正确。由于气态硫的能量高于固态硫的能量,所以气态硫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余固态硫燃烧放出的能量,但放热越多,△H越小,所以a大于b,选项B不正确,答案选B。
5.己知丙烷的燃烧热=-2251kJ/mol,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A. 55kJ B. 220kJ
C. 550kJ D. 1108kJ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C3H8(g)+5O2→3CO2(g)+4H2O(l) △H=-2215kJ·mol-1,因此生成1.8g水,放出热量为2215×1.8/4×18kJ=55.375kJ≈55kJ,故选项A正确。
考点:考查燃烧热、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等知识。
6.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1/2O2(g)SO3(g) △H=-98.32kJ·mol-1,在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 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
A. 等于196.64kJ B. 等于196.64kJ·mol-1
C. 小于196.64kJ D. 大于196.64kJ
【答案】C
【解析】
【分析】
SO2(g)+1/2O2(g)SO3(g) 是可逆反应;SO2(g)+1/2O2(g)SO3(g) △H=-98.32kJ·mol-1,指生成1mol SO3(g)放热98.32kJ。
【详解】SO2(g)+1/2O2(g)SO3(g) △H=-98.32kJ·mol-1,指生成1mol SO3(g)放热98.32kJ;SO2(g)+1/2O2(g)SO3(g) 是可逆反应,在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 O2充分反应,生成SO3(g)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所以最终放出的热量小于196.64kJ,故选C。
【点睛】反应热和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所以在计算反应中实际的热量时需依据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计算。
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符合下图所示的是
A. 甲烷燃烧 B. 碳酸钙高温分解
C. 钠与水反应 D. 酸碱中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详解】甲烷燃烧放热,故不选A;碳酸钙高温分解吸热,故选B;钠与水反应放热,故不选C;酸碱中和反应放热,故不选D。
8.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是
A. Fe与浓盐酸反应比与稀盐酸反应快
B. Cu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
C. N2与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
D. Cu能与浓硝酸反应,但不能与浓盐酸反应
【答案】D
【解析】
Fe与浓盐酸反应比与稀盐酸反应快,是盐酸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故A错误;Cu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是硝酸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故B错误;N2与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是外界条件影响反应速率,故C错误;Cu能与浓硝酸反应,但不能与浓盐酸反应,说明盐酸、硝酸的性质影响化学反应,故D正确。
9.把镁条直接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如图所示,
在下列因素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①盐酸的浓度 ②镁条的表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 ④Cl-的浓度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因图中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发生的反应为Mg+2H+═Mg2++H2↑,①开始盐酸的浓度较大,反应速率加快,但随反应的进行,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①正确;②由反应可知Mg参加反应,开始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但随反应的进行,接触面积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②正确;③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则反应速率加快,但随反应的进行,反应变慢,放出的热量减小,温度降低,则反应速率减小,故③正确;④因Cl-不参加反应,Cl-的浓度增大或减小都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且该反应中Cl-的浓度不变,故④错误;即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①②③,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明确图象中的反应速率变化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图可知,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利用反应实质为Mg+2H+═Mg2++H2↑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来分析解答。
10.对于3Fe(s)+4H2O(g)Fe3O4(s)+4H2(g)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A. K= B. K=
C. K= D. K=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在表达式中不能出现固体或纯液体,则3Fe(s)+4H2O(g)Fe3O4(s)+4H2(g)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常数
11.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
B. 在0-50min时,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C. 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 在20~25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 mol•L-1•min-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溶液酸性越强,即pH越小,线的斜率越大,可以知道R的降解速率越大,故A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小,故B错误;C、根据图示可知:在50min时,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是相等的,故C正确;D、在 20-25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 =× 10 - 4 =" 0.04" × 10-4 mol•L-1•min-1,故D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12.下列各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3v正(N2)=v正(H2) B. v正(N2)=v逆(NH3)
C. 2v正(H2)=3v逆(NH3) D. v正(N2)=3v逆(H2)
【答案】C
【解析】
因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A、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有3v正(N2)=v正(H2),故A错误;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N2)与v逆(NH3)之比等于1:2,故B错误;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H2):v逆(NH3)=3:2,故C正确;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N2):v逆(H2)=1:3,故D错误;故选C。
13.下列反应在常温下均为非自发反应,在高温下仍为非自发的是
A. 2Ag2O(s)=4Ag(s)+O2(g)
B. 2Fe2O3(s)+3C(s)=Fe(s)+3CO2(g)
C. N2O4(g)=2NO2(g)
D. 6C(s)+6H2O(l)=C6H12O6(s)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综合判据能自发进行, 、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反应。
【详解】2Ag2O(s)=4Ag(s)+O2(g),,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故不选A;2Fe2O3(s)+3C(s)=Fe(s)+3CO2(g),,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故不选B;N2O4(g)=2NO2(g) ,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故不选C;6C(s)+6H2O(l)=C6H12O6(s) ,该反应无论在低温还是在高温下,均不能自发进行,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注意反应是否自发进行由焓变、熵变、温度共同决定,、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反应;、高温下能自发进行;、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14.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 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 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C. 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D. 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总能量:反应物<生成物,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错误;B、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错误;D、读图可知活化能:正反应>逆反应,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等相关知识。
15.下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A.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
C. 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 A、B、C、D均为气体
【答案】D
【解析】
由图示知,降温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选项D正确,排除C
加压时平衡正向移动,正向是气体系数减小的过程,AB排除
答案为D
16.—定温度下,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H2,发生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c%,向平衡混合物中再次充入N2,重新达到平衡后N2的转化率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向平衡混合物中再次充入N2,氮气浓度增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
【详解】向平衡混合物中再次充入N2,氮气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化学平衡只是向着能够减弱氮气浓度增大的方向移动,故在平衡混合物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增大、N2的转化率减小,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2分,20题每空3分)
17.反应2SO2(g)+O2(g)2SO3(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mol SO2(g)被氧化为2mol SO3(g)时的反应热-198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表示__________;C点表示2mol SO3(g)的总能量,E所代表的能量是__________;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___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2)图中△H=__________kJ·mol-1
【答案】 (1). 2mol SO2(g)和1mol O2(g)的总能量 (2). 正反应的活化能 (3). 无 (4). -198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示分析A点表示的意义;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叫活化能。反应热只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有关与活化能无关;(2)图中表示生成2mol SO3(g)时的反应热。
【详解】(1)根据图示,图中A点表示2mol SO2(g)和1mol O2(g)的总能量;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叫活化能,所以图中E所代表的能量是正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热只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有关与活化能无关,所以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无影响;(2)图中表示生成2mol SO3(g)时的反应热,所以图中△H= -198kJ·mol-1。
18.425℃时,向某V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H2(g)和2mol I2(g)发生反应: H2(g)+I2(g)2HI(g)=-26.5kJ/mol,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V=__________.
(2)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了的时间是____________,该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HI)=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
【答案】(1)2 L (2)5 s 0.316 mol·L-1·s-1(3)放出 41.87 kJ
【解析】
(1)根据图像可知,氢气的起始浓度是1.00molL,起始物质的量是2mol,所以容器容积是2L。
(2)根据图像可知,当反应进行到5s时,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5s内HI的浓度改变了1.58mol/L,所以HI的反应速率是1.58mol/L÷5s=0.316 mol·L-1·s-1。
(3)根据图像可知,氢气的浓度减少了0.79mol/L,所以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79mol/L×2L=1.58mol,因此反应放出的热量是1.58mol×26.5 kJ·mol-1=41.87 kJ。
19.反应3Fe(s)+4H2O(g) Fe3O4 (s)+4H2(g) ,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试回答:
(1)增加Fe的量,其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以下相同)。
(2)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其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
(3)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 使体系压强增大,其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
(4)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其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
【答案】(1)不变 (2)变快;变快 (3)不变;不变 (4)变慢;变慢
【解析】
试题分析:(1)铁为固体,其浓度为常数,增加Fe的量,其正反应速率不变;(2)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水蒸气、氢气的浓度均加倍,其正反应速率变快,逆反应速率变快;(3)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与反应相关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浓度不变,其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不变;(4)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增大,水蒸气、氢气的浓度减小,其正反应速率变慢,逆反应速率变慢。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
20.能源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甲醇是未来重要的绿色能源之一。
(1)已知:在25℃、101kPa下,1mol甲烷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890.31kJ。请写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由CO2和H2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g).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验测得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注:T1、T2均大300℃) 。
①合成甲醇反应的△H__________(填“>”、“<”或“=”)0。
②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温度为T2时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填“>”、“<”或“=”)温度为T1时的平衡常数。
【答案】 (1). CH4 (g)+ 2O2(g) CO2(g)+2H2O(l) △H=-890.31kJ/mol (2). < (3). (4). <
【解析】
【分析】
(1)甲烷燃烧热是1mol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标注聚集状态和对应焓变;(2) ①根据 “先拐先平”,可知T1<T2,升高温度后,甲醇的含量减小,平衡逆向移动;②根据平衡常数定义书写表达式;焓变<0,升高温,平衡逆向移动。
【详解】(1)甲烷燃烧热是1mol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由题中信息可知,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1kJ/mol;(2) ①根据 “先拐先平”,可知T1<T2,升高温度后,甲醇的含量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所以合成甲醇反应的△H<0;②CO2(g)+3H2(g)CH3OH(g)+H2O(g)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T1<T2,焓变小于0,升高温,平衡逆向移动,K减小,所以T2时的平衡常数< T1时的平衡常数。
三.计算题
21.300℃时,将2mol A和2mol B两种气体混合加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2D(g) △H,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 D。(用三段式解答。)
(1)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
(2)求平衡时A的转化率____。
【答案】 (1). 0.5 (2). 60%
【解析】
【分析】
(1)K= ;(2) 平衡时A的转化率=。
【详解】300℃时,将2mol A和2mol B两种气体混合加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2D(g) △H,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 D;
3A(g)+B(g)2C(g)+2D(g)
起始(mol/L) 1 1 0 0
转化(mol/L) 0.6 0.2 0.4 0.4
平衡(mol/L) 0.4 0.8 0.4 0.4
(1)K== ;(2)平衡时A的转化率==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