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江西省宜春九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展开
江西省宜春九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增大对人类有益的是( )A.金属的腐蚀B.食物的腐败 C.塑料的老化D.合成氨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g)=2CO2(g)+3H2O(g) ΔH=-1367.0 kJ·mol-1(燃烧热)B.2NO2=O2+2NO ΔH=+116.2 kJ·mol-1(反应热)C.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 -57.3kJ/mol(中和热)D.2S(s)+3O2(g)=2SO3(g) ΔH =-269KJ/mol(燃烧热)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B.相同条件下,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少C.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ΔH<0D.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4.对于反应2H2 (g)+O2 (g)2H2O (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增大O2 的物质的量浓度 B.增大反应容积C.移去部分H2O(g) D.降低体系温度5.某化学反应其ΔH=-122 kJ·mol-1,ΔS=431 J·mol-1·K-1,则以下关于此反应的自发性描述中正确的是( )A.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B.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6.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一定是弱电解质的是( )A.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 B.熔化状态时不导电 C.在水溶液中,存在分子 D.稀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7.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溶液,其pH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CH3COONa ②NaOH ③NaNO3 ④HCl ⑤Al2(SO4)3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④⑤③①② D.④⑤②①③8.已知:2P(s)+3Cl2(g)=2PCl3(g) ΔH1=-612kJ·mol-1,PCl5(g)=PCl3(g)+Cl2(g) ΔH2=+93kJ·mol-1,则1mol P(s)与Cl2(g)完全反应生成PCl5(g)的ΔH是( )A.-705kJ·mol-1 B.-399kJ·mol-1 C.+203kJ·mol-1 D.-213kJ·mol-19.可逆反应CO(g) + H2O(g)CO2(g) + H2(g),在密闭容器达到平衡。当温度为749K时,K= 1,当CO的起始浓度为2 mol·L-1,H2O的起始浓度为6mol·L-1时,则CO的转化率为( )A.25% B.50% C.75% D.80%10.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 B.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C.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D.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11.反应mX(g) +nY(g) pZ(g) 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m+n>P, ΔH>0 B.m+n<P, ΔH>0C.m+n>P,ΔH<0 D.m+n<P, ΔH<01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反应A(s)+2B(g)C(g)+D(g)达到平衡状态后,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气体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v(C)与v(D)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13.下列说法或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NaOH溶液,c(OH-)相等B.pH=3的弱酸溶液与pH=11的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C.进行中和滴定操作时,眼睛要始终注视滴定管内溶液液面的变化 D.用标准液滴定待测液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仰视读数,结果偏小14.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甲表示某吸热反应在无催化剂(a)和有催化剂(b)时反应的能量变化B.图乙表示常温下,0.1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0.1mol/L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C.图丙表示某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t0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了催化剂D.图丁表示一定质量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变化曲线,且醋酸电离程度:a<b<c15.在某温度下,Kw=1.0×10-12,将pH=11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9,则强酸与强碱的体积比是( )A.9:1 B.1:9 C.1:11 D.11:116.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共52分,每空2分)17.(10分)(1)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汽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式: ;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醋酸的电离方程式是;在一定温度下,向醋酸中加入大量的水,c(H+) ;电离平衡常数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8.(14分)已知某NaOH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NaOH的质量分数,如下实验:①称量1.00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②准确量取25.0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2~3滴甲基橙作为指示剂;③用0.1000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并重复三次,每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滴定序号待测液体积(mL)所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滴定前滴定后125.000.5020.60225.006.0026.00325.001.1021.00请回答:(1)滴定管在使用前的要。量取NaOH溶液的仪器名称为 。(2)滴定过程中用左手控制(填仪器及部位),判断滴定终点到达时的现象为 。(3)滴定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①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②用标准溶液润洗盛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③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④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⑤滴定操作;(4)若出现下列情况,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滴定前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b.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不慎将瓶内溶液溅出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d.读取盐酸体积滴定前仰视刻度,滴定后俯视刻度e.酸式滴定管在使用前没有润洗(5)通过计算可知该烧碱样品的纯度为 。(已知M(NaOH)=40 g/mol)19.(10分)有下列六种物质的溶液:①Al2(SO4)3 ②NH4Cl ③Na2CO3 ④NaHCO3 ⑤CH3COONa(1)0.1mol·L-1②溶液的pH7 (填“>”、“=”或“<”);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③和④溶液的pH:③ ④(填“>”、“=”或“<”);(3)将①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最终得到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4)常温下,将0.1 mol/L的⑤溶液分为等体积三份,分别加入少量的NH4NO3、Na2SO3、FeCl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小、增大、减小 B. 增大、减小、减小 C.增大、减小、增大20.(12分)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 A和2mol B两种气体相混合于容积为2 L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1)x值等于_______。 (2)A的转化率为________。(3)生成D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4)在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5)平衡时物质C的体积分数是 。(6)如果上述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从逆反应开始进行,开始加入C和D各4/3mol,要使平衡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与原平衡时完全相等,则还应加入B物质 mol。21.(6分)常温下,有如下计算(溶液混合忽略体积变化;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1)将pH=5的硫酸溶液稀释10倍,稀释后溶液中的c(SO42-):c(H+)约为。(2)有pH=12的NaOH溶液100 mL,若将其pH变为11,则用pH=2的盐酸,应加入_________mL。(3)常温下,设pH=5的H2SO4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c1;pH=1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c2,则c1/c2=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C D A B D C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C A B D A B二、填空题(共52分)17.(10分)(1)H2(g)+1/2O2(g) = H2O(g) ΔH=-241.8 kJ·mol–1;大于 (2)CH3COOH CH3COO- + H+ 减小 不变 18.(14分)(1) 检漏 碱式滴定管 (2) 玻璃活塞 锥形瓶内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3)④②③①⑤ (4) c、e (5) 80% 19.(10分)(1)> NH4++H2ONH3·H2O+OH-。(2)> (3)Al2(SO4)3 (4) A 20.(12分)(1) 2 (2) 60% (3) 0.2 mol/(L·min) (4) 0.5 (5) 20% (6)4/3 21.(6分)(1) 1:2 (2)81.8 (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