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实验班)上学期期中考试
展开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实验班)上学期期中考试
说明: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6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24 Cl 35.5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1~10每小题2分,11~20每小题3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p2表示3p能级上有两个轨道
B.M层中的原子轨道数目为3
C.1s22s12p1是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D.处于同一轨道上的电子可以有多个,它的运动状态完全相同
2.已知M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1,N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其原子最外层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为金属元素,N为非金属元素
B.M与N为同周期元素
C.N的电负性大于M
D.M的第一电离能大于N
3. 前四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4. 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流方向:电极Ⅱ→ A →电极Ⅰ
B.电极Ⅱ逐渐溶解
C.电极Ⅰ上发生还原反应
D.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的琼脂,Cl¯向右池移动
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Fe(OH)3胶体
C.在FeCl3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向AgCl 和水的悬浊液中加入足量的Na2S溶液并振荡,白色固体转化为黑色固体
6.常温下用蒸馏水稀释0.1 mol/L醋酸时,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A.溶液中的c(CH3COO-) B.溶液中的c(H+)
C.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D.溶液中的c(OH-)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能存在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4p1的原子
B.在氢原子的基态电子的概率分布图中,小黑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该区域空间出现概率的大小
C.当电子排布在能量相同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反
D.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8.已知氢分子键能为436 kJ·mol-1, 氧分子键能为498 kJ·mol-1, 氯分子键能为243 kJ·mol-1,氮分子键能为946 kJ·mol-1。参考以上数据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N键键能为×946 kJ·mol-1=315.3 kJ·mol-1
B.氮分子中的共价键比氢分子中的共价键键长短
C.氧分子中氧原子是以共价单键结合的
D.氮分子比氯分子稳定
9.下列轨道表示式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 )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存在的是
A.在pH=1的无色溶液中:SO42-、Cu2+、Na+、Cl-
B.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中:K+、Na+、Cl-、HCO3-
C.有Fe3+存在的溶液中:CO32-、 NH4+、SO42-、Cl-
D.在能使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溶液中:Na+、K+、S2-、CO32-
11.具有如下电子层结构的电子,其相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主族的是( )
A.3p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和4p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B.3p能级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和4p能级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1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
D.最外层电子排布为1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的原子
12.电解质溶液有许多奇妙之处,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2CO3、NaHCO3两种盐溶液中,离子种类不相同
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H4Cl和NH4HSO4两种溶液中,c(NH4+)前者小于后者
C.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5mol·L-1,则此溶液可能是盐酸
D.常温下,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与1 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中:c(Na+)>c(CH3COO-)>c(H+)>c(OH-)
13.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反应A(s) 2B(g) + C(g),当C的体积分数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将钢闸门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可防止钢闸门腐蚀
C.用FeS为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Hg2+:FeS(s)+ Hg2+(aq)=HgS(s)+Fe2+(aq)
D.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可用浓硫酸与铁反应增大生成氢气的速率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H2 (g)+Cl2(g)= 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相同
B.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
C.已知:2H2(g) +O2 (g) =2H2O (g) △H1
2H2(g)+O2 (g)= 2H2O(1) △H2,则△H1<△H2
D.在中和滴定实验中,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锥形瓶,测定结果将偏高
15.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 ⇌ B(g)+2C(g),且达到平衡。当升高温度时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为气态
C.若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则平衡向右移动
D.物质A一定为非气态,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16.在25℃时,将0.1 mol·L-1的HA溶液与0.1 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测得混合溶液pH=8,则下列所表示的该混合溶液中有关微粒的浓度关系中,错误的是
A.c(HA)+c(A-)=c(Na+)=0.1 mol·L-1 B.c(Na+)-c(A-)=c(OH-)-c(H+)
C.c(Na+)>c(A-)>c(OH-)>c(H+) D.c(OH-)=c(H+)+c(HA)
17. 下表是第3周期部分元素的电离能(单位:kJ·mol-1)数据。
元素 | I1 | I2 | I3 |
甲 | 496 | 4 562 | 6 912 |
乙 | 738 | 1 451 | 7 733 |
丙 | 1 251 | 2 298 | 3 822 |
丁 | 1 520 | 2 666 | 3 93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B.乙的化合价为+1
C.丙可能为金属元素 D.丁一定为金属元素
18. 下列关于SO2与CO2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直线形结构
B、中心原子都采取sp1杂化
C、S原子和C原子上都没有孤对电子
D、SO2为V形结构,CO2为直线形结构
19.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A中测定锌粒与lmol/L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只需测定注射器中收集氢气的体积
B. 图B装置中进行50mL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的测定,使温度计温度升高的热量就是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的热量
C. 图C酸碱中和滴定中,可以在滴定过程中用少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
D. 图D滴定管中液面位置如同所示,则此时的读数为26.50mL
20.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H3COOH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
B. 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
pH =7
C.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室温下向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不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1.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答题,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座号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题,共50分,请将答案写到答题纸上.)
21.(10分)(1)某学生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选酚酞作指示剂。用盐酸滴定待测液NaOH,滴定终点时的颜色变化是 ;若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会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值 (填“无影响”、“偏高”或“偏低”)。
(2)25℃时,在浓度均为1mol/L的三种溶液:a (NH4)2SO4、b (NH4)2CO3、c (NH4)2Fe(SO4)2中,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a、b、c表示)
(3)已知反应2HI(g) = H2(g) + I2(g)的ΔH= +11kJ·mol-1,1mol H2(g)、1mol 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151kJ的能量,则1mol 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kJ。
(4)写出基态Cr原子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
22.(12分)常温下,有浓度均为1 mol·L-1的下列4种溶液:
①H2SO4溶液 ②NaHCO3溶液 ③NH4Cl溶液 ④NaOH溶液
(1)这4种溶液pH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填序号),其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最小的是 (填序号)。
(2)③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该温度下②中NaHCO3的水解平衡常数Kh= mol·L-1。(已知碳酸的电离常数K1=4×10-7,K2=5.6×10-11)
(3)该温度下向③中通入少量氨气,此时的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若将③和④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③的体积 ④的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3.(14分) 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B、C属于同一周期,A原子最外层p轨道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的电子总数,B原子最外层中有两个未成对电子,D、E原子核内各自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B元素可分别与A、C、D、E生成RB2型化合物,并知在DB2和EB2中,D与B的质量比为7∶8;E与B的质量比为1∶1。
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元素的元素符号。
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每空1分)
(2)写出基态D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用元素符号表示)。
(5)元素D和E的电负性的相对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6)化合物EB2分子空间构型为 ;其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
24.(14分)空气质量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目前我国通过监测6项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来计算空气质量指数(AQI),SO2、NO2和CO是其中3项中的污染物。
(1)一定温度下,向固定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NO2各1 mol,发生反应SO2(g)+NO2(g) SO3(g)+NO(g),测得上述反应5 min末到达平衡,此时容器中NO与NO2的体积比为3︰1,则这段时间内SO2的反应速率υ(SO2)= ,此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
(2)甲醇日趋成为重要的有机燃料,通常利用CO和H2合成甲醇,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 CH3OH(g)。今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有10 mol CO和20 mol H2用于合成甲醇。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上述合成甲醇的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 。A、B两点对应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A PB(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③若将达到平衡状态A时生成的甲醇用于构成甲醇一氧气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浓溶液,则该电池工作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理论上通过外电路的电子最多为 mol。
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C | D | C | A | C | D | B | D | D | D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 | B | C | D | D | A | A | D | C | B |
21.(1)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溶液浅红色变无色,30秒不变色;偏低
(2)c>a>b
(3)299
(4)
22、(1)④>②>③>①; ①
(2)[Cl-]>[NH4+]>[H+]>[OH-];2.5×10-8
(3)减小
(4)大于
23、(1) N Si S (2)1s22s22p63s23p2
(3)第3周期ⅥA族 (4)N>O>C (5)S>Si (6)V形 sp2
24、(1)0.075mol.L-1min-1;9
(2)①放热
② KA=KB>KC ;小于
③O2+2H2O+4e-=4 OH-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