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共60.0分)
1. 从自然界中获取金属单质,下列冶炼金属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法:MgCl2Mg+Cl2↑ B. 热还原法:Fe2O3+3CO2Fe+3CO2
C. 热分解法:2Al2O3=4Al+3O2↑ D. 物理方法:用密度性质水洗矿物提取金属
2. 下列反应符合如图所示的反应是( )
A.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B. 氢气燃烧
C. 浓硫酸的稀释
D. Ba(OH)2•8H2O和NH4Cl (固体)混合
3. 铁系氧化物材料在光催化、电致变色、气敏传感器以及光电化学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诱人的前景.实验室中可利用FeCO3和O2为原料制备少量铁红,每生成160g固体铁红放出130kJ热量,则下列有关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FeCO3(s)+O2(g)=Fe2O3(s)+2CO2(g)△H=-130 KJ/mol
B. 4 FeCO3(s)+O2(g)=2Fe2O3(s)+4CO2(g)△H=+260 KJ/mol
C. 4 FeCO3(s)+O2(g)=2Fe2O3(s)+4CO2(g)△H=-260 KJ/mol
D. 4 FeCO3(s)+O2(g)=2Fe2O3(s)+4CO2(g)△H=+130 KJ/mol
4. 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①C4H10(g)+O2(g)=4CO2(g)+5H2O(l);△H=-2878KJ/mol
②C4H10(g)+O2 (g)=4CO2(g)+5H2O(g);△H=-2658KJ/mol
③C4H10(g)+O2 (g)=4CO(g)+5H2O(l);△H=-1746KJ/mol
④C4H10(g)+O2 (g)=4CO(g)+5H2O(g);△H=-1526KJ/mol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
A. 2878KJ/mol B. 2658KJ/mol C. 1746KJ/mol D. 1526KJ/mol
5. 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3(s)+3C(s)=K2S(s)+N2(g)+3CO2(g)△H=x kJ•mol-1 已知: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
S(s)+2K(s)=K2S(s)△H2=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
则x为( )
A. 3a+b-c B. c-3a-b C. a+b-c D. c-a-b
6. 已知:N2(g)+3H2(g)⇌2NH3(g)△H=-92.2kJ/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mol N2(g)和3mol H2(g)的能量之和高于2mol NH3(g)的能量
B. 形成2mol NH3(g)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 N2(g)和3mol H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C. 加入催化剂是为了加大反应速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D. 将1mol N2(g)和3mol H2(g)充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出92.2kJ 的热量
7. 已知4NH3+5O2=4NO+6H2O,反应速率分别用υ(NH3)、υ(O2)、υ(NO),υ(H2O)表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8. 反应4A(s)+3B(g)=2C(g)+D(g),经2min后B的浓度减少0.6mol/L.对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 )
A. 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
B. 用B、C、D分别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
C. 在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
D. 在这2min内用B和C表示的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增大的
9. 反应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可以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增加少量 升高温度 体积不变,再通入 ④缩小体积增大压强 体积不变,再通入He 压强不变,再通入He
A. B. C. D.
10. 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密闭容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2)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3)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4)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5)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1)(3)(4) B. (2)(3)(5)
C. (1)(4)(5) D. (1)(2)(3)(4)(5)
11. 已知1mol白磷转化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热量,又知:P4(白,s)+5O2=2P2O5(s)△H1,4P(红,s)+5O2=2P2O5(s)△H2 则△H1和△H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H1>△H2 B. △H1<△H2 C. △H1=△H2 D. 无法确定
12. 下列有关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
B.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
C. 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D. 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13. 含有2~5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沸点和燃烧热的数据见下表:
烷烃名称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沸点(℃)
-88.6
-42.1
36.1
燃烧热(kJ•mol-1)
1560.7
2877.6
3535.6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丁烷的沸点有可能在0℃以下
B. 上述四种烷烃中戊烷最容易液化,打火机中所用的燃料就是戊烷
C. 丙烷完全燃烧生成4mol气态水,所放出的热量小于2877.6kJ
D. 烷烃的含碳量越高,其燃烧热值也就越大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14、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从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
(3)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用相同质量的锌和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锌的状态
反应温度/℃
收集100mL氢气所需时间/s
Ⅰ
薄片
15
200
Ⅱ
薄片
25
90
Ⅲ
粉末
25
10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______ 、 ______ 对锌和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实验Ⅰ和Ⅱ表明 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③能表明固体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 ______ 和 ______ ;
④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盐酸的浓度对该反应的速率的影响: ______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0分)
15、我国海水资源丰富,开发和利用海水资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如图是海水综合利用的一个方面:
根据流程图,请回答:
(1)①加入的试剂是 ______ ,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
(2)写出⑤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
(3)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 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1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所致.如图为N2(g)和O2(g)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人们通常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则N≡N的键能为 ______ kJ/mol,由如图写出N2(g)和O2(g)生成NO(g)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2)根据下列反应的热化学反应式,计算由C(石墨)和H2(g)反应生成1mol C2H2(g)的△H.
C(石墨)+O2(g)=CO2(g);△H1=-393.5kJ/mol
2H2(g)+O2(g)=2H2O(l);△H2=-571.6kJ/mol
2C2H2(g)+5O2(g)=4CO2(g)+2H2O(l);△H3=-2599.2kJ/mol,
则由C(石墨)和H2(g)反应生成1mol C2H2(g)的△H ______ kJ/mol.
参考答案
【答案】
1. C 2. D 3. C 4. A 5. A 6. D 7. A
8. B 9. D 10. C 11. B 12. B 13. B
14. 3X+Y⇌2Z;0.05mol/(L•min);固体表面积;温度;温度越高;Ⅱ;Ⅲ;在相同的温度下,采用相同状态的质量相同的锌片与两种体积相同但浓度不同的盐酸反应
15 Cl2;Cl2+2Br-=Br2+2Cl-;2NaCl+2H2O2NaOH+Cl2↑+H2↑;A
16. 946;N2(g)+O2(g)=2NO(g)△H=+180kJ•mol-1;+226.8
【解析】
1. 解:A.Mg为活泼金属,利用电解法冶炼,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Mg,故A正确;
B.Fe为较活泼金属,利用热还原法冶炼,则CO还原氧化铁生成Fe,故B正确;
C.Al为活泼金属,利用电解法冶炼,2Al2O34Al+3O2↑,故C错误;
D.Au为不活泼金属,利用密度大的性质水洗矿物提取金,为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C.
金属冶炼是工业上将金属从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中还原出来的生产过程.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金属冶炼的方法主要有:
热分解法:对于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例如:2HgO2Hg+O2↑;
热还原法: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是用还原剂(C、CO、H2、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如:Fe2O3+3CO2Fe+CO2↑;
电解法:活泼金属较难用还原剂还原,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冶炼活泼金属,例如:2Al2O34Al+3O2↑;
沙里淘金利用金的密度比较大,可用水洗法淘金,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金属的冶炼,为高频考点,把握金属的活泼性与冶炼方法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金属活泼性顺序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题目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燃烧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
C.浓H2SO4溶于水为放热过程,不是化学反应,故C错误;
D.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3. 解:每生成160g固体铁红的物质的量为:=1mol,放出130kJ热量,所以生成2mol氧化铁放出的热量为260KJ,所以热化方程式为:4FeCO3(s)+O2(g)=2Fe2O3(s)+4CO2(g)△H=-260 KJ/mol,故选C.
每生成160g固体铁红的物质的量为:=1mol,放出130kJ热量,所以生成2mol氧化铁放出的热量为260KJ,由此分析书写热化方程式.
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要注意的有:物质的状态、反应热的数值与单位,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正比.
4. 解:正丁烷的燃烧热是1mol正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2(气),H2O(液)放出的热量,故热化学方程式(1)C4H10(g)+O2(g)=4CO2(g)+5H2O(l)△H=-2878kJ/mol,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所以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 kJ/mol.
故选:A.
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反应物中C→CO2(气),H→H2O(液),S→SO2(气)等.
考查学生对燃烧热理解、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难度不大,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
5. 解: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1=a kJ•mol-1①
S(s)+2K(s)=K2S(s)△H2=b kJ•mol-1②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③
将方程式3①+②-③得S(s)+2KNO3(s)+3C(s)=K2S(s)+N2(g)+3CO2(g),则△H=x kJ•mol-1=(3a+b-c)kJ•mol-1,所以x=3a+b-c,故选A。
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1=a kJ•mol-1①
S(s)+2K(s)=K2S(s)△H2=b kJ•mol-1②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③
将方程式3①+②-③得S(s)+2KNO3(s)+3C(s)=K2S(s)+N2(g)+3CO2(g),其反应热进行相应的改变,据此计算反应热.
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明确目标方程式与已知方程式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方程式可以进行加减,题目难度不大.
6. 【分析】
A.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判断;
B.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判断;
C.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
D.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反应能量变化的分析判断,催化剂的作用,理解焓变含义,可逆反应的分析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解答】
A.已知:N2(g)+3H2(g)⇌2NH3(g)△H=-92.4kJ/mol.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1 molN2(g)和3 molH2(g)的能量之和高于2 molNH3( g)的能量,故A正确;
B.反应是放热反应,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依据能量守恒,形成2mol NH3(g)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 N2(g)和3mol H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故B正确;
C.加入催化剂是为了加大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故C正确;
D.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将1 molN2(g)和 3 molH2(g)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 92.4 kJ,故D错误。
故选D。
7. 解:对于反应4NH3+5O2=4NO+6H2O,
A、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O2):υ(NO)=5:4,即υ(NO)=υ(O2),故A正确;
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O2):υ(H2O)=5:6,即υ(H2O)=υ(O2),故B错误;
C、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NH3):υ(H2O)=4:6,即υ(H2O)=υ(NH3),故C错误;
D、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NH3):υ(O2)=4:5,即υ(O2)=υ(NH3),故D错误;
故选A.
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判断.
本题考查同一反应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比较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8. 解: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v(B)==0.3mol•(L•min)-1,
A.A物质为纯固体,不能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2:1,故B正确;
C.反应速率为平均速率,则在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mol•(L•min)-1,故C错误;
D.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则在这2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分别为逐渐减小、逐渐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v(B)==0.3mol•(L•min)-1,结合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来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明确计算公式及反应速率为平均速率即可解答,注意选项A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9. 【分析】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影响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①C为纯固体,增加碳的量,反应速率不变,故①错误;
②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②正确;
③通入CO2,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③正确;
④缩小体积,即增大压强,有气体参加反应,则反应速率加快,故④正确;
⑤恒容下充入He,反应体系中各个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⑤错误;
⑥恒压下充入He,反应体系的分压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⑥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10. 解:(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等效于消耗2n molNO2同时生成2n molNO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
(2)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只要反应发生就符合这个关系,故错误;
(3)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只要反应发生就符合这个比,不能说明已达平衡状态,故错误;
(4)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说明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生成与消耗的速率相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
(5)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说明总物质的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
故选:C.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11. 解:①4P(白)+5O2=2P2O5 △H1;
②4P(红)+5O2=2P2O5 △H2,
①-②得到4P(白)=4P(红)△H=△H1-△H2,
已知1mol白磷变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的热量,所以△H1-△H2<0;
△H1<△H2,
故选B.
根据盖斯定律的实质应用判断,可以利用题干所给反应和热量变化,合并得到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量变化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反应的热效应的计算应用,关键是盖斯定律的含义和实际应用.
12. 解:A、中和热概念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中和热△H=-57.3kJ/mol,故A错误;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02(g)=2CO(g)+02(g)反应的△H=+2×283.0 KJ/mol,故B正确;
C、1mol甲烷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故D错误;
D、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则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l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D错误,
故选B.
A、依据中和热概念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分析判断;
B、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反应方向改变焓变符号改变;
C、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D、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
本题考查了燃烧热,中和热概念分析应用,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掌握和理解概念实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3. 解:A.烷烃都是分子晶体,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碳原子个数越多其熔沸点越高,所以丁烷的沸点在-42.1℃-36.1℃之间,有可能在0℃以下,故A正确;
B.打火机的燃料稍加压即可以液化,减压后(打开开关)液体又容易气化,遇明火即燃烧,所以其熔沸点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所以打火机中所用的燃料应该是丁烷,故B错误;
C.根据表中数据知,碳原子个数越多,燃烧热越大,1mol丁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77.6kJ热量,1mol丙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小于2877.6kJ,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减少,所以丙烷完全燃烧生成4mol气态水,所放出的热量小于2877.6kJ,故C正确;
D.烷烃中随着C原子个数增大,其含碳量增大,根据表中数据知,含碳量越大燃烧热值越大,故D正确;
故选B.
A.烷烃都是分子晶体,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碳原子个数越多其熔沸点越高;
B.打火机的燃料稍加压即可以液化,减压后(打开开关)液体又容易气化,遇明火即燃烧,所以其熔沸点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C.1mol丁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77.6kJ热量,1mol丙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小于2877.6kJ,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减少;
D.烷烃中随着C原子个数增大,其含碳量增大,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含碳量与燃烧热的关系.
本题考查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燃烧热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能力,会比较表中数据来判断正误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B.
14. 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且△n(X):△n(Y):△n(Z)=0.3mol:0.1mol:0.2mol=3:1: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故答案为:3X+Y⇌2Z;
(2)图象计算Z的消耗物质的量为0.2mol,从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0.05mol/(L•min),
故答案为:0.05mol/(L•min);
(3)①由实验数据可知,Ⅱ、Ⅲ中接触面积不同,I、Ⅱ中温度不同,则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固体表面积、温度对锌和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故答案为:固体表面积;温度;
②Ⅰ和Ⅱ表明,温度高的反应时间少,则表明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故答案为:温度越高;
③Ⅱ、Ⅲ中接触面积不同,接触面积大的反应时间少,则能表明固体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Ⅱ和Ⅲ,实验结论是其他因素不变,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Ⅱ;Ⅲ;
④证明盐酸的浓度对该反应的速率的影响,利用相同的Zn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则设计实验为在相同的温度下,采用相同状态的质量相同的锌片与两种体积相同但浓度不同的盐酸反应,
故答案为:在相同的温度下,采用相同状态的质量相同的锌片与两种体积相同但浓度不同的盐酸反应.
(1)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方程式;
(2)分析图象计算Z的消耗物质的量为0.2mol,结合反应速率概念计算,V=;
(3)①由实验数据可知,Ⅱ、Ⅲ中接触面积不同,I、Ⅱ中温度不同;
②Ⅰ和Ⅱ表明,温度高的反应时间少;
③Ⅱ、Ⅲ中接触面积不同,接触面积大的反应时间少;
④证明盐酸的浓度对该反应的速率的影响,利用相同的Zn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把握常见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15. 解:由流程可知,海水通过晒盐得到粗盐,精制后电解饱和食盐水是氯碱工业,制备氯气、烧碱;得到苦卤中主要是含有氯化镁,加入氢氧化钙沉淀分离出氢氧化镁沉淀和含溴离子的滤液,氢氧化镁用盐酸溶解得到氯化镁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氯化镁固体,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滤液中加入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溴单质,通过萃取分液方法得到溴单质;
(1)①步加入的试剂是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溴单质,通过萃取分液方法得到溴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
故答案为:Cl2;Cl2+2Br-=Br2+2Cl-;
(2)反应⑤在化工生产中的名称,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精制后电解饱和食盐水是氯碱工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H2↑;
故答案为:2NaCl+2H2O2NaOH+Cl2↑+H2↑;
(3)粗盐的提纯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出去,每一次所加试剂都过量,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镁离子,加BaCl2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硫酸根离子,加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由此可知,Na2CO3溶液的加入一定在BaCl2溶液之后,即①一定在③之后,为了不使产生的沉淀溶解,一定要在过滤后再加盐酸,即④在⑤之后,故操作顺序可以是②③①⑤④或③②①⑤④,故选A.
故答案为:A.
海水通过晒盐得到粗盐,精制后电解饱和食盐水是氯碱工业,制备氯气、烧碱;得到苦卤中主要是含有氯化镁,加入氢氧化钙沉淀分离出氢氧化镁沉淀和含溴离子的滤液,氢氧化镁用盐酸溶解得到氯化镁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氯化镁固体,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滤液中加入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溴单质,通过萃取分液方法得到溴单质,
(1)①步骤是加入氧化剂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
(2)反应⑤在化工生产中的名称,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精制后电解饱和食盐水是氯碱工业;
(3)粗盐的提纯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出去,每一次所加试剂都过量,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镁离子,加BaCl2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硫酸根离子,加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由此可知,Na2CO3溶液的加入一定在BaCl2溶液之后,为了不使产生的沉淀溶解,一定要在过滤后再加盐酸,据此确定加试剂的顺序.
本题考查了海水资源的利用,各种成分的提取方法和反应过程,过程中反应原理和名称分析,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6. 解:(1)由图可知:N≡N键的键能为946kJ•mol-1,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946kJ•mol-1+498kJ•mol-1-2×632kJ•mol-1=180kJ•mol-1,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H=+180kJ•mol-1;
故答案为:946;N2(g)+O2(g)=2NO(g)△H=+180kJ•mol-1;
(2)①已知:①C(s,石墨)+O2(g)=CO2(g)△H1=-393.5kJ•mol-1;
②2H2(g)+O2(g)=2H2O(l)△H2=-571.6kJ•mol-1;
③2C2H2(g)+5O2(g)=4CO2(g)+2H2O(l)△H2=-2599.2kJ•mol-1;
2C(s,石墨)+H2(g)=C2H2(g)的反应可以根据①×2+②×-③×得到,
所以反应焓变△H=2×(-393.5kJ•mol-1)+(-571.6kJ•mol-1)×-(-2599.2kJ•mol-1)×=+226.8kJ•mol-1,
故答案为:+226.8.
(1)根据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结合图示即可解答;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计算,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的焓变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可以先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的焓变,最后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反应热△H的单位与符号、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焓变、盖斯定律计算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
一、单选题(共60.0分)
1. 从自然界中获取金属单质,下列冶炼金属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法:MgCl2Mg+Cl2↑ B. 热还原法:Fe2O3+3CO2Fe+3CO2
C. 热分解法:2Al2O3=4Al+3O2↑ D. 物理方法:用密度性质水洗矿物提取金属
2. 下列反应符合如图所示的反应是( )
A.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B. 氢气燃烧
C. 浓硫酸的稀释
D. Ba(OH)2•8H2O和NH4Cl (固体)混合
3. 铁系氧化物材料在光催化、电致变色、气敏传感器以及光电化学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诱人的前景.实验室中可利用FeCO3和O2为原料制备少量铁红,每生成160g固体铁红放出130kJ热量,则下列有关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FeCO3(s)+O2(g)=Fe2O3(s)+2CO2(g)△H=-130 KJ/mol
B. 4 FeCO3(s)+O2(g)=2Fe2O3(s)+4CO2(g)△H=+260 KJ/mol
C. 4 FeCO3(s)+O2(g)=2Fe2O3(s)+4CO2(g)△H=-260 KJ/mol
D. 4 FeCO3(s)+O2(g)=2Fe2O3(s)+4CO2(g)△H=+130 KJ/mol
4. 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①C4H10(g)+O2(g)=4CO2(g)+5H2O(l);△H=-2878KJ/mol
②C4H10(g)+O2 (g)=4CO2(g)+5H2O(g);△H=-2658KJ/mol
③C4H10(g)+O2 (g)=4CO(g)+5H2O(l);△H=-1746KJ/mol
④C4H10(g)+O2 (g)=4CO(g)+5H2O(g);△H=-1526KJ/mol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
A. 2878KJ/mol B. 2658KJ/mol C. 1746KJ/mol D. 1526KJ/mol
5. 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3(s)+3C(s)=K2S(s)+N2(g)+3CO2(g)△H=x kJ•mol-1 已知: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
S(s)+2K(s)=K2S(s)△H2=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
则x为( )
A. 3a+b-c B. c-3a-b C. a+b-c D. c-a-b
6. 已知:N2(g)+3H2(g)⇌2NH3(g)△H=-92.2kJ/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mol N2(g)和3mol H2(g)的能量之和高于2mol NH3(g)的能量
B. 形成2mol NH3(g)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 N2(g)和3mol H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C. 加入催化剂是为了加大反应速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D. 将1mol N2(g)和3mol H2(g)充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出92.2kJ 的热量
7. 已知4NH3+5O2=4NO+6H2O,反应速率分别用υ(NH3)、υ(O2)、υ(NO),υ(H2O)表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8. 反应4A(s)+3B(g)=2C(g)+D(g),经2min后B的浓度减少0.6mol/L.对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 )
A. 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
B. 用B、C、D分别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
C. 在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
D. 在这2min内用B和C表示的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增大的
9. 反应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可以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增加少量 升高温度 体积不变,再通入 ④缩小体积增大压强 体积不变,再通入He 压强不变,再通入He
A. B. C. D.
10. 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密闭容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2)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3)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4)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5)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1)(3)(4) B. (2)(3)(5)
C. (1)(4)(5) D. (1)(2)(3)(4)(5)
11. 已知1mol白磷转化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热量,又知:P4(白,s)+5O2=2P2O5(s)△H1,4P(红,s)+5O2=2P2O5(s)△H2 则△H1和△H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H1>△H2 B. △H1<△H2 C. △H1=△H2 D. 无法确定
12. 下列有关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
B.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
C. 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D. 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13. 含有2~5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沸点和燃烧热的数据见下表:
烷烃名称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沸点(℃)
-88.6
-42.1
36.1
燃烧热(kJ•mol-1)
1560.7
2877.6
3535.6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丁烷的沸点有可能在0℃以下
B. 上述四种烷烃中戊烷最容易液化,打火机中所用的燃料就是戊烷
C. 丙烷完全燃烧生成4mol气态水,所放出的热量小于2877.6kJ
D. 烷烃的含碳量越高,其燃烧热值也就越大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14、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从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
(3)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用相同质量的锌和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锌的状态
反应温度/℃
收集100mL氢气所需时间/s
Ⅰ
薄片
15
200
Ⅱ
薄片
25
90
Ⅲ
粉末
25
10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______ 、 ______ 对锌和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实验Ⅰ和Ⅱ表明 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③能表明固体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 ______ 和 ______ ;
④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盐酸的浓度对该反应的速率的影响: ______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0分)
15、我国海水资源丰富,开发和利用海水资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如图是海水综合利用的一个方面:
根据流程图,请回答:
(1)①加入的试剂是 ______ ,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
(2)写出⑤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
(3)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 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1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所致.如图为N2(g)和O2(g)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人们通常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则N≡N的键能为 ______ kJ/mol,由如图写出N2(g)和O2(g)生成NO(g)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2)根据下列反应的热化学反应式,计算由C(石墨)和H2(g)反应生成1mol C2H2(g)的△H.
C(石墨)+O2(g)=CO2(g);△H1=-393.5kJ/mol
2H2(g)+O2(g)=2H2O(l);△H2=-571.6kJ/mol
2C2H2(g)+5O2(g)=4CO2(g)+2H2O(l);△H3=-2599.2kJ/mol,
则由C(石墨)和H2(g)反应生成1mol C2H2(g)的△H ______ kJ/mol.
参考答案
【答案】
1. C 2. D 3. C 4. A 5. A 6. D 7. A
8. B 9. D 10. C 11. B 12. B 13. B
14. 3X+Y⇌2Z;0.05mol/(L•min);固体表面积;温度;温度越高;Ⅱ;Ⅲ;在相同的温度下,采用相同状态的质量相同的锌片与两种体积相同但浓度不同的盐酸反应
15 Cl2;Cl2+2Br-=Br2+2Cl-;2NaCl+2H2O2NaOH+Cl2↑+H2↑;A
16. 946;N2(g)+O2(g)=2NO(g)△H=+180kJ•mol-1;+226.8
【解析】
1. 解:A.Mg为活泼金属,利用电解法冶炼,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Mg,故A正确;
B.Fe为较活泼金属,利用热还原法冶炼,则CO还原氧化铁生成Fe,故B正确;
C.Al为活泼金属,利用电解法冶炼,2Al2O34Al+3O2↑,故C错误;
D.Au为不活泼金属,利用密度大的性质水洗矿物提取金,为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C.
金属冶炼是工业上将金属从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中还原出来的生产过程.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金属冶炼的方法主要有:
热分解法:对于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例如:2HgO2Hg+O2↑;
热还原法: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是用还原剂(C、CO、H2、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如:Fe2O3+3CO2Fe+CO2↑;
电解法:活泼金属较难用还原剂还原,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冶炼活泼金属,例如:2Al2O34Al+3O2↑;
沙里淘金利用金的密度比较大,可用水洗法淘金,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金属的冶炼,为高频考点,把握金属的活泼性与冶炼方法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金属活泼性顺序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题目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燃烧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
C.浓H2SO4溶于水为放热过程,不是化学反应,故C错误;
D.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3. 解:每生成160g固体铁红的物质的量为:=1mol,放出130kJ热量,所以生成2mol氧化铁放出的热量为260KJ,所以热化方程式为:4FeCO3(s)+O2(g)=2Fe2O3(s)+4CO2(g)△H=-260 KJ/mol,故选C.
每生成160g固体铁红的物质的量为:=1mol,放出130kJ热量,所以生成2mol氧化铁放出的热量为260KJ,由此分析书写热化方程式.
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要注意的有:物质的状态、反应热的数值与单位,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正比.
4. 解:正丁烷的燃烧热是1mol正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2(气),H2O(液)放出的热量,故热化学方程式(1)C4H10(g)+O2(g)=4CO2(g)+5H2O(l)△H=-2878kJ/mol,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所以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 kJ/mol.
故选:A.
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反应物中C→CO2(气),H→H2O(液),S→SO2(气)等.
考查学生对燃烧热理解、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难度不大,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
5. 解: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1=a kJ•mol-1①
S(s)+2K(s)=K2S(s)△H2=b kJ•mol-1②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③
将方程式3①+②-③得S(s)+2KNO3(s)+3C(s)=K2S(s)+N2(g)+3CO2(g),则△H=x kJ•mol-1=(3a+b-c)kJ•mol-1,所以x=3a+b-c,故选A。
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1=a kJ•mol-1①
S(s)+2K(s)=K2S(s)△H2=b kJ•mol-1②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③
将方程式3①+②-③得S(s)+2KNO3(s)+3C(s)=K2S(s)+N2(g)+3CO2(g),其反应热进行相应的改变,据此计算反应热.
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明确目标方程式与已知方程式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方程式可以进行加减,题目难度不大.
6. 【分析】
A.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判断;
B.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判断;
C.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
D.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反应能量变化的分析判断,催化剂的作用,理解焓变含义,可逆反应的分析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解答】
A.已知:N2(g)+3H2(g)⇌2NH3(g)△H=-92.4kJ/mol.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1 molN2(g)和3 molH2(g)的能量之和高于2 molNH3( g)的能量,故A正确;
B.反应是放热反应,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依据能量守恒,形成2mol NH3(g)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 N2(g)和3mol H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故B正确;
C.加入催化剂是为了加大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故C正确;
D.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将1 molN2(g)和 3 molH2(g)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 92.4 kJ,故D错误。
故选D。
7. 解:对于反应4NH3+5O2=4NO+6H2O,
A、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O2):υ(NO)=5:4,即υ(NO)=υ(O2),故A正确;
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O2):υ(H2O)=5:6,即υ(H2O)=υ(O2),故B错误;
C、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NH3):υ(H2O)=4:6,即υ(H2O)=υ(NH3),故C错误;
D、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NH3):υ(O2)=4:5,即υ(O2)=υ(NH3),故D错误;
故选A.
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判断.
本题考查同一反应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比较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8. 解: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v(B)==0.3mol•(L•min)-1,
A.A物质为纯固体,不能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2:1,故B正确;
C.反应速率为平均速率,则在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mol•(L•min)-1,故C错误;
D.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则在这2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分别为逐渐减小、逐渐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v(B)==0.3mol•(L•min)-1,结合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来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明确计算公式及反应速率为平均速率即可解答,注意选项A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9. 【分析】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影响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①C为纯固体,增加碳的量,反应速率不变,故①错误;
②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②正确;
③通入CO2,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③正确;
④缩小体积,即增大压强,有气体参加反应,则反应速率加快,故④正确;
⑤恒容下充入He,反应体系中各个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⑤错误;
⑥恒压下充入He,反应体系的分压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⑥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10. 解:(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等效于消耗2n molNO2同时生成2n molNO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
(2)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只要反应发生就符合这个关系,故错误;
(3)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只要反应发生就符合这个比,不能说明已达平衡状态,故错误;
(4)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说明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生成与消耗的速率相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
(5)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说明总物质的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
故选:C.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11. 解:①4P(白)+5O2=2P2O5 △H1;
②4P(红)+5O2=2P2O5 △H2,
①-②得到4P(白)=4P(红)△H=△H1-△H2,
已知1mol白磷变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的热量,所以△H1-△H2<0;
△H1<△H2,
故选B.
根据盖斯定律的实质应用判断,可以利用题干所给反应和热量变化,合并得到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量变化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反应的热效应的计算应用,关键是盖斯定律的含义和实际应用.
12. 解:A、中和热概念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中和热△H=-57.3kJ/mol,故A错误;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02(g)=2CO(g)+02(g)反应的△H=+2×283.0 KJ/mol,故B正确;
C、1mol甲烷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故D错误;
D、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则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l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D错误,
故选B.
A、依据中和热概念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分析判断;
B、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反应方向改变焓变符号改变;
C、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D、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
本题考查了燃烧热,中和热概念分析应用,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掌握和理解概念实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3. 解:A.烷烃都是分子晶体,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碳原子个数越多其熔沸点越高,所以丁烷的沸点在-42.1℃-36.1℃之间,有可能在0℃以下,故A正确;
B.打火机的燃料稍加压即可以液化,减压后(打开开关)液体又容易气化,遇明火即燃烧,所以其熔沸点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所以打火机中所用的燃料应该是丁烷,故B错误;
C.根据表中数据知,碳原子个数越多,燃烧热越大,1mol丁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77.6kJ热量,1mol丙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小于2877.6kJ,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减少,所以丙烷完全燃烧生成4mol气态水,所放出的热量小于2877.6kJ,故C正确;
D.烷烃中随着C原子个数增大,其含碳量增大,根据表中数据知,含碳量越大燃烧热值越大,故D正确;
故选B.
A.烷烃都是分子晶体,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碳原子个数越多其熔沸点越高;
B.打火机的燃料稍加压即可以液化,减压后(打开开关)液体又容易气化,遇明火即燃烧,所以其熔沸点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C.1mol丁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77.6kJ热量,1mol丙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小于2877.6kJ,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减少;
D.烷烃中随着C原子个数增大,其含碳量增大,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含碳量与燃烧热的关系.
本题考查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燃烧热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能力,会比较表中数据来判断正误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B.
14. 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且△n(X):△n(Y):△n(Z)=0.3mol:0.1mol:0.2mol=3:1: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故答案为:3X+Y⇌2Z;
(2)图象计算Z的消耗物质的量为0.2mol,从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0.05mol/(L•min),
故答案为:0.05mol/(L•min);
(3)①由实验数据可知,Ⅱ、Ⅲ中接触面积不同,I、Ⅱ中温度不同,则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固体表面积、温度对锌和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故答案为:固体表面积;温度;
②Ⅰ和Ⅱ表明,温度高的反应时间少,则表明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故答案为:温度越高;
③Ⅱ、Ⅲ中接触面积不同,接触面积大的反应时间少,则能表明固体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Ⅱ和Ⅲ,实验结论是其他因素不变,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Ⅱ;Ⅲ;
④证明盐酸的浓度对该反应的速率的影响,利用相同的Zn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则设计实验为在相同的温度下,采用相同状态的质量相同的锌片与两种体积相同但浓度不同的盐酸反应,
故答案为:在相同的温度下,采用相同状态的质量相同的锌片与两种体积相同但浓度不同的盐酸反应.
(1)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方程式;
(2)分析图象计算Z的消耗物质的量为0.2mol,结合反应速率概念计算,V=;
(3)①由实验数据可知,Ⅱ、Ⅲ中接触面积不同,I、Ⅱ中温度不同;
②Ⅰ和Ⅱ表明,温度高的反应时间少;
③Ⅱ、Ⅲ中接触面积不同,接触面积大的反应时间少;
④证明盐酸的浓度对该反应的速率的影响,利用相同的Zn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把握常见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15. 解:由流程可知,海水通过晒盐得到粗盐,精制后电解饱和食盐水是氯碱工业,制备氯气、烧碱;得到苦卤中主要是含有氯化镁,加入氢氧化钙沉淀分离出氢氧化镁沉淀和含溴离子的滤液,氢氧化镁用盐酸溶解得到氯化镁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氯化镁固体,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滤液中加入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溴单质,通过萃取分液方法得到溴单质;
(1)①步加入的试剂是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溴单质,通过萃取分液方法得到溴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
故答案为:Cl2;Cl2+2Br-=Br2+2Cl-;
(2)反应⑤在化工生产中的名称,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精制后电解饱和食盐水是氯碱工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H2↑;
故答案为:2NaCl+2H2O2NaOH+Cl2↑+H2↑;
(3)粗盐的提纯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出去,每一次所加试剂都过量,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镁离子,加BaCl2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硫酸根离子,加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由此可知,Na2CO3溶液的加入一定在BaCl2溶液之后,即①一定在③之后,为了不使产生的沉淀溶解,一定要在过滤后再加盐酸,即④在⑤之后,故操作顺序可以是②③①⑤④或③②①⑤④,故选A.
故答案为:A.
海水通过晒盐得到粗盐,精制后电解饱和食盐水是氯碱工业,制备氯气、烧碱;得到苦卤中主要是含有氯化镁,加入氢氧化钙沉淀分离出氢氧化镁沉淀和含溴离子的滤液,氢氧化镁用盐酸溶解得到氯化镁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氯化镁固体,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滤液中加入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溴单质,通过萃取分液方法得到溴单质,
(1)①步骤是加入氧化剂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
(2)反应⑤在化工生产中的名称,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精制后电解饱和食盐水是氯碱工业;
(3)粗盐的提纯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出去,每一次所加试剂都过量,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镁离子,加BaCl2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硫酸根离子,加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由此可知,Na2CO3溶液的加入一定在BaCl2溶液之后,为了不使产生的沉淀溶解,一定要在过滤后再加盐酸,据此确定加试剂的顺序.
本题考查了海水资源的利用,各种成分的提取方法和反应过程,过程中反应原理和名称分析,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6. 解:(1)由图可知:N≡N键的键能为946kJ•mol-1,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946kJ•mol-1+498kJ•mol-1-2×632kJ•mol-1=180kJ•mol-1,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H=+180kJ•mol-1;
故答案为:946;N2(g)+O2(g)=2NO(g)△H=+180kJ•mol-1;
(2)①已知:①C(s,石墨)+O2(g)=CO2(g)△H1=-393.5kJ•mol-1;
②2H2(g)+O2(g)=2H2O(l)△H2=-571.6kJ•mol-1;
③2C2H2(g)+5O2(g)=4CO2(g)+2H2O(l)△H2=-2599.2kJ•mol-1;
2C(s,石墨)+H2(g)=C2H2(g)的反应可以根据①×2+②×-③×得到,
所以反应焓变△H=2×(-393.5kJ•mol-1)+(-571.6kJ•mol-1)×-(-2599.2kJ•mol-1)×=+226.8kJ•mol-1,
故答案为:+226.8.
(1)根据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结合图示即可解答;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计算,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的焓变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可以先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的焓变,最后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反应热△H的单位与符号、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焓变、盖斯定律计算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