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历史】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 (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历史】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 (解析版)01
    【历史】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 (解析版)02
    【历史】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 (解析版)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 (解析版)

    展开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战国时期思想的起源和流行具有地域特征。如图是战国思想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下列主张与代号对应正确的是(  )

    A. “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

    B. “行仁政,民之悦之”

    C.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D. “燔诗书,贱游学之人”

    【答案】A

    【解析】从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A项是秦国,法家思想为主,材料“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是法家思想,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项是楚国,道家思想的起源地,材料“行仁政,民之悦之”是儒家思想,故B项排除;C项是鲁国,儒家思想的起源地,材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道家思想,故C项排除;D项是齐国,荀子曾经在齐国讲学,材料燔诗书,贱游学之人”是法家思想,故D项排除。

    2.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

    A. 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 宣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C. 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D. 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强调“克己复礼”,用“礼”去约束人们的言行,宣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故B项正确。A项是西周统治者的统治政策,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维护西周统治,排除。孔子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其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不是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排除C。材料强调孔子宣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并不是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排除D。

    3.《道德经》记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反映的是(  )

    A. 同情人民疾若,主张实行德治

    B. 主张统治者要对人民加强控制

    C. 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答案】C

    【解析】材料主张无为而治,实质上是缓和阶级矛盾的手段。故C项正确;A项,主张实行仁政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B项,由题干可知,《道德经》主张放松对人民的控制,主张无为。故B项错误D项,题干没有反映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依存关系。故D项错误。

    4.有学者提出,东周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振奋和浪漫的一个阶段”。从思想角度分析,“浪漫”最可能是依据(  )

    A. 儒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道家思想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道家思想以“道”为本源,“道”无形无迹,玄妙莫测,主张“返璞归真”、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故D项正确。儒家思想主张“仁”、“礼”、“仁政”等,与材料不符,排除A。法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与材料不符,排除B。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与材料不符,排除C。

    5.《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6.《孟子》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密孔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由此可知,孟子主张(  )

    A. 遵从规律发展生产充实百姓财富

    B. 鼓励农民按照农时辛勤劳动

    C. 政府不要干预百姓的生产生活

    D. 古代已经普遍形成环保意识

    【答案】A

    【解析】材料“不违农时……数罟(密孔的渔网)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反映了孟子反对过度的农牧渔业、林业的开发,主张遵从客观自然规律来发展生产,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按照农时辛勤劳动,而是说明遵从自然规律发展生产的必要性,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与百姓生产生活的关系,故C错误;“古代已经普遍形成环保意识”说法过于绝对,而且材料也无法体现这一结论,故D错误。故选A。

    7.战国思想家尹文重视君臣上下名分,“君不可与臣业,臣不可侵君事。上下不相侵与,谓之名正。名正而法顺也”,君主都应循名责实,察法立威。“正名分”思想的提出反映了(  )

    A. 儒家在政治上主张恢复周礼

    B. 没落贵族试图强化传统秩序

    C. 小生产者要求建立权威政治

    D. 新兴地主倡导君主集权统治

    【答案】D

    【解析】上下不相侵与,谓之名正。名正而法顺也”, 君主“循名责实,察法立威”,这体现出战国时期维护君权的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这一思想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是墨家,故C项错误

    8.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的改革措施,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体现了董仲舒(  )

    A. 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

    B. 主张民众平等接受学校教育

    C. 认为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

    D. 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

    【答案】D

    【解析】据材料“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体现了董仲舒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民众平等接受学校教育,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到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故C错误。

    9.作为儒学大师,董仲舒继承并升华了孔孟的思想,如他将孟子的“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主张发展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下列选项中对这一发展评价正确的是(  )

    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孟子认为,君主有过错就进谏,反复几次都不听,就另立新君董仲舒却认为只有天子才受命于天统治天下,所以应服从天子的统治由此可见,董仲舒强调君权神授,是对孟子思想主张的修改,故C项正确。AB项是孟子思想主张的体现,与董仲舒不符,排除。D项评价的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

    10.汉代民间一直盛行“求雨”“止雨”等活动,即以“动阳以起阳”“动阴以起阴”的“物类相召”为理论,设计一套求雨、止雨的方法和礼仪。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  )

    A. “天人感应”思想

    B. “天人合一”思想

    C.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D. 求雨迷信活动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即天和人相通,相互感应;而“天人合一”指人与大自然要和谐共处因此材料中民间设计“求雨”“止雨”的方法和礼仪反映了当时人们想通过这些活动让上天感受到他们的需求,这显然体现的是“天人感应”思想,故排除BC, 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体现求雨是迷信活动,而是强调“天人感应”思想,排除D。

    11. 朱熹说:“须是穷得理多,然后有贯通处。心无限量,如何尽得?物有多少,亦如何尽得?但到那贯通处,则才拈来便晓得,是为尽也。”下列主张在道理上与之相通的是(  )

    A.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B. 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

    C.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D.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答案】D

    【解析】根据对材料的分析,朱熹强调的是“格物致知”的思想,“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强调的是仁存乎于人的内心,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指的是佛在心中,不必外求,与题目不符,故B项错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反对向外求理,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指的是量变引起质变,与材料中的格物致知思想相符,故D项正确。

    12.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D项排除。

    13. 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孺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  )

    A. 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

    B. 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 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

    D. 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先秦时孔子的“仁”和“克己复礼”,还是汉代董仲舒的“大一统”和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都体现了对于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愿望,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先秦时孔子的儒学思想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更没有被尊崇;C项错误,孔子的儒学思想中并没有“君权神授”,这是汉代董仲舒改造儒学后新增加的内容;D项错误,孔子时代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不能说融合。

    14.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

    A.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C. 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 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知识分子作品描写的人物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他们不局限于旧思想的禁锢,更加关注个体的想法,这实际上是在心学的影响下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C项正确题干中强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敢于冲破世俗观念,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有表现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民主观念在明朝中后期不可能形成,此项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 明朝时宋代理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并未被冲破,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5.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

    A. 注重调和儒道促使儒道兼容

    B. 融合儒佛道三教体现三位一体

    C. 坚持儒家名教强调儒家正统

    D. 鼓吹“天理”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A

    【解析】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思潮主张维护纲常名教、君臣上下的统治秩序,这明显属于儒家学说,“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体现了道家思想,所以魏晋玄学体现了儒道融合的趋势,所以A正确。三教合一是说儒道佛三教,材料中没有体现佛教,所以B错误。理学兴起是在宋代,所以D错误。C项在材料中也无法体现,排除

    16.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中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无关的是(  )

    A.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B. “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C.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思想上出现批判儒家思想新思想,如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提出批判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等思想,“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顾炎武思想,故A正确;“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是唐甄思想主张,故B项正确;“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黄宗羲思想主张,故C项正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孟子思想主张,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7.明清之际,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顾炎武产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这些进步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B. 封建专制统治强化并出现严重危机

    C. 宋明理学占主导地位

    D. 人民起义的推动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A项正确;BCD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18.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有大量关于农时的叙述,包括《审时》、《上农》、《任地》、《辩土》等篇章都有涉及。先秦农时观念高度发达,源于(  )

    A. 适时耕种对农业生产的决定作用

    B. 诸子百家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C. 农业科技水平制约农业经营活动

    D. 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

    【答案】C

    【解析】A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吕氏春秋》有大量关于农时的叙述,无法体现“诸子百家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关于农时的叙述”,无法体现“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排除D;先秦时农业科技水平不高,注重农时、按时耕种对农业经营非常重要,故C正确。

    19.《明史》载:“万历时,其国(意大利亚)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第二曰欧罗巴洲,中凡七十余国,而意大利亚居其一……”材料说明(  )

    A. 明朝实行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B. 中国人自居世界中心的观念得到改变

    C. 利玛窦给中国带来新的世界观念

    D. 《万国全图》指引了郑和远航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中可以看出,这段材料说明了利玛窦给中国带来新的世界观念,故C项正确;明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故A项错误;直到鸦片战争前中国人都以中国为中心,故B项错误;由所学可知,利玛窦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来到中国的,故D项错误

    20.《红楼梦》中迎春曾用一个灯谜来说明我国古代一工具的神奇:“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乱纷纷?只为阴阳数不同。”该灯谜的谜底应是(  )

    A. 罗盘

    B. 浑仪

    C. 算盘

    D. 活字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算盘上下两部分珠子所代表的数目是不同的,符合题干中“阴阳数不同”的说法。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没有涉及到数字不同的意思,故排除ABD三项。

    21.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关于颜真卿书法(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映出盛唐社会走向正轨,所以书法也讲究规范

    B. 反映出此时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C. 该书法作品笔势飞动、意绪狂放

    D. 体现了初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答案】A

    【解析】

    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颜真卿是盛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该作品为结构严整的楷书,体现出盛唐社会的状态,故A项正确,D项错误;B项是指魏晋时期,排除;C项是草书的特点,排除。

    22.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昊道子的宗教画

    A. 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B. 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C. 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D. 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可以得出吴道子的宗教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世俗化的特点,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宗教画的改造,不是注重外来风格,A不正确;C与材料表述不符;唐代的绘画成就极大,著名的画家和作品较多,吴道子只是其中之一,不能得出其能代表唐代的绘画成就的结论,D不正确。

    2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重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反映出作者的词风特点是:

    A. 清新婉约

    B. 通俗易懂

    C. 刚健豪放

    D. 沉郁悲壮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情感,词风气势豪迈,体现的是刚健豪放的风格,故C项正确;苏轼不是婉约派的代表,其词的内容也无法体现婉约风格,也与通俗易懂不符,更没有体现沉郁的情感,故ABD项错误;

    24.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这(  )

    A. 反映了人民的理想主义追求

    B.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发展

    C. 抨击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D. 冲破了宋明理学的束缚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和所学知识可知,“大团圆”戏剧模式体现戏剧世俗化发展,是市民阶层对理想社会追求的结果,故A项正确;科举制度发展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批判封建制度腐朽,是对理想主义的追求,故C项错误;材料中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的体现,没有冲破宋明理学的束缚,故D项错误。

    25.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驱动行事。”这表明了(  )

    A. 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B. 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 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D. 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表明作者的观点认为人有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可以不遵守法律,不承认它有道德约束力,法律和道德都可违反,唯一不能违反的是人的自然本性,反映了智者学派忽视法律和社会道德建设,故选D;“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表明智者学派具有法律观念、承认法律的约束力,ABC错误。

    26.在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之前,他的朋友曾劝他逃离雅典,他回答说:“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他接受了死刑,平静地饮下了一杯毒酒。苏格拉底所主张的“理性”是(  )

    A. 个人的价值判断

    B. 人类内在的美德

    C. 个人利益的追求

    D. 城邦的政治秩序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说明苏格拉底对古希腊直接民主制度弊端的批判和抗争,即直接民主制度过于感性并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义性,过度的直接民主会导致社会的动荡也是古希腊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苏格拉底处于雅典民主制度处于衰落时期,他也是民主制度维护者,从材料中看审判程序是公正的。

    27.相对于探寻自然本源,苏格拉底更关注人类本身,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正义与非正义、勇敢与怯懦、诚实与虚伪,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材料表明苏格拉底(  )

    A. 对智者学派作了彻底批判

    B. 承认人在社会的崇高地位

    C. 较为理性地追求人文精神

    D. 已经具有完善的治国思想

    【答案】C

    【解析】据材料“苏格拉底更关注人类本身,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智者学派作了彻底批判”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苏格拉底更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不是承认人在社会的崇高地位,故B错误;材料突出人的伦理道德和品质,反映了较为理性的人文精神,故C正确;“已经具有完善的治国思想”说法过于绝对,故D错误。故选C。

    28.但丁的《神曲》,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拉斐尔创作了一系列圣母形象;米开朗基罗也为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雕塑作品《哀悼基督》等。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A. 人文精神严重缺失

    B. 世俗艺术水平落后

    C. 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D. 仍坚持以神为中心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仍然是以宗教题材反对封建等级特权,说明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并不反对宗教信仰,反对的是宗教等级特权的压迫,故C项正确;此时倡导人文主义精神,并不是缺失,故A项错误;世俗文化艺术水平并不是落后,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人已经摆脱了神灵思想控制,故D项错误。

    29.“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己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该词源自意大利文“Rinascita”,一般多写为法“Renaissance”。文艺复兴的本质意义在于(  )

    A. 复兴了西方的古典文化

    B. 冲破了封建愚昧的禁锢

    C. 为资本主义建立统治地位制造了舆论

    D. 创造了新的学术和艺术

    【答案】C

    【解析】“复兴西方的古典文化”属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形式,不是本质意义,故A错误;“冲破封建愚昧的禁锢”没有突出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文艺复兴的本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故C正确;“新的学术和艺术”属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

    30.“在佛罗伦萨,1340年,6-13岁的孩子,有45%-60%都上过小学;(而)既然更多的男孩子上学,那接收基本教育的男孩的百分比肯定很高。”

    ——《私人生活史》菲利浦∙阿利埃斯主编

    对上面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当地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B. 当时男女受教育的权利不平等

    C. 为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做了准备

    D. 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智力支持

    【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是15—16世纪,材料体现的是14世纪,二者时间差距较大,新航路开辟主要是大西洋沿岸国家,材料说明的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故D错误,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是正确说法。

    二、非选择题(共三题,满分40分)

    31.儒家文化重视道德修养,而.家训作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体现了儒家文化的这一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唐·刘禹锡《名子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噎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宋·包拯《包拯集》

    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清·张英《恒产琐言》

    材料二  儒家一直比较重视道德修养问题。前期儒学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在人的道德修养方面,提出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主张“仁者爱人”;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主张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则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后期宋明理学家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学做人的根本,主张“学以至圣人”,要求自己和他人能够把圣人作为学习的榜样,以圣人的人格为导向,在精神上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同时注重个体内在情感的调节,要求个体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保持心灵的平静,保持一颗冷静清晰的头脑,以期冀达到一种有涵养的人格。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的家训思想体现了儒家道德修养的哪些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上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儒家道德修养观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答案】(1)忠孝观念;提倡节俭治家;为官切勿贪腐(清廉);重视耕读。

    因素:专制统治或科举考试;小农经济;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或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观念。

    (2)观点:孔孟儒学认为道德的核心是“仁”;主张舍生取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宋明理学认为道德修养是治学做人的根本;强调自我修养;强调修心。

    价值:有利于塑造理想人格;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有利于社会进步。

    【解析】(1)内容根据材料夫忠孝之于人”“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毕竟是耕读两字概括得出其内容。因素:结合所学,从经济基础、封建专制制度的发展、宗法观念等角度概括。

    (2)不同根据材料提出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 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舍生取义”“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则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得出孔孟儒学认为道德的核心是“仁”;主张舍生取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根据材料“宋明理学家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学做人的根本”“在精神上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得出宋明理学认为道德修养是治学做人的根本;强调自我修养;强调修心。价值:从儒学对个人修养的培养、对民族性格的塑造、对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概括。

    32.阅读下列材料:

    上图是中国古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一幅名画的局部。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此作品朝代           ,作者是          

    作品的名称是《           》,作品的风格是          

    根据此画自拟论题,并阐释。(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3)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民间风情画(风俗画)

    论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角度或文学艺术与当时政治经济状况关系角度皆可

    论据:(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根据图中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幅作品是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论题可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角度或文学艺术与当时政治经济状况关系角度展开,具体的史实结合所学宋朝的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发展与宋代艺术的发展等内容概括。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认为,只是靠君主和臣下的能干来治国,国家的稳定和富强只是暂时的,能干的君臣一死,昔日的富强就会衰落;只有定下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他还认为,治理国家就要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明确主张治国“不务德而务法”,反复强调“治强生于法”“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据施觉怀《韩非评传》等

    材料二  把治权寄托于少数贤良,毋宁交给多数平民;法律的统治才是最好的统治。法律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于正义和善德的永久制度。人尽管聪明睿智,然而他有感情,因之即会产生不公道,不平等,而使政治腐化。用法律来统治则可以免却上述流弊,因为在这里,治者和被治者都是自由民,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都享受法律上的权利;有了法律可以遵循,即使统治者也不敢胡作非为,破坏法纪。

    —据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关于“法”的认识,并分析其认识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与亚里士多德关于“法”的认识的不同之处。

    【答案】(1)认识:法治优于人治;法治是国家稳定和富强的重要手段;治理国家应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赏罚分明。(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百家争鸣,文化氛围宽松。(三点以下

    (2)韩非子重法轻德,亚里士多德既重法又重德;韩非子重法是为了推行君主专制,本质上是“人治”,亚里士多德重法是为了维护城邦民主政治;韩非“利用”人性弱点,亚里士多德“限制”人性弱点。

    【解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认识:依据“只是靠君主和臣下的能干来治国,国家的稳定和富强只是暂时的,能干的君臣一死,昔日的富强就会衰落只有定下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可概括出“法治是国家稳定和富强的重要手段、法治优于人治”;依据“治理国家就要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可概括出“治理国家应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依据“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可概括出“赏罚分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末期,可依据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背景来回答,具体的背景可概括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百家争鸣,文化氛围宽松。

    (2)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材料一进行分析可以看到,韩非子重法轻德,韩非子重法是为了推行君主专制, 本质上是“人治”;同时韩非“利用”人性弱点。对材料二进行分析可看到,亚里士多德既重法又重德;亚里士多德重法是为了维护城邦民主政治;亚里士多德“限制”人性弱点。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