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贵州省剑河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展开贵州省剑河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12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卷I
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为验证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某同学按如图进行了实验。其实验结果应为( )
A. 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B. 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C. 胚芽鞘直立生长 D. 胚芽鞘不生长
2.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分生组织是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
B. 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的下面一段
D. 单侧光照射能使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分布多
3.如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 甲状腺活动只受垂体促激素的直接调节
C. 图中a与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D.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4.切开凹凸不平发育不均匀的西瓜,发现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这种现象可解释为( )
A. 种子的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
B. 无种子的子房绝对无法发育成果实
C. 光照不均匀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 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
5.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大量饮水,尿量增加
D. 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6.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7.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 )
①消化系统 ②呼吸系统 ③神经系统 ④泌尿系统
⑤循环系统 ⑥运动系统 ⑦生殖系统 ⑧内分泌系统
A. ①②③④B. ⑤⑥⑦⑧C. ①②④⑤D. ③④⑤⑥
8.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S区受损伤,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B. 人的短期记忆主要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 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
D. 在调节人体血糖平衡时,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抑制
9.如图所示4株相同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4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2号和4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如果要研究光与茎生长的关系,可选择的装置是( )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
10.据报道,由于部分养鸡场每天给鸡饲喂大量的抗生素,导致养殖后期有越来越多的鸡死亡。于是为了缩短养殖周期,还要给鸡大量喂食地塞米松,这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引起动物体重增加、肥胖等症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于甲状腺激素,下图显示的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丙的名称是肾上腺,激素c是肾上腺皮质激素
B. c→甲,c→乙是机体的一种负反馈调节,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中激素c浓度的相对稳定
C. b激素的分泌受甲、丙分泌激素的调节
D. 图中激素b的名称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器官乙的名称是垂体
11.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B. 在突触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C. 在突触上,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
D. 神经递质的合成一定在核糖体
12.用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适当长时间,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小于背光侧
B. 胚芽鞘的某些细胞内的酶能催化色氨酸转化成生长素
C. 胚芽鞘向光侧与背光侧生长速度不相同
D. 在生长素的运输过程中都不消耗ATP
13.CO2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 )
A. 组织液、肺动脉、呼出气体、肺泡气体
B. 肺动脉、组织液、肺泡气、呼出气体
C. 组织液、肺动脉、肺泡气体、呼出气体
D. 呼出气体、肺泡气体、肺动脉、组织液
14.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以及突触1和突触2兴奋传导时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触2中的神经递质作用后的去向包括被突触后膜吸收
B. ab过程(不包括a点和b点)中,离子通道甲处于开放状态
C. B处膜电位一直为-65mV,可以确定Gly使后膜上的阳离子通道打开
D. 突触1处产生的局部电流可以双向传导,传到B点的时间比A点长
15.如图表示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
B. ②处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 ③对神经递质的识别不具有专一性
D. ④一定是某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1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稳态主要是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有相对稳定的变动范围
D.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的稳态范围处于经常变化之中
1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B.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C. 人体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
D.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18.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B. 艾滋病患者有很多死于癌症,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下降有关
C. 广泛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的本质是抗体
D. 浆细胞能分泌抗体但不能分裂
19.科学家利用微电极插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研究兴奋的传导,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兴奋产生后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
B.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并沿树突传到其他细胞
C. 当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测得膜内电位低于膜外的电位
D. 当刺激神经纤维膜上某一点时,此处膜内电位高于膜外电位
20.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浆与肺泡交换气体只需通过毛细血管壁
B. 甲状腺激素、葡萄糖、氧气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C. 血浆中的蛋白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
D. 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1.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是( )
A. 内环境的稳态 B. 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C.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2.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
B. 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动物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C. 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
D. 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均匀分布
23.调查某生态系统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所示(字母代表能量数值),若传递效率是15%,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C=0.15B
B. C=0.15D
C. C=0.15(A+B+D+E)
D. B=A+D+E
24.如表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全部四个营养级的能量.其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
A.a B. bC. cD. d
25.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
B. 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
C. 调查蚯蚓的数量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D. 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
26.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增加B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B. ③⑤⑧均属于细胞呼吸
C. A和B属于捕食关系
D.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2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有(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28.某研究机构研究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实验结果如图。其中P表示磷;N表示氮;COD表示化学需氧量(代表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氧气消耗量)。据图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人工湿地可将生活污水完全净化
B.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N去除效果好于P
C. 8~11月份流经人工湿地的污水中N和P的减少都是同步的
D. 从12月份COD的曲线变化分析,浮游动物的取食作用对污水有一定净化作用
29.生态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板。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此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式是( )
A. 化学信息 B. 物理信息 C. 行为信息 D. 其他信息
30.科研人员研究了某种定居型蜘蛛(肉食性动物)的能量流动过程,并构建了如图所示模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蜘蛛在生态系统中至少属于第二营养级
B. 流经蜘蛛的总能量是477.4 kJ·m-2·a-1
C. 排粪能和遗体残骸中的能量都属于蜘蛛同化能的一部分
D. 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能会大于87.7 kJ·m-2·a-1
31.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速率为0
B. 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 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 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32.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狐狸同时占据了两个营养级
B. 松毛虫数量增加时,灰喜鹊的数量也会增多,从而使松毛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
C. 生物群落内部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使各种生物的数量能尽量维持相对稳定
D. 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估算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33.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 000 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高能量值是( )
A. 8 kJ B. 10 kJ C. 40 kJ D. 80 kJ
34.生态学家分别调查了甲、乙、丙、丁四个不同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每个群落中各种群的密度如图所示。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群落是( )
A. 群落甲 B. 群落乙 C. 群落丙 D. 群落丁
3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B.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C.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D.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36.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B. 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C. 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
D. 不同的生态系统,都能独立地完成各自的物质循环
37.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造成在我国有限的国土中人口密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年龄组成 B. 出生率和死亡率
C. 性别比例 D. 迁出率和迁入率
38.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各代表一定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能量关系来看①=②+⑤
B. ⑥都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C. 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D.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
39.下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a和c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②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 ③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b的含量增加将减缓温室效应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40.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B. 不同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是相同的
C. 群落经过演替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D. 群落演替导致生物种类的不断改变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40分)
41.为探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家兔体内分离新鲜的下丘脑和脑垂体。然后把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养液中,培养后测定培养液内TSH的浓度,结果如下:
(1)在上述实验中设置A瓶的目的是用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上述5瓶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下丘脑不能分泌TSH;②垂体能分泌TSH;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瓶中甲状腺激素与垂体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在活体实验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含量对TSH分泌的影响,设计如下操作:
①挑选生长期、大小、性别一致的实验家兔12只,随机均分成两组;
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含量,每天1次、连续3天。
③第4天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甲状腺激素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着____________调节。
42.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______________,耗氧量__________;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 __________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2) 人的体温是由位于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中枢调控的。
(3) 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
(4) 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后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_________。
(5) 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经_____________细胞摄取和处理,使V1的
____________暴露出来,并传递给_______________,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_______________;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___________;当机体再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特异性免疫包括________免疫和________免疫,该图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图中b表示________细胞,c表示________细胞。
(2)图中B淋巴细胞(Ⅰ~Ⅳ)是在________中发育而成,抗原可与________(Ⅰ、Ⅱ、Ⅲ、Ⅳ)发生特异性结合。
(3)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则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________。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
45.为评估大亚湾核电站对周围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得到有关大亚湾周围海域食物网方面的信息,并绘制成如下图所示的简图(注:有机碎屑包括海洋生物尸体分解成的小碎块、食物残余、粪便、还有被河流冲进海中的颗粒物质等,以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含有________条捕食食物链,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种,大型鱼类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浮游动物属于________。
(4)由该食物网可推出,大亚湾海域的群落空间结构在________方向存在较大差异。
(5)核电站运行后,相应区域平均水温上升约0.4 ℃,研究小组比对了核电站运行前后的相关资料,发现相关群落结构虽有所改变,但物种变化幅度不大,这反映了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稳定性。
(6)铯137是核裂变中的一种重要产物,半衰期为30年,进食了铯137会对身体有较持久的影响。研究小组测量发现浮游植物体内铯137的含量为0.01贝克勒尔/千克,则该水域的大型鱼类体内铯137的含量最高可达________贝克勒尔/千克。
46.如图为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据图回答:
(1)浮游植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在________,动植物遗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________。
(2)在不同季节,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所特有的动植物种类,生物的分布和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垂直分布决定的。这些生态因子在垂直分布上的层次越多,水生群落所包含的________也就越多。
参考答案
1.A2.D3.B4.D5.C6.D7.C8.D9.B10.D11.B12.D13.C14.B15.A16.C17.D18.C19.B20.B21.A22.C23.A24.B25.C26.C27.C28.B29.B30.B31.A32.A33.C34.D35.C36.A37.B38.D39.C40.B
41.(1)培养基及培养过程不会产生TSH(答案合理即可)
(2)③甲状腺激素能够抑制垂体分泌TSH ④下丘脑能促进垂体分泌TSH
(3)受体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②促甲状腺激素(TSH) 甲状腺激素 ③对一组家兔饲喂含有等量甲状腺激素的食物,另一组正常饲养 ④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对实验前后的两组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并比较 反馈(负反馈)
42.(1)增大 增大 乳酸 (2)下丘脑 体温调节 (3)神经 免疫(4)第二次免疫反应 (5)吞噬 抗原 T细胞 浆细胞 记忆细胞 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
43.(1)体液 细胞 体液 效应B 记忆B
(2)骨髓 Ⅱ (3)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44.(1)N=Mn/m (2)144 高 (3)8/9(或32/36) (4)2.5∶1
45.(1)生产者(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部分有机碎屑中的化学能 (2)4 3 2 (3)消费者和分解者 (4)垂直 (5)抵抗力 (6)100
46.(1)表水层 底泥层 (2)光 温度 含氧量 生物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