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展开www.ks5u.com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计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
1. 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生物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种间竞争实现的
B.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 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其基因型频率也一定不变
D. 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2. 随着抗生素的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研究人员合成的新型万古霉素,能以新方式阻止细菌细胞壁的构建,还能导致细胞外壁膜渗漏,让致病细菌死亡。该药物进行耐药性细菌测试时,50轮后也没有耐药性个体产生,这表明新型万古霉素可能比目前的抗生素更耐用。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A. 新型万古霉素不会诱导细菌发生该抗生素有关的基因突变
B. 新型万古霉素可能抑制细菌高尔基体的活动,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形成
C. 新型万古霉素使用后细菌将不再发生进化
D. 若出现抗新型万古霉素的个体,说明产生了新物种
3. 下列关于变异、进化相关知识的叙述,不正确是
A. 生物的变异不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进化
B. 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D. 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4. 新华网报道,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 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B. 普通蜣螂发生基因突变形成“生活品位”提高的蜣螂
C. 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D. 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5.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都属于人体内环境
B. 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会影响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K+的浓度会偏低
C. 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垂体释放的相关激素会增加
D.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的渗透压下降,③处的渗透压明显上升
6.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都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 Na+、O2 、葡萄糖、血浆蛋白 B. 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
C. CO2 、血红蛋白、 H+、尿素 D. Ca2+、载体蛋白、氨基酸
7. 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B. 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C. 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
D. 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8. 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A.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9. 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狼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
③某人大脑皮层H区受损,将失去听觉
④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
⑤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的轴突→B的树突或细胞体
⑥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此对应的结构分别是大脑、小脑、脑干
A. ①③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④⑤⑥ D. ④⑤⑥
10. 有一种肾小球炎症常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体检会发现患者体内存在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水浴加热后呈现出紫色
B. 链球菌的抗原会与B细胞产生的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C. 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 患者血浆蛋白经尿液流失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可出现组织水肿
11. 下列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为兴奋状态的是
A. B.
C. D.
12. 下图为反射弧示意图。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①处进行电刺激,则在A、E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
B. 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 ②处进行电刺激,则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
D. ①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神经递质
13. 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 “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不能发挥调控作用
C. 大脑皮层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D. 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
14. 将灵敏电流计连接到图1神经纤维和图2突触结构的表面,分别在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别刺激a、d点时,指针都偏转1次
B. 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C. 由于a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刺激a点,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D. 分别刺激a、b、c、d 4处,其中只有1处指针偏转1次
15. 下列关于神经、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外 K+浓度高于细胞内K+浓度
B. 突触小体上的突触前膜能通过胞吐方式将突触小泡分泌到突触间隙
C. 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可以直接降低血糖浓度
D.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16. 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关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减少
B. 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C. 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D.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17.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动作电位的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B. 组织液是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代谢的主要场所
C. 激素能被体液特异性地运输到相应组织细胞并发挥调节作用
D. HIV能破坏人体体液免疫过程,但不能在人体内环境中增殖
18. 激素调节的发现过程中很多科学家都在其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下表述不合理的是
A. 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囿于理论,没有大胆去质疑、创新
B. 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促进胰液的分泌
C. 盐酸是刺激胰腺分泌胰液的一种间接因素
D. 斯他林和贝利斯推测促胰液素的过程中,加入盐酸后,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
19. 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不会受到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患者体内会发生
A. 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会减少 B. 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会增加
C. 患者的细胞代谢往往比正常人要快 D. 该抗体由浆细胞识别抗原后分泌
20. 如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不同
B. 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升高
C. 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只需要依靠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
D. 血糖调节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21.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
B. 尿素在泌尿系统中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C. 肌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D. 消化道中的营养物质经内环境进入肌细胞
22.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血糖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 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B. 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C. 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D. 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23. 下列关于内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内液构成内环境,占体液的2/3
B. 血浆渗透压主要是靠Na+和K+维持
C.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接近37℃,一日内变化一般不超过1℃
D. 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4.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并释放有活性的e激素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25. 流行性感冒是冬春季节常见的一种髙发性传染病(病原体为流感病毒),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是:高热乏力、全身疼痛,有时还伴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患者一般都会出现持续39℃左右的高烧,此时身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 高热可导致患者体内酶的活性降低,进而影响细胞代谢
C. 感染病毒后引发的细胞免疫会裂解靶细胞并清除血液中的病毒
D. 入侵的流感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26. 下列没有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A. 相邻的高等植物细胞之间 B.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之间
C. 乙肝抗体与乙肝病毒之间 D. 甲状腺细胞与肌细胞之间
27. 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由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实验来探究生长素的成分和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B. 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 温特的实验必须在单侧光下进行,否则不能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
D.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
28. 科学家研究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所得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横放的该植物根和茎的生长方向的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乙中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图甲A点对应生长素浓度
B. 图乙中茎C侧的生长素浓度应小于图甲C点对应生长素浓度
C. 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茎最不敏感
D.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该植物同一器官的生长影响不可能相同
29. 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生长素“两重性”作用特点的是
A. 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 B. 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
C. 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 D. 无籽番茄的形成
30. 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的方向)
A. ②⑤⑦ B. ①③⑥ C. ①④⑥ D. ②⑤⑧
31.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脱落酸和赤霉素在促进茎的生长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
B.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调节都具有两重性
C. 光照、温度是通过改变植物激素的作用来影响生命活动
D.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优点
32. 下列过程能双向进行的是
A. 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 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D. 代谢废物在淋巴和组织液间的运输
33. 某植物的产量与细胞数目、细胞体积及茎的分支数量有关。为研究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对植物产量的影响,将植株离体茎段分组,并分别置于等量不同浓度的GA溶液中,每天光照12小时。一段时间后,茎段平均分支数和产量相对增加率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据图可知,GA对该植物产量的增加方面具有两重性
B. 当浓度为2~5mg/L时,GA能抑制植株分支,促进其产量增加
C. 当浓度为8~11mg/L时,GA对植株分支和产量增加的作用相同
D. 该植株分支数增加,可能与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有关
34.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
B. 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也受基因组控制
C. 植物体内,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D. 化学物质乙烯、吲哚乙酸、吲哚丁酸都是植物激素
35.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 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 推测ABA组叶绿体中[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 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36. 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 一定地区内的人口数量 B. 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C. 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D. 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37. 动物学家考察某生态保护区后,认为当地鹿群正处于增长高峰期,预测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动物学家作出这种判断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A. 鹿群的数量和密度 B. 鹿群的年龄组成
C. 鹿群的性别比例 D. 鹿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38. 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hm2,研究小组釆用标志重捕法调査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10只带有标记。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2400只/hm2
B. 此种方法可以调査该地蚯蚓的种群密度
C. 第一次捕获与第二次捕获的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D. 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39. 随着“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落实,专家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未来几年会有一定的增长。下列有关“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对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没有影响
B. 有助于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
C. 会使我国人口出生率显著提高而死亡率不变
D. 会使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从衰退型直接转变为增长型
40. 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蜜,其身体不会接触到花的柱头。据此作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
B. 该盗蜜行为可能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
C. 密林熊蜂不会为角蒿传粉,因此不影响角蒿的进化
D. 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第Ⅱ卷 (本卷共计50分)
二.非选择题:
41.(10分,每空2分) 图1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是由于河流产生___________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形成物种1和物种2的标志c是___________。
(2)图2中在___________时间段内种群甲发生了进化,在T时___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42.(10分,每空2分)Ⅱ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为研究血浆维生素D3(一种固醇类激素,用VD3表示)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科研人员据血浆VD3含量的水平,将受试者分为3组,跟踪统计4年后的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得出如下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VD3所属的调节方式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 一些Ⅱ型糖尿病患者,进食一段时间后胰岛素的分泌量持续__________(填“等于”、“低于”或“高于”)正常水平。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表现出_____________作用。
(3)据表分析,血浆VD3含量与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呈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正相关”或“负相关”)。研究表明,当胰岛B细胞内Ca2+达到一定浓度后,开始胞吐释放胰岛素,据此,可推测血浆VD3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43.(10分,每空1分)可卡因(cocaine)是一种神经类毒品。下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的形成主要与__________(细胞器)直接相关,其中的多巴胺通过_____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_________(填序号)对递质的识别起着重要作用,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
(2)由图可知,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可卡因进入突触间隙后会__________,使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_,导致大脑“奖赏”中枢的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最终造成人对可卡因产生依赖的不良后果。“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蘼,四肢无力,可能由于体内__________激素的含量减少。
(3)图中没有体现出的内环境组成成分是_______。结构③上发生_______信号的变化。
44.(12分,每空2分)如图是人体体液免疫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________(填字母),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填字母)。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数字序号表示)。
(3)浆细胞一般停留在淋巴结中,每秒钟能产生2000个抗体。浆细胞与分泌抗体相适应的细胞结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多数抗原来说,细胞C的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刺激,一种信号是_________,另一种信号是_________。
45. (8分,每空2分)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_______。
(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_______,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3)ABA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 (10分,每空2分)
(1)地理隔离 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生殖隔离 (2)QR 不一定
42. (10分,每空2分)
(1)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2)高于 拮抗作用 负相关(3)促进胰岛素B细胞吸收Ca2+
43. (10分,每空1分)
(1)高尔基体;胞吐(外排);②;糖蛋白
(2)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阻碍多巴胺的回收;持续兴奋;甲状腺
(3)血浆和淋巴;化学信号变为电信号
44.(12分,每空2分)
(1)细胞C、细胞E 细胞B、细胞C、细胞E
(2)
(3)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达
(4)抗原与细胞C抗原识别受体的直接结合;
细胞B产生的淋巴因子(或细胞因子)作用于细胞C
45. (8分,每空2分)
(1)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 (2)降低 (3)根冠、萎蔫叶片
(4)水是根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参与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