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01
    【生物】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02
    【生物】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组织液 D. 细胞外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体内的液体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人体细胞必需通过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人体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细胞不能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必需通过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故选D。
    2.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
    A. 神经递质 B. 氨基酸 C. 呼吸氧化酶 D. 胰岛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可以看做内环境中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详解】神经递质分泌后进入组织液,故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不符合题意;氨基酸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B不符合题意;呼吸氧化酶只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符合题意;胰岛素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 Na+浓度 B. 渗透压 C. K+浓度 D. O2浓度
    【答案】B
    【解析】
    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水分进出是平衡的,进而保证二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主要是依靠二者的渗透压这一生理指标是接近来实现的,所以选B。
    【考点定位】稳态的维持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 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A. 体液免疫 B. 细胞免疫 C. 自身免疫 D. 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B
    【解析】
    当抗原位于体液中时,机体免疫系统发挥的免疫作用是体液免疫,A项错误;当抗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D项错误;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对自身的正常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C项错误。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
    (1)从作用对象上看,体液免疫清除的是游离在寄主细胞外的抗原及其产生的有毒物质;细胞免疫则摧毁侵入到寄主细胞内的病毒、胞内寄生菌或外来的组织团块、癌变的细胞等。
    (2)从作用方式上看,体液免疫是通过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并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来清除抗原;细胞免疫则是通过效应T细胞(杀伤T细胞)分泌穿孔素使靶细胞溶解死亡。
    5. 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
    A. 由T淋巴细胞产生 B. 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 可裂解乙肝病毒 D. 可被蛋白酶水解
    【答案】D
    【解析】
    当外界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在体液免疫中,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A错误;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抗体能够使抗原失去增殖能力并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在特异性免疫中,机体不会直接裂解抗原,只是通过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而使靶细胞裂解,C错误;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可以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
    【考点定位】体液免疫的过程中抗体的作用
    6.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都有单一的靶器官、靶细胞
    B. 能够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C. 都是含量微少但有高效的调节功能
    D. 都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
    【答案】C
    【解析】
    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故A项错误;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的是酶,激素不起催化作用,B项错误;激素都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C项正确;植物激素由植物的一定部位产生,一般不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D项错误。
    【考点定位】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7. 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长
    B. 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广
    C. 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 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解: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的时间长,A正确;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B正确;
    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部分是激素,还有其它物质,如二氧化碳等,C错误;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激素、二氧化碳等需要体液传送,D正确.
    故选:C.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8. 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 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 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答案】A
    【解析】
    突触是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兴奋传递到突触处,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相继发生的,A项错误,B项正确;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该间隙即为突触间隙,C项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所以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D项正确。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9.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答案】C
    【解析】
    A、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
    B、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血糖含量高于正常,B错误;
    C、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C正确;
    D、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慢,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稳态
    10.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 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答案】D
    【解析】
    在肝糖原与肌糖原中,只有肝糖原能分解后补充血糖,所以②过程只能发生在肝脏细胞中,A项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增加血糖的去路,即促进④⑤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加速⑥血糖转变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加快⑦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同时,胰岛素还能减少血糖的去路,即抑制②肝糖原分解和③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因此,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等过程,抑制②③过程,故B项错误,D项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②肝糖原的分解和③非糖类物质转化的过程,故C项错误。
    【考点定位】血糖平衡的调节
    【名师点睛】血糖平衡调节过程

    11. 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示意图。据图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 ②表示吞噬细胞将处理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
    C. ③表示B细胞接受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
    D. ④过程表示在细胞质基质中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
    【答案】D
    【解析】
    ①过程表示吞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的过程,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项正确;②表示吞噬细胞将处理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B项正确;③表示B细胞接受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C项正确;④过程表示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外液中,D项错误。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体液免疫的过程图解

    12. 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
    A. 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 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
    C. 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
    D. 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使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所以选D。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向光性的原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 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如果测量幼茎靠近物体的一侧和远离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会发现
    A. 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差不多
    B. 靠近物体的一侧低于远离物体的一侧
    C. 靠近物体的一侧高于远离物体的一侧
    D. 幼茎两侧生长素浓度分布和单侧光照有关,与哪侧靠近或远离物体无关
    【答案】B
    【解析】
    根据植物的向性运动的特点,牵牛花的茎在靠近物体的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细胞纵向伸长较慢,而远离物体的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纵向伸长较快,只有这样,牵牛花的茎才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所以选B。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名师点睛】注意:单侧光照射能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使向光的一侧分布得少,背光的一侧分布得多,这是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横向运输的结果。
    14. 下图是某研究小组进行的“某除草剂对玉米幼苗及玉米地杂草生长影响研究”的结果图。根据该实验结果你认为该除草剂建议使用的最佳浓度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由图可知,a点时会促进杂草的生长,A错误;
    B、由图可知,b点时也会促进杂草的生长,B错误;
    C、由图可知,c点时除草剂既不抑制也不促进杂草的生长,C错误;
    D、由图可知,d点时除草剂抑制杂草的生长,促进玉米的生长,D正确.
    故选:D.
    15.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温度、食物
    B. 温度、光照
    C. 温度、温度
    D. 光照、食物
    【答案】D
    【解析】
    引起森林群落中国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食物,因为光照影响植物的分布和分层,为动物则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不同层次的植物为不同的动物提供食物因而动物因食性的不同而分层。
    【考点定位】群落的结构特征
    【名师点睛】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与动物的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
    16.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 )
    A. 固定CO2 B. 分解有机物 C. 利用光能 D. 合成有机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固定CO2是生产者的作用,A错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B正确;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C错误;合成有机物是生产者的作用,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17. 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 冰川泥上长出了植物
    B. 草原的放牧演替
    C. 弃耕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D.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答案】A
    【解析】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冰川泥上植被已经彻底破坏,因此冰川泥上长出了植物属于初生演替,A项正确;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草原的放牧演替、弃耕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均属于次生演替,故B、C、D项错误。
    【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
    【名师点睛】1.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
    经历时间漫长
    经历时间较短
    影响
    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2.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1)从起点上判断
    ①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是初生演替。
    ②起点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和速度上判断
    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1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 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降低生物的多样性
    C. 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可能降低或升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详解】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中的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A错误;外来物种入侵因其缺少天敌制约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B正确;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就是红树林的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可能降低或升高,D正确,故选A。
    19.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 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 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受空间和资源条件限制,S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K值,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使K值提高,A正确。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c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正确。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0. 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B. 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C. 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④途径中
    D. 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A项正确;输入到每个营养级的能量中,会有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而消耗,因此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B项正确;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一部分,去路包括在⑥途径中,C项错误;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特征,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D项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名师点睛】正确理顺某营养级获取能量的过程及该能量的去向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以第二营养级为例,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流程图如下:

    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将某一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误认为是该消费者的同化量;正确的理解是:由于“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未被同化,所以仍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与上一营养级遗体残骸所含的能量性质相同,属于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二、多项选择题
    21. 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B. 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 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 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答案】ACD
    【解析】
    下丘脑有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A项正确;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B项错误;下丘脑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的分泌,C项正确;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D项正确。
    【考点定位】下丘脑的功能
    【名师点睛】对机体稳态中下丘脑功能的分析
    (1)作为感受器:如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2)传导:如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感。
    (3)作为效应器的分泌功能
    ①水盐平衡

    ②体温调节

    (4)作为神经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

    从图中可以看出,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下丘脑的部分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22.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
    A. 都能产生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B. 都能产生与靶细胞结合的效应细胞
    C. 参与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的
    D. 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答案】CD
    【解析】
    体液免疫中浆细胞分泌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中没有抗体产生,A项错误;细胞免疫过程中能产生与靶细胞结合的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而体液免疫中不能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B项错误;参与反应的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T淋巴细胞是造血干细胞随血液流经胸腺时,在胸腺分泌的胸腺素的作用下分化、发育形成的,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C项正确;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能产生记忆细胞,D项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
    对象
    侵入体液(内环境)中的病原体和毒素
    已被抗原感染的体细胞——靶细胞、癌细胞、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等
    作用
    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
    作用
    过程



    关系
    ①对于细菌产生的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②对于胞内寄生物(如病毒),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物一旦进入靶细胞,细胞免疫破裂靶细胞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23. 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B. 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只运送至靶细胞
    C. 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反馈调节维持含量的动态平衡
    D.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
    【答案】B
    【解析】
    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A正确;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运送至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细胞,B错误;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反馈调节维持含量的动态平衡,C正确;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D正确。
    24.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
    B. 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 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D. 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幼嫩的枝条生理代谢活跃容易成活,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
    【详解】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芽较多的嫩枝生理状况好,更容易成活,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应该选用芽较多的较嫩枝条,A正确;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浓度越高,处理的时间越短,B错误;生长素类似物对环境中的植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C正确;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最适浓度两侧,对于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应该具有两个,D正确,故选AC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对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5.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蜣螂同化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B. 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5/N2×100%
    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
    D. N5的去向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答案】B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主要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
    【详解】蜣螂同化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A错误;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是N2,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是N5,所以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5/N2×100%,B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0,流向蜣螂的能量N6是来自生产者,C错误;N5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可以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正确,故选B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键是弄清各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去向,然后根据要求分析作答。
    三、非选择题
    26.下图是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液体是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正常情况下,液体④处的O2浓度_________(填“>”“<”或“=”)液体②处,液体①处的CO2浓度_________(填“>”“<”或“=”)液体⑤处。
    (3)正常情况下,液体①的渗透压和液体④的渗透压大小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若人体严重营养不良,则会引起___________。
    (4)正常人体中,饭后1小时左右,肝细胞大量合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饭后6小时,①处的葡萄糖浓度__________(填“>”“<”或“=”)⑤处。
    【答案】 (1). ② (2). ③④ (3). > (4). < (5). 相同 (6). 组织水肿(组织液增多或液体 (7). 肝糖原 (8). <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内环境的组成及内环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①处血液流动的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①是动脉端,②内的液体是细胞内液,③内的液体是淋巴,④是组织液,⑤内的液体是血浆;内环境由③④⑤组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详解】(1)图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液体是②细胞内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淋巴和④组织液。
    (2)O2和CO2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都是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运输,细胞代谢需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正常情况下,液体④组织液处的O2浓度>液体②细胞内液处,液体①处的CO2浓度<液体⑤处。
    (3)正常情况下,液体①的渗透压和液体④的渗透压相同,若人体严重营养不良,使血浆蛋白含量过少,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血浆的吸水能力减弱,组织液中的水分子回渗到毛细血管中的速率降低,使血浆中大量水分透过毛细血管管壁进入组织间隙而引起组织水肿。
    (4)正常人体中,饭后1小时左右,血糖含量高,肝细胞大量合成肝糖原,饭后6小时,血糖含量低,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故①处的葡萄糖浓度<⑤处.
    【点睛】本题结合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血糖调节等知识,要求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的名称;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7.如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请据图回答:

    (1)当血液中B含量增加时,能引起的生理反应有( )
    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②垂体、下丘脑分泌的所有激素减少③体温一定升高 ④神经系统兴奋性加强⑤胰岛素分泌减少
    (2)C代表的激素是______.A、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____中(填数字).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③中,然后与Ach受体(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Ach进入③的过程中,穿越生物膜的层数是______.
    (4)研究表明,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它除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___________病.
    【答案】 (1). ①④ (2). 促甲状腺激素 (3). 促进 (4). 抑制 (5). ① (6). 糖蛋白 (7). 0 (8). 自身免疫病
    【解析】
    【分析】
    1、据图甲分析,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甲状腺激素,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D表示胰岛分泌的相关激素。
    2、据图乙分析,①表示突触小泡,②表示突触前膜,③表示突触间隙,④表示突触后膜。
    【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B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的功能是促进细胞代谢、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当血液中B含量增加时,能引起的生理反应有:
    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①正确;
    ②垂体、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减少,不是垂体、下丘脑分泌的所有激素减少,②错误;
    ③体温是否升高是产热和散热的综合,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体温不一定升高,③错误;
    ④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加强,④正确;
    ⑤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与胰岛素没有直接的关系,⑤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⑤中①④正确。
    (2)分析题图可知,C是促甲状腺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有促进作用,B是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有抑制作用。
    (3)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其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Ach进入③突触间隙的过程是胞吐过程,不属于跨膜运输,因此穿越生物膜的层数是0。
    (4)正常情况下,抗体作用于抗原,不以自身的正常细胞作为抗原,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抗体作用于自身的正常细胞,属于自身免疫疾病。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神经调节的过程,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理解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形成知识的内在联系。
    28.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l或抗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汉字、数字及箭头表示)。
    (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丙代表____________,影响丙分泌C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和D之间通过___________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___________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
    【答案】 (1). 感受器甲→4→下丘脑→5→丙 (2). 胰岛B细胞 (3). 血糖 (4). 神经递质 (5). 胰高血糖素 (6). 拮抗 (7). 神经和体液调节 (8). 抗体1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丙)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A细胞(丁)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图中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得胰岛素不能合成分泌,血糖浓度升高;抗体2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血糖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详解】(1)根据试题分析,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感受器甲→4→下丘脑→5→丙。
    (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丙代表胰岛B细胞,丙分泌的C是胰岛素,影响丙分泌C的物质有血糖、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
    (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胰岛素和D胰高血糖素之间通过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
    (4)抗体1致病原因是由于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点睛】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血糖的调节及实验分析,意在考查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解题的关键是要对题图的过程分析清楚,理解抗体1和抗体2引起糖尿病的原因。
    29.如图是人体体液免疫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___________(填字母),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填字母)。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数字序号表示);此免疫反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浆细胞一般停留在淋巴结中,每秒钟能产生2000个抗体。浆细胞与分泌抗体相适应的细胞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多数抗原来说,细胞C的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刺激,一种信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信号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C、E (2).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 B、C、E (4). (5). 快而强 (6).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达 (7). (8). 抗原与细胞C抗原识别受体的直接结合 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用于细胞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体液免疫的模式图,其中细胞A为吞噬细胞,能吞噬和处理病原体,暴露出其抗原;细胞B为T细胞,能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能合成与分泌抗体;细胞E为记忆细胞。
    【详解】(1)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细胞C(B细胞)和细胞E(记忆细胞);图中细胞A(吞噬细胞)能够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细胞D(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因此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B(T细胞)、细胞C(B细胞)、细胞E(记忆细胞)。
    (2)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细胞E(记忆细胞)能识别该抗原,并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细胞D(浆细胞),该细胞能产生大量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凝集反应,从而将抗原消灭,其具体过程为:,此免疫反应特点是快而强。
    (3)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因此浆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特别发达。
    (4)对于多数抗原来说,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刺激,一种信号是抗原与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的直接结合,另一种信号是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用于细胞C。
    【点睛】本题结合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0.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除激素的因素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为________(填“自变量”、“因变量”或“无关变量”)。 图中“?”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________(填“会”、“不会”或“不一定”)减少。
    (3)据图推断IAA和GA3混合使用后具有________作用。后续实验发现,适宜浓度的GA3处理芽尖细胞,分裂间期明显变短,间期分子水平上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
    (4)用一般的理化方法很难检测出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现将某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若胚芽鞘能够生长,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量的生长素。该实验的缺陷及补救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无关变量 (2). 不加激素(加等量蒸馏水) (3). 生长素被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或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4). 不一定 (5). 协同 (6). 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7). 缺少对照组 (8). 增加一组将空白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的实验
    【解析】
    【分析】
    生物实验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确定实验题目一般是按照“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有何影响”来确定据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对玉米胚芽鞘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2、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IAA)和赤霉素的种类,因变量是胚芽鞘长度,其他属于无关变量,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分析、评价和完善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
    【详解】(1)该实验中,激素属于自变量,除激素的因素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称无关变量,图中“?”组为对照组,处理方式是不加激素(加等量蒸馏水)。
    (2)由于生长素被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故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由于不能确定生长素的最适浓度,故低于m浓度时的生长素的作用可能高于或低于m浓度的促进作用,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不一定减少。
    (3)据图数据可知,IAA和GA3混合使用的一组生长明显高于单独使用IAA和GA3的一组,故说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细胞分裂间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现将某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若胚芽鞘能够生长,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量的生长素。该实验的缺陷及补救措施分别是缺少对照组,应增加一组将空白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的实验。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及相关实验设计的探究,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变量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获取结论。
    31.绿色大米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某研究小组对其进行了相关调查.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法,选取样本的关键_____.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2)
    1
    1
    1
    1
    1
    1
    田螺数量(只)
    16
    19
    16
    20
    16
    15
    (2)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小型蛙引入稻田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型;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_______________,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
    (3)水稻收获后,耕翻后的稻田中播种了冬小麦,11月下旬又是一片绿油油的,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演替,这种演替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样方 (2). 随机取样 (3). 17只/m2 (4). S (5). 1/2N (6). 增长型 (7). 次生 (8). 时间较短、速度较快
    【解析】
    【分析】
    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活动能力小、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由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
    2、分析题图:图示为蛙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T0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T0-T1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T1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T1-T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T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
    【详解】(1)田螺活动范围小,适宜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不掺杂主观因素;种群的种群密度是各个样方密度的平均值,因此根据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16+19+16+20+16+15)÷6=17只/m2.
    (2)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一直增加,到t2时刻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所以呈“S”型曲线,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种群的数量为1/2N,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3)水稻收获后,耕翻后的稻田中播种了冬小麦,11月下旬又是一片绿油油的,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这种演替的特点是时间较短、速度较快。
    【点睛】本题考查了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生物防治的优点等知识,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32.2010年11月在坎昆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确立各国“X气体”减排目标;如果坎昆会议制定的所有目标均顺利完成,全球“X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摄氏度,请据此资料回答:

    (1)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______,各国气体排放均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的特点是______.
    (2)上图1为生态系统中该气体的生成和构成该气体的某种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________,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则乙是______ ,过程⑤表示_________作用.
    (3)设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食物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____________ 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4)新型生态农业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的生态学原理,使废物资源化,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 (1). CO2 (2). 全球性 (3). 生物群落 (4). 生产者 (5). 分解者的分解 (6). 3.0×107 (7).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8). 能量多级利用(能量流动) (9). 物质循环再生(物质循环)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及太阳光能的输入可判断出乙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甲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丙和丁均为消费者。
    分析图2:图2为一简单的食物网示意图,E为生产者,B和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D为三级消费者。
    【详解】(1)向大气中过量排放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气体X为CO2;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特点,因此各地的CO2排放量对全球气候均产生影响.
    (2)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分解者、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过程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图2中,C同化能量为5.8×108-1.3×108-1.5×108=3×108 kJ,因此A获得的能量为3×108×10%=3×107kJ.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新型生态农业遵循能量多级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再生(物质循环)生态原理,使废物资源化,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的名称;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掌握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食物网计算出A的同化量。
    33.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能在pH值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h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d,在不同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具体课题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第5d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台盼蓝是一种大分子染料),
    ②先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好临时装片。若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再盖上盖玻片,则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酵母菌未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就观察计数,则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统计__________________(被、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4)已知血球计数板的大方格为1mm×1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时一个大方格观察值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____________个.
    【答案】 (1). 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2). 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 (3). 盖玻片 (4). 用滤纸(吸水纸)吸去 (5). 偏大 (6). 偏小 (7). 不被 (8). M×106
    【解析】
    【分析】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
    【详解】(1)该实验中,每天应在同一时间取样,因此第五步中应在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2)分析实验表格可知,实验中自变量包括温度和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的浓度,因此抗原确定本实验的课题名称是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
    (3)②将酵母菌滴加到血球计数板上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若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再盖上盖玻片,则实验结果偏大。
    ③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不能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活菌,所以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时,应只记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4)已知血球计数板的大方格为1mm×1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时一个大方格观察值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一个大方格观察值÷1个大方格容积×稀释倍数×溶液体积=M÷(1mm×1mm×0.1mm×10-3)×10×10=M×106个。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动态变化,在解答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单一变量的理念分析实验表格,酵母菌数量的计算是考生的难点,在计算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公式,平时练习过程中应加强此方面的训练。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