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试题:第8、9讲巩固练(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试题:第8、9讲巩固练(含解析)01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试题:第8、9讲巩固练(含解析)02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试题:第8、9讲巩固练(含解析)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试题:第8、9讲巩固练(含解析)

    展开

    第8、9讲巩固练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地域性分布

    1

    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2

    法家思想兴起的社会背景

    3

    老子思想

    4

    儒墨思想比较

    5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代新儒学以道德教化维护统治

    6

    汉代新儒学的政治化

    7

    儒学对士族集团形成的影响

    8

    汉代皇室重视儒家思想

    9

    汉末儒家忠君思想进一步强化

    10

    儒学对法律的影响

    11

    东汉礼法矛盾的调和

    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

    1.(2018·齐鲁名校模拟)《史记·儒林传》记述了当时的学术源流: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淄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结果

    B.西汉政府政策调整的结果

    C.齐鲁之地经济最为发达

    D.百家争鸣历史格局的遗留

    解析:D 材料说明儒家经典主要源于今山东附近,焚书坑儒主张打压儒家文化,与题干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西汉罢黜百家能够体现儒家的正统地位,但不能改变儒家经典的起源地,故B项错误;汉代关中地区的文化最为发达,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文化盛于齐鲁,故D项正确。

    2.(2018·山东潍坊一模)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  )

    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解析:D 从孔子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在平常的时候说鲁国的语言,在诵读经典和执行礼事时用雅言,这一方面避免了因各地方言差异造成对经典的曲解,另一方面尊重王室,有助于以先王之训典教化天下,形成文化大一统,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只体现出孔子一个人的态度,A项错误;孔子平日里都用鲁国语言来传道,故B项错误;C项材料未体现。

    3.(2018·东北三省四市一模)有学者认为:昔日维系社会之纲纪逐渐失效,且诸侯强大之事实,与攻伐兼并,互为因果。……侵略与自卫皆有待于富强。于是君权之扩张遂同时成为政治上之需要与目的,而政治思想亦趋于尊君国任法术之途径矣。这一观点可以说明(  )

    A.法家思想兴起的客观背景

    B.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动机

    C.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必然

    D.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

    解析:A 由材料君权之扩张遂同时成为政治上之需要与目的,而政治思想亦趋于尊君国任法术之途径矣可知加君权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法家思想兴起的客观背景,故A项正确;由材料诸侯强大之事实,与攻伐兼并可知为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家集权的思想而非百家争鸣,故C项错误;大一统局面形成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故D项错误。

    4.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以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该思想(  )

    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

    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 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

    解析:A 根据材料可知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是源于天道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从自然界运行的规律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这是源自对春秋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思,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老子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排除B项;希望通过重建等级社会秩序的是孔子,故排除C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是顺应自然法的思想,故排除D项。

    5.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并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与当时儒家的思想相比,墨家更注重(  )

    A.区别等级名分 B.维护血缘关系

    C.讲求实际功利 D.强调重义轻利

    解析:C 墨子主张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孔子所说的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A、B两项错误。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与儒家强调的重义轻利是针锋相对的,C项正确,D项错误。

    【新知生成】 孟子对墨子的批判

    孟子对于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完全否定的,在孟子看来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对于宗法血亲社会的否定,缺乏社会基础和人性基础。但另一方面,墨子的兼爱思想的思考点是恰恰作为儒家代表的孟子所不能理解的。因此孟子曾批判墨子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6.(2018·广东佛山二模)据宋人徐天麟《西汉会要·食货六》记载:西汉前后共赈济灾荒计三十七次,其前期仅有八次,而此后则多达二十九次。这反映了西汉(  )

    A.前期黄老思想影响了国家治理成效

    B.自然灾害的频繁

    C.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统治思想的转变

    解析:D 根据材料可知,西汉从前期到后期,国家赈灾次数增加,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前期以黄老思想治国,提倡无为而治,赈灾次数较少。而西汉后期,儒学成为治国思想,倡行仁政。且汉代新儒学主张天人感应,以天降灾变,警示统治者施行仁政,材料现象体现了西汉统治思想的转变,故D项正确。A项仅体现西汉前期状况,不全面。B项只是材料反映的现象并非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体现汉代儒学作为治国思想对政府行为的影响,而非董仲舒主张,排除C项。

    7.(2018·河北保定二模)汉代统治者在选择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对于汉代统治者来说,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没有的特殊功效。汉代以忠孝治天下(  )

    A.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B.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C.遏制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D.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践

    解析:A 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没有的特殊功效可得出儒学与政治相结合,政治伦理化、儒学政治化,故A项正确;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不能体现向学,故B项错误;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没有提到对其他思想的打击,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汉代治天下的手段,未体现以民为本的出发点,故D项错误。

    8.(2018·广东广州二模)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

    B.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

    C.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

    D.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

    解析:D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兴起,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经魏晋形成士族集团,体现了儒学对士族集团形成的影响,其后士族集团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者,进一步反映了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故D项正确。

    9.(2018·广东广州二模)

    历史材料

    出处

    其(刘贺)天资喜由乱亡(无),终不见仁义……荒淫迷惑,失皇帝礼仪,乱汉制度

    《汉书·武五子传》

    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刘贺),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

    《汉书·儒林传》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约5 000枚竹简,包括《悼亡赋》《易经》《礼记》《孝经》《医书》《论语》等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

    上表是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历史材料。据此可知(  )

    A.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

    B.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

    C.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

    D.刘贺以皇帝的身份下葬

    解析:B 根据材料,《汉书·武五子传》抨击刘贺不见仁义、不重礼制等,可见儒学素养成为衡量诸王的重要标准;《汉书·儒林传》直接反映诸王的教育内容为儒学;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的文物进一步反映汉代皇室对儒学的重视。再结合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知儒学在当时已取得思想界、政治界的权威地位,故为当时社会及皇室所重视,故B项正确。A项只符合《汉书·武五子传》,与后两个材料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四书说法始于宋代;D项不符合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刘贺是以海昏侯的身份下葬,故排除。

    10.(2018·河北衡水二调)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儒家忠君思想的进一步强化

    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解析:C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之后忠君爱国思想在士大夫心目中逐渐根深蒂固,东汉豪强和权臣称帝挑战正统的主流思想,所以他们不敢轻易采取行动,说明东汉末与西汉末相比,儒家忠君思想进一步强化,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豪强和权臣只是不敢称帝,但是敢于对抗中央,故A项错误;尊崇君权神授就不会有地方作乱,排除B项;D项材料体现不出。

    11.(2018·河南郑州一模)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

    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

    D.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

    解析:B 根据所学知识,汉代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社会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材料中《公羊春秋》《诗》《礼记》等是儒家经典之作,儒家强调上下尊卑,同罪不同罚。以儒家经典作为量刑依据,法律中增加体现儒家思想的条文,说明法律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史实错误,儒家思想为主流观念;题干未涉及判案的随意性,故排除C项;儒家经典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排除D项。

    12.东汉时女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诣县自首,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因国法杀人者死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最终汉灵帝下旨,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烈女。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B.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C.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 D.执法行为具有随意性

    解析:B 材料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因国法杀人者死而犯难,说明县令在执法时顾虑到若对赵娥处刑则与儒家纲常伦理相悖,因而拒绝受理此案;又据最终汉灵帝下旨,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烈女’”,这表明统治者在法律与纲常伦理发生冲突时,会偏重对纲常伦理的维护,体现出执法者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故B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D两项是对题干材料的误读,排除这两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8·江苏四市一模)儒、法两学派思想是古代中国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性而已(如果只有本性),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荀子》

    材料二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呵斥)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三 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先帝(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汉书·元帝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荀子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韩非子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秦朝施政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汉元帝与汉宣帝治国理念的分歧及其本质。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今人之性,固无礼义得出人天性不知礼义(或人性本恶);根据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得出通过学习、思考获取礼义;根据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得出礼义规范个人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战国时期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的局势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得出以法治国;根据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得出厚赏重罚;根据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得出法令统一。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积极影响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消极影响是容易造成暴政,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国家灭亡。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先帝(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宣帝……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得出元帝重视儒学,宣帝是儒法并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1)主张:人天性不知礼义(或人性本恶);通过学习、思考获取礼义;礼义规范个人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背景: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封建制度确立);礼崩乐坏。

    (2)主张:以法治国;厚赏;重罚;法令统一。(任答三点)

    影响:积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消极:造成暴政,激化矛盾。

    (3)分歧:元帝重儒;宣帝儒法并用。

    本质:维护统治。

    14.(2018·北京四中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早年以为业,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他除了通晓迎生送葬的礼仪外,还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办私学,授徒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孟子将孔子的思想系统化并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提出了人唯有不忍人之心的性善论,不忍人之政的仁政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道观,由博返约的认识论,养吾浩然正气的人格论,其主要学说体现在《孟子》一书中。荀子一方面强调人自身的修养,强调圣人、君主对人民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他又看到只讲礼义,不讲法度,只重教化,不重刑罚,并不能维持社会统治秩序。因而他的思想不局限于个体的仁义孝悌,而且强调集体的礼法纲常,主张礼法

    并重。

    ——田苗苗《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脉络。

    解析: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是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政治上是分封制的瓦解和诸侯争霸;思想文化上是私学兴起和士的兴起。第二小问,提炼材料相关信息,分别说明孔子、孟子、荀子等人对儒学发展的贡献即可。

    答案: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需要人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与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盛;(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

    脉络:春秋晚期,孔子兴办私学,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创立儒学;战国时期孟子将孔子的思想系统化并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荀子强调集体的礼法纲常,主张礼法并重,新发展了儒学。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试题:第8、9讲巩固练(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