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3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7539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3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7539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3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75391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1含解析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3含解析
展开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选编练题题(3) 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每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似乎都与技术变革息息相关。如今,正是新的技术革命爆发的前夜。②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③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处心积虑,亲力亲为。④82岁高龄的袁隆平面对辉煌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实验田,依然从北到南查看育种基地。⑤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⑥自2015年6月起,经过三个月的改造,仁和花园焕然一新。如今,小区活动广场内篮球场、健身器材、桌椅等一应俱全。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解析:选D ①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句中形容时代与技术的关系恰当。②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此处用错对象。③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此处用错褒贬。④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此处使用正确。⑤穿云裂石:意为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此处用错对象。⑥焕然一新:是指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含褒义;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这里指小区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用正确。 2.(病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相关部门公布了19家存在大量低俗内容的网站的名单,能否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网上低俗风蔓延,是保护未成人健康成长、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B.最近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快,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经营者串通涨价、哄抬价格和变相提价,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C.日本丰田汽车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脚垫门”、“加油踏板门”等相继出现,原因是过度扩张、忽视质量问题造成的,丰田“召回门”事件无疑给国内的一些汽车企业敲响了警钟。D.人们普遍担心,迟早要出现的克隆人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数百万年的两性生殖方式,使人类在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遭遇巨大挑战。答案:D (A两面对一面,应将“能否”删掉;B.成分残缺,应在“变相提价”后加上“等价格违法行为”C. 结构杂糅 “原因是……造成的”,应改为“原因是……_”或“是由……造成的”。)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面对生意上处于困境的小黄,小王知道他最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于是拍着他的肩膀说:“放心,选择好努力方向,我一定鼎力相助。”B.暑假期间,几个同学回来聚在一起,其中一个同学拿出自己近来所写的文章时说:“这是我近期的拙作,各位同学请多雅正。”C.黎明在一家商场买了几件衣服,衣服款式新颖、做工精细,该商场的服务员态度也很热情,于是他付完款说:“下次还会来惠顾!”D.“他是我工作上的好搭档,令尊和家父也是好朋友,我们两家关系一直都很不错。”李强在向记者介绍他的同事小王时这样说。答案 B解析 A项鼎力:敬辞,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用在这里不得体,可改为“尽力”。C项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用于自己不合适。D项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一般不用于第三方。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它所催生的,应是民族复兴、区域发展的伟大梦想,而不是个人投机、借势炒作的臆想。对于雄安新区的建设,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把每一寸土地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关部门必须制定有效政策,只要制定出有效政策,就能防止房地产炒作;防止了房地产炒作,就能排除一切干扰,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就能圆满实现。①制定出有效政策不一定能防止房地产炒作。② 。③ 。答案 ②防止了房地产炒作不一定能排除一切干扰 ③排除一切干扰,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也不一定能圆满实现 二、古代文化知识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制,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B.丧服,指为哀悼死者而穿的服装;服除,指穿上丧服,意谓开始守孝。C.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在古代书信中,也用于表示对对方尊崇的敬语。D.讣闻,又叫“讣告”,是向亲友报丧的通知,多附有死者的事略。讣闻是一种应用文体。答案 B解析 “服除”中“除”的意思是除去。“服除”指脱去丧服,意谓服丧期满。 三、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反复吟唱,给全诗营造出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的两句是“ ,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表达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的句子是“ ”。答案 (1)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2)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3)提携玉龙为君死 四、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雨余小步王夫之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竹箨[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注 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出对美景的喜爱。B.第二句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C.颔联描写诗人扶杖出行被困春泥的情状,并通过描写一路所见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蓬勃。D.尾联写诗人为鹁鸠动听的啼叫所打动,而不打算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生活的喜爱之情。E.诗歌紧扣“雨余”着笔,选取了“斜照”“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2.本诗风格清新,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答: 答案精析1.CD [C项颔联没有写“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因而此句无生机蓬勃之象。D项不是直抒胸臆。]2.①语言清爽。用语不事雕琢,明白晓畅,如“莲花莲叶”“疏雨疏风”“垂虹疑饮双溪水”等。②景物清新。柳塘莲叶、砌草柔美、彩虹饮水等描绘出雨后风景的清新自然。③情感轻松。雨余小步,见美好春景,落寞中暂得轻松愉悦。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事实确乎如此。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养民”“爱民”,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随之而来者,则是官员为官意识、习气的三大转变:一是从“养德”转变为“养态”,士大夫不再为可怒、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果毅的德容,而是追求宽厚浑涵,不再任事敢言、忧国济时的俗状;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营营于富贵身家,将社稷苍生委质于自己,不再认真做事;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乾旋坤,继往开来,转而变为追求富贵。(选自《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新华文摘》,有删改)1.对“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按照原始儒家的观点,其核心内容是兼善天下。B.是原始儒家的理想,外在表现为依附国家体系。C.是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即怀抱“孔颜之乐”。D.后期发生了异化,出仕的目的转向了个人私利。[解析] C结合文本内容“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可知,“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并非等同于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更不能和“孔颜之乐”划等号。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前两段从中国文化源头说起,通过分析仕与隐的不同,明确本文的讨论重点,即为何有人“居朝廷”有人“处江湖”。B.第三段承上启下,分析“士人必须出仕做官”的原因,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任职是士人实践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C.第四段进一步阐述士人出仕做官体现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强调士人阶级的这种依附主要不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D.第五段着重剖析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异化的情况,即做官目的、依附国家体系的性质、为官意识与习气等的转变。[解析] A结合文本内容“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可知,“通过分析仕与隐的不同明确本文的讨论重点,即为何有人‘居朝廷’有人‘处江湖’”与原文意思不符。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仕与隐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服务天下百姓,后者是为了成就自我。B.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开始异化并逐渐衰退。C.儒家的忧乐观既包括“孔颜之乐”又含万民之忧,主要是为兼济天下。D.为了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积极入仕成为士人的必然选择。[解析] B结合文本内容“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可知,“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开始异化并逐渐衰退”不合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