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细胞呼吸(含解析) 练习
展开课时作业(九) 细胞呼吸
1.[2018·辽宁大连联考]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酒精和CO2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H]产生,第二阶段有[H]的消耗
D.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少
答案:C 解析: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乳酸,A错误;[H]与氧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发生于线粒体内膜,B错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二阶段,C正确;脂肪与糖类相比,C、H比例大,O比例小,相同质量的脂肪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比糖原多,D错误。
2.[2018·福建龙岩五校联考]从内地到西藏旅游,很多人开始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pH略有下降
B.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
C.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多,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
D.由于氧气缺乏,导致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了第二、三阶段的进行
答案:D 解析:人进入高原后,由于氧气含量下降,无氧呼吸增强,产生乳酸增加,内环境pH略有下降,A正确;O2浓度降低,无氧呼吸增强,细胞产生的能量减少,B正确;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由于无氧呼吸增强,有氧呼吸减弱,因此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能量增多,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C正确;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的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氧气减少直接影响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D错误。
3.[2018·湖南十校联考]在温度、光照都适宜的条件下,将消毒后有生活力的小麦种子一直浸没在无菌水中,会使种子死亡。下列对种子死亡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
A.缺乏胚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B.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C.呼吸作用的产物对其产生毒害作用
D.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
答案:C 解析:小麦种子萌发早期,胚芽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胚乳,故不会缺乏营养物质;种子不会进行光合作用;种子一直浸没在无菌水中,由于缺乏氧气,而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导致种子死亡;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
4.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是在线粒体中产生的
B.反应可以在人体中进行的过程为①②④
C.酵母菌能够进行的过程为①②③
D.图中②过程需要氧气并且产生大量能量
答案:A 解析:图中A是丙酮酸,是葡萄糖经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该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而不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A错误。人体细胞中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的肌细胞中可以产生乳酸,但不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图中②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其中第三阶段需要氧气,并且释放大量能量。
5.[2018·广州考前热身]科研小组将分离得到的某动物细胞膜放在特制的槽中央,左侧加入5%葡萄糖溶液,右侧加入蒸馏水,一段时间后,从右侧取少量溶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呈蓝色,将动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加到左侧后,发现右侧用斐林试剂检测呈砖红色,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质基质提供了运输葡萄糖的载体
B.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
C.水分子在膜两侧双向移动
D.葡萄糖跨膜运输需要能量
答案:A 解析:运输葡萄糖的载体应位于细胞膜上,而不是位于细胞质基质中。
6.将酵母菌细胞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甲、乙、丙试管中均有ATP产生
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答案:B 解析:甲试管中放入的是细胞质基质,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甲试管中的葡萄糖可以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生成酒精和CO2,A错误;乙试管中有线粒体,葡萄糖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发生反应,B正确;由于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因此不产生ATP,C错误;丙试管中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丙试管中的葡萄糖只能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生成酒精和CO2,D错误。
7.[2018·甘肃兰州月考]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呼吸底物为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产生的[H]少
B.成熟的红细胞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产生ATP的
C.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破坏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
D.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答案:B 解析: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H]的比例是4∶24,A正确;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由于人体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所以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破坏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C正确;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D正确。
8.[2018·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二诊]下列细胞结构,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能产生CO2的是( )
A.肝细胞的线粒体基质
B.乳酸杆菌的细胞质基质
C.酵母菌的线粒体基质
D.水稻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
答案:B 解析:人体肝细胞和酵母菌的线粒体基质内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将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A、C不符合题意;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水稻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内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D不符合题意。
9.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此时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答案:B 解析:据题图可知,CO2的释放量在氧浓度为c时最少,因此氧浓度为c时细胞呼吸最弱,最适合储藏该植物器官;氧浓度为b时,氧气的吸收量为3,CO2的释放量为8,通过计算可知,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氧浓度为c时,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说明此时存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相等,说明该器官可以只进行有氧呼吸,而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
10.[2018·山西孝义模拟]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瓶内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氧气浓度 | a | b | c | d |
产生CO2的量(mol) | 9 | 12.5 | 21 | 30 |
产生C2H5OH的量(mol) | 9 | 6.5 | 3 | 0 |
①a氧气浓度接近0;d浓度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②b浓度时,经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5 mol
③c浓度时,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丙酮酸分子之比为3∶1 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等量CO2时的氧气浓度介于c和d之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由表中信息可知,a氧气浓度条件下,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与酒精的量相等,此时a接近于0,d氧气浓度条件下无酒精产生,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①正确;②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酒精的量相等,b浓度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的量是6.5 mol,因此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5 mol,②正确;③c浓度时,酵母菌产生的酒精是3 mol,因此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5 mol,则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8 mol,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3 mol,在呼吸作用第一阶段中,1 mol葡萄糖产生2 mol丙酮酸,因此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丙酮酸分子之比为(3×2)∶(1.5×2)=2∶1,③错误;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等量CO2时,产生的CO2总量与酒精量之比为2∶1,因此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等量CO2时,氧气的浓度介于b和c之间,④错误。
11.[2018·安徽皖北联盟联考]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
B.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
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答案:B 解析:甲装置中含有温度计,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A正确;乙装置中NaOH溶液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向左移动可代表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是否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微生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正确。
12.“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答案:D 解析:从图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变化可判断,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开始出现无氧呼吸,cd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存,但bc段有氧呼吸占优势,cd段有氧呼吸强度不再增加,无氧呼吸强度逐渐上升,A错误;运动强度大于c后,虽然无氧呼吸增强,但人体无氧呼吸不产生CO2,有氧呼吸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等于O2消耗量,B错误;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乳酸中仍储存有部分能量,C错误;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点,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D正确。
13.如图是外界条件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甲图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是________,AB段说明_______________。
(2)乙图表示酵母菌的呼吸情况,则曲线Ⅱ表示________(呼吸类型)。如果在瓶中培养酵母菌时,测定出瓶中放出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5∶4,这是因为占比为________(比例)的酵母菌在进行曲线Ⅰ所示的呼吸类型(假设两种细胞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相等)。
(3)由甲、乙两图可知,贮存水果时应选择________(低温、适温、高温、无氧、低氧、高氧)的条件。
答案:(1)B点对应的温度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细胞呼吸增强 (2)有氧呼吸 3/7 (3)低温、低氧
解析:(1)由甲图可以看出,B点是细胞呼吸的相对速率最高的点,因此,细胞在B点对应的温度条件下呼吸最旺盛。AB段曲线逐渐升高,说明随温度的升高(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加快。(2)乙图中曲线Ⅱ表示随O2浓度升高,呼吸强度逐渐增强,后来稳定,则曲线Ⅱ代表有氧呼吸。曲线Ⅰ表示随O2浓度升高,呼吸强度逐渐减弱,说明曲线Ⅰ代表无氧呼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O2消耗量与CO2产生量之比为1∶1,由题意知,有4份CO2是有氧呼吸产生的,1份由无氧呼吸产生。根据反应式,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1份C6H12O6→6份CO2,则4份CO2→2/3份C6H12O6;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1份C6H12O6→2份CO2,则1份CO2→1/2份C6H12O6。如果两种细胞呼吸速率相等,那么进行无氧呼吸的酵母菌占(1/2)÷(1/2+2/3)=3/7。(3)贮存水果时,应抑制水果的细胞呼吸,由甲、乙两图可知,应选择低温、低氧的条件。
14.[2018·河北冀州中学阶段性考试]甲、乙、丙三图都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O2浓度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图甲所示细胞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________,如果呼吸强度不能用CO2释放量表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对于人体来说,________(细胞名称)的呼吸方式与此相类似。
(2)图乙中B点的CO2量来自________,当O2浓度达到M点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YZ∶ZX=4∶1,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的________;图中无氧呼吸强度降为0时,其对应的O2浓度为________。
(4)丙图中细胞呼吸对有机物中能量的利用率最低的点对应的氧气浓度是________。
答案:(1)无氧呼吸 该生物无氧呼吸不产生CO2 成熟的红细胞 (2)无氧呼吸 呼吸酶的数量有限 (3)1/13 I (4)0
解析:(1)分析图甲可知,图甲中呼吸强度和O2浓度没关系,所以进行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无氧呼吸;若呼吸强度不能用CO2释放量表示,最可能是因为该生物无氧呼吸不产生CO2,可能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对于人体来讲,成熟的红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2)分析图乙可知,图乙中B点O2浓度为0,但有CO2释放,说明此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当O2浓度达到M点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呼吸酶的数量有限,所以呼吸强度不再增加。(3)分析图丙可知,YZ表示无氧呼吸的CO2释放量,ZX表示有氧呼吸的CO2释放量,YZ∶ZX=4∶1即表示无氧呼吸的CO2释放量∶有氧呼吸的CO2释放量=4∶1。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应式可知,无氧呼吸消耗了2单位葡萄糖,有氧呼吸消耗了1/6单位葡萄糖,因此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的1/13;图中无氧呼吸强度降为0时,CO2释放量开始等于O2的吸收量,其对应的O2浓度为横坐标的I点。(4)图丙中细胞呼吸对有机物中能量的利用率最低的点对应的O2浓度是0,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能量大部分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少数储存在ATP中被利用。
15.[2018·湖南十校联考]某研究小组想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异,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实验中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5 min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结果如表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表1
(1)装置图中的Y溶液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乙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移动,有色液滴将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以蚯蚓为材料时有色液滴移动的最大速率是________。
(3)另一组该实验装置每隔5 min测量时,将注射器活塞往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待有色液滴回到实验开始时的位置停止,根据活塞移动距离可测出气体的变化量,其中以小麦为材料的结果如表2所示:
时间(min) | 0 | 5 | 10 | 15 | 20 | 25 |
注射器量取的气体变化体积(mL) | 0 | 1.5 | 3.0 | 4.2 | 5.0 | 5.5 |
表2
分析数据可知,该段时间内小麦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为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有氧呼吸的强度越来越____________。
答案:(1)NaOH 吸收实验过程中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排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对实验的干扰(或对照作用) (2)左 0.9 mm/min (3)下 0.22 mL/min 弱
解析:(1)甲、乙装置中所放置的Y溶液为NaOH溶液,用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测量O2量的变化测定呼吸速率,乙装置的作用是对照,可排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对实验的干扰。(2)实验开始后,若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动,甲装置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有色液滴会向左移动。将蚯蚓的实验装置所测得的液滴移动的距离之差除以时间,即为液滴移动的速率,由表1可知,在最初的0~5 min和5~10 min内,有色液滴移动的速率最大,为4.5/5=0.9(mm/min)。(3)甲装置内氧气被消耗,生成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气压下降,若要保持有色液滴的位置不变,需将注射器活塞往下移动;将量取的气体变化体积除以时间即为有氧呼吸速率,由表2可知,在此过程中,有氧呼吸速率为5.5/25=0.22(mL/min),且此过程中,前10 min有氧呼吸速率较大,后15 min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