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选考三 第1讲《基础过关课》(含解析)
展开选考三 第1讲 基础过关课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不论对传统文化还是对西学,不论对中国人还是对外国传教士,都没有偏见。他的这种对待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平等心态,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
材料二 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消极方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汤若望、南怀仁的天文历算虽然精确,却只用来为宫廷迷信服务;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花费三十多年测绘出了《皇舆全览图》,全国印刷业、测绘业却未趁此而改进;南怀仁造出的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帝的夸奖,却既未推广,也未引起对军火工业的重视;科学著作翻译过来了,而府州县学仍在以八股取士。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
(1)材料一、二在康熙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种不同。
(2)有人认为是阎崇年过人的学问成就了康熙过人的业绩,你认为正确的人物评价方法有哪些?
解析 第(1)问,从“都没有偏见”可看出材料一作者的鲜明态度,材料二“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消极方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看出作者认为康熙极力维护封建制度,使中国错失了发展机会。第(2)问,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要用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人物。
答案 (1)材料一认为康熙具有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态度。材料二认为康熙未能顺应世界潮流,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最佳时机。
(2)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看到主流,看历史任务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人民、是否顺应时代潮流。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大同世界,关键就是要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为此就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志弘扬和推行仁政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因此,孔子主张要自觉修行德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重点论述了重视儿童道德教育、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和以“善”为最高目的的教育理念。
材料二 孔子主张学习要通过闻和见,要直接接触外界事物,通过阅读书籍来达到博学。他说:“见而识之”,就是要多见,并且要把所接触的外界事物记忆起来。柏拉图认为“学习即回忆”,主张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他认为,人在出生前就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后,知识被遗忘,通过接触感性事物,人们就可以重新回忆起被遗忘的知识。
——以上材料均摘自《论孔子与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异同》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相同点。据材料二说明孔子与柏拉图学习观的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他们观点的认识。
解析 第(1)问,相同点在材料一中可直接归纳出道德教育;学习观的不同把握“孔子主张学习要通过闻和见,要直接接触外界事物,通过阅读书籍来达到博学”、“柏拉图认为‘学习即回忆’,主张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归纳。第(2)问,注意把握孔子是教师主导、而柏拉图则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即可。
答案 (1)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部分,重视道德教育。孔子认为学习应从外界获取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把外界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柏拉图认为学习就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
(2)孔子强调从外界获得知识,容易形成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性,但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柏拉图的内在的回忆说,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但容易导致知识的零散和不系统,两者取长补短为最佳教学方法。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上,美国第一个废除君主制、实行民主共和制;第一个实行联邦制度,用宪法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第一个以成文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制度;第一个完成了政教分离,把宗教信仰划入私人自主范围。这四个史无前例的“第一”为美国二百多年的发展保驾护航,功不可没;对其他国家的制度建设影响巨大,世所公认。那么这四个第一是怎样被创造的?虽然答案多多,但大都绕不过华盛顿的美德。
——郝铁川《国家拐点》
材料二 第二届总统选举时(1793年),华盛顿又一次得到全体选民的支持。然而他的第二任期却比第一个四年多了许多风云变幻,或许部分原因是他想在英法战争中保持中立。这些危机在与英国签署条约的时候激化到了极点。约翰·杰伊在此之前曾与英国就条约事宜进行了磋商。虽然与英国边贸事务已经进行了积极的处理,但却无法阻止英国拦阻美国的商船和扣留美方海员。……也有一些关于华盛顿的不足的言论,但是从未有人能够动摇华盛顿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约翰·鲍曼《美国总统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对美国民主制度有哪些开创性建设?美国是如何纪念华盛顿的?(要求:各回答出其中两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第二任期却比第一个四年多了许多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联系关于华盛顿与美国民主政治的构建有关的相关知识即可;第二小问,从美元、城市命名等方面作答。第(2)问,抓住“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国际上的形势在材料中体现其与英国之间的矛盾,国内的则需联系这一时期美国国内的实际情况的相关知识作答。
答案 (1)建设:领导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后拒绝做国王,坚持将美国建成民主联邦共和国;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以成文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制度;推动成立联邦最高法院,确立司法自治传统;主持通过宪法前十条修正案,完成政教分离,实现宗教信仰自由等。纪念:首都、州、城镇和街道用华盛顿的名字命名;肖像印在钱币上;发行纪念邮票;建立纪念碑;设立华盛顿纪念日等等。
(2)与英国之间的矛盾激化;开始形成政党政治斗争;中央与各州之间的矛盾突显等。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唯一道路;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爱因斯坦
材料二 作为科学家,他的理论非常深奥,一般人无法领悟。作为思想家,他的见解相当深邃,普通人难以理解。可是,这样一位科学精英和思想精英,为什么会走进大众的生活,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并受到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尊敬和爱戴呢?……爱因斯坦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的世界公民。
——《爱因斯坦与大科学的诞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牛顿所创造的概念”、材料二中爱因斯坦的“理论非常深奥”分别指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1952年11月8日,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提名爱因斯坦为总统候选人。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被提名为以色列总统候选人的原因。
解析 第(1)问,从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来回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扬弃和发展。第(2)问,主要从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和崇高品质角度来分析。
答案 (1)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与发展。
(2)爱因斯坦在科学上做出了杰出贡献;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是犹太人中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