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生物培优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第9单元第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
展开第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1.探讨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 2.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3.概述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 4.举例说明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区域中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 5.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
1.比较生物多样性不同层次的含义、区分不同方面的价值等。(科学思维) 2.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等成因,提出解决方法与措施。(社会责任) |
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①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②前景
a.特点: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b.目标: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大。
②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③环境污染加剧。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①控制人口增长。
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③监控和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⑤推进生态农业。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主要成因
(2)特点:全球性。
(3)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已经开始缓慢下降。(×)
[提示]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过多得到有效控制。
2.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人均耕地减少等。(√)
3.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4.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5.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破坏。(√)
6.生活和工业污水及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分析
(1)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如图所示)
(2)引发的后果:产生“水华”(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和“赤潮”(发生在海水中)。
1.如图表示的是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哪个曲线?说明理由。
(2)曲线b与曲线a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人口剧增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提示] (1)b;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呈“S”型曲线。(2)资源和空间有限。(3)环境污染、资源短缺。
2.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水华的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植食性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的方法构建修复生态系统,对治理水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杀藻剂处理的主要缺点有哪些?(写出两点)
[提示] 污染环境(杀伤天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合理即可)。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下列关于全球人口动态与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已经接近地球环境容纳量
B.人类可通过降低出生率和提高死亡率,控制人口增长
C.人口动态变化应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D.近现代以来人口的过度增长,源自发达国家不实行计划生育
C [世界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还未达到地球环境容纳量,A错误;人类可通过降低出生率来控制人口增长,B错误;控制人口数量要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实现人口数量的动态变化,C正确;生产力的提高是人口过度增长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人口的出生率较低,D错误。]
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调整人的年龄结构,可提高地球的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D [环境容纳量是由地球上的有效资源决定的,与人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无关,A错误;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B错误;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C错误。]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3.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
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B [臭氧层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A项正确;人类活动曾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灭绝,B项错误;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故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C项正确;自工业革命后,主要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重干扰,D项正确。]
4.(2019·延安市高三模拟)生态浮床技术是一个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的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过程,它利用水生植物及根系微生物吸收N、P 元素,同时可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并以收获植物体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保护了水生态环境,实现了景观效益和生态功能的双赢。如图为某湖泊应用生态浮床技术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生态浮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筑巢,下部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栖息环境,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群落中这种结构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低于无浮床的水域,这主要是受________(填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浮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3)当有机污染物流经生态浮床时能够被净化,一方面,水流流经浮床时,流速变缓,物理沉降作用显著,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浮床既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又能美化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解析] (1)生态浮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筑巢,下部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栖息环境,表现为垂直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这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藻类植物的正常生长要进行光合作用,受到阳光的影响,浮床下方阳光较弱从而抑制藻类繁殖,防止水华发生。(3)有机污染物流经生态浮床后,除了可通过物理沉降作用净化外,还可被植物根系附着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分解成无机物,然后被植物吸收而净化。(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生态浮床的净化水质、防止水华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浮床的美化环境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1)垂直 提高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2)阳光 (3)植物根系附着有微生物,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然后被植物吸收 (4)直接价值和间接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相互关系
基因多样性
选择↓隔离
物种多样性―→
组成↓
―→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实例(连线)
价值 实例
①直接价值 a.生态功能
②间接价值 b.目前尚不清楚的价值
③潜在价值 c.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科学研究
[提示] ①—c ②—a ③—b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这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2)易地保护:从原地迁出,在异地建立植物园、动物园、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
(3)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建立精子库、种子库——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胚胎移植——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4)教育和法制管理相结合。
4.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内涵
追求的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保护环境和资源。
③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1.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提示] 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提示] 许多野生生物具有尚不清楚的使用价值,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
3.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任何自然资源,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4.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1.从分子水平分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从进化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从分子水平分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从进化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不定向的变异与自然选择的共同作用。
2.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提示] 破坏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
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1.(2019·辽宁省高三模拟)下列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B.湖泊的蓄洪抗旱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会逐渐降低
D.围海造陆有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A [湖泊的蓄洪抗旱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一般而言,在自然界的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会逐渐增加,C错误;围海造陆不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
2.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 “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题干信息“生态效应逐渐显现”,说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A合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群落的物种组成更为复杂,B合理;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种多样,C合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不合理。]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3.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漫长的共同进化历程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遗传多样性高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较强,进化速度较快
C.近年来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
D.建立自然保护区、基因库等能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保护
C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直接价值,C错误。]
4.(2019·福建省三明市高三质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B.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B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非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A错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其中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保护,B正确;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圈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D错误。]
1.人口数量是通过控制出生率来实现的,而其他种群数量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两方面来进行控制。 2.赤潮和水华:富营养化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表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为水华。 3.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4.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 1.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 2.各种污染物经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以及海洋运输时的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造成海洋污染。 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4.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名胜风景区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5.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 |
真题体验| 感悟高考 淬炼考能
1.(2017·江苏高考)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B [菌剂能分解残留农药,促进了物质循环,B错误。]
2.(2018·北京高考)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的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_______。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如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引起水华的藻类植物主要是蓝藻类,蓝藻类为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调查投放区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还应捕杀鲢、鳙的天敌。(3)银鱼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和鳙鱼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由图中数据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后,银鱼生物积累量减少,这可能与鲢、鳙鱼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有关。(4)通过人为调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的比例,可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根据以上分析,若要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天敌);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答案] (1)生产者 (生物)群落 (2)捕食对象/食物 捕食者/天敌 (3)明显下降 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 (4)比例 (5)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