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讲义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版生物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第6讲细胞呼吸
展开
第6讲 细胞呼吸
知识内容展示
核心素养对接
(1)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2)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异同
(3)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
生命观念
通过细胞呼吸类型和过程的学习,建立起生命的物质与能量观和普遍联系的观点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细胞呼吸的过程,培养对问题进行推理,并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酵母菌发酵实验”的活动,掌握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考点一 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1.(2016·浙江10月选考)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阶段A为糖酵解,该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和物质①
B.阶段B为柠檬酸循环,该过程产生大量ATP
C.阶段A和阶段B为阶段C提供[H]和ATP
D.阶段C为电子传递链,有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
解析 阶段A是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其产物中无物质①CO2,A错误;阶段B为需氧呼吸的柠檬酸循环,该阶段不能产生大量ATP,B错误;阶段A和B可以为阶段C提供[H],但不能提供ATP,C错误;阶段C是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过程发生于线粒体内膜,所以相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D正确。
答案 D
2.(2017·浙江4月选考改编)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多数用于合成ATP
B.厌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CO2
C.成熟苹果的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乳酸发酵
D.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可运至肝细胞再生成葡萄糖
解析 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错误;糖酵解无CO2生成,B错误;苹果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酒精发酵,C错误;人体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运至肝脏再生成葡萄糖再利用,D正确。
答案 D
3.(2018·浙江4月选考)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乙醇发酵实验”,装置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
B.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需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富氧环境
C.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推知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
D.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乙醇发酵。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目的是使酵母菌与底物充分接触,利于发生反应,A正确;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无氧环境,利于乙醇发酵,B错误;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推知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C正确;酵母菌厌氧呼吸的产物是乙醇和CO2,乙醇具有挥发性,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乙醇的气味,D正确。
答案 B
本题组1、2题对应必修一P73~74需氧呼吸的3个阶段;第3题对应P77厌氧呼吸,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场所、过程。
1.需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
2.厌氧呼吸
3.不同生物厌氧呼吸产物
4.乙醇发酵实验
(1)取10%葡萄糖溶液注入广口瓶,置于35 ℃水浴中预热:为以后酵母菌发酵提供良好的温度条件 (2)葡萄糖溶液与酵母菌要混合均匀,混合液的体积不超过广口瓶容积的1/3:防止培养液溅出
(3)广口瓶混合液表面需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为酵母菌发酵保证无氧环境
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生物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解读:
(1)甲、乙两图中只进行厌氧呼吸、只进行需氧呼吸及两种呼吸作用共存的对应点或段分别是什么?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两图中哪一点(或段)适合水果、蔬菜贮藏?请说出判断依据。
提示 (1)只进行厌氧呼吸:甲图中a、乙图中A点;
只进行需氧呼吸:甲图中d、乙图中C点之后(含C点);
两种呼吸共存:甲图中b、c、乙图中AC段(不含A、C点);
判断依据为甲图中a及乙图中A点时无O2消耗,应只进行厌氧呼吸;甲图中d及乙图中C点后(含C点),O2吸收量与CO2释放量相等,应只进行需氧呼吸;甲图中b、c及乙图中AC段(不含A、C点)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故除需氧呼吸外,还应存在厌氧呼吸。
(2)甲图中c、乙图中B点最适合水果、蔬菜贮存,因为此时CO2释放量最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最少。
真核细胞中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比较
项目
需氧呼吸
厌氧呼吸
不
同
点
条件
需氧,需酶及适宜的温度
不需氧,需酶及适宜的温度
场所
第一阶段(糖酵解):细胞溶胶;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线粒体基质、嵴;
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线粒体内膜
第一、二阶段:细胞溶胶
分解程度
氧化分解彻底
氧化分解不彻底
产物
CO2和H2O
乳酸或乙醇和CO2
能量变化
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热能
稳定化学能→ATP中活跃化学能+热能+不彻底氧化产物中的化学能
相
同
点
本质
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供生命活动需要
过程
第一阶段糖酵解(葡萄糖→丙酮酸)完全相同
意义
①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为细胞内有机物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联系
厌氧呼吸进化为需氧呼吸;有氧气存在时厌氧呼吸受抑制
角度1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过程
1.(2015·浙江10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子传递链产生的ATP最多
B.柠檬酸循环中O2与[H]结合生成水
C.与糖酵解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嵴上
D.丙酮酸在细胞溶胶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解析 电子传递链是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此过程产生的ATP最多,A正确;O2与[H]结合生成水发生在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B错误;糖酵解是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溶胶,C错误;丙酮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发生在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嵴,D错误。
答案 A
2.(2016·浙江4月选考)细胞呼吸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B.不产生CO2
C.必须在有O2条件下进行
D.形成大量ATP
解析 糖酵解为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溶胶中进行,产生少量ATP,在有氧无氧的条件下都能进行,不产生CO2。
答案 B
规避需氧呼吸的4个易错点
(1)误认为需氧呼吸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①原核生物需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和细胞膜。
②真核生物需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2)细胞呼吸中有H2O生成一定是需氧呼吸,有CO2生成不 一定是需氧呼吸,但对动物和人体而言,有CO2生成一定是需氧呼吸,因为动物及人体厌氧呼吸产物为乳酸。
(3)线粒体是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或生物)只能进行厌氧呼吸,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蛔虫等,一些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可进行需氧呼吸。
(4)葡萄糖分子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被分解,必须在细胞溶胶中被分解为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被分解。
角度2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异同
3.细胞呼吸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进入③的前提是有O2存在
B.①②是细胞溶胶,③是线粒体
C.若乙是乳酸,则①②③中都能够产生ATP
D.本图所示的生理过程如果发生在酵母菌体内,乙是酒精和CO2
解析 甲是丙酮酸,③表示线粒体,在线粒体中进行需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丙酮酸只有在O2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入③线粒体进行需养呼吸,A正确;①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即细胞溶胶;②表示厌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即细胞溶胶;③表示需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场所,即线粒体,B正确;若乙是乳酸,则①②表示厌氧呼吸,其中②过程不能够产生ATP;①③表示需氧呼吸,都能产生ATP,C错误;酵母菌厌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D正确。
答案 C
4.(2018·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下图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据图可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②③④都可在酵母菌细胞中进行
B.呼吸酶在反应过程中形态结构保持不变
C.组成电子传递链的3种蛋白质复合体都位于线粒体内膜
D.③④过程是在同种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解析 据图分析,①②表示需氧呼吸,①③表示产生酒精的厌氧呼吸,①④表示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的是酒精,所以其可以进行的是①②③过程,A错误;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形态结构保持不变,但是在反应过程中需要与反应底物结合,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B错误;组成电子传递链的3种蛋白质复合体都位于线粒体内膜,C正确;酶具有专一性,③④过程是在不同种酶的催化下完成的,D错误。
答案 C
对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认识的6个常见误区
(1)需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产生能量(大量能量在第三阶段产生),但绝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掉,仅有一小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厌氧呼吸仅在第一阶段合成ATP,第二阶段不合成ATP。
(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需氧呼吸,如蓝细菌、硝化细菌等,原因是细胞中具有与需氧呼吸有关的酶,场所是质膜和细胞溶胶。
(3)需氧呼吸一定需要O2的参与。虽然需氧呼吸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并没有O2的直接参与,但没有O2的环境,丙酮酸无法进入线粒体,因此线粒体中进行的需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都和O2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关联。
(4)厌氧呼吸为不彻底的氧化分解,因此只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余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
(5)真核生物并非都能进行需氧呼吸,如蛔虫、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厌氧呼吸。
(6)无论是需氧呼吸还是厌氧呼吸均没有[H]的积累。
角度3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
5.(2018·名校协作体高三测试)下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探究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的是( )
A.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
B.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C.装置1中液滴不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D.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
解析 装置1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需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没有进行厌氧呼吸,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A正确;装置1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需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B错误;装置1中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呼吸作用没有消耗氧气,即没有进行需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可以知道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C错误;装置1中液滴不可能右移,D错误。
答案 A
6.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细胞呼吸最弱,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c时,既有需氧呼吸,又有厌氧呼吸
C.氧浓度为c时,厌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需氧呼吸强度与厌氧呼吸强度相等
解析 氧浓度为a时,植物只进行厌氧呼吸,产生的CO2较多,并且会产生大量酒精,因此在a浓度下不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A错误;氧浓度为b~c时,既有O2的吸收,又有CO2的释放,且量不等,说明既有需氧呼吸,又有厌氧呼吸,B正确;氧浓度为d时,植物只进行需氧呼吸,此时厌氧呼吸最弱,C错误;氧浓度为d时,植物只进行需氧呼吸,D错误。
答案 B
1.判断呼吸方式三依据
2.通过实验判断呼吸方式
(1)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2)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实验现象
结 论
装置一液滴
装置二液滴
不动
不动
只进行产乳酸的厌氧呼吸或种子已死亡
不动
右移
只进行产生酒精的厌氧呼吸
左移
右移
进行需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厌氧呼吸
左移
不动
只进行需氧呼吸或进行需氧呼吸和产乳酸的厌氧呼吸
角度4 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
7.右图装置可用于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下列关于该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内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
B.温水的作用是使瓶内温度相对稳定
C.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红墨水向右移动
D.该装置直接测定动物呼吸释放的CO2量
解析 该装置通过瓶内的气压变化来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由于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和O2两种气体的变化,因此通过在试管内放NaOH溶液来吸收CO2,消除CO2对瓶内气压的影响,测出动物呼吸时所消耗的氧气量,而不是直接测定动物呼吸时所释放的CO2量,A正确,D错误;将广口瓶放入盛有温水的水槽内是为了使瓶内温度恒定;由于动物呼吸消耗氧气会让瓶内的气压降低,因此红墨水会向右移动,B、C正确。
答案 D
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
(1)测定原理
细胞呼吸速率通常用CO2生成速率或O2消耗速率来表示,一般用如下图装置进行测定。细胞呼吸既产生CO2,又消耗O2。为了测定真实的呼吸情况,往往向装置内添加NaOH溶液或KOH溶液以吸收掉其中的CO2。用单位时间内小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消耗氧的速率。
(2)测定装置
若以绿色植物为实验材料,整个装置必须做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3)物理实验误差的校对
①为了防止气压、温度等非呼吸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如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②如果对照组小液滴发生了移动,说明存在实验误差。若对照组小液滴移动方向与实验组相同,则需要用实验组减去校对出的误差。若对照组小液滴移动方向与实验组相反.则需要用实验组加上校对出的误差。
考点二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
1.(2018·浙江11月选考)温度对某植物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示意
图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温度升高促进了线粒体内的糖酵解过程
B.B~C段,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发生热变性的速率加快
C.B点时,氧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
D.C点时,细胞呼吸产生的绝大部分能量贮存在ATP中
解析 糖酵解过程发生于细胞溶胶,A错误;超过最适温度之后,随温度升高,酶发生热变性的速率加快,B正确;氧不是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而是在电子传递链的末端与NADH结合生成水,C错误;C点时,细胞呼吸产生的绝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D错误。
答案 B
2.(2017·浙江11选考)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面团“发起”是酵母菌产生CO2所致
B.干燥和无氧的环境有利于蔬菜的长期保鲜
C.利用乳酸细菌制作酸奶过程中需密闭隔绝空气
D.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
解析 面团“发起”是酵母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CO2所致,A正确;蔬菜的保鲜应在一定的湿度和低氧环境下,B错误;制作酸奶利用的原理是乳酸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所以需密闭隔绝空气,C正确;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过程需要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所以有机物总量会不断减少,D正确。
答案 B
本题对应必修一P71~P81细胞呼吸有关内容,考查细胞呼吸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细胞呼吸的应用举例与原因分析
应用举例
原因分析
去除作物变黄的叶片
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以提高作物产量
无土栽培通入空气,中耕松土
增加氧气的含量,加强根部的需氧呼吸,保证能量供应,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
零上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用于蔬果保鲜
降低氧气浓度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采用低氧(5%)保存,此时需氧呼吸较弱,而厌氧呼吸又受到抑制;低温使呼吸酶活性下降,减少有机物消耗
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
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粮油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
使细胞呼吸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消耗。如果种子含水量过高,细胞呼吸加强,使贮藏的种子堆中温度上升,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种子的细胞呼吸,使种子的品质变坏
提倡慢跑运动
肌细胞不会因为缺氧而导致厌氧呼吸
皮肤破损较深或被生锈铁钉扎伤,要打破伤风针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型细菌,在皮肤深部缺氧的情况下容易大量繁殖
包扎伤口时用松软的“创可贴”
透气性好,能抑制厌氧病菌的繁殖
影响细胞呼吸的4大外界因素及原理和应用
角度1 结合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考查科学实践能力
1.细胞呼吸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下表有关措施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种子贮存
晒干
降低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
B
肉制品贮藏
真空包装
抑制微生物的呼吸
C
水果保鲜
干燥环境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
栽种庄稼
疏松土壤
促进根需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
解析 种子的贮存,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从而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正确;肉制品贮藏过程中,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氧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B正确;水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适宜湿度和低温是最好的方法,但温度不能太低,C错误;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转运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栽种庄稼过程中的疏松土壤,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需氧呼吸作用,从而为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D正确。
答案 C
2.(2018·绍兴选考诊断)下列现象与厌氧呼吸无关的是( )
A.成熟的大苹果切开后有酒味
B.在面团发酵初期,表面会有水珠渗出
C.用手长时间举重物时,手臂会感觉酸软乏力
D.装满新制米酒的塑料瓶出现爆瓶或打开时酒液喷出的现象
解析 在面团发酵初期,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产生水。
答案 B
角度2 结合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3.某植物器官的呼吸强度(用CO2释放量表示)与O2吸收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时释放的CO2全部是厌氧呼吸的产物
B.A点时细胞呼吸的产物中还有乙醇
C.B点时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CO2释放量相等
D.O2浓度越低,呼吸强度越小
解析 A点释放的CO2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共同的产物,A错误;该植物厌氧呼吸生成乙醇和CO2,B正确;B点时,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表明只进行需氧呼吸,C错误;从图中看,O2浓度大约5%时,呼吸强度最小,D错误。
答案 B
4.(2018·浙江五校联考)“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下图表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为需氧呼吸,BC段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CD段为厌氧呼吸
B.运动强度大于C后,产生大量乳酸,将导致血浆pH值持续降低
C.乳酸在肝脏中再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厌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解析 人体细胞进行需氧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不产生乳酸,而进行厌氧呼吸时产生乳酸但不消耗氧气;分析图中曲线可知,AB段乳酸含量不变但氧气消耗率升高,说明此时为需氧呼吸;BC段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都升高,说明此时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CD段氧气消耗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乳酸含量继续升高,说明此时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A错误;运动强度大于C后,产生大量乳酸,但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血浆pH值仍能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在肝脏中再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厌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能量只有少部分释放出来,大部分储存在乳酸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D错误。
答案 C
O2浓度影响细胞呼吸曲线分析
(1)图(一)中甲、乙、丙曲线的含义
图(一)中甲曲线的含义是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总的CO2释放量随O2浓度的变化曲线;乙曲线的含义是需氧呼吸CO2释放量随O2浓度的变化曲线;丙曲线的含义是厌氧呼吸CO2释放量随O2浓度的变化曲线。
(2)图(一)中C点葡萄糖的消耗量与G点的呼吸熵(RQ)
图(一)中C点表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CO2释放量相等(假设都为n mol),根据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总反应式,需氧呼吸消耗葡萄糖n/6 mol,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n/2 mol,则厌氧呼吸葡萄糖的消耗量是需氧呼吸葡萄糖的消耗量的3倍。G点表示只进行需氧呼吸,则消耗的O2和释放的CO2物质的量相等,呼吸熵(RQ)=释放的CO2量/吸收的O2量=1。
(3)图(二)中的a、b、c三点的含义
根据氧分压的大小可以判定,图(二)中的a点接近于图(一)曲线甲中A点,b点相当于曲线甲中B点,c点相当于曲线甲中G点。由于图(一)中B点需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则图(二)中b点需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图(一)中G点以后需氧呼吸强度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则图(二)中c点以后需氧呼吸强度也是先增大,后趋于稳定。
课后限时训练
(时间:30分钟 分数:100分)
1.(2018·全国卷Ⅲ,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需氧呼吸也可进行厌氧呼吸
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解析 植物在黑暗中既可进行需氧呼吸也可进行厌氧呼吸,A正确;食物链上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消耗,B正确;对于以糖类为底物的呼吸作用来说,需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H2O,厌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或者酒精和CO2,C错误;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需氧呼吸过程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以及厌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可以合成ATP,D正确。
答案 C
2.(2018·温州4月适应)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厌氧呼吸。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中有NADH生成
B.1分子葡萄糖中能量与2分子丙酮酸中能量相等
C.丙酮酸转变成乙醛需NADH提供氢
D.乙醛转变成乙醇需ATP提供磷酸基团
解析 在糖酵解阶段,葡萄糖中的一部分氢原子变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A正确;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可释放出少量的能量,所以1分子葡萄糖中能量与2分子丙酮酸中能量不相等,B错误;丙酮酸经脱羧过程生成乙醛,乙醛接受NADH提供的还原性氢被还原为酒精,C错误;乙醛转变成乙醇不需ATP提供磷酸基团,D错误。
答案 A
3.下列有关人体细胞需氧呼吸电子传递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产生CO2 B.在线粒体外膜上进行
C.不产生ATP D.不消耗O2
解析 电子传递链即需氧呼吸第三阶段,24[H]+6O212H2O+大量能量,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答案 A
4.下列关于人体肌肉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会有特殊分子携带氢和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
B.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C.产物在肌肉细胞中再生成葡萄糖
D.全过程都在细胞溶胶中进行
解析 厌氧呼吸过程中NADH不与氧结合生成水;A错误;动物和人的厌氧呼吸生成乳酸,B错误;乳酸生成后运输到肝脏中转化成葡萄糖,C错误。
答案 D
5.(2018·温州第二次模拟)图示为乙醇发酵的实验装置,滴管
下部装有酵母菌与苹果汁的混合液,试管中装满水。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试管中装满水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试管中装满水为实验装置提供无氧环境
C.若向混合液中通入空气,则乙醇发酵会受抑制
D.实验过程中丙酮酸被氧化分解产生乙醇和CO2
解析 乙醇发酵的产物是乙醇和CO2,试管中装满水有利于观察CO2的产生,A正确;试管中装满水可以隔绝空气,为实验装置提供无氧环境,B正确;氧气会抑制无氧呼吸的过程,因此若向混合液中通入空气,则乙醇发酵会受抑制,C正确;实验过程中葡萄糖被氧化分解产生乙醇和CO2,D错误。
答案 D
6.下图表示人体中细胞呼吸的过程,数字代表反应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代表人体细胞中糖元或淀粉的水解
B.②过程后,葡萄糖分子中少部分化学能存在于丙酮酸中
C.③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D.④过程产生的乳酸可在原细胞中再生成葡萄糖
解析 ①为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人体细胞中没有淀粉,②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③为需氧呼吸二、三阶段。②过程中葡萄糖分子大部分化学能贮存于丙酮酸中,乳酸运输到肝脏中再生成葡萄糖。
答案 C
7.(2018·宁波市十校联考)下图是人体细胞需氧呼吸部分过程示意图,正确的是( )
A.物质①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B.O2仅与阶段B提供的物质反应产生物成②
C.阶段B、C中释放的能量转变为热能和ATP
D.催化阶段C的反应所需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解析 物质①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A错误;据图分析,O2可以与需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提供的物质反应产生物质②水,B错误;阶段B、C中释放的能量转变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C错误;阶段C属于需氧呼吸第三阶段,所以催化阶段C的反应所需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D正确。
答案 D
8.下列关于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厌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或乙醇
B.第二阶段是对丙酮酸进一步氧化形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C.人体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溶胶
D.厌氧呼吸的过程中体现了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关联
解析 厌氧呼吸产物有乳酸或乙醇和CO2,A错误;厌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被[H]还原生成不彻底氧化产物,B错误;人体细胞厌氧呼吸生成乳酸,没有CO2,C错误;厌氧呼吸是一个放能反应,而伴随发生的ATP合成过程是吸能反应,D正确。
答案 D
9.(2018·博雅第一次联考)下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条件甲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到ATP
B.条件乙下葡萄糖内的能量只流向酒精和ATP
C.甲、乙条件下产生物质a的部位是不同的
D.试剂X需在酸化条件下才能发生颜色反应
解析 通过图可知,物质a为二氧化碳, 物质b为水,条件甲为有氧,条件乙为无氧。在需氧呼吸时,细胞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并不是转移到 ATP中,A错误;厌氧呼吸葡萄糖的化学能有三处流向,一处流向热能,一处流向ATP,还有一处流向酒精内,B 错误;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分别为线粒体与细胞溶胶,C正确;二氧化碳的鉴定不要酸性条件,酒精的鉴定才需要,D错误。
答案 C
10.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存在于细胞溶胶、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B.以油脂作为底物时,经需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
C.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需氧呼吸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
D.长时间剧烈运动,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自于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解析 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和嵴上;以油脂作为底物时,经需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小于消耗的氧气量;人体细胞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需氧呼吸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进一步被还原为乳酸;人体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答案 C
11.(2018·浙江杭州质检)下列关于肌肉组织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通过ATP提供给各种生命活动
B.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为电子传递链阶段提供ATP和[H]
C.阻断电子传递链阶段的反应,柠檬酸循环的反应将不能持续
D.阻断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阶段的反应,糖酵解不能持续
解析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只有少部分通过ATP提供给各种生命活动,A错误;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为电子传递链阶段提供[H],B错误;阻断电子传递链阶段的反应,柠檬酸循环的反应将不能持续,C正确;阻断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阶段的反应,糖酵解可以继续进行,因为它可以继续进行厌氧呼吸,D错误。
答案 C
12.如图表示植物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产生量的相互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在A点比较适合长期贮存该器官
B.在B点仍能产生少量的酒精
C.若CD=CA时,A点氧浓度时厌氧呼吸强度是需氧呼吸强度的3倍
D.该器官有可能来自油料作物
解析 在氧气浓度较高时,植物进行需氧呼吸,若呼吸底物只有糖类时,O2吸收量和CO2产生量的体积比相同,但图示在氧气浓度较高时,O2吸收量大于CO2产生量,说明该器官呼吸底物中有油脂,所以O2吸收量偏大,D正确;同理,在B点时,虽然O2吸收量和CO2产生量相等,但是考虑到呼吸底物中有油脂,说明此时仍有厌氧呼吸进行,仍能产生少量的酒精,B正确;在A点呼吸产生的CO2量最少,说明有机物消耗少,比较适合长期储存该器官,A正确;若CD=CA时,A点氧浓度时厌氧呼吸强度是需氧呼吸强度的3倍,该结论只有在呼吸底物只有糖类时才成立,考虑到呼吸底物中有油脂,C错误。
答案 C
13.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Ⅰ是糖酵解,该过程的产物X为3磷酸甘油酸
B.过程Ⅱ是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
C.过程Ⅲ是电子传递链,该过程产生大量的ATP
D.过程Ⅰ和Ⅱ为过程Ⅲ提供[H]和ATP
解析 过程Ⅰ是糖酵解,该过程的产物X为丙酮酸,A错误;柠檬酸循环发生在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存在着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同时也有少量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在嵴上,B错误;电子传递链发生在第三阶段,此阶段释放大量能量,因而产生大量的ATP,C正确;过程Ⅰ和Ⅱ为过程Ⅲ提供[H],但不提供ATP,D错误。
答案 C
14.(2018·浙江宁波十校联考)将酵母菌破碎离心后获得细胞匀浆(含各种细胞成分)、悬浮液(含细胞溶胶)和沉淀物(含线粒体)。现设置甲、乙、丙三组实验,各加入上述三种中的某一种(设为X、Y、Z),具体如下:甲组,葡萄糖溶液+无菌水+X;乙组,葡萄糖溶液+无菌水+ATP+Y;丙组,葡萄糖溶液+无菌水+氧气+Z。各装置中各物质剂量均适宜,实验条件合适。检测三组实验中有无CO2产生。(注: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厌氧呼吸会受到抑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中加入三组实验中的X、Y、Z应该都是悬浮液
B.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抑制酵母菌厌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
C.本实验的各装置中不加细胞匀浆是为了排除需氧呼吸的干扰
D.本实验的唯一自变量应是加入三个装置中的酵母菌提取物质(X、Y、Z)的种类
解析 因为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溶胶,葡萄糖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反应,且实验设计要保证单一变量,所以X、Y、Z三种物质相同,都是细胞溶胶,即悬浮液,A正确; 根据三组实验装置设计可以知道,区别在于ATP和氧气的使用,可用来探究抑制酵母菌厌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B正确; 本实验为验证有氧状况下酵母菌的厌氧呼吸会受到抑制,所以不能用细胞匀浆,否则无法判断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需氧呼吸产生还是厌氧呼吸产生,C正确; 因为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溶胶,葡萄糖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反应,且实验设计要保证单一变量,所以X、Y、Z三种物质相同,都是细胞溶胶,即悬浮液,D错误。
答案 D
15.(2018·浙江绿色教育评价联盟3月联考)下列关于人体细胞需氧呼吸过程中有关蛋白质的分布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
B.ATP 合成酶分布于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基质、内膜和嵴等结构
C.线粒体膜上存在转运丙酮酸、葡萄糖和[H]等分子的载体蛋白
D.特殊分子携带的氢和电子要经线粒体内膜中的多种蛋白质传递后才与氧形成水
解析 线粒体膜上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
答案 C
16.(2018·浙江嘉兴3月教学测试)真核细胞需氧呼吸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丙酮酸分解为物质①是分步进行的
B.特殊物质携带的氢传递给氧形成物质②
C.阶段A释放的少量能量均用于合成ATP
D.阶段B有关的酶镶嵌在线粒体的内膜上
解析 阶段A为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化成热能,另一部分用于合成ATP,C错误。
答案 C
17.(2018·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质检)下图①②③表示厌氧呼吸的不同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发生于细胞溶胶,过程②③发生于线粒体
B.过程①无ATP产生,过程②有ATP产生
C.氧气的存在可抑制过程②③
D.人体细胞中可发生过程①②③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过程①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中。②是进行产生酒精的厌氧呼吸,发生在细胞溶胶中。③是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发生在细胞溶胶中,A错误;在过程①中有ATP的产生,过程②无ATP的产生,B错误;氧气的存在会抑制厌氧呼吸②③过程,C正确;人体细胞中发生的是①③,不能发生产生酒精的厌氧呼吸,D错误。
答案 C
18.(科学探究)农作物遭受洪水长时间浸泡会出现烂根而死亡,原因是根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乙醇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乙醇对动物神经行为能力也有影响。
(1)根细胞厌氧呼吸除产生乙醇外还产生的物质有 ,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
(2)有研究表明药物A能加快动物体内酒精的代谢,从而降低体内的酒精浓度,减缓酒精对动物神经系统的损害和神经活动的影响。在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时,实验中自变量是 ,检测指标是 。
(3)为研究不同酒精浓度对生长状况相似细胞的毒害作用,请帮助某生物兴趣小组完成实验。
实验材料:洋葱、质量分数3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0.3 g/mL的蔗糖溶液、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
(要求:答题时对酒精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
实验思路:
①
⋮
实验结果与分析:如下图所示。
a.通过观察细胞是否发生 ,来判断植物细胞的死活,进而来了解酒精对生长状况相似的不同细胞的毒害作用。
b.试绘出不同浓度酒精溶液作用细胞2.5a分钟时质壁分离细胞所占百分率坐标曲线图。
解析 (1)根细胞厌氧呼吸的产物有乙醇和二氧化碳,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溶胶。(2)本实验是研究药物A能加快动物体内酒精的代谢,从而降低体内的酒精浓度,减缓酒精对动物神经系统的损害和神经活动的影响,所以该实验中自变量是药物A的有无,检测指标是酒精浓度。
答案 (1)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和ATP) 细胞溶胶
(2)药物A的有无 酒精浓度
(3)实验思路:
①配制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分别浸泡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紫色外表皮细胞a min、2a min、3a min。②取出材料置于蒸馏水中漂洗10 min,然后制作临时装片,一侧滴入0.3 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③观察并统计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数和视野中细胞的总数,计算出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
实验结果与分析:
a.质壁分离
b.
知识内容展示
核心素养对接
(1)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2)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异同
(3)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
生命观念
通过细胞呼吸类型和过程的学习,建立起生命的物质与能量观和普遍联系的观点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细胞呼吸的过程,培养对问题进行推理,并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酵母菌发酵实验”的活动,掌握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考点一 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1.(2016·浙江10月选考)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阶段A为糖酵解,该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和物质①
B.阶段B为柠檬酸循环,该过程产生大量ATP
C.阶段A和阶段B为阶段C提供[H]和ATP
D.阶段C为电子传递链,有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
解析 阶段A是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其产物中无物质①CO2,A错误;阶段B为需氧呼吸的柠檬酸循环,该阶段不能产生大量ATP,B错误;阶段A和B可以为阶段C提供[H],但不能提供ATP,C错误;阶段C是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过程发生于线粒体内膜,所以相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D正确。
答案 D
2.(2017·浙江4月选考改编)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多数用于合成ATP
B.厌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CO2
C.成熟苹果的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乳酸发酵
D.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可运至肝细胞再生成葡萄糖
解析 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错误;糖酵解无CO2生成,B错误;苹果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酒精发酵,C错误;人体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运至肝脏再生成葡萄糖再利用,D正确。
答案 D
3.(2018·浙江4月选考)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乙醇发酵实验”,装置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
B.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需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富氧环境
C.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推知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
D.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乙醇发酵。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目的是使酵母菌与底物充分接触,利于发生反应,A正确;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无氧环境,利于乙醇发酵,B错误;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推知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C正确;酵母菌厌氧呼吸的产物是乙醇和CO2,乙醇具有挥发性,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乙醇的气味,D正确。
答案 B
本题组1、2题对应必修一P73~74需氧呼吸的3个阶段;第3题对应P77厌氧呼吸,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场所、过程。
1.需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
2.厌氧呼吸
3.不同生物厌氧呼吸产物
4.乙醇发酵实验
(1)取10%葡萄糖溶液注入广口瓶,置于35 ℃水浴中预热:为以后酵母菌发酵提供良好的温度条件 (2)葡萄糖溶液与酵母菌要混合均匀,混合液的体积不超过广口瓶容积的1/3:防止培养液溅出
(3)广口瓶混合液表面需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为酵母菌发酵保证无氧环境
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生物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解读:
(1)甲、乙两图中只进行厌氧呼吸、只进行需氧呼吸及两种呼吸作用共存的对应点或段分别是什么?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两图中哪一点(或段)适合水果、蔬菜贮藏?请说出判断依据。
提示 (1)只进行厌氧呼吸:甲图中a、乙图中A点;
只进行需氧呼吸:甲图中d、乙图中C点之后(含C点);
两种呼吸共存:甲图中b、c、乙图中AC段(不含A、C点);
判断依据为甲图中a及乙图中A点时无O2消耗,应只进行厌氧呼吸;甲图中d及乙图中C点后(含C点),O2吸收量与CO2释放量相等,应只进行需氧呼吸;甲图中b、c及乙图中AC段(不含A、C点)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故除需氧呼吸外,还应存在厌氧呼吸。
(2)甲图中c、乙图中B点最适合水果、蔬菜贮存,因为此时CO2释放量最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最少。
真核细胞中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比较
项目
需氧呼吸
厌氧呼吸
不
同
点
条件
需氧,需酶及适宜的温度
不需氧,需酶及适宜的温度
场所
第一阶段(糖酵解):细胞溶胶;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线粒体基质、嵴;
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线粒体内膜
第一、二阶段:细胞溶胶
分解程度
氧化分解彻底
氧化分解不彻底
产物
CO2和H2O
乳酸或乙醇和CO2
能量变化
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热能
稳定化学能→ATP中活跃化学能+热能+不彻底氧化产物中的化学能
相
同
点
本质
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供生命活动需要
过程
第一阶段糖酵解(葡萄糖→丙酮酸)完全相同
意义
①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为细胞内有机物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联系
厌氧呼吸进化为需氧呼吸;有氧气存在时厌氧呼吸受抑制
角度1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过程
1.(2015·浙江10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子传递链产生的ATP最多
B.柠檬酸循环中O2与[H]结合生成水
C.与糖酵解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嵴上
D.丙酮酸在细胞溶胶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解析 电子传递链是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此过程产生的ATP最多,A正确;O2与[H]结合生成水发生在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B错误;糖酵解是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溶胶,C错误;丙酮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发生在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嵴,D错误。
答案 A
2.(2016·浙江4月选考)细胞呼吸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B.不产生CO2
C.必须在有O2条件下进行
D.形成大量ATP
解析 糖酵解为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溶胶中进行,产生少量ATP,在有氧无氧的条件下都能进行,不产生CO2。
答案 B
规避需氧呼吸的4个易错点
(1)误认为需氧呼吸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①原核生物需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和细胞膜。
②真核生物需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2)细胞呼吸中有H2O生成一定是需氧呼吸,有CO2生成不 一定是需氧呼吸,但对动物和人体而言,有CO2生成一定是需氧呼吸,因为动物及人体厌氧呼吸产物为乳酸。
(3)线粒体是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或生物)只能进行厌氧呼吸,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蛔虫等,一些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可进行需氧呼吸。
(4)葡萄糖分子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被分解,必须在细胞溶胶中被分解为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被分解。
角度2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异同
3.细胞呼吸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进入③的前提是有O2存在
B.①②是细胞溶胶,③是线粒体
C.若乙是乳酸,则①②③中都能够产生ATP
D.本图所示的生理过程如果发生在酵母菌体内,乙是酒精和CO2
解析 甲是丙酮酸,③表示线粒体,在线粒体中进行需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丙酮酸只有在O2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入③线粒体进行需养呼吸,A正确;①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即细胞溶胶;②表示厌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即细胞溶胶;③表示需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场所,即线粒体,B正确;若乙是乳酸,则①②表示厌氧呼吸,其中②过程不能够产生ATP;①③表示需氧呼吸,都能产生ATP,C错误;酵母菌厌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D正确。
答案 C
4.(2018·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下图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据图可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②③④都可在酵母菌细胞中进行
B.呼吸酶在反应过程中形态结构保持不变
C.组成电子传递链的3种蛋白质复合体都位于线粒体内膜
D.③④过程是在同种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解析 据图分析,①②表示需氧呼吸,①③表示产生酒精的厌氧呼吸,①④表示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的是酒精,所以其可以进行的是①②③过程,A错误;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形态结构保持不变,但是在反应过程中需要与反应底物结合,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B错误;组成电子传递链的3种蛋白质复合体都位于线粒体内膜,C正确;酶具有专一性,③④过程是在不同种酶的催化下完成的,D错误。
答案 C
对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认识的6个常见误区
(1)需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产生能量(大量能量在第三阶段产生),但绝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掉,仅有一小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厌氧呼吸仅在第一阶段合成ATP,第二阶段不合成ATP。
(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需氧呼吸,如蓝细菌、硝化细菌等,原因是细胞中具有与需氧呼吸有关的酶,场所是质膜和细胞溶胶。
(3)需氧呼吸一定需要O2的参与。虽然需氧呼吸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并没有O2的直接参与,但没有O2的环境,丙酮酸无法进入线粒体,因此线粒体中进行的需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都和O2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关联。
(4)厌氧呼吸为不彻底的氧化分解,因此只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余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
(5)真核生物并非都能进行需氧呼吸,如蛔虫、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厌氧呼吸。
(6)无论是需氧呼吸还是厌氧呼吸均没有[H]的积累。
角度3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
5.(2018·名校协作体高三测试)下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探究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的是( )
A.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
B.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C.装置1中液滴不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D.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
解析 装置1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需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没有进行厌氧呼吸,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A正确;装置1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需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B错误;装置1中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呼吸作用没有消耗氧气,即没有进行需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可以知道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C错误;装置1中液滴不可能右移,D错误。
答案 A
6.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细胞呼吸最弱,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c时,既有需氧呼吸,又有厌氧呼吸
C.氧浓度为c时,厌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需氧呼吸强度与厌氧呼吸强度相等
解析 氧浓度为a时,植物只进行厌氧呼吸,产生的CO2较多,并且会产生大量酒精,因此在a浓度下不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A错误;氧浓度为b~c时,既有O2的吸收,又有CO2的释放,且量不等,说明既有需氧呼吸,又有厌氧呼吸,B正确;氧浓度为d时,植物只进行需氧呼吸,此时厌氧呼吸最弱,C错误;氧浓度为d时,植物只进行需氧呼吸,D错误。
答案 B
1.判断呼吸方式三依据
2.通过实验判断呼吸方式
(1)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2)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实验现象
结 论
装置一液滴
装置二液滴
不动
不动
只进行产乳酸的厌氧呼吸或种子已死亡
不动
右移
只进行产生酒精的厌氧呼吸
左移
右移
进行需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厌氧呼吸
左移
不动
只进行需氧呼吸或进行需氧呼吸和产乳酸的厌氧呼吸
角度4 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
7.右图装置可用于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下列关于该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内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
B.温水的作用是使瓶内温度相对稳定
C.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红墨水向右移动
D.该装置直接测定动物呼吸释放的CO2量
解析 该装置通过瓶内的气压变化来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由于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和O2两种气体的变化,因此通过在试管内放NaOH溶液来吸收CO2,消除CO2对瓶内气压的影响,测出动物呼吸时所消耗的氧气量,而不是直接测定动物呼吸时所释放的CO2量,A正确,D错误;将广口瓶放入盛有温水的水槽内是为了使瓶内温度恒定;由于动物呼吸消耗氧气会让瓶内的气压降低,因此红墨水会向右移动,B、C正确。
答案 D
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
(1)测定原理
细胞呼吸速率通常用CO2生成速率或O2消耗速率来表示,一般用如下图装置进行测定。细胞呼吸既产生CO2,又消耗O2。为了测定真实的呼吸情况,往往向装置内添加NaOH溶液或KOH溶液以吸收掉其中的CO2。用单位时间内小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消耗氧的速率。
(2)测定装置
若以绿色植物为实验材料,整个装置必须做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3)物理实验误差的校对
①为了防止气压、温度等非呼吸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如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②如果对照组小液滴发生了移动,说明存在实验误差。若对照组小液滴移动方向与实验组相同,则需要用实验组减去校对出的误差。若对照组小液滴移动方向与实验组相反.则需要用实验组加上校对出的误差。
考点二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
1.(2018·浙江11月选考)温度对某植物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示意
图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温度升高促进了线粒体内的糖酵解过程
B.B~C段,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发生热变性的速率加快
C.B点时,氧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
D.C点时,细胞呼吸产生的绝大部分能量贮存在ATP中
解析 糖酵解过程发生于细胞溶胶,A错误;超过最适温度之后,随温度升高,酶发生热变性的速率加快,B正确;氧不是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而是在电子传递链的末端与NADH结合生成水,C错误;C点时,细胞呼吸产生的绝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D错误。
答案 B
2.(2017·浙江11选考)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面团“发起”是酵母菌产生CO2所致
B.干燥和无氧的环境有利于蔬菜的长期保鲜
C.利用乳酸细菌制作酸奶过程中需密闭隔绝空气
D.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
解析 面团“发起”是酵母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CO2所致,A正确;蔬菜的保鲜应在一定的湿度和低氧环境下,B错误;制作酸奶利用的原理是乳酸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所以需密闭隔绝空气,C正确;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过程需要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所以有机物总量会不断减少,D正确。
答案 B
本题对应必修一P71~P81细胞呼吸有关内容,考查细胞呼吸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细胞呼吸的应用举例与原因分析
应用举例
原因分析
去除作物变黄的叶片
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以提高作物产量
无土栽培通入空气,中耕松土
增加氧气的含量,加强根部的需氧呼吸,保证能量供应,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
零上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用于蔬果保鲜
降低氧气浓度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采用低氧(5%)保存,此时需氧呼吸较弱,而厌氧呼吸又受到抑制;低温使呼吸酶活性下降,减少有机物消耗
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
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粮油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
使细胞呼吸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消耗。如果种子含水量过高,细胞呼吸加强,使贮藏的种子堆中温度上升,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种子的细胞呼吸,使种子的品质变坏
提倡慢跑运动
肌细胞不会因为缺氧而导致厌氧呼吸
皮肤破损较深或被生锈铁钉扎伤,要打破伤风针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型细菌,在皮肤深部缺氧的情况下容易大量繁殖
包扎伤口时用松软的“创可贴”
透气性好,能抑制厌氧病菌的繁殖
影响细胞呼吸的4大外界因素及原理和应用
角度1 结合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考查科学实践能力
1.细胞呼吸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下表有关措施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种子贮存
晒干
降低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
B
肉制品贮藏
真空包装
抑制微生物的呼吸
C
水果保鲜
干燥环境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
栽种庄稼
疏松土壤
促进根需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
解析 种子的贮存,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从而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正确;肉制品贮藏过程中,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氧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B正确;水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适宜湿度和低温是最好的方法,但温度不能太低,C错误;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转运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栽种庄稼过程中的疏松土壤,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需氧呼吸作用,从而为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D正确。
答案 C
2.(2018·绍兴选考诊断)下列现象与厌氧呼吸无关的是( )
A.成熟的大苹果切开后有酒味
B.在面团发酵初期,表面会有水珠渗出
C.用手长时间举重物时,手臂会感觉酸软乏力
D.装满新制米酒的塑料瓶出现爆瓶或打开时酒液喷出的现象
解析 在面团发酵初期,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产生水。
答案 B
角度2 结合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3.某植物器官的呼吸强度(用CO2释放量表示)与O2吸收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时释放的CO2全部是厌氧呼吸的产物
B.A点时细胞呼吸的产物中还有乙醇
C.B点时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CO2释放量相等
D.O2浓度越低,呼吸强度越小
解析 A点释放的CO2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共同的产物,A错误;该植物厌氧呼吸生成乙醇和CO2,B正确;B点时,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表明只进行需氧呼吸,C错误;从图中看,O2浓度大约5%时,呼吸强度最小,D错误。
答案 B
4.(2018·浙江五校联考)“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下图表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为需氧呼吸,BC段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CD段为厌氧呼吸
B.运动强度大于C后,产生大量乳酸,将导致血浆pH值持续降低
C.乳酸在肝脏中再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厌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解析 人体细胞进行需氧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不产生乳酸,而进行厌氧呼吸时产生乳酸但不消耗氧气;分析图中曲线可知,AB段乳酸含量不变但氧气消耗率升高,说明此时为需氧呼吸;BC段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都升高,说明此时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CD段氧气消耗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乳酸含量继续升高,说明此时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A错误;运动强度大于C后,产生大量乳酸,但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血浆pH值仍能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在肝脏中再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厌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能量只有少部分释放出来,大部分储存在乳酸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D错误。
答案 C
O2浓度影响细胞呼吸曲线分析
(1)图(一)中甲、乙、丙曲线的含义
图(一)中甲曲线的含义是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总的CO2释放量随O2浓度的变化曲线;乙曲线的含义是需氧呼吸CO2释放量随O2浓度的变化曲线;丙曲线的含义是厌氧呼吸CO2释放量随O2浓度的变化曲线。
(2)图(一)中C点葡萄糖的消耗量与G点的呼吸熵(RQ)
图(一)中C点表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CO2释放量相等(假设都为n mol),根据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总反应式,需氧呼吸消耗葡萄糖n/6 mol,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n/2 mol,则厌氧呼吸葡萄糖的消耗量是需氧呼吸葡萄糖的消耗量的3倍。G点表示只进行需氧呼吸,则消耗的O2和释放的CO2物质的量相等,呼吸熵(RQ)=释放的CO2量/吸收的O2量=1。
(3)图(二)中的a、b、c三点的含义
根据氧分压的大小可以判定,图(二)中的a点接近于图(一)曲线甲中A点,b点相当于曲线甲中B点,c点相当于曲线甲中G点。由于图(一)中B点需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则图(二)中b点需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图(一)中G点以后需氧呼吸强度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则图(二)中c点以后需氧呼吸强度也是先增大,后趋于稳定。
课后限时训练
(时间:30分钟 分数:100分)
1.(2018·全国卷Ⅲ,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需氧呼吸也可进行厌氧呼吸
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解析 植物在黑暗中既可进行需氧呼吸也可进行厌氧呼吸,A正确;食物链上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消耗,B正确;对于以糖类为底物的呼吸作用来说,需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H2O,厌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或者酒精和CO2,C错误;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需氧呼吸过程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以及厌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可以合成ATP,D正确。
答案 C
2.(2018·温州4月适应)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厌氧呼吸。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中有NADH生成
B.1分子葡萄糖中能量与2分子丙酮酸中能量相等
C.丙酮酸转变成乙醛需NADH提供氢
D.乙醛转变成乙醇需ATP提供磷酸基团
解析 在糖酵解阶段,葡萄糖中的一部分氢原子变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A正确;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可释放出少量的能量,所以1分子葡萄糖中能量与2分子丙酮酸中能量不相等,B错误;丙酮酸经脱羧过程生成乙醛,乙醛接受NADH提供的还原性氢被还原为酒精,C错误;乙醛转变成乙醇不需ATP提供磷酸基团,D错误。
答案 A
3.下列有关人体细胞需氧呼吸电子传递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产生CO2 B.在线粒体外膜上进行
C.不产生ATP D.不消耗O2
解析 电子传递链即需氧呼吸第三阶段,24[H]+6O212H2O+大量能量,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答案 A
4.下列关于人体肌肉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会有特殊分子携带氢和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
B.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C.产物在肌肉细胞中再生成葡萄糖
D.全过程都在细胞溶胶中进行
解析 厌氧呼吸过程中NADH不与氧结合生成水;A错误;动物和人的厌氧呼吸生成乳酸,B错误;乳酸生成后运输到肝脏中转化成葡萄糖,C错误。
答案 D
5.(2018·温州第二次模拟)图示为乙醇发酵的实验装置,滴管
下部装有酵母菌与苹果汁的混合液,试管中装满水。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试管中装满水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试管中装满水为实验装置提供无氧环境
C.若向混合液中通入空气,则乙醇发酵会受抑制
D.实验过程中丙酮酸被氧化分解产生乙醇和CO2
解析 乙醇发酵的产物是乙醇和CO2,试管中装满水有利于观察CO2的产生,A正确;试管中装满水可以隔绝空气,为实验装置提供无氧环境,B正确;氧气会抑制无氧呼吸的过程,因此若向混合液中通入空气,则乙醇发酵会受抑制,C正确;实验过程中葡萄糖被氧化分解产生乙醇和CO2,D错误。
答案 D
6.下图表示人体中细胞呼吸的过程,数字代表反应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代表人体细胞中糖元或淀粉的水解
B.②过程后,葡萄糖分子中少部分化学能存在于丙酮酸中
C.③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D.④过程产生的乳酸可在原细胞中再生成葡萄糖
解析 ①为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人体细胞中没有淀粉,②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③为需氧呼吸二、三阶段。②过程中葡萄糖分子大部分化学能贮存于丙酮酸中,乳酸运输到肝脏中再生成葡萄糖。
答案 C
7.(2018·宁波市十校联考)下图是人体细胞需氧呼吸部分过程示意图,正确的是( )
A.物质①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B.O2仅与阶段B提供的物质反应产生物成②
C.阶段B、C中释放的能量转变为热能和ATP
D.催化阶段C的反应所需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解析 物质①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A错误;据图分析,O2可以与需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提供的物质反应产生物质②水,B错误;阶段B、C中释放的能量转变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C错误;阶段C属于需氧呼吸第三阶段,所以催化阶段C的反应所需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D正确。
答案 D
8.下列关于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厌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或乙醇
B.第二阶段是对丙酮酸进一步氧化形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C.人体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溶胶
D.厌氧呼吸的过程中体现了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关联
解析 厌氧呼吸产物有乳酸或乙醇和CO2,A错误;厌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被[H]还原生成不彻底氧化产物,B错误;人体细胞厌氧呼吸生成乳酸,没有CO2,C错误;厌氧呼吸是一个放能反应,而伴随发生的ATP合成过程是吸能反应,D正确。
答案 D
9.(2018·博雅第一次联考)下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条件甲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到ATP
B.条件乙下葡萄糖内的能量只流向酒精和ATP
C.甲、乙条件下产生物质a的部位是不同的
D.试剂X需在酸化条件下才能发生颜色反应
解析 通过图可知,物质a为二氧化碳, 物质b为水,条件甲为有氧,条件乙为无氧。在需氧呼吸时,细胞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并不是转移到 ATP中,A错误;厌氧呼吸葡萄糖的化学能有三处流向,一处流向热能,一处流向ATP,还有一处流向酒精内,B 错误;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分别为线粒体与细胞溶胶,C正确;二氧化碳的鉴定不要酸性条件,酒精的鉴定才需要,D错误。
答案 C
10.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存在于细胞溶胶、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B.以油脂作为底物时,经需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
C.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需氧呼吸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
D.长时间剧烈运动,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自于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解析 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和嵴上;以油脂作为底物时,经需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小于消耗的氧气量;人体细胞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需氧呼吸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进一步被还原为乳酸;人体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答案 C
11.(2018·浙江杭州质检)下列关于肌肉组织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通过ATP提供给各种生命活动
B.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为电子传递链阶段提供ATP和[H]
C.阻断电子传递链阶段的反应,柠檬酸循环的反应将不能持续
D.阻断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阶段的反应,糖酵解不能持续
解析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只有少部分通过ATP提供给各种生命活动,A错误;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为电子传递链阶段提供[H],B错误;阻断电子传递链阶段的反应,柠檬酸循环的反应将不能持续,C正确;阻断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阶段的反应,糖酵解可以继续进行,因为它可以继续进行厌氧呼吸,D错误。
答案 C
12.如图表示植物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产生量的相互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在A点比较适合长期贮存该器官
B.在B点仍能产生少量的酒精
C.若CD=CA时,A点氧浓度时厌氧呼吸强度是需氧呼吸强度的3倍
D.该器官有可能来自油料作物
解析 在氧气浓度较高时,植物进行需氧呼吸,若呼吸底物只有糖类时,O2吸收量和CO2产生量的体积比相同,但图示在氧气浓度较高时,O2吸收量大于CO2产生量,说明该器官呼吸底物中有油脂,所以O2吸收量偏大,D正确;同理,在B点时,虽然O2吸收量和CO2产生量相等,但是考虑到呼吸底物中有油脂,说明此时仍有厌氧呼吸进行,仍能产生少量的酒精,B正确;在A点呼吸产生的CO2量最少,说明有机物消耗少,比较适合长期储存该器官,A正确;若CD=CA时,A点氧浓度时厌氧呼吸强度是需氧呼吸强度的3倍,该结论只有在呼吸底物只有糖类时才成立,考虑到呼吸底物中有油脂,C错误。
答案 C
13.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Ⅰ是糖酵解,该过程的产物X为3磷酸甘油酸
B.过程Ⅱ是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
C.过程Ⅲ是电子传递链,该过程产生大量的ATP
D.过程Ⅰ和Ⅱ为过程Ⅲ提供[H]和ATP
解析 过程Ⅰ是糖酵解,该过程的产物X为丙酮酸,A错误;柠檬酸循环发生在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存在着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同时也有少量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在嵴上,B错误;电子传递链发生在第三阶段,此阶段释放大量能量,因而产生大量的ATP,C正确;过程Ⅰ和Ⅱ为过程Ⅲ提供[H],但不提供ATP,D错误。
答案 C
14.(2018·浙江宁波十校联考)将酵母菌破碎离心后获得细胞匀浆(含各种细胞成分)、悬浮液(含细胞溶胶)和沉淀物(含线粒体)。现设置甲、乙、丙三组实验,各加入上述三种中的某一种(设为X、Y、Z),具体如下:甲组,葡萄糖溶液+无菌水+X;乙组,葡萄糖溶液+无菌水+ATP+Y;丙组,葡萄糖溶液+无菌水+氧气+Z。各装置中各物质剂量均适宜,实验条件合适。检测三组实验中有无CO2产生。(注: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厌氧呼吸会受到抑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中加入三组实验中的X、Y、Z应该都是悬浮液
B.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抑制酵母菌厌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
C.本实验的各装置中不加细胞匀浆是为了排除需氧呼吸的干扰
D.本实验的唯一自变量应是加入三个装置中的酵母菌提取物质(X、Y、Z)的种类
解析 因为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溶胶,葡萄糖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反应,且实验设计要保证单一变量,所以X、Y、Z三种物质相同,都是细胞溶胶,即悬浮液,A正确; 根据三组实验装置设计可以知道,区别在于ATP和氧气的使用,可用来探究抑制酵母菌厌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B正确; 本实验为验证有氧状况下酵母菌的厌氧呼吸会受到抑制,所以不能用细胞匀浆,否则无法判断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需氧呼吸产生还是厌氧呼吸产生,C正确; 因为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溶胶,葡萄糖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反应,且实验设计要保证单一变量,所以X、Y、Z三种物质相同,都是细胞溶胶,即悬浮液,D错误。
答案 D
15.(2018·浙江绿色教育评价联盟3月联考)下列关于人体细胞需氧呼吸过程中有关蛋白质的分布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
B.ATP 合成酶分布于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基质、内膜和嵴等结构
C.线粒体膜上存在转运丙酮酸、葡萄糖和[H]等分子的载体蛋白
D.特殊分子携带的氢和电子要经线粒体内膜中的多种蛋白质传递后才与氧形成水
解析 线粒体膜上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
答案 C
16.(2018·浙江嘉兴3月教学测试)真核细胞需氧呼吸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丙酮酸分解为物质①是分步进行的
B.特殊物质携带的氢传递给氧形成物质②
C.阶段A释放的少量能量均用于合成ATP
D.阶段B有关的酶镶嵌在线粒体的内膜上
解析 阶段A为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化成热能,另一部分用于合成ATP,C错误。
答案 C
17.(2018·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质检)下图①②③表示厌氧呼吸的不同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发生于细胞溶胶,过程②③发生于线粒体
B.过程①无ATP产生,过程②有ATP产生
C.氧气的存在可抑制过程②③
D.人体细胞中可发生过程①②③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过程①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中。②是进行产生酒精的厌氧呼吸,发生在细胞溶胶中。③是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发生在细胞溶胶中,A错误;在过程①中有ATP的产生,过程②无ATP的产生,B错误;氧气的存在会抑制厌氧呼吸②③过程,C正确;人体细胞中发生的是①③,不能发生产生酒精的厌氧呼吸,D错误。
答案 C
18.(科学探究)农作物遭受洪水长时间浸泡会出现烂根而死亡,原因是根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乙醇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乙醇对动物神经行为能力也有影响。
(1)根细胞厌氧呼吸除产生乙醇外还产生的物质有 ,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
(2)有研究表明药物A能加快动物体内酒精的代谢,从而降低体内的酒精浓度,减缓酒精对动物神经系统的损害和神经活动的影响。在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时,实验中自变量是 ,检测指标是 。
(3)为研究不同酒精浓度对生长状况相似细胞的毒害作用,请帮助某生物兴趣小组完成实验。
实验材料:洋葱、质量分数3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0.3 g/mL的蔗糖溶液、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
(要求:答题时对酒精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
实验思路:
①
⋮
实验结果与分析:如下图所示。
a.通过观察细胞是否发生 ,来判断植物细胞的死活,进而来了解酒精对生长状况相似的不同细胞的毒害作用。
b.试绘出不同浓度酒精溶液作用细胞2.5a分钟时质壁分离细胞所占百分率坐标曲线图。
解析 (1)根细胞厌氧呼吸的产物有乙醇和二氧化碳,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溶胶。(2)本实验是研究药物A能加快动物体内酒精的代谢,从而降低体内的酒精浓度,减缓酒精对动物神经系统的损害和神经活动的影响,所以该实验中自变量是药物A的有无,检测指标是酒精浓度。
答案 (1)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和ATP) 细胞溶胶
(2)药物A的有无 酒精浓度
(3)实验思路:
①配制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分别浸泡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紫色外表皮细胞a min、2a min、3a min。②取出材料置于蒸馏水中漂洗10 min,然后制作临时装片,一侧滴入0.3 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③观察并统计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数和视野中细胞的总数,计算出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
实验结果与分析:
a.质壁分离
b.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