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版生物新导学大一轮苏教讲义: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33讲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版生物新导学大一轮苏教讲义: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33讲第1页
    2020版生物新导学大一轮苏教讲义: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33讲第2页
    2020版生物新导学大一轮苏教讲义: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33讲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版生物新导学大一轮苏教讲义: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33讲

    展开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C)。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碳循环

    (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
    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3.碳循环的破坏——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影响:使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解决思路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清洁能源。
    ②大力植树造林。
    4.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区别与联系
    (1)比较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无机物→有机物
    过程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全球(生物圈)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循环

    (2)联系
    ①二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沿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进行。
    ②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
    ③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
    总体上来说,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并且同时进行的关系。

    1.有关碳循环的判断
    (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 )
    (2)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 )
    (3)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 )
    (4)如果人们不按生态规律办事,乱砍滥伐森林,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 )
    (5)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 )
    2.有关物质循环的判断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 )
    (2)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 )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是循环往复的( × )
    (5)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 )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

    (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并简述判断的理由。
    提示 甲和丁之间有双向箭头,且其他几种成分都有箭头指向丁,所以丁为大气中的CO2,甲为生产者;甲和乙都有箭头指向丙,所以丙为分解者,则乙为消费者。
    (2)碳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什么?在甲(或乙或丙)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又是什么?
    提示 碳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在甲(或乙或丙)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是CO2。
    (3)图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过程?
    提示 b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d和c代表呼吸作用,f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代表捕食,e和g代表动植物的遗体、排遗物等提供给分解者。

    命题点一 碳循环的过程分析
    1.(2019·无锡调研)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Ⅰ~Ⅳ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⑧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A.图示的碳循环路径是完整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①过程实现的
    C.图中以CO2的形式进行的过程有①⑥⑦⑧过程,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过程有②③④⑤
    D.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答案 ACD
    解析 图中Ⅰ、Ⅱ、Ⅲ、Ⅳ分别为大气中的CO2、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缺少Ⅱ、Ⅲ直接到Ⅰ的碳循环路径(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故A项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①过程(如光合作用)固定的,B项正确;图中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C项错误;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Ⅳ,D项错误。
    2.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字母________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冬季。
    (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____________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______________,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____________。
    答案 (1)D 低于 (2)呼吸作用 大于 (3)无机环境 取消“D→A”
    解析 (1)题图显示:A、B、C、E均有箭头指向 D,说明D表示大气中的CO2。A、D之间是双向箭头, A、B死的有机物可被C利用,说明A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进而推知:B是消费者, E为化石燃料的燃烧。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冬季旺盛,使夏季大气中CO2的含量低于冬季。(2)CO2被生产者吸收,通过光合作用转变成体内的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所示的生产者、B所示的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C所示的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E所示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则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因此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无机环境,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因能量流动起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特点之一是单向流动,所以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 取消 “D→A”。
    科学思维 碳循环图解中各成分的判定方法

    (1)图中双向箭头代表生产者、大气中的CO2,其中其他所有成分都指向的为大气中的CO2,即C为大气中的CO2,A是生产者。
    (2)除了C之外,有最多被指向箭头的为分解者,即B为分解者。
    (3)三个图的模式其实一致,复杂的地方在于消费者的划分,图甲中消费者只有D,图乙中消费者有D、E,图丙中消费者有D、E、F。
    (4)图甲蕴含的食物链为A→D,图乙蕴含的食物链为A→D→E,图丙蕴含的食物链为A→D→E→F。
    命题点二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分析
    3.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6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1中,B、C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生产者
    B.图1中能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只有2、4、5
    C.如果A发生瘟疫,D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D.在图2的食物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C
    解析 图1中C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是初级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A项错误;图1中的过程3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质也是呼吸作用,B项错误;如果次级消费者A因发生瘟疫而数量减少,则初级消费者D的数量会增加,增加后会导致生产者数量减少,D又会因食物减少而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相对稳定状态,C项正确;图2中的①和②代表兔和狼的摄入量而不是同化量,所以②/①的比值不能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项错误。
    4.(2019·西安一中期末考试)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答案 A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概念: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应用


    (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 )
    (2)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 )
    (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 )
    (4)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
    (5)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一些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 )

    据图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

    (1)图中“信息”可来自何处?
    提示 生物或无机环境。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否只发生于生物与生物之间?
    提示 不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都能发生信息传递。
    (3)从信息传递的方向来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 具有双向传递的特点。

    命题点一 信息传递的类型和作用分析
    1.(2018·海南,1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答案 D
    解析 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
    2.(2018·苏州高三二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C.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答案 B
    解析 用黑光灯诱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特点,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A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之一,C正确;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是“日照长短”这个物理信息对黄麻植物的刺激引起的,D正确。
    科学思维 生态系统中信息类型的辨析方法
    (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3)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于行为信息。
    (4)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
    (5)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如洪水、瀑布旁),生物多以“肢体语言”这种“行为”进行信息交流。
    命题点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
    3.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图乙、图丙可依次表示(  )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循环往复、全球性的特点,在生物群落内是单向的,图甲可表示碳的循环;在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图乙可表示能量流动;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论是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还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是双向的,图丙可表示信息传递。
    4.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答案 A
    解析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生命观念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往往是双向的
    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多种
    地位
    生态系统的动力
    生态系统的基础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形成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2)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原状难以恢复。
    3.类型
    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实质
    保持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因素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二者
    联系
    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




    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发展。
    5.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生态瓶一般是封闭的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
    生态瓶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生态瓶的材料必须透明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瓶内温度;便于观察
    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便于操作;瓶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生态瓶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1)生物多样性高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
    (3)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 )
    (4)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高( × )
    (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 )
    (6)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 )
    (7)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则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很高( × )
    (8)极地苔原由于物种组成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 )
    (9)河流轻度污染后的净化恢复及火灾后草原的恢复均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 )
    (10)落叶阔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 )

    下图表示受到干扰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图,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请分析:

    (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填“大于”或“小于”)热带雨林的y值。
    (2)x的大小可作为恢复力稳定性强弱的指标,x值越大说明该稳定性越弱。
    (3)TS与生态系统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 TS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命题点一 生态系统内反馈调节实例的分析
    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下列哪项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
    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鼠的增加受到抑制
    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
    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迅速萌发生长
    D.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
    答案 D
    解析 草原鼠的数量上升,蛇的食物增加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属于负反馈调节,A项正确;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可以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是负反馈调节,B项正确;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地萌发生长,属于负反馈调节,C项正确;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属于正反馈调节,D项错误。
    2.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成分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
    答案 C
    解析 图A所示为一条食物链,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丙的增加,甲、丙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加,而图B所示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
    命题二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综合分析
    3.(2019·淮阴高三测试)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B.生态恢复的本质是恢复系统必要的功能并使其能够自我维持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越强
    D.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答案 C
    解析 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A正确;生态恢复的本质是恢复系统必要的功能并使其具有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B正确;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就越强,如极地苔原生态系统,因其生存环境恶劣,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在遭到火灾等干扰后,恢复的时间十分漫长,其恢复力稳定性就很低,C错误;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正确。
    4.(2018·北京顺义区高三第二次统练)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高
    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
    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后,与乙相比,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A正确;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其结构和功能恢复至正常运行范围的时间也会提前,即B点左移,B正确;若甲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延长,即C点右移,C正确;乙生态系统在恢复原状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D错误。

    科学思维 判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1)抵抗力稳定性强弱的判断

    (2)恢复力稳定性强弱的判断:一般与抵抗力稳定性呈负相关,但是也有例外,如极地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弱。
    命题点三 生态瓶的制作和分析
    5.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观赏性小生态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如图是一个简易生态瓶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生态瓶内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碳、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易生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在该生态瓶中添加小动物,则应注意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能 该生态瓶内有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生理过程实现各元素的循环利用 (2)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 (3)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解析 (1)由于生态瓶内有生产者和分解者,因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生态瓶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等生理过程实现碳、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利用。(2)由于小生态瓶内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所以简易生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3)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添加小动物应注意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
    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

    1.物质循环的“物质”和“范围”
    (1)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2)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终点不同: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终点是热能散失;而物质循环中的物质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返,无起点和终点。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
    4.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负相关
    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
    5.引入新的物种不一定都会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如果引入的物种造成了生物入侵现象,生态系统反而会遭到破坏,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的,但农田生态系统还需要经常施肥的原因是农田中的农作物合成有机物(如蛋白质、磷脂等)时利用了土壤中的氮、磷等元素,这些元素随着粮食、瓜、果等输出农田生态系统,因此需要不断施入含氮、磷、钾等元素的肥料。
    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形式。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二者呈负相关。
    6.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1.(2017·江苏,2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 BD
    解析 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的种群密度时,若选择草多的地方,将会使统计结果偏高,A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热带雨林的营养结构比三北防护林营养结构复杂,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强,B正确;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其追逐目标为“鼠”,两只猛禽间为竞争关系,C错误;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一颗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属于群落,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2.(2018·海南,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答案 D
    解析 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A正确;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B正确;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C正确;生物多样性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不变,D错误。
    3.(2016·天津,3)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答案 D
    解析 碳循环发生范围为“生物圈”,并非一个小生态系统,A错误;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统计所有的同种昆虫,不能只统计成虫,B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之比,不是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比值,C错误;图示信息表明乙为甲的天敌,则乙数量增多,甲数量会减少,因此,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将减少,D正确。
    4.(2014·江苏,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答案 D
    解析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现象,是由于水体中含有的N、P等植物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过多,引起植物大量繁殖,未涉及沿食物链进行的能量流动,A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也可能是化学能,如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B错误;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每个营养级约有10%~20%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而不是被分解者利用,C错误;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根的吸收等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D正确。
    5.(2017·海南,28)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自我调节能力  (3)青蛙 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次级消费者是青蛙。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调节种间关系;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南京高三训练)切叶蚁切割收集的植物叶片,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用来培养真菌,然后以真菌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切叶蚁“培养”的真菌是分解者,能促进物质和能量循环
    B.探路的切叶蚁发现合适植物后会留下“气味”,这属于物理信息
    C.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
    D.切叶蚁与其“培养”的真菌之间的关系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D
    解析 据题意分析可知,真菌分解的是植物的残枝败叶,切叶蚁“培养”的真菌是分解者,能促进物质循环,而不能促进能量循环,A错误;探路的切叶蚁发现合适植物后会留下“气味”,这属于化学信息,B错误;互利共生是种间关系,而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是同一种生物,C错误;切叶蚁与其“培养”的真菌之间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2.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甲、乙、丙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
    C.过程③的碳全部储存于乙体内的有机物中
    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
    答案 B
    解析 据图分析,甲表示大气中的CO2库,乙表示消费者,丙表示分解者,它们不能构成食物链,因为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A错误;①表示光合作用,大力增强过程①可吸收较多的CO2,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温室效应,B正确;经③流向乙的碳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CO2形式散失,一部分的碳储存于乙体内的有机物中,C错误;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②,即植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D错误。
    3.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
    答案 A
    解析 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够固定大气中的CO2;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CO2。
    4.(2019·徐州调研)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
    C.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
    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在上升
    答案 A
    解析 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的,A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B正确;人工生态系统由于人工调节,CO2的消耗量往往较低,释放量往往较高,C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各个营养级的呼吸消耗量,故适宜物种生存,物种丰富度增加,则自我调节能力上升,D正确。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是来自无机环境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答案 C
    解析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A项正确;信息传递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B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C项错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成一个统一整体,D项正确。
    6.草原上,当青草返青时,“绿色”为兔子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兔子和草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绿色”对于兔子来说属于物理信息
    C.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D.兔子和草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答案 D
    解析 由“青草返青时,绿色为兔子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可知,兔子和草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A项正确;“绿色”对于兔子来说属于物理信息,B项正确;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C项正确;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会相互制约,使两者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兔子和草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D项错误。
    7.(2018·郑州高三5月模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C.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答案 C
    解析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通过信息传递,保持数量的相对稳定,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正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利用、循环流动,B项正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项错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因此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D项正确。
    8.近年来,我国针对某些鱼类自然种群衰退的现象,采取了将人工培育的鱼苗投放入河流、海洋等自然水体中的措施,以利于(  )
    A.消除水环境的污染 B.降低环境的碳排放
    C.防止这些种群消亡 D.增加生态环境的食物链
    答案 D
    解析 投放人工培育的鱼苗不能消除水环境的污染,A项错误;投放人工培育的鱼苗不能降低环境的碳排放,反而会增加碳排放,B项错误;投放人工培育的鱼苗能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即增加生态环境的食物链,这样可以减缓某些鱼类自然种群衰退的现象,但不能防止这些种群消亡,C项错误、D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9.(2018·苏州高三第二次诊断)下列生物学的相关观点中,正确的是(  )
    A.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B.在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发生相互选择
    C.环境在不断变化,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
    D.分解者可通过分解消费者的粪便,从而获得该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答案 ABC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A正确;生物是共同进化的,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必然互为选择因素,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B正确;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在不断变化,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同时也不断的影响环境,C正确;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来自该消费者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D错误。
    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种群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
    B.M点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答案 AD
    解析 在捕食关系中,被捕食者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的趋势,捕食者呈现后增加者后减少的趋势,因此图中甲种群为被捕食者,乙种群为捕食者,则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A项错误;M点时甲种群的曲线是下降趋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项正确;分析两个种群曲线可知,甲种群数量的增多,会使乙种群的数量随之增多,乙种群增多到一定数量,甲种群的数量会随乙种群的增多而减少,两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项正确;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正趋于稳定,D项错误。
    三、非选择题
    11.下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填图甲中字母),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则这一过程中,生产者对CO2的吸收量将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逐渐增强。
    (2)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调查宜采用__________法;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4)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的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信息传递能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d 大于 抵抗力 (2)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或鼠体内储存的能量) 
    (3)标志重捕 逐渐增加 (4)调节种间关系
    解析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是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进入无机环境的,其途径为甲图中的d。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则生产者及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将会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趋于复杂,生产者对CO2的吸收量将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2)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其中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3)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标志重捕法。图丙幼年个体数明显多于老年个体数,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因此该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加。(4)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2.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大功能。
    (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如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加重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可知早期属于________反馈调节,后期属于________反馈调节。
    (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稳定性越________(填“强”或“弱”)。
    (4)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甚至PM2.5爆表的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答案 (1)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2)负 正 (3)抵抗力稳定性 强 (4)自我调节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根据题图及正、负反馈调节的概念即可得到答案。(3)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称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4)雾霾的出现及PM2.5爆表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版生物新导学大一轮苏教讲义: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33讲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