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5篇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5篇(二)(含答案)
展开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5篇(二)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老圣人 赵长春(1)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2)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3)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这—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4)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5)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6)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袋袋,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7)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8)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9)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老圣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10)春节,村上的人多了起来,都从外面回来过年,掂了年货去看老圣人。他说:“别看我,看看咱们的老槐树、老碾盘。”老槐树、老碾盘,就成了村子一景。(11)还有,与别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赌博的人少,打骂老人的事基本没有,这也与老圣人有关。他喜欢管闲事,不怕人家烦。他说:“人都光想着赚钱了,不行,还得讲老理,这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老理,是几千年的好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脸面。”(12)想一想,对,就是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时说的,提倡的。(13)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他有个治疗小孩子感冒、头痛的验方,就是点燃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额头。古墨微软,香香的透出凉意,有股幽幽的药味。几声喷嚏,打个冷战,小孩子就好了!他还治疗痄腮,研墨,毛笔蘸汁涂抹腮边,一圈一圈,如此两三天,就好了!(14)老圣人说:“古人凭心,诚信为本。墨也讲究,内有冰片、麝香、牛黄等,为的是读书人安心、静心。学须静也,静须学也。可惜,好多人做不到了。”(15)老圣人九十多岁了,身体很好。他习惯饭前喝水,小半碗白开水。有记者采访,问这是不是他的长生之道。他说:“哪里呀,儿时家贫,每当吃饭,父母先让孩子们喝水,喝完检查,如果碗里控出来水,就少给饭……”说着,老眼泛出泪花,又笑道:“现在多好,吃啥喝啥,都有!”(16)老圣人大名叫王恒骧,袁店河畔人。(17)叫他“老圣人”,我觉得有些委屈了他,在袁店河的语境里。(18)不过,“圣人”的真正意思是很有讲究的。在袁店河,也只有他能配上这个称呼。(19)现在,读书的人少了,越来越少,谁还能再被称为“圣人”呢?(原载《百花园》2017年2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圣人”做了哪些“不同于他人”的事。 (2)品味第⑤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老圣人”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3)说说第(13)段两处加点的“就好了”有何表达效果。 (4)联系全文回答,“我”为什么觉得在袁店河的语境里,叫他“老圣人”有些委屈了他? (5)文中多次出现“老碾盘”,请探究其作用。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人生难得有静气①“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的一副对联。他认为,古今圣贤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重大事件,越是能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付自如。②《晋书·谢安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淝水之战,坐镇指挥的谢安与客人下棋,等待自己八万军队与前秦八十万军队作战的消息。棋局进行中,前线派来的信使到了,书中这样描述:“(谢安)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 )答云:‘小儿辈( )已破贼。’”③面对危险的时候处变不惊,镇定自若,面对异常激动人心的时候能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至于人前失态。一个“小儿辈( )已破贼”,把谢安的从容不迫刻画得淋漓尽致。④静气是一种修养。人一旦有了这种气度,心静下来了,喧嚣远了,内心的本真就显现出来了,也就跳出名、利、欲的诱惑,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心怀坦荡,兰心傲骨。⑤杨绛先生在她100岁生日那天说道:“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杨绛一生经历风浪与波折,却总能给世界以温暖、以感动。无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聆听先生淡而有味的话语,给人一种领悟生命的智慧和充满内涵的悠远。⑥静气更是一种境界。只有静气,才能让人认知健全,明白事理,知荣明辱,演好角色,心无旁骛,追求卓越。因此,静气是一种自我的跨越,一种精神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生命历程里为平庸的生活增添亮色。⑦静气还与治国理政思维有着莫大的关联。胸怀静气,才不会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朱元璋曾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反观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外患未除,内部就开始忙着贪图享受,忙着争权夺利。不能守静,目光看不远,结果天京很快陷落,真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⑧面对各种喧嚣忙碌、纷繁复杂的人事,心浮气躁非但不能解决问题,通常会把事情弄成一团糟,唯有静气方能让人拥有一份从容淡定;(A) ;(B) 。因此,(C) ,从而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1)第②段括号内应该填入的两个字分别是( ) A.笑遂 B.徐遂 C.笑竟 D.徐竟(2)请简要分析⑥、⑦两段能否互换。 (3)结合全文,将第⑧段横线处内容补充完整。(A)唯有静气(B)唯有静气(C) (4)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第⑥段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山林,每日在山水田园中耕田作诗寻找到自己的乐趣。 B.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平日严格要求自己,专注训练比赛,最终在里约奥运会成就大满冠。 C.袁隆平为追求理想而执著不懈,无怨无悔,将一生投入农田事业,成为著名的水稻专家。 D.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面对不利局面,他耐心与袁绍相持,最终奇袭粮仓,取得了胜利。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拉面王行云老梅的面馆开在蝉街东头。每天一早,老梅围了围裙,案前一站,手里眼里全是活儿。他出手如电,“唰”,揪出一把醒好的面,“啪”,丢案板上,一拉一搓,成蛇样长条。一捏一甩,“啪”,拍在面案上,一抻一合,扭成大闺女辫儿,叫人眼花缭乱。没回过神,一大海碗面,盛着牛肉丁,撒着芫荽、萝卜片,浮着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是红、白是白、绿是绿,香喷喷、热腾腾便撂在了你面前。麻溜儿!传说老梅有绝活---面穿针孔,抻出细过发丝的面从针孔穿过去。多少根?说法不一。但都只听说,没见过。有人撺掇老梅露两手。老梅浅浅一笑:“雕虫小技,有啥看头?”雪天。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小伙儿哆嗦着站在面馆前。老梅二话没说,捞出一碗面端给他。热汤面下肚,小伙儿像换了个人,精精神神跪地上给老梅磕了头。老梅收徒了!徒弟叫红子——被一碗汤面救活的小伙。寒来暑往,红子跟老梅学艺三年了。那夜,师徒俩有一场对话。“这两天心神不宁,想啥呢?”“师父,我……”“行了,我知道你想啥,想单干?”“嗯……”“说实话,你那面活儿不坏。但能再跟我一年不?就一年。”红子没吭声。老梅叹口气:“好吧。这里有笔钱,你拿去开店。记住,可别丢我的脸。”红子给老梅磕了仨响头,当夜走了。半月后,蝉街上新开了一家“红子面馆”,店里有个新媳妇在打下手。蝉街人念旧,还是觉得老梅的面地道,大都上他那去。后来听说,红子媳妇成天在家闹,嫌男人没出息。某天,老梅的面馆关门歇业了。蝉街人一片惋惜声。红子面馆生意好起来了。面馆前竟挂起了“拉面王”的牌子。蝉街人叨叨:你号称拉面王,老梅搁哪呢?这一天,红子当众给大伙表演了面穿针孔的绝活。老梅的绝活只是传说,而红子却当众让大家开了眼。乖乖,十根比发丝还细的拉面,顺顺当当就从小小的针眼里穿了过去,赛比魔术。这以后,大伙再没话了。红子每天给顾客演一场面穿针孔的绝活,人气越来越旺。可细心的人发现,面馆里盛面的大海碗,不知不觉间换成了中不溜的平底碗。这天,生意口上,有个人走进红子的拉面馆。是老梅。吃面的人纷纷起立问候。红子一愣,立马堆起笑脸,迎上去叫了声:“师父您来了!”“红子,有出息啊。”老梅笑说。红子回笑:“师父见笑,都是闹着玩儿的。”老梅径直走向水池。净了手,朝大伙说:“红子天天给大伙儿演绝活,今儿,我来替一回,算给徒儿捧个场。”老梅一出手,馆里一下静了。他手一张,揪下一块面,一下,两下,扯过来,拉过去。面条摆得稳、准、狠;胳膊抡得圆、柔、韧。身子在一处,精神却贯穿到了四面八方。大伙看得目瞪口呆。突然,老梅身手骤定,好似满院欢腾的雀儿忽地归了巢。细看,老梅手擎一根绣花针,针眼里穿着根线。哪是线?分明是面!只见他捏着这根“线”轻轻一抖,哗一下抖出无数银丝。大家伙挤上前一数,我的个娘哎,不多不少,整整二十根,全在针眼里!“神!”一片喝彩。红子羞红了脸,“扑通”跪在了老梅的面前。第二天,红子面馆不见了“拉面王”招牌。平底碗又换回了大海碗。而老梅,真正的拉面王,早已飘然而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五期,有删改)(1)根据小说情节填空。序 幕:众人神往绝活, 老梅浅笑推辞;第一幕:红子① ,老梅仗义收徒;第二幕:红子执意单干, 老梅② ;第三幕:红子③ , 老梅歇业隐退;第四幕:红子挂牌换碗, 老梅献演绝活;尾 声:④ , 老梅飘然离开。① ; ② ;③ ; ④ ;(2)请为文中画波浪线句写一段赏析性批注。“老梅一出手,馆里一下静了。他手一张,揪下一块面,一下,两下,扯过来,拉过去。面条摆得稳、准、狠;胳膊抡得圆、柔、韧。身子在一处,精神却贯穿到了四面八方。” (3)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老梅是“真正的拉面王”。 (4)结合语境,分别说说红子两次下跪所体现的心理。①小伙儿像换了个人,精精神神跪地上给老梅磕了头。②红子羞红了脸,“扑通”跪在了老梅的面前。 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严冬,荒野,松柏郭枫①在黄淮大平原上,冬天,是风和雪撒野的世界。风,从塞外卷着严寒而来,猛烈地袭击我们荒凉的小村庄,除非在落雪的时候,天地才会静寂下来,至于无风无雪而又有暄和的太阳温暖着咱们的日子,这是不多见的。②北方冬天的风,是贼,是无孔不入的恶贼,可恶的风,对于贫苦人家,从来不会停止无情的摧残。走在风中,单薄而破敝的冬衣,怎么裹紧也包不住全身的抖,凛烈的寒气,一直就吹透到骨子里去!到了夜晚,寒风摇撼着茅屋,门窗吱呀作响,屋子颤抖着仿佛要被寒风席卷而去。在凄厉的夜风呼啸中,屋外,不时传来树枝折断的声音,冬夜,谁知道有多么漫长?③落雪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雪花的美丽呢?真让我们傻里傻气的庄稼人无法明白。不错,庄稼人也喜欢冬天下几场大雪,那是为了期待,期待明春的禾苗可以长得茁壮,真正在大雪天,还是冷得使人没处躲。尤其在化雪的天气,多少人都冻裂了皮肤,冻坏了身子!谁还会赞颂雪花呢?在那种年头,谁能拥有拥炉赏雪的雅趣?④不用说,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只有松柏,才能挺立在严寒中擎起一树蓊郁的墨绿。可是,小时候,只记得松柏总是种在一些大户祖茔的墓地上,每回经过,就觉得雪地里的黑松林,特别神秘,特别恐怖,黑黝黝里面藏着什么,心里认定那些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读书之后,书中有数不尽的松柏赞歌;不管书上怎么说,我还是喜欢活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树。我喜欢柳的娇柔、榆的粗犷、白杨的潇洒。我喜欢槐、椿以及各种常见的树木。我还是不喜欢松柏,总觉得松柏不是我们的。直到我走出了家园,跋涉过千山万水,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沧桑,渐渐地,我才懂得,松柏,是多么可傲的树!⑤松柏,挺立在山峦的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树立出一种生命的风范。它站在高处,超脱于红尘之外,让群树仰望,仰望而无法企及。松柏,虽然享有无数的赞颂,却也承担着千古的寂寞啊!在红尘之中,那些不甘寂寞的人,却想借着松柏的风采,让自己伟大起来,崇高起来,这是何等的自私与愚昧啊!因此,一想到老家的原野上的那些松柏,被种在坟地里,我就为它们感到屈辱与难堪。可是,我也更懂得:为何在大风雪的旷野中?松柏要傲然挺立,擎着一树墨绿抗拒严冬的淫威了。是的,冬天的淫威,可以让柔弱暂时低头,却永远征服不了顽强的生命。⑥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那些树木,当然,我更想念老家的人,想起那劳苦而沉默的人们,许多熟悉的面孔,就浮现在我眼前!那与我血肉相连的亲人,您们可好?三十多年的岁月,三十多年的动乱,可曾把你们摧折?知道吗?今天,对你们,我是如何地想念!⑦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树木,想念老家的人。老家的人是憨厚的,可是不要以为憨厚得什么都不懂了!那面孔,在笨拙憨厚中,也含蕴着细腻的情韵。那心灵,在敦厚和善中,自有一份刚烈在!凡是以暴力加给我们的,我们会坚强地反击出去,这是永不屈服的族类。⑧想念北方, 想念老家的树木,想念老家的人。⑨要是没有那茁壮的树木,那莽莽荡荡的大平原,该会多么寂寞!⑩要是没有那劳苦而沉默的人呢?没有那广大的善良的人群,谁来撑起中国的天空!(1)文章①-③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2)综合④⑤段,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松柏?有什么作用? (3)第⑥-⑧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文章到第⑧段,似乎就可以收束全篇,作者又写下了第⑨⑩两段,这是否多余?请谈你的看法。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我爱燕园宗 璞 ①考究起来,我不是北大或燕京的学生,也从未在北大任教或兼个什么差事。我只是一名居民,在这里有了35年居住资历的居民。时光流逝,如水如烟,很少成绩;却留得一点刻骨铭心之情:我爱燕园。②我爱燕园的颜色。五十年代,春天从粉红的桃花开始。看见那单薄的小花瓣在乍暖还寒的冷风中轻轻颤动,便总为强加于它轻薄之名而不平,它其实是仅次于梅的先行者。还没有来得及为它翻案,不要说花,连树都难逃斧钺之灾,砍掉了。于是便总由金黄的连翘迎来春天。因它可以入药,在校医院周围保住了一片。紧接着是榆叶梅热闹地上场,花团锦簇,令人振奋。白丁香、紫丁香,幽远的甜香和着朦胧的月色,似乎把春天送到了每人心底。③绿草间随意涂抹的二月兰,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那是野生的花,浅紫掺着乳白,仿佛有一层亮光从花中漾出,随着轻拂的微风起伏跳动,充满了新鲜,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简直让人不忍走开。紫色经过各种变迁,最后便是藤萝。藤萝的紫色较凝重,也有淡淡的光,在绿叶间缓缓流泻,这时便不免惊悟,春天已老。④夏日的主色是绿,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绿。从城里奔走一天回来,一进校门,绿色满眼,猛然一凉,便把烦恼都抛在校门外了。绿色好像是底子,可以融化一切的底子,那文眼则是红荷。夏日荷塘是我招待友人的保留节目。鸣鹤园原有大片荷花,红白相间,清香远播。动乱多年后,寻不到了。现在勺园附近、朗润园桥边都有红荷,最好的是镜春园内的一池,隐藏在小山之后,幽径曲折,豁然得见。红荷的红不同于桃、杏,鲜艳中显出端庄,就像白玉兰于素静中显出华贵一样。 ⑤秋天的色彩令人感到充实和丰富。木槿的花有紫有白,紫薇的花有紫有红,美人蕉有各种颜色,玉簪花则是玉洁冰清,一片纯白。而最得秋意的是树叶的变化。临湖轩下池塘北侧一排高大的银杏树,秋来成为一面金色高墙,满地落叶也是金灿灿的,踩上去不由生出无限遐想。池塘西侧一片灌木不知名字,一个叶柄上对称地生着秀长的叶子,着雨后红得格外鲜亮。 ⑥一望皆白的雪景当然好看,但这几年很少下雪。冬天的颜色常常是灰蒙蒙的,很模糊。晴时站在未名湖边四顾,天空高处很蓝,愈往边上愈淡,亮亮地发白,枯树枝桠,房屋轮廓显出各种姿态。像是一幅没有着色只有线条的钢笔画。⑦我爱燕园的线条。湖光塔影,常在从燕园离去的人的梦中。映在天空的塔身自不必说,投在水中的塔影,轮廓弯曲了,摇曳着,而线条还是那么美!湖心岛旁的白石舫,两头微微翘起,有一点弧度,显得既圆润又利落。据说几座仿古建筑的檐角,因为缺少了弧度,而成凡品。湖西侧小山上的钟亭,亭有亭的线条,钟有钟的线条,钟身上铸了十八条龙和八卦。那几条长短不同的横线做出的排列组合,几千年来研究不透。⑧我爱燕园的气氛,那是人的活动造成的。每年秋天,新学年开始,园中添了许多稚气的脸庞。"老师,六院在哪里?""老师,一教怎样走?"他们问得专心,像是在问人生的道路。每年夏天,学年结束,道听途说则是:"你分在哪里?""你哪天走?"布告牌上出现了转让车票、出让旧物的字条。毕业生要到社会上去了。不知他们四年里对原来糊涂的事明白了多少,也不知今后会有怎样的遭遇。我只觉得这一切和四季一样分明,这是人生的节奏。⑨有时晚上在外面走,看见图书馆灯火通明,像一条夜航的大船,总是很兴奋。那凝聚着教师与学生心血的智慧之光,照亮着黑暗。这时我便知道,糊涂会变成明白。 ⑩我爱燕园中属于我自己的记忆。我扫过自家门前雪,和满地扔瓜子壳儿的男士女士们争吵过。我为奉老抚幼,在衰草凄迷的园中奔走过。我记得室内冷如冰窖的寒冬,也记得新一代水暖工送来温暖的微笑。我那操劳一生的母亲怀着无限不安和惦念在校医院病逝,没有足够的人抬她下楼。当天,她所钟爱的狮子猫被人用鸟枪打死,留下一只尚未满月的小猫。这小猫如今已是十一岁,步入老年行列了。这些记忆,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都同样珍贵。因为那属于我自己。(11)我爱燕园。 (选自《宗璞散文选》,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依次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了对燕园的爱。 (2)朗读“我只是一名居民,在这里有了35年居住资格的居民”时,至少有两个词语必须重读,你认为是哪两个?请简述理由。 (3)文中多次出现“我爱燕园”,有什么作用? (4)有人评价《我爱燕园》:“贯串燕园四季景色描写的是宗璞对美的发现和深切领悟。很多不起眼的东西,在她的笔下有了生命意识和灵性。”请以第③段为例,说说这样评价的依据。 (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甲】有时晚上在外面走,看见图书馆灯火通明,像一条夜航的大船,总是很兴奋。那凝聚着教师与学生心血的智慧之光,照亮着黑暗。这时我便知道,糊涂会变成明白。(宗璞《我爱燕园》)【乙】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徜徉,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1)两段文字都写到北大图书馆,它们共同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2)说说你对宗璞的“兴奋”与田晓菲的“激动不安”的理解。
参考答案1.答案为:(1)春分立蛋;操心碾盘;喜管闲事;饭前喝水 (2)示例:“春分到,蛋儿俏。”竖立起来的蛋儿好风光。只要孩子们从小了解节气,了解好传统。我买鸡蛋、买奖品花再多的钱也值了! (3)“就好了”,意思都是指治好了病。两个“就好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赞美了“老圣人”治病的验方灵验,也是对“老圣人”“仁义”之心的赞美。 (4)文中描写的“老圣人”是一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老人,他不只是袁店河的一位典范,也是整个中国的一位典范。 (5)在“立蛋”一事中,它是场景之一;在“操心碾盘”一事中,它是“讲碾盘的故事”的主体,是“老圣人”捍卫传统文化的见证,是村子文化的一景。 2.【参考答案】(1)B;(2)不能互换。第6段主要论述的是静气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与4、5两段所论述的内容构成了递进关系;同时第7段所论述的是静气与治国理政的关系,是从个人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与4、5、6段构成了递进关系。因此,本文整体论证过程是逐步深入,所以不能互换。(3)唯有静气方能让人实现精神的升华(自我的跨越)唯有静气方能让人获得深远的目光(深谋远虑的智慧)人生要有静气;(4)D; 3.【参考答案】(1)①落魄求助;②赠钱赠言(告诫);③生意清淡(被妻嫌弃);④红子痛改前非; (2)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梅表演绝活的精彩,突出师傅技高一筹,暗示作者赞美之情。(3)示例:①老梅崇尚诚信。(听说红子面馆的大海碗变成了中平碗之后,出现在面馆表演绝技,以此震慑红子。)②他谦逊稳重、深藏不露。(老梅不愿纯粹为了炫耀手艺而表演绝活。③老梅善解人意、豁达大度。红子学艺未成就要另立门户,老梅劝说后还是尊重红子的决定)(红子挂出“拉面王”招牌后老梅并没有因此出面阻止)④老梅心地善良仗义。(一碗热汤面救了乞丐红子,赠钱帮红子开店。)⑤老梅技艺高超。(文中详细描写老梅日常拉面和最后展示绝技。)⑥老梅教徒有方。(红子三年就学到了不少真功夫,又在徒弟有违手艺人的诚信之德时用表演绝活的方式委婉劝诫。)⑦不贪名利。(当红子面馆生意不好的时候自己歇业,展示绝活获得喝彩后飘然离去。)(4)①表达了红子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②表达了红子对自己行为的悔悟之情和对师傅一片教诲之心的感激之情。 4.【参考答案】(1)写黄淮平原冬天的风雪和严寒。照应标题中的“严冬”,渲染环境的恶劣,为后文写松柏的形象做铺垫。(2)欲扬先抑,强调不喜欢种在大户祖茔墓地上的松柏,是为了后文更好地表现松柏的品格和具有松柏品格的家乡的人。(3)反复(排比)的修辞。由树及人,揭示主题。表达对老家的人的想念之情,歌颂老家的人的敦厚善良的品格和永不屈服的精神。(4)不多余。这两段由树及人,由树对于原野的意义推及沉默善良的劳苦大众对于中国的意义,热情讴歌劳苦大众是撑起祖国天空的脊梁,卒章显志,升华了主题。 5.答案为:(1)燕园的颜色、燕园的线条、燕园的气氛、燕园中属于“我”自己的记忆。(2)“这里”、“35年”。 “这里”强调了地点是“燕园”, “35年”突出了居住时间之久。这样重读,不仅点明了题旨,还能很好地表现作者对于燕园的感情。(3)从内容上看,直接抒情,表现了“我”对燕园的感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从结构上看,照应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将文章的内容勾连在一起,衔接自然。(4)这段文字描写了二月兰和紫藤这些不起眼的东西,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二月兰和紫藤的动态和活力.将二月兰和紫藤写活了,仿佛有了生命意识,充满着灵性,表现了作者对这些不起眼的东西的喜爱,对燕园的喜爱。(5)(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文笔细腻。(2)宗璞的“兴奋”是因为北大图书馆凝聚着教师与学生心血的智慧之光,照亮了黑暗,使人由糊涂变得明白。田晓菲的“激动不安”是因为与北大图书馆的相遇,感觉自己将在这里获得真理之光。她们的“兴奋”和“激动不安”都是因为对北大图书馆的热爱和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