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8讲 东西方的先哲
展开第38讲 东西方的先哲
考点 东西方的先哲
一、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孔子的生平——(b)
(1)少年学礼: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2)开办私学:三十岁时精通“六经”,开始收徒讲学。
(3)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4)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5)献身文教: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
2.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思想与主张——(c)
(1)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仁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2)礼的思想:礼即周礼,主张“德,以为仁”,匡正社会秩序。
(3)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提出中庸思想。他认为“克己复礼”,要恰到好处,“和而不同”。
(4)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首开兴办私学风气;注重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
(5)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使中国古典文化绵绵不绝。《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经典。
3.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c)
(1)对中国
①古代政治: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其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②古代文化:以仁、礼、中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③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2)对世界
①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对待传统文化
要懂得尊重、珍惜、保护我国古代文化。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古代文化,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二、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1.亚里士多德生平事迹——(b)
(1)师从柏拉图,在阿卡德米学园学习,敬重教师,但不盲从,被誉为学园的头脑。
(2)离开学园后,主要从事科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成为博学家。
(3)教师生涯:马其顿国王聘其为亚历山大王子的私人教师;在雅典东郊创立“吕克昂”学园,提出“中庸之道”。
2.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c)
领域 | 成就 | 评价 |
哲学 | 客观世界真实存在,并决定人类的认识;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著《形而上学》 | “百科全书 式的学者” |
生物学 | 动植物分类 | |
物理学 | 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 | |
逻辑学 | 三段论 | |
教育学 | 创立学园,著书立说,创造宽松学术环境 | |
伦理学 | “中庸之道” |
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生活在奴隶社会,代表的都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相同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二人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中庸”思想只是二人相同思想的一部分,这种思想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探究点一 孔子的思想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子曰:“为政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探究:(1)据史料一,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
[提示]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维护周礼。
史料二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浒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竟胜。
——(日)儿岛献吉郎《诸子百家考》
探究:(2)史料二是如何评价“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的?
[提示] ①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流;发展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②孔子学说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点二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史料研读】
史料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物体都由形式和物质组成。……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世界值得研究,尽管认识中有错误,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探究:史料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观点?
[提示]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理念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属唯物主义。亚里士多德认为研究物质世界能够获得真理。
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思想主张对比
领域 | 亚里士多德 | 孔子 | |
思 想 | 哲学 | 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不可分割 | 敬鬼神而远之 |
政治 | 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 | 以礼治国,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 |
伦理 | 中庸理论 | 中庸理论 | |
教育思想 | 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 | |
社会环境 | 奴隶制城邦民主体制 |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 |
影响 |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传至亚洲、世界 |
(2015·浙江选考)(节选)读史阅世,提升历史学科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谈教育者,不可不知孔子。其收徒讲学,传承礼乐文化,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影响至深且远。汉兴,选用儒学之士,设立太学,由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隋唐以降,实行科举,“社会孤寒之士,亦得平地拔起,厕身仕宦。”岁月如歌,回顾历朝选士之路,漫步于故宫保和殿,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儒生向往的“天子堂”!
——据《中国政治史大纲》《历史·选修》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收徒讲学”与西汉“设立太学”办学性质的不同,概括孔子的教育目标。说明保和殿成为儒生向往的“天子堂”的原因。
解析:(1)据材料信息及所学,从办学性质、培养目标等角度分析不同;教育目标根据材料及所学概括即可;原因从材料中的保和殿的用途及殿试级别等角度分析。
答案:(1)不同:一为私学,一为官学。
目标:培养学生“成人”,培养“君子”。
原因:保和殿是举行殿试的地方,殿试是科举制最高一级的考试。
1.孔子一生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其活动表现有( )
①期待出仕为官 ②拒为擅权的家臣所用
③周游列国 ④整理文化典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孔子的历史活动。依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是孔子的活动,其目的都是传承礼乐文化。
2.春秋时代社会动荡,名分紊乱。孔子认为纠正这一社会时弊的途径是(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克己复礼” D.“法不阿贵”
解析:选C。A是墨家学说,B是道家学说,D是法家学说,C是儒家学说,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因此选C。
3.“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主张( )
A.中庸之道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克己复礼
答案:A
4.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而立”之年的主要活动是( )
A.学习“六艺” B.创办私学
C.周游列国 D.删修《春秋》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孔子的生平活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三十多岁时创办私学,故选B。
5.“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从这句名言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包括( )
①亚里士多德非常崇拜和尊敬柏拉图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高于一切
③亚里士多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④亚里士多德善于为自身的缺陷寻找借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6.亚里士多德被称为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下列不属于他的贡献的是( )
A.逻辑学:提出了“三段论”的简单演绎逻辑
B.物理学: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C.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的观点
D.政治学:以身赴死批判了雅典民主中的“民粹”倾向
解析:选D。A是亚里士多德的贡献;B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认识;C符合亚里士多德的思想。D描述的是苏格拉底,故选D。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年表(部分)
年份 | 年龄 | 大事记 |
鲁襄公二十五年 | 二岁 | 齐(大夫)崔杼弑其君,立景公 |
鲁昭公二十五年 | 三十五岁 | 鲁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奔于齐,季氏执鲁政 |
鲁定公四年 | 四十八岁 | 吴兵破郢(楚国都),楚昭王奔随 |
鲁哀公四年 | 六十一岁 | 孔子自陈迁蔡,楚侵蔡 |
材料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子路宿于古门。晨门(守城门的人)曰:“奚自(从何处来)?”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生活时代的政治现象。该政治现象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孔子针对以上政治现象而提出的主张,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述孔子的言行。
答案:(1)现象:大夫夺权;诸侯争霸(混战)。
实质: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2)主张:施行德治、礼教;克己复礼(恢复周礼);倡导“仁”。
评述:孔子身处乱世,心系周礼,具有旨在重建社会秩序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政治理想执着追求的坚定意志,但在践行上缺乏客观可能性。
一、选择题
1.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中西方有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着众多的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包括( )
①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②伸张个性,追求自由
③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 ④遵从理性,反对权威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解析:选A。孔子与苏格拉底都重视道德的作用,故①正确;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用周礼规范人的言行,故②错误;二者都强调教育对人的作用,故③正确;孔子主张等级制度,要求服从君主,故④错误。A符合题意。
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3.“孔子奖”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右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学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解析:选B。本题漫画表明孔子在教学中提倡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
4.(2020·杭州高二检测)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反映了孔子的( )
A.中庸思想 B.无为思想
C.法治思想 D.德治思想
解析:选A。孔子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反映了中庸思想,故A符合题意。
5.(2020·永嘉选考模拟)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解析:选C。材料表达了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这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故C符合题意。
6.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有类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解析:选A。亚里士多德这段话体现的是他伦理学的中心思想“中庸之道”,孔子在协调“仁”和“礼”的关系上主张遵循中庸之道,这是东西方文化存在同一性的表现,正确答案很显然为A。
7.(2020·绍兴选考模拟)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下列主张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积极影响的是( )
A.“为政以德”“以德服人”
B.“有教无类”“温故知新”
C.“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解析:选A。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主张以德、礼治理社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故选A。
8.(2020·宁波选考模拟)下列与亚里士多德有着直接关系的是( )
①吕克昂学园 ②“逍遥学派”
③“中庸”理论 ④“三段论”推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①②③④都是对亚里士多德的正确描述,故D符合题意。
9.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亚里士多德提倡“中庸之道”。这反映出二者的共同社会追求是( )
A.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B.创建优美的自然环境
C.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D.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
解析:选A。二者都能起到协调人际关系,促进道德自我塑造和培养的作用,B、C与材料无关,D不属于社会追求,故本题选A。
10.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了自己的“中庸之道”,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在政治上( )
A.反对民主制的激进派
B.反对奴隶制的激进派
C.是温和的民主派
D.是激进的民主派
解析:选C。“中庸”反对的就是过度和不及,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带有“激进”,由此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C。
11.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中庸之道”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被看作是至高的美德
②都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地调和或折中
③都主张适度,不走极端
④其标准都是“正确的理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根据他们的时代背景和各自的思想主张可以得知他们“中庸”思想的标准是不可能相同的。
12.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能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决定性的因素是( )
A.御医之家的出身
B.阿卡德米学园的熏陶
C.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个性
D.超群的天才、过人的智慧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材料二 1921年,胡适在《〈吴虞文录〉序》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这个口号……在其去世前两年所作的《中国传统与将来》指出:“他看重人的尊严,看重人的价值的观念,他爱知识,看重人的诚实,他的‘有教无类’的教育哲学……每逢中国陷入非理性、迷信、出世思想……总是靠孔子的人本主义……努力把这个民族从昏睡里救醒。”他在回顾早年经历时说:“人家说我打倒孔家店,是的,打倒孔家店并不是打倒孔子。”
——蔡尚思主编《十家论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成为“至圣”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孔子受崇敬的社会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胡适“打倒孔家店并不是打倒孔子”。
答案:(1)理由:著书立说(提出仁、礼等思想主张);影响深远,受到广泛的推崇;成为宗师典范。
原因: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后,适应了巩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2)理解:胡适“打倒孔家店”主要是打倒作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儒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否定;“不是打倒孔子”是因为孔子的人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积极作用;强调要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孔子思想的地位。
14.(2020·温州高二期末)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论述了关于君子美德、中庸之道、智慧和公正等有价值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性就是中道,作为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我们在体力和健康方面就可以看到,锻炼过多或过少都会损害体力。过多的饮食和过少的饮食都会损害健康。唯有适度才能造成健康,并增进和保持它们。对于节制、勇敢以及其他德性也是如此。……节制和勇敢是被过度和不及所破坏,而为中道所保全。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材料二 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这是所有立法者心目中的目标。如果一个立法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就实现不了他的目标。好政体同坏政体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做到这一点。……假如人(立法者)希望通过他的关照使其他人变得好,他就应当努力懂得立法学。因为,法律可以使人变好。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材料三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政治学就是应用伦理学。……真正的政治家都要专门地研究德性。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方面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伦理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有何指导性价值。
(2)根据材料二回答,比较理想的政治体制的标准是什么?实现这一标准的途径有哪些?对当今政治建设有何历史借鉴价值?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政治主张的内在联系。
答案:(1)观点:德性(善和美);中道(适度)。价值:为培养正人君子、确立良好的政治美德提供重要思想基础。
(2)标准:能否使公民向善(具有德性)。途径:塑造公民的习惯;努力懂得立法学。借鉴:治国者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3)联系:伦理学是政治学的基础,政治学是伦理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