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5讲 交通和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展开第25讲 交通和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学生用书P182]
一、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
1.交通和通信的作用
(1)联系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
(2)联系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纽带。
2.交通通信发展的影响
(1)工业革命后:轮船、火车、飞机的出现,缩短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空间距离。
(2)当今社会:移动电话、传真等通信手段使人际交往更加快捷。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通信,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二、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
1.聚落形态分类:块状、带状、星状等。
2.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扩展方向。
3.表现
时代 | 扩展方向 | 聚落形态 |
古代 | 沿河道扩展 | 多呈块状、带状 |
近代 | 沿主要交通干线向外扩展 | 星状形态 |
现代 | 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 形态变化更多、更灵活 |
三、交通运输对商业的影响及其表现
1.交通便利的地方,商业比较容易得到发展。交通枢纽是商业网点形成的重要因素。
2.表现
(1)商业中心的分布
(2)城市商业网点的区位:多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
四、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
| 山区 | 平原 |
网点密度 | 小 | 大 |
成因 | 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难以建立和发展→商业网难以伸展 | 平原地区→交通运输便利→区际商品流通便利、居民点多→商店众多,尤其是道路交叉路口和居民点较集中的地区商店密度更大 |
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微点1 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的变化
微点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发展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交通运输特点不同,聚落空间形态及其变化也不相同。交通运输条件只是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聚落空间形态的形成还受地形、河流及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微点3 商业网点区位的判读方法
(1)看城市地价高低:在地价最高处,可能是城市中心商务区,在次高峰,可能布局次级商业区。
(2)看城市路网密度:城市路网密度大的地区,人流、物流量大,商业网点密集。
(3)看城市道路网格局:城市干道与市区环路交会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员流动和商品货物集散,成为合理布局商业网点的理想区位。
(4)看建筑的密度:建筑物高大稠密的地区地价高,可能是城市中心商务区。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学生用书P183]
1.(2018·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下图文字所示)
为实现天津市“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天津港将原有的煤炭、石油、矿石运输业务分别转移到周边其他港口(秦皇岛港、黄骅港和唐山港)。
这对天津港和周边其他港口分别有何好处?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天津港:促进港口转型升级(促进港口设备更新;减少港区污染);周边其他港口:增加吞吐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
2.(2017·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图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据上图所示信息说明原因。
(3)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3)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
1.高速公路的特点及高速公路通过城市时的建设要求
(1)高速公路的建设情况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乃至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其优点主要包括高速行车;通行能力大,运输效率高;行车安全舒适;降低能源消耗。缺点包括占地多,对环境影响大;投资大,造价大;工期长。
(2)高速公路通过城市时,大多沿城市周围的环道绕过,如有必要穿过城市交通繁忙地区,为减少车辆拥挤、废气和噪声污染,多修成高架式、路堑式或隧道式,有时还要修筑多层式立体交叉或天桥,形成立体交通网。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3.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影响 |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
对农业的影响 | 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乳畜业、园艺业等农业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
对工业的影响 | 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都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
对城市的影响 | 沿重要的交通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交通线交会处往往会形成新的城市;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
对商业的影响 |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都布局在重要交通线沿线 |
对旅游业的影响 | 交通通达度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新的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
(2020·郑州适应性测试)小明乘飞机去欧洲旅行,在飞机起降时发现跑道末端有数字编号。经过网络检索得知,机场跑道编号与飞机进入跑道的航向有关,正北方沿顺时针旋转至飞机进入跑道航向有一夹角。该夹角除以10后四舍五入得到的两位数编码是跑道编号。每条跑道可从两个相反的方向起降,两端跑道编号相对。图甲显示欧洲四个机场的跑道编号信息,图乙为卢森堡机场的跑道编号含义图解。据图回答1~3题。
1.影响该区域机场跑道走向的主导因素为( )
A.地形走向 B.盛行风向
C.航线方向 D.鸟类迁徙方向
2.与卢森堡机场相比,哥本哈根机场拥有双跑道,其主要原因为( )
A.海岛面积狭小,增加起降空间
B.沿海分布,降低海浪影响
C.起降班次较多,增加起降能力
D.纬度较高,规避打滑危险
3.受海雾频发的影响,哥本哈根机场在使用频率最高的跑道上安装了雾天起降辅助系统,推测该跑道的编号为( )
A.04 B.22
C.12 D.30
解析:第1题,由跑道编号含义与图解,结合欧洲四地机场跑道编号,可判断该地机场跑道基本都是西南—东北走向,刚好与该位置的盛行西风风向一致,故影响跑道走向的主导因素可能是盛行风向。第2题,机场跑道是供飞机起降的,则起降的飞机多,需要的跑道多,故C正确。第3题,哥本哈根位于欧洲北部较高纬度,是亚欧大陆东西航空的中转站,一般亚洲东部飞机飞到欧洲西部,要经极地航线(先向西北后向西南飞行)而在此降落中转,则多向西南降落,故西南方向的跑道使用频率最高,即编号为22。
答案:1.B 2.C 3.B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学生用书P18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甲地某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自从沿线高速公路建成后,以经营该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在甲地逐渐衰落,而在乙地日趋兴盛。下图示意区域中心城市M至甲地的交通线。
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在甲地与乙地此衰彼盛的原因。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M市为主要的食客来源。高速公路快捷、方便,吸引M市更多的食客,高速公路乙地有出入口(乙地来往M市远比甲地方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馆在乙地开设更多,名气旺盛;而甲地因交通相对不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逐渐衰落。
1.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 |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 | 许多商业聚集在高速公路与城市结合部 |
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 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 |
城市交通的改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 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应运而生 |
城市中心交通拥挤,郊区交通发达 | 大型综合商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等,多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城市中心区不再是最便捷的购物场所 |
(2020·深圳模拟)近年来,高速列车以300千米的时速穿越我国广大国土,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发展,以高铁为血脉,以站点为关节,沿线一个个新城在城郊崛起。据此回答1~2题。
1.高铁站点吸引新城向其“靠拢”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基础好 B.生态环境优
C.人流量大 D.人口密度大
2.部分高铁新城入住人口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房价较高,消费水平高
B.商务功能较强,居住功能较弱
C.就业门槛较高,就业难
D.距离市中心远,基础设施不足
解析:第1题,高铁速度快,高铁站点人流量大,促进了沿线一个个新城崛起。新城产业基础应较差、人口密度应较小,生态环境对新城崛起影响较小。C正确。第2题,部分高铁新城距离市中心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既不方便工作,又不方便生活,所以入住人口较少。D正确。
答案:1.C 2.D
(2020·太原五中检测)窑湾古镇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秦汉时,作为军需品烧窑处,周边窑多,故称窑湾。古镇鼎盛于明清时期,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读窑湾古镇地理位置图,回答3~4题。
3.窑湾古镇明清时期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主要得益于( )
A.漕运的兴盛 B.发达的制造业
C.广阔的消费市场 D.丰富的农矿产品
4.当今窑湾古镇难以恢复往日繁荣的景象,其主要原因是( )
A.京杭大运河泥沙淤积严重
B.受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冲击
C.古镇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D.战乱对古镇的破坏较严重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窑湾古镇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地理位置优越,漕运的兴盛带动了窑湾古镇工商业的迅速繁荣,使其逐渐发展成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和商业重镇,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故选A。第4题,由于近现代以来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大运河沟通南北人流、物流的功能逐步被取代,古镇失去了在交通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随之衰落,选B。
答案:3.A 4.B
[学生用书P379(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2020·湘赣十四校联考)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交通方式逐渐多元化,也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空间结构。读我国某城市交通运输网状图,回答1~3题。
1.城际火车站点和城际公共汽车站点相邻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共用空间节省土地 B.减少建设投资费用
C.方便乘客中转换乘 D.促进运输合理竞争
2.地铁2号线石桥站点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
A.苗圃和园艺 B.工业园区
C.商业区 D.物流中转站
3.大量地铁线路的修建将( )
A.使市民跨省旅行更加方便 B.使城际交通运输衰落
C.加快郊区城市化进程 D.导致中心城区衰落
解析:第1题,车站相邻布局便于乘客的中转换乘。第2题,图示石桥紧靠港口,大量货物在港口码头区域装卸中转,因此可作为物流中转站。第3题,地铁不是城市和外省的交通方式,对跨省旅行和城际交通影响不大,但可以促进郊区城市化的进程;大量地铁线路修建,都需要从市中心中转,故不会导致市中心衰落。
答案:1.C 2.D 3.C
(2020·汕尾模拟)港口与城市的空间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成为影响城市乃至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法国巴塞罗那港口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引起了巴塞罗那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下图为巴塞罗那港城关系演变图。据此回答4~6题。
4.深水港口选建在旧港口南侧而非北侧,其理由最可能是旧港口南侧( )
A.经济腹地广 B.交通便利
C.工业基础好 D.港阔水深
5.流经图中南部的河流对港口造成的主要影响可能是( )
A.腐蚀港口建筑 B.抬升港口水位
C.泥沙淤积港口 D.加剧港口污染
6.港城建设由甲到乙的发展过程必然会带来( )
①环境污染加剧 ②城市内涝频发
③基础设施完善 ④城市规模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4题,深水港口的最关键区位条件是具有较深的水域,则理由最可能是港阔水深。第5题,一般河水都会挟带一定的泥沙,河流入海口会有泥沙淤积,则河口水域相对较浅,而不利于大吨位的深水船只航行。图示深水港口建在南部河流入海口,则可能有泥沙淤积现象。第6题,图示由甲到乙,港口规模扩大了,同时城区范围也在扩大;乙时期进行了旧区改造,铁路线增加,出现了工业物流等,说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则③④正确。
答案:4.D 5.C 6.D
(2020·湖北八校模拟)在我国进入“高铁时代”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高铁站建设也方兴未艾,而部分河运却日益衰落。2014年2月26日,中国首条在高原高海拔和戈壁荒漠地区开通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汉江全长1 532 km,流域涉及6省市,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据此回答7~9题。
7.兰州等大城市高铁车站远离主城区,布局在城市核心区的边缘,其主要原因是( )
A.高铁站用地面积广,郊区地价较低,可大大降低成本
B.促进高铁站所在郊区的城市化步伐
C.远离主城区,便于旅客集散
D.位于城乡结合部方便居民出行
8.近代以来,汉江船运不断萎缩,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
①新的运输方式的兴起并发展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②河流落差加大,水流湍急
③水库、涵闸和桥梁等工程建设阻碍通航
④船舶大型化使干流和下游的部分河段丧失通航能力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9.兰新高铁沿线修建了长达440 km的防风墙防护措施,在一些路段还出现了地上隧道。这些防护措施和隧道的作用是( )
A.防沙尘暴 B.防泥石流
C.防动物穿行 D.防大风
解析:第7题,高铁站是客运的中转站,把高铁站建在城市核心区边缘,主要是考虑带动所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郊区城市化。第8题,河运与现代运输的公路、铁路等相比,速度慢是其劣势,故新的运输方式兴起是汉江航运萎缩的原因之一;另外,图中显示汉江上有多座水库、水电站,则大坝也会使河流航运受到一定阻碍。河流落差条件一直存在,不会在近代以来发生大的变化。第9题,兰新高铁沿线有多个风口,大风对铁路运行会有较大的影响,故采取防风墙等措施来减轻大风危害。
答案:7.B 8.C 9.D
随着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不断向郊区延伸,高速公路出入口、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随着集聚区规模的扩大,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又称边缘城市。 下图示意美国某边缘城市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 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示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
A.生产用地 B.居住用地
C.办公用地 D.零售业用地
11.图示边缘城市( )
A.人口的昼夜流动性大
B.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
C.空间上和中心城市相接
D.建筑物的密度比中心城市大
解析:第10题,高速公路具有相对封闭的特点,在高速公路上不能像在普通公路上那样自由出入,所以车上需要备一些日常用品,由此可推断出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零售业用地。第11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边缘城市主要是在零售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后具备城市功能,所以该边缘城市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
答案:10.D 11.B
二、非选择题
12.(2020·湖北八校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长达1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翘楚中华。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如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1)“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参见图中照片)简析该区域内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简析隋唐以后扬州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条件。
(3)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简析本区域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
解析:(1)沪宁杭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多河流,河网密布,人们大多傍水而居,以内河航运代替陆路运输。(2)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汇点附近,水运交通便捷,服务范围广,市场广阔;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3)19世纪中期以后,铁路和近代海运日渐兴起,且运价低廉运量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市场竞争力大导致经济衰退。
答案:(1)该区域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
(2)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汇点附近,交通方便,服务范围广;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
(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铁路和近代海运的兴起);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及新产地的竞争),市场竞争力大导致经济优势衰退。
1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海上丝绸之路”达到空前繁盛。下图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路线图。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在陆上古丝绸之路范围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1)试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对我国沿海地区的意义。
(2)唐中后期,与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哪些优势?
(3)请你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1)“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利于沿海地区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促进了对外交流。(2)对比两条线路,结合海运相对于陆运优点(成本低、运量大、通航时间长、人为干扰小等)分析即可。(3)该题答题思路类似于区域发展思路,即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相关产业,促进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注意环境保护。
答案:(1)加强了沿海地区的贸易往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沿海地区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沿海地区的民族迁徙;促进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沿海地区的国际地位;促进沿海地区的资源开发;促进造船技术的发展。(任答3点即可)
(2)“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路线更长,贸易量更大;“海上丝绸之路”可借助夏、冬季风,有利于航行,海运更具方便性;海运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海上丝绸之路”安全性高;几乎全年可通航。(任答4点即可)
(3)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采矿业、矿产品加工工业;利用气候资源独特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利用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利用边境线漫长的优势发展边境贸易。(任答2点即可)
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荒漠化;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止发生次生盐碱化;合理控制旅游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对农矿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任答2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