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章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展开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纲考点 | 考题考情 | 命题规律 |
1.人口的迁移 | 2018·全国Ⅰ卷,4~5 2018·海南卷,10 2017·江苏卷,1~2 | 多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一个或多个地区人口迁移的特点或差异。 |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 2018·海南卷,10~11 2017·江苏卷,14 2017·天津卷,12(1) 2016·全国Ⅲ卷,4 | 以文字或统计图表资料为背景,以我国历史上的重大移民事件及当前我国的民工潮、春运潮和中东、北非地区的难民潮等典型事件为切入点,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
一、人口的迁移
1.判定人口迁移的三大要素
(1)居住地变更——前提条件。
(2)空间移动——一般以跨越行政区界线为标准。
(3)时间限定——长期或永久性(至少为一年以上)。
2.国际人口迁移
(1)19世纪以前
欧洲美洲、大洋洲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3.中国的人口迁移
(1)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
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制约,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规模小,频率低。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如下图所示: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地区 | 迁出地 | 迁入地 |
影响 | 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 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
(2)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考点一 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2018·全国Ⅰ卷,4~5)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思路点拨: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近年来,该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增长速度高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地劳动力需求逐渐增加,C项正确。该直辖市的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是一个人口流出地,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A项错误;该地流出人口多于流入人口,流出的人口多为年轻的劳动力,老年人所占比例应逐渐增加,B项错误;本题表示的是总人口的数量变化,不能直接表明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D项错误。第(2)题,据图分析,该地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该地人口流出数量大于人口流入数量。在四个直辖市中,只有重庆市符合这种情况。结合人口数量也可知只有重庆市户籍人口能达到3 000多万。
答案:(1)C (2)D
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其差别如下表所示:
类型 | 人口迁移 | 人口流动 |
概念 | 人口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 | 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 |
区别 | 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改变 |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外出活动 |
主要 原因 | 自然环境变迁、灾荒、战乱、宗教迫害、政策、政治、经济差别等 | 短期的工作与学习、商务活动、旅游、探亲等 |
举例 | “闯关东”“下南洋”,北宋末年人口南迁,定居海外获取“绿卡” | 外出探亲、出国考察、长假出游、“民工流” |
2.正确认识我国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民工流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出现的特殊的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我国“民工流”的特点、类型及成因如下表所示:
项目 | 内容 | |
迁移规模 | 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 |
方 向 | 总特点 |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
主要迁出地 | 四川、湖南、安徽等 | |
主要迁入地 | 广东、上海、北京 | |
类 型 | 主要方式 | 自发流动为主 |
主要目的 | 务工和经商 | |
主要原因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 |
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 ||
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
常见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
人口迁移统计图是根据人口迁移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常见的形式是柱状图、曲(折)线图、点状图等。判读时,要注意“读轴—看线(柱)—抓点”三个步骤。
(1)柱状图
续表
(2)曲(折)线图
(3)点状图
(2017·江苏卷,1~2)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
A.京→冀 B.闽→川
C.桂→黔 D.粤→湘
(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
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
解析:(1) D (2)C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最粗的箭头是从广东省指向湖南省,即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方向是“粤→湘”。第(2)题,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中,除了广东与四川不相邻外,其余红包单向流量都发生在相邻省份之间,反映了地理空间的邻近性。
【教师备用】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与迁出人口数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1995~2016年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1995年以来,该地区的人口( )
A.数量持续增加 B.一直以自然增长为主
C.2007年数量最少 D.2016年数量最多
(2)2004年以来,该地区( )
A.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下降 B.人口老龄化进程变慢
C.出现大量失业人口 D.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解析:(1)D (2)B 第(1)题,影响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该地人口从1995年到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零,人口持续自然增加。从2001年开始人口净迁移率一直大于零,因此该地长时间都是以人口迁入为主,虽然2007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零,但是人口净迁移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因此该地总人口还是在不断增加,直到2016年,因此该地2016年人口数量最多,D正确。第(2)题,2004年以来,该地区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到2007年后开始负增长,人口净迁移率较大,一直都是以迁入为主,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劳动力短缺,A、C错误。因为有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迁入,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B正确。在2015年至2016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提升,D说法错误。
考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18·海南卷,10~11)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 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回答(1)~(2)题:
(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2)2013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思路点拨: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说明人口以向外迁移为主。安徽省经济欠发达,因此可能是外出务工人员激增所致。外出求学人员变化较小;外出旅游属于短时间的人口移动;安徽省以人口迁出为主。第(2)题,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呈增加趋势,说明该省人口迁出率呈降低趋势,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答案:(1)B (2)C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 | 影响 | 举例 |
气候 |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 | 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
水 | 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 |
土壤 |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 |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
矿产 资源 |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 |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移入 |
自然 灾害 |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迫使人们“背井离乡” | 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环境难民 |
(2)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 影响 | 举例 | |
经济 因素 (主导) | 经济 因素 | 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 | “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 |
交通 通信 | 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了迁移难度 |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 | |
社会 因素 | 文化 教育 |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 |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 |
婚姻 家庭 |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着重要的作用 | 外地打工为家人团聚将老人和孩子迁移到城市落户 | |
宗教 | 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 | 印巴分治促使上千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
(3)政治因素
因素 | 影响 | 举例 |
国家 政策 | 决定人口迁移能否正常、合理进行 | “上山下乡”、三峡移民 |
战争 | 造成人们无家可归,流落到邻近的国家 | 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我国历史上人口重心的南移 |
政治 变化 | 政治独立;国家解体 | “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
2.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
(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要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发生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师备用】(2019·北京西城一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经历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的规模也持续加大。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2)题:
(1)据图甲分析,我国 2011~2015 年( )
A.天津市年均净迁入人口数量最多
B.迁入人口比迁出多的省(市、区)占多数
C.沿海省(市、区)对迁入人口较具吸引力
D.西部省(市、区)因经济因素人口净迁出
(2)图乙中各地区( )
A.城镇人口和土地增长比较均衡
B.东部地区应控制中小城市的规模
C.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镇面临转型
D.西部地区的人口环境承载力较大
解析:(1)C (2)C 第(1)题,据图甲分析,我国 2011~2015 年,天津市年均净迁入人口比例最大,不表示数量最多,A错。迁入人口比迁出多的省(市、区)占少数,B错。沿海省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对迁入人口较具吸引力,C对。西部省(市、区)中,新疆是人口净迁入,D错。第(2)题,图乙中各地区,城镇人口和土地增长不均衡,A错。东部地区应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的规模,B错。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镇因资源不足,面临转型,C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人口环境承载力较小,D错。
【教师备用】(2019·河南郑州质检)人口年龄结构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其中20~39岁黄金年龄劳动力最具经济活力。读“我国某市1990~2015年不同年龄段人口占全国同年龄段人口比重统计表”,回答(1)~(2)题:
年份 | 年龄段 | 年龄段人口占全国 同年龄段人口比重 |
1990年 | 0~19岁 | 2.31% |
2010年 | 20~39岁 | 1.81% |
2015年 | 25~44岁 | 1.96% |
(1)该市( )
A.1990~2010年青壮年比重持续上升
B.1990~2015年老龄化程度不断减轻
C.1990~2010年黄金年龄劳动力大量迁入
D.2010~2015年有经验的劳动力出现回流
(2)据此推断,2010年后该市( )
A.基础设施改善 B.生态环境趋好
C.生活成本降低 D.就业机会增多
解析:(1)D (2)D 第(1)题,读表格信息可知,2010~2015年25~44岁年龄段人口占全国的同年龄人口比重为1.96%,比2010年20~39岁黄金年龄劳动力所占比重有所增长,说明有经验的劳动力出现回流,D正确;A、B、C中相关信息都不能直接从表格中获取。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10~2015年有经验的劳动力出现回流,说明该市就业机会增多,D正确。
考点三 人口迁移的影响
(2019·黑龙江大庆训练)下图是2001~2010年和2011~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以县为单位)个数占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2001~2010 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位置 B.资源 C.技术 D.经济
(2)根据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的变化,推测对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耕地资源压力减轻 B.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C.环境问题得以改善 D.经济活力逐渐减弱
思路点拨:第(1)题,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就我国而言,人口一般从欠发达的中西部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迁移。2001~2010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中部地区比西部地区距东部地区较近,因此人口流出多,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故选A。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东北地区2011~2016年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大量年轻人的流出,这会使得未来东北地区老龄化严重,导致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补给不足,会因缺乏劳动力,导致经济活力逐渐减弱,D正确;东北地区本来就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耕地资源、环境压力不大,A、C错误;由于人口数量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降低,B错误。故选D。
答案:(1)A (2)D
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
2.我国的“民工流”带来的影响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2019·贵州贵阳高三一模)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从2015年开始,流动人口规模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下图为我国1982~2017年流动人口与城市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2015年后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
B.人口老龄化突出
C.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提高
D.农村实施土地流转政策
(2)我国流动人口增长规模下降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优化区域间人力资源配置
B.阻碍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
C.城镇化水平快速下降
D.农村空巢老人明显增多
解析:(1)C (2)A 第(1)题,2015年之前,流动人口规模较大,是因为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比较为落后,流动人口多为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进城务工就业。2015年之后,由于东中西经济发展差异缩小,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流动人口规模下降。故选C。与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以及土地流转政策无关。A、B、D错误。第(2)题,2015年之前,中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涌入东部地区,使得西部地区人力资源与地域发展配置不均衡,现在流动人口规模下降,可以因地制宜,优化区域间人力资源配置。不会阻碍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产业转型主要依靠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不会下降,应当是提升。农村空巢老人明显减少,农村老龄化现象减弱。故选A 。B、C、D错误。
【教师备用】 (2019·广西桂林高三联考)2018年广东省、山东省常住人口均破亿,北京市常住人口负增长。专家表示,未来二三十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规模以亿计的流动人口仍将保持常态。下表为2017~2018年度部分省市常住人口数据。据此回答(1)~(2)题:
省市 | 2017年常住人口(万) | 2018年常住人口(万) | 增长率 |
广东省 | 11 169 | 11 346 | 1.58% |
山东省 | 10 005.83 | 10 047.24 | 0.41% |
北京市 | 2 170.7 | 2 154.2 | -0.76% |
(1)北京市常住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原因是( )
①城乡经济差距增大 ②人口调控政策严格 ③本市经济活力欠佳 ④疏解非首都功能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2018年人口流动状况对广东省、山东省的有利影响是( )
A.增加市民居住面积 B.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C.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D.降低城市管理难度
解析:(1)B (2)B 第(1)题,随着经济发展,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小,故常住人口下降的原因与①不符。北京市经济活动频繁,增长快,经济活力大,故③错误。北京市城镇化水平较高,城市问题突出,人口和产业过度集中,政府对人口分布进行调控,市内人口外流导致常住人口下降,②正确。2017年雄安新区成立,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北京市常住人口外迁,所以这两年市内常住人口持续下降,④正确,故选B。第(2)题,根据表中数据得知广东省和山东省常住人口增加,说明外来人口增多,市民居住面积减少,A错误。人口迁入能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B正确。人口迁入,使城市环境压力增大,城市环境质量可能下降,C错误。人口增多,可能出现社会治安混乱问题,城市管理难度大,D错误。
常见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
(2016·天津卷,5)读图,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2016·天津卷,5)读图,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 找 材料图和选项图横轴均为时间,材料图纵轴为人口数量,选项图纵轴为人口增长率,五幅图的竖柱和曲线的主要数值为解题重点。 |
析 将材料图中的竖柱顶点连线,线的斜率代表人口增长速度,即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见先大后小。 | |
答 D |
类型 | 例图 | 判读方法 | ||
通用方法 | 具体判读方法 | |||
坐 标 类 图 | 柱 状 图 | ①找:图名、图例、横轴、纵轴、点线数据 ②析: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数据分布规律 ③答:比较各选择项或用地理术语分条目组织答案 | 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一柱高对应的数值,然后进行不同柱高之间的数值对比,分析其存在的差异 | |
曲线 图(或 折线 图) | 判读时,主要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来分析统计对象的量值随时间或空间连续变化的规律,要特别注意高峰和低谷等极值,以及折线图中的明显转折点 | |||
三角 形统 计图 |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左图的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直线。 (3)读出上述直线与三个坐标轴交点的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左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约为28%、15~64岁约为55%、65岁及以上约为17%,其和为100%。 | |||
扇形 图 | ||||
结 构 类 图 | 饼状 图 | 判读时,主要是通过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判断其性质。判读时,也可比较各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 |
1.2013年启动实施“单独两孩”,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下图为我国1949~2015年出生人口变化统计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三次婴儿潮( )
A.第一次婴儿潮规模小的原因是生育率低
B.第二次婴儿潮规模最大的原因是人口基数最大
C.第三次婴儿潮规模较小的原因是育龄妇女人数少
D.对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第二次婴儿潮
(2)从目前情况看,第四次婴儿潮并没有如期出现,原因可能是( )
①生育观念的改变 ②受人口政策的影响 ③抚养成本的提高 ④经济结构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题思路:第(1)题,由表可知,第一次婴儿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没有采取计划生育的政策,当时人口生育率高,故A项错;第三次婴儿潮时期比第二次婴儿潮时期人口基数更大,B项错;第三次婴儿潮时期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相应的育龄妇女人数也较多,故C项错;由于第二次婴儿潮规模最大,时间长,增长人口数量多,故对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第(2)题,生活压力增大等原因影响生育观念的改变,一些人不愿意生育,①正确;“单独二孩”政策会使生育率增加,可能导致新的婴儿潮出现,②错;抚养成本的提高会使人们不愿意多生孩子,③正确;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影响婴儿潮的出现,④错。故B项正确。
答案:(1)D (2)B
2.(2016·上海卷,15~16)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据此回答(1)~(2)题:
(1)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
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2)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省际经济差异变小 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大 ④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题思路:第(1)题, 由图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省际流动占40%,以省际流动为主;西部地区县内流动约占50%,以县内流动为主;中部地区县内流动占60%,以县内流动为主;2000年全国平均县内流动最大,以县内流动为主。选项A正确。第(2)题, 图示2000~2010年十年间,东部地区县内和省内县际间人口流动下降,说明县内经济差异变小;省际间人口流动比例上升,说明省际间经济差异变大。选项B正确。
答案:(1)A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