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日习计划第7天——游褒禅山记
展开日习计划第7天——游褒禅山记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筑舍定居)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模糊、磨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方位名词作状语,从旁边)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持、拿)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物)愈奇。有怠(懈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发语词,大概)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照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不能享尽那游览的乐趣)。
③于是(“于”,介词,对;“是”,代词,代这件事)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夫夷(平坦)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而)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古义是不平凡)之观(景象),常在于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阻僻远的地方),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来帮助他),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④余于仆碑,又以(“以之”的省略,因此)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⑤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道
①有碑仆道(名词,道路)
②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
③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
④得道者多助(名词,道义)
2.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名词,碑上残存的文字)
②其文漫灭(名词,碑文)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
④文过饰非(动词,掩饰)
3.名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动词,命名)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动词,识其本名)
③莫名其妙(动词,说出)
4.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动词,表判断,是)
②良乃入(连词,于是)
③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然)
④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
5.其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②既其出(助词,无实义)
③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代“欲出者”,译作“那”)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④代词,代自己)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⑥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为固定格式,表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中的“庐陵”是籍贯,“萧”是姓,“君圭”是名,“君玉”是字;“余弟安国平父”中的“安国”是名,“平父”是字。
B.“临川王某记”中的“王某”是指作者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C.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只可用来纪年,不可用来纪日。
D.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意义。秦汉乃至隋朝,多指函谷关,如“先破秦入关者”中的“关”就是指此关。
答案 C
解析 既可用来纪年,又可用来纪日。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游褒禅山记》中的“至和元年”等都是年号纪年法。
B.古人有时以出生地命名文集。如王安石的《临川先生文集》、柳宗元的《柳河东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
C.封建社会,不同阶层的人死亡有不同的称谓,皇帝死称为“崩”,诸侯或大官死称为“薨”。
D.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答案 B
解析 《聊斋志异》是以书室名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