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版高考语文新大一轮浙江版教师用书:专题二学案一 论述类文本“客观选择题”解题2大方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版高考语文新大一轮浙江版教师用书:专题二学案一 论述类文本“客观选择题”解题2大方案01
    2020版高考语文新大一轮浙江版教师用书:专题二学案一 论述类文本“客观选择题”解题2大方案02
    2020版高考语文新大一轮浙江版教师用书:专题二学案一 论述类文本“客观选择题”解题2大方案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版高考语文新大一轮浙江版教师用书:专题二学案一 论述类文本“客观选择题”解题2大方案

    展开

    学案一 论述类文本客观选择题解题大方案

    方案一 识别种设误类型

    命题人设置一个不正确”“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其中的错误往往只是一个点或者一种关系,并非处处是错。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看,这个错误的设置是有技巧的,这个技巧就是命题人在转述原文意思的时候采用的一些手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8种错误类型。考生只有充分熟悉这些手段和类型,才能知道如何发现选项中的错误信息,才能懂得如何捕捉原文信息,并进行有效的题文比对。

    常见的6种命题手段和8种设误类型如下,下面我们按类型逐一分析。

    设误特点: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陈述概念特点时,故意变换成其他内容。

    设误手段:命题人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以细微的区别干扰考生。

    识别方法:注意所表述的名称概念在内涵本质和外延上同原文是否相符,有无遗漏或偷换。

    【典例分析】

    【例1 (2016·新课标全国卷)T1B项: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原文信息】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比对分析】 该项将原文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说成本质差异,而原文显示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选项偷换概念

    【对点训练】

    1.(2015·湖南卷)T13C项:生物电池输出的电力十分微弱,只能用微瓦来计算,短短几分钟后便会因血淋巴耗尽而引起断电现象。

    【原文信息】 在那里,电子与血淋巴中的氧反应形成水。输出的电力很微弱,在微瓦的量级上,而且在数分钟后会因葡萄糖耗尽而断电。

    【比对分析】                          

                                    

    答案 C项偷换概念。选项将葡萄糖换成了血淋巴

    2.(2015·天津卷)T6A项:自然世界在没有人类介入之前由纯粹盲目的自然力量支配,当出现人类实践痕迹之后,则受人类价值规范制约,成为人化的自然

    【原文信息】 自然世界是由纯粹的自然事实和事件所构成,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前由盲目的自然力量所支配;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后,自然世界事实上成了人化的自然,在自然界中可以随处发现人类价值实践的痕迹。但是,人类主体性实践在这里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范围同样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

    【比对分析】                          

                                    

    答案 原文是说人类主体性实践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选项说成自然世界受人类价值规范制约,偷换概念。

    设误特点: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没有提及,或选项中的内容无法由原文推论而出,纯属主观臆断。

    设误手段:命题者在干扰项中故意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

    识别方法: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看原文有无此说法,或原文有无此说法的充分依据。

    【典例分析】

    【例2 (2016·山东卷)T7C项: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原文信息】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比对分析】 该项中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与汉魏古诗无关联,且从文中看不出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选项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

    【对点训练】

    3.(2015·新课标全国卷)T3B项: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原文信息】 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比对分析】                         

                                   

    答案 根据原文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可知,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的说法无中生有。还有《西厢记》和《金瓶梅》是全新的创作,而不是单纯的理解和接受。

    4.(2014·山东卷)T8D项: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原文信息】 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平气稳地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 ,就很难有成就。所以我们的东西不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这不是小事体,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比对分析】                         

                                   

    答案 原文没有强调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原文中的这不是小事体中的指代的内容是一样的,指的都是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还更差些等内容,强调的是写文章不能随便苟且,该项属无中生有。

    设误特点:在有关联的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把甲事物说成是乙事物,或把甲人的事迹、言论、成绩说成是乙人的;在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设置干扰,把同一事物的甲方面说成是乙方面,如把某一时间、地点、事件说成另一时间、地点、事件。

    设误手段:移花接木,把不同位置的语句错位嫁接

    识别方法:找到选项所对应内容,逐句比对,注意信息所在的位置,梳理信息所牵扯的人、事、物、理的对应关系。

    【典例分析】

    【例3 (2016·山东卷)T8C项: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原文信息】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比对分析】 本文引用的诗论,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还勉强说得过去,但从原文信息看,所引用的诗句则明显是为了说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选项错误属于张冠李戴

    【对点训练】

    5.(2015·四川卷)T5C项:今文经、古文经的不同是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

    【原文信息】 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汉景帝以后,陆续在孔府旧宅壁等处发现的与五经有关的用战国字体书写的文体,被称为古文经。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发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

    【比对分析】                          

                                    

    答案 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错误。原文如孔府旧宅壁中发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的表述,表明古文经更多。此处属张冠李戴类错误。

    6.(2015·湖北卷)T8A项: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原文信息】 首先是。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

    【比对分析】                          

                                    

    答案 张冠李戴。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的是五行

    设误特点:个别的、特殊的、局部的、少数的表述成普遍的、全部的、整体的、所有的。

    设误手段: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

    识别方法:找到选项所对应内容,逐句比对,字斟句酌,揣摩修饰语、限制语,关注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统一而论还是具体分析,是特称还是全称。

    【典例分析】

    【例4 (2016·天津卷)T5C项: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原文信息】 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比对分析】 该项中文化活动……是文化消费的体现错。原文说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由此可知文化活动文化消费两个概念所指范围大小不同,说文化活动是文化消费的体现,这就缩小了文化活动的范围,属于以偏概全

    【对点训练】

    7.(2015·新课标全国卷)T1A项: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原文信息】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比对分析】                          

                                    

    答案 选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借贷、质押、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在宋以前就存在,而是在宋代才产生的信用形式。

    8.(2015·新课标全国卷)T3D项: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原文信息】 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比对分析】                          

                                    

    答案 以偏概全。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的说法有误。从原文第段最后一句(赊买赊卖)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看,高利贷这种信用形式对当时的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消极的。

    设误特点:在时间状态、发展阶段的表述上设置选项。

    设误手段:命题者故意把现实中未发生的事实(又称未然)判断为已发生(又称已然),或把可能发生的(又称或然)述为必然发生的(又称必然)

    识别方法:在辨析此项时,应当注意时态类词语,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

    【典例分析】

    【例5 (2015·湖南卷)T14B项:可以为小型传感器供电的生物电池将肩负起环境监测和国土安全任务,用在家用电器上也为期不远了。

    【原文信息】 蜗牛不能为手机充电,但它能为微型传感器供电,这促成另一个想法——让蜗牛、蠕虫和昆虫为环境监测和国土安全服务。

    【比对分析】 或然当成了必然让蜗牛、蠕虫和昆虫为环境监测和国土安全服务仅是一种想法;用在家用电器上更是无中生有。另外,原文中为微型传感器,选项中改为了小型传感器

    【对点训练】

    9.(2014·北京卷)T16E项: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十分成熟、可靠性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原文信息】 值得欣慰的是,为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家近年出台了一些关于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其中《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已公布实施,2013年更是加快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和相关基础能力建设的步伐,体现了国家政策对正在起步阶段的光伏发电技术研发的扶持和鼓励。

    【比对分析】                          

                                    

    答案 混淆时态,由原文正在起步阶段的光伏发电技术可知,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不可能十分成熟

    10.(2014·四川卷)T7D项: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

    【原文信息】 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化的培养方式。这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

    【比对分析】                          

                                    

    答案 选项属于未然已然和无中生有,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培养工作,只有一种可能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推断不合理,文中没有这个意思。

    设误特点:表现为条件和推论、原因和结果关系的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倒置,即推理条件和结论的颠倒;二是强加因果,即把不是必然的条件、因果关系说成必然的条件、因果关系。

    设误手段:以结果、表现来解释结果、表现的原因,把不同位置的因果关系混为一谈。

    识别方法:注意分析选项语句间的关系,回归原文,核对分析条件、原因、现象和推论、结果、规律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关注因此”“所以”“可见”“……”等词句。  

    【典例分析】

    【例6 (2016·浙江卷)T8A项: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运用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进而推动了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

    【原文信息】 每次语言变迁都带来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和变化。初期现代小说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也使得现代小说的复调叙述成为可能。

    【比对分析】 该项颠倒了原文中孕育了……美学风格推动了……原则的确立的先后顺序,改变了中国现代小说形式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属于典型的因果混乱

    【对点训练】

    11.(2015·新课标全国卷)T2C项: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原文信息】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比对分析】                         

                                   

    答案 比对原文可知,选项第一个逗号前的内容是对前理解的概念的转述,是正确的。后半部分的由于接受者……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因果关系并不成立,根据原文内容可知,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是因为有前理解这种心理文化结构,即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是因,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是果,选项颠倒了因果关系。    结论:选项颠倒了因果关系,理解错误。

    12.(2015·浙江卷)T9C项:每种思维都不是彼此独立的单位,因此它们与言语单位不可能完全一致。

    【原文信息】 每种思维都创造了一种联结,完成了一种功能,解决了一个问题。思维的流动并不同时伴随着言语的展开。这两个过程不是同一的,在思维单位和言语单位之间也不存在刻板的一致性。

    思维和言语不一样,思维并不是由彼此独立的单位所组成。当我想与别人交流下面的思想,即今天我见到一名赤足的男孩身穿蓝衬衫沿着街道奔跑,我并不把其中每个项目(item)分别对待:即男孩、衬衫、衬衫的蓝颜色、他的奔跑、不穿鞋子等。我把所有这一切在一次思维中构想出来,但是表述时却用分别开来的词语。

    【比对分析】                          

                                    

    答案 每种思维都不是彼此独立的单位”“它们与言语单位不可能完全一致都能在原文中找到根据,但两者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设误特点:选项在肯定与否定、是与非、有与无、扬与抑等方面设置干扰,与原文相悖,造成事实不符、观点相反。

    设误手段:选项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

    识别方法:找到选项所对应内容,逐句比对,关注原文阐述观点、明确是非、陈述有无的句子,区分作者观点和他人观点。

    【典例分析】

    【例7 (2016·浙江卷)T8C项: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但并不是所有学者都支持彻底抛弃文言文的极端做法。

    【原文信息】 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从当时的文化发展大目标出发,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但当年有许多学者对五四语言革命中彻底丢弃文言文的观念和实践持保留态度,他们的言论、思考和忧虑中的合理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被人们重新认识。时过境迁,……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学衡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

    【比对分析】 从原文来看,学衡派是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反对派,他们支持文言文,反对白话文。该项犯了混淆是非的错误。

    【对点训练】

    13.(2016·天津卷)T6B项: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原文信息】 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比对分析】                         

                                   

    答案 该项中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的说法与原文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语义相反,属于混淆是非

    14.(2015·广东卷)T12E项:文化是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和知识财富,与个体的人生经验、感受无关。

    【原文信息】 个人和群体的角度理解文化,文化就是在社会这种群体形式下,把历史上众多个体的、有限的生命的经验积累起来,变成一种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知识财富,又以各种方式保存在今天一个个活着的个体的生活、思想、态度、行为中,成为一种超越个体的东西。

    【比对分析】                         

                                   

    答案 选项有两个判断:第一个判断与原文相符;第二个判断与原文相反,原文说把历史上众多个体的、有限的生命的经验积累起来,可见文化与个体的人生经验有关,而非无关

    设误特点:改变原文的意思。

    设误手段:更换词语或说法。

    识别方法:仔细比对原文,充分理解文意。要特别注意揣摩概念与概念、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关系。

    【典例分析】

    【例8 (2016·山东卷)T6A项: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原文信息】 第二段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显示出同一偏见

    【比对分析】 该项逐渐走向衰微是对第二段相关信息的曲解,原文明确指出明代格调论者和清代王士禛的认识都是偏见,因而不能认为古体诗在唐代以后逐渐走向衰微。选项利用考生的思维粗疏故意曲解文意

    【对点训练】

    15.(2016·浙江卷)T8D项:从语言变革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重新看待和审视文言对文学形式的重大价值。

    【原文信息】 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不仅可以准确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也能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古典文学,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

    【比对分析】                          

                                    

    答案 该项将原文的两个角度语言变革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捏合成从语言变革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将原文不仅……也能……”涉及的两方面意义说成一个方面的最重要意义,这是典型的曲解文意。

    16.(2015·安徽卷)T3D项: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原文信息】 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比对分析】                          

                                    

    答案 原文的意思是重新解释旧经典是使它发挥作用、呈现民族风格的唯一方法,选项将其曲解为目的。

    [即学 即练]

    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讲解,自己分析新课标全国卷13题的设误情况。要求运用比对法选出正确答案,然后要能判断出设误类型,并简要说说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代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设误类型 曲解文意。

    理由 原文第二段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表述的意思是:有些历史学家之所以疑古,是因为没有充分研究、利用古史材料,但这并不表示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曲解了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表达的意思。故C项表述不当。

    答案 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设误类型 以偏概全

    理由 原文第四段中说:  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从文学作品中发掘史料,本来就是取其有史料价值的部分,既不能不分虚实全盘接受,也不能因其有虚构成分而全盘否定。因而D项中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表述不当。

    答案 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设误类型 因果混乱

    理由 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在当时的史学家看来,历史是讲求真实的,而神话故事显然有悖信史,而他们又没有找到能够合理利用神话传说中的史料价值的途径。

    答案 B

    [思维 建模]

    论述类文本客观选择题

    4字解题法

    1.——粗读全文,整体把握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明确论述对象、文本思想内容和主要观点。只有了解了文本内容,才能在解题时根据具体的选项找到对应区间,找到原文中相应的内容,并进行分析对比。

    2.——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审清题干,明确题目的要求是什么,如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符合的还是不符合的、属于的还是不属于的。

    3.——准确查找,确定区间

    选项的内容一般都来自原文,所以首先要在原文中找出各选项对应的语句,要找准确,找全面,不可遗漏。有时对应的语句可能不止一处,但一般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仔细辨别,筛选出需要的内容。如果确实不止一处,则要进行整合,使之相互补充。

    4.——对照分析,判断正误

    对照原文,仔细、全面地分析选项,包括选项中所用概念或词语的内涵、外延或意义,事物存在的状态(必然、可能),条件的类型(充分、必要、充要),程度的深浅,范围的大小,语意的轻重,时间的先后,内容的主次等。对比之后,自然会发现选择项与原文存在的差别。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题,先将那些明显的或把握大的错项排除在外。如果仍有个别选项拿不准,可以反复揣摩,并与原文反复对比,结合文意进行判定。

    方案二 论述类文本客观选择题突破方法

    论述类文本注重考查考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准确性,考查考生对题目信息和文本信息的理解、鉴别能力,这就决定了考生的思维方式是聚焦式的,而选择题的考查形式又决定了答案具有单一性。因此,考生在复习中一定要重视解题的方法。

    结合近几年浙江卷命题的特点,下面给提供3个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难点,确保所选答案正确的方法。

    [知能 构建]

    选择题四个选项中,考生往往只在两个选项中间犹豫不定,这时固然需要细心阅读,认真比对,但有时要学会用优选法。优选法就是在两个选项中,要选出(或排除)那个错误最明显、最直接的选项。优选法另一层意思是,当考生先入为主地认定某项为正确选项时,千万要再看看其他选项,两相比较后确定要选哪一项,千万不可认准一项,不顾其他选项。

    通过前面所讲的内容,大家知道了命题人设计选项所采用的转述方式、选项设误的六种手段以及设误的八种陷阱。所有这些设误特征都会通过选项中词语的变化、概念间的关系、判断推理的过程体现出来 ,因此,考生如果能够严格地做好三重比对,就能够准确、迅速地判断选项的正误。

    角度1 比对词语

    因为命题者在命题时采用删词、添词、改词的手段来设置部分选项,所以我们抓住选项或原文中的这些词语比对,就能迅速地排除部分选项。命题人常在以下词语上做文章:

    比对词语

    比对特征

    情况诠释

    思考方向

    范围、程

    度词

    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范围、程度的关键词,如:全部、都、会、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等。

    这一现象涉及部分与整体(把部分说成整体,或把整体说成部分)、扩大与缩小(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偶尔与经常(往往)、轻度与严重等。

    混淆范围

    以偏概全

    时间词

    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如:已经、将要、完成、成功等。

    这一现象涉及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涉及已然与未然、可能与必然等。

    混淆时态

    指代词

    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代词,如:之、其、此、这、那、哪等。

    选项句对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有误,或是类别上的,或是程度上的,或是陈述对象方面的等。

    偷换概念

    指代有误

    是非词

    比对选项句或原文中往往会出现含有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如:没有、没、无、无非、拒绝、妨碍等。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混淆是非

    无中生有

    角度2 比对关系

    比对关系就是比对选项与原文语句时注意信息间的联系,既要注意选项句与句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也要注意原文在表述相关意义时句与句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键词), 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每一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命题人常针对以下关系命题

    关系类型

    比对特征

    设误诠释

    思考趋向

    因果关系

    选项句与原文相似,比较:

    1.选项句中的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

    2.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以、是因为等。

    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的语句错断为的语句错断为,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第三种情况就是选项与原文的结果一样,但选项把原因给换了。

    因果颠倒

    强加因果

    变换原因

    假设关系

    注意假设的前提及这个前提下产生的结果,注意关键词:假设、如果、若等。

    假设前提下产生的结果,或变成了现实,或变换了假设前提,或把假设关系变成其他关系。

    无中生有

    不合逻辑

    条件关系

    注意原文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注意关键词:只要……就,只有…………

    两个分句间或是把充分条件换成了必要条件,或是把必要条件换成了充分条件。

    递进关系

    注意前后句所在的位置及所表述的内容。注意关键词:不但(不仅)而且(并且)……

    转换了前后两个句子间的关系,不符合逻辑;或把递进关系变成其他关系。

    并列关系

    转折关系

    注意表并列关系、转折关系的关键词,如:一…………、不是……而是……(表并列);或:虽然……但是……

    把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的前后语句转换成了其他关系。

    角度3 比对依据和结论

    比对依据和结论,看内容是否符合、推断是否成立。一般论述类文章依然是议论文,所以就有说理的依据和结论,高考命题者就会在分析文章或内容推断方面设题。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在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在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比对特征

    情况诠释

    思考趋向

    比对选项句或原文中陈述对象、被陈述对象的位置。

    选项将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造成结论与依据互换而不合逻辑。

    主客倒置

    比对选项中原因、条件、结论是否有依据。

    选项所述原因、条件、结论在原材料中是否涉及,是否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原因或条件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无中生有

    偷换依据或结论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项特征是信息跨度大、综合性强,表述语句比较长,有时含有好几个分号、句号,至少是三个逗号,并且选项信息分散在多个段落中或一个段落的不同位置。信息点多而且面广,使考生一眼不能穷尽,大有乱花迷人眼之感,对这样的选项,可以运用切片比对分析法来解答。即将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断,逐一与分散在原文各个段落的对应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比对,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断,看相关片断的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

    下面我们以(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本见后面的即学即练)1题为例指导大家学习运用切片法。

    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

    原文

    信息

    信息1: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信息2: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结论:

    正确

    选项

    切片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切片1)

    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切片2)

    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切片3)

    比对

    与原文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一致

    与原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一致

    选项用指代原文的殷墟甲骨文,删掉了巨大,基本意思未变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B

    原文

    信息

    信息1: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

    信息2: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结论:

    正确

     

    选项

    切片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切片1)

    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切片2)

    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切片3)

     

    比对

    与原文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一致

    与原文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一致

    与原文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一致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C

    原文

    信息

    信息1: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的文章

    信息2: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结论:

    正确

     

    选项

    切片

    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切片1)

    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切片2)

    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切片2)

     

    比对

    与原文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一致

    诗三百即《诗经》,《诗经》收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与原文是同一个意思

    诗三百即《诗经》,《诗经》收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与原文是同一个意思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D

    原文

    信息

    信息1: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

    信息2: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结论:

    错误

    选项

    切片

    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切片1)

    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切片2)

    比对

    与原文相比几乎未变

    选项将原文的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改变为所载内容的真实性,夸大了范围,以偏概全。

    [即学 即练]

    请同学们尝试运用上面所讲的三种方法解答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另外的两个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解析 B项,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错误。从原文可以知道,旧史学有些观点经不住史证,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但这并不能推出旧史学的研究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答案 B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解析 D项,直至殷墟甲骨文……才有所凭依说法错误。从文中看,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只是甲骨文被发现后,《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

    答案 D

    [思维 建模]

    论述类文本解题4要领

    1.坚持一个原则

    实用类、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是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因此,答案一定在原文中,我们完全可以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培养两种心态

    (1)专注。做题时要高度专注,全身心地进入阅读和解题状态,切勿心浮气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2)仔细。虽说信息全部来自原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有的看似与原文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做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做题时千万马虎不得,要细之又细。

    3.掌握一个前提

    即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全文:全文的主旨、思路,各段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在信息比对时盲人摸象。

    4.用好两个方法

    比对法和排除法。重点是比对法。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版高考语文新大一轮浙江版教师用书:专题二学案一 论述类文本“客观选择题”解题2大方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