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展开第一节 人口分布
学习目标:1.运用相关资料,说明世界及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重点)2.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重难点)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主要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2.主要规律
(1)从纬度看:集中于北半球,北纬20°~60°地带。
(2)从距离海洋远近看:集中在离海岸200千米的沿海地区。
(3)从海拔看:集中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名师点拨] 人口分布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但事实上,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而且要分析研究人口分布格局。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民的数目(单位:人/平方千米)。人口分布格局指的是人口的实际分布状况。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2.人文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提醒] 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在人文因素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三、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即“胡焕庸线”,自黑龙江省的瑷珲(今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此线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稠密。
(1)世界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
(2)东亚人口稠密区包括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全部地区。( )
(3)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温来体现的。( )
(4)所有的高原和山区都因自然条件恶劣而人口分布稀疏。( )
(5)尼罗河谷地人口稠密,得益于________为人类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
A.气候 B.地形
C.水资源 D.矿产资源
提示:(1)× 世界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2)× 东亚人口稠密区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南部等地区。
(3)× 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来体现的。
(4)× 在热带地区,山区和高原地区因海拔高,气候凉爽,更适宜人类居住。
(5)C [尼罗河谷地人口稠密,得益于河流为人类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世界人口的分布
材料 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其中亚洲有7个国家。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
问题1 (综合思维)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哪些?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
提示:人口稠密区有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历史悠久。
问题2 (综合思维)世界上人口稀疏的地区主要有哪些?
提示:严寒的两极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疏。
问题3 (区域认知)人口第一大国的人口分布有何特征?
提示:人口第一大国是中国,中国的人口分布特征是东多西少。
eq \a\vs4\al([归纳总结] )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其分布如下: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1.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1)B (2)C [依据题目信息,20°N~30°N占全球人口比重为23.2%,是人口比重最大值。40°S~50°S之间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狭小,故人口稀少。]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材料一 截至2018年年末,河南总人口10 906万人、常住人口9 605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人口大省。
材料二 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问题1 (综合思维)河南省并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但却成为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其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所以人口稠密。
问题2 (区域认知)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图中的乙地区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人口的分布主要受水资源的影响。
问题3 (区域认知)图中甲省区面积广大,但人口密度很小,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甲省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势高寒,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eq \a\vs4\al([归纳总结] )
1.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各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2.人文因素
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口分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还受社会经济条件、开发历史等人文因素的制约。
2.分析下表有关资料,回答(1)~(2)题。
(1)根据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
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
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2)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开发历史的长短
C.政治经济因素
D.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
(1)D (2)A [分析给出的数据可知:人口数量少,经济未必发达,如蒙古;人口密度大,经济未必落后,如日本;人口密度越大,经济未必越发达,如巴基斯坦。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自然环境条件。]
地理实践力——“胡焕庸线”
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早在1935年就发现并提出,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连接的直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此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地理学界称其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宏观格局不仅没有改变,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中国人口分布(20世纪90年代)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图中虚线段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河流
(2)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B.地处山麓洪积扇,土壤肥沃
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
(1)B (2)A [从图中的河流的形状可以判断出该图虚线段显示的人口地理界线位于我国的北方,基本与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相似,故影响其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图中显示的①区域属于渭河平原,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故人口稠密。]
题组1 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各大洲都有常住人口分布
B.世界8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北半球
C.世界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1 000米以下地区
D.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200千米的沿海地区
D [南极洲至今没有常住人口;世界上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世界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故选项A、B、C错误。]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2~3题。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处于中低纬度 B.多濒临海洋
C.经济高度发达 D.多为平原地形
3.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A.⑤—湿热 B.⑥—干热
C.⑦—干旱 D.⑧—高寒
2.C 3.D [第2题,世界人口一般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所以A、B、D三项正确;其中①②是中国和印度,是发展中国家,③④是西欧和美国东北部,是发达国家(地区)。所以C项的描述不正确。第3题,⑤是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炎热干旱;⑥是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⑦是南极大陆,寒冷干燥;⑧是青藏高原,是高寒地带。根据分析,本题的答案应该是D项。]
题组2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回答4~5题。
4.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5.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B 5.D [第4题,亚马孙河流域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不适合人类生存,因而人口稀疏。第5题,巴西高原东部因为地处高原,气候相对凉爽干燥,属热带草原气候,再加上巴西高原为古老的高原,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地势相对低缓平坦,适合人类居住。]
教材P6活动
提示:
1.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
2.芬兰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以北,南部地区纬度较低,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适合人类居住。
3.芬兰的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丘陵海拔较高,南部沿海地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适合人类居住。
4.赫尔辛基是芬兰的首都和最大港口城市,也是该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是芬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因素
表现
气候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过于寒冷、干旱的地区和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
地形
平原地区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水源
影响人口的具体分布。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自然环境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案例
地形
平原和低地
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区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高山和高原
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
气候
气温
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
热带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
降水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
水资源
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
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绿洲地区
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
原因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活动方式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
以农业经济为主
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
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
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分布多
交通对一地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历史因素
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
开发历史悠久往往经济较发达
政治、文化
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
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
国家
日本
巴基斯坦
蒙古
澳大利亚
面积(×104 km2)
37.8
79.6
156.6
768
人口(万人)
12 500
14 000
236
1 766
人口密度(人/km2)
331
176
1.5
2.3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 人口分布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 人口分布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世界人口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南房和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