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苏高考地理二轮讲义:命题载体1-3
展开区 域 图
图表解说 | 三步法判读区域图 |
1.图形特点:区域图是以某个特定的地域为基础,是区域内多种地理事物、现象等地理要素的重要载体。例如,区域经纬网图、区域综合地图(各要素综合图或某些要素综合图)、区域专题地图(区域地形图、水系图、气候类型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工业分布图、农业分布图、交通图)等。 2.图表类型:宏观区域图、微观区域图等。 3.命题特点:利用区域图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区域经济(农业、工业、交通等)发展条件;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问题;自然地理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 |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该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任选其一概述分布特点。
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
(2)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希马尼东北的恩里基约湖为咸水湖。
(3)分析气候对该湖泊水位和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
多米尼加自然环境优美,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半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为满足全球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该国增加有机香蕉的种植面积,设立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等管理机构,加大投入,提高有机香蕉的产量和品质。
(4)概括该国生产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
[智慧解题]
题号 | 信息提取 | 信息整合 | |
(1) | 设问 信息 | ①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②分布特点 | ①海运:沿海分布、靠近城市 ②航空:机场分布在沿海地区,靠近城市 ③铁路:分布在北部和南部沿海平原地区 ④公路:东部平原密集,西部山区稀疏 |
图表 信息 | ①图例中有铁路、公路、机场和港口;图中显示其分布地区。 ②图例中高程与图中地形分布 | ||
(2) | 设问 信息 | 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 纬度低,以热带气候为主,加上地势起伏大,自然带垂直差异明显,海陆兼备,海洋和陆地生物众多 |
图表 信息 | ①纬度介于18°N~20°N,属于热带气候。 ②海拔介于0~3 175米,相对高度大。 ③北东南三面临海 | ||
(3) | 设问 信息 | 气候对湖泊水位和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 | 希马尼全年高温,蒸发旺盛;降水季节变化大。5月、10月降水多,湖泊水位高,盐度低;1月、7月降水少,水位低,盐度高 |
图表 信息 | 从希马尼气候图可知5月、10月降水较多,1月、7月降水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 ||
(4) | 设问 信息 | 生产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 | 有机香蕉为“绿色食品”,市场广阔;多米尼加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足而廉价;中多两国合作,政策支持,技术支持,中国市场广阔等 |
文字 信息 | 经济全球化、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
[尝试解答] (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
分布特点:
公路:密度平原大于山区,呈网状分布。
航空:机场主要分布于沿海,靠近城市。
水路:港口沿海分布,靠近大城市。
铁路:分布稀疏,主要在北部和南部平原地区。
(2)海陆兼备;地处低纬,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
(3)全年高温,蒸发强;湖泊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1月和7月降水少,湖泊水位降低,盐度较高;5月和10月降水多,水位升高,盐度较低。
(4)市场需求广阔,劳动力丰富,政策支持,资金、技术投入大,环境污染小。
区域图是区域地理事物、现象等所有地理要素的载体。任何一种地理事物、现象的分布及其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特点、成因等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且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下形成特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形成特定的区域发展格局和地域联系方式。因此,高考地理试题往往以区域图辅以文字或表格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图中信息的获取、梳理和甄别能力,对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区域发展差异、区际联系等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1)微观区域图的综合判读
(2)宏观区域图的综合判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大西洋暖流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一支暖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发现该洋流的流速已经比50年前下降了31%。太平洋生蚝属于广温性贝类,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强,其生长的适宜水温为8~32 ℃,主要分布于低潮线至水深20 m的浅海区,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口感嫩滑,有“海洋牛奶”之美称。
(1)判断北大西洋暖流流速最快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分析北大西洋暖流流速减缓的原因及其影响。
(3)分析太平洋生蚝在丹麦西海岸大量繁殖的原因。
解析:(1)北大西洋暖流流速最快的季节可从其成因方面(中纬西风)找推理依据进行判断。(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纬地区的气温明显升高,而低纬地区气温变化较小,从而使高低纬间的温度差减小,进而导致高低纬间的气压差减小,使得高低纬间风速减小。北大西洋暖流是风海流,受西风的吹拂而成,所以,西风的风速越小,北大西洋暖流流速越小。此外,北冰洋海冰融化,部分淡水南下,对北大西洋暖流也有阻碍作用。洋流流速减缓可能会对沿岸气候、生物等产生影响。(3)丹麦西海岸海岸线漫长,浅海面积广,光热条件较好,利于太平洋生蚝生长;且有多条河流入海,泥沙沉积,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温适宜,利于越冬;当地天敌少,人们捕捞少,因此太平洋生蚝得以大量繁殖。
答案:(1)冬季。北大西洋暖流的形成受盛行西风驱动,西风势力强则洋流流速快;冬季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南北温差较夏季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2)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附近冰川融化,大量淡水融入海水,但淡水密度小于海水,很难沉入下部水底,使部分淡水南下。北大西洋暖流的补偿流减弱,进而导致洋流循环变慢,因此暖流势力减弱。北大西洋暖流是风海流,全球气候变暖使副极地与副热带地区的温度差变小,副热带高气压与副极地低气压间气压差减小,气压梯度力因此减小,西风势力变弱,引起北大西洋暖流减弱。
影响:洋流流速减缓意味着洋流势力减弱,其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亦会减弱,故欧洲西部年降水量可能减少,冬季气温偏低;洋流势力减弱,可能会使寒暖流交汇处的位置发生转移,故北海渔场可能减产。
(3)海岸线漫长,浅海面积广,光热条件较好,利于太平洋生蚝生长;有多条河流入海,泥沙沉积,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温适宜,利于越冬;当地天敌少,人们捕捞少。
等值线图
图表解说 | 七步法判读等值线图 |
1.图形特点:等值线图是用某一指标来表示某种地理要素空间分布规律和变化特征的图像,是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基本载体。 2.图表类型: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 3.命题特点:高考命题多通过对等值线数值、分布特点等的判读,来分析某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的影响。 |
(2019·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hPa)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月最可能是( )
A.3月 B.6月
C.8月 D.10月
(2)此时,澳大利亚( )
A.①地天高云淡 B.②地干热风大
C.③地南风暴雨 D.④地北风酷热
[智慧解题]
题号 | 信息提取 | 信息整合 | |
(1) | 设问信息 | 该月最可能是 | 从澳大利亚大陆上为低压中心,或澳大利亚西南部地中海气候区受高压脊影响可知澳大利亚为夏季,故该月最可能为3月 |
图表信息 | ①澳大利亚大陆上为低压,同纬度海洋上为高压。 ②澳大利亚西南部受高压脊控制 | ||
(2) | 图表信息 | ①地受高压脊影响 | 多晴朗天气 |
②地等压线稀疏 | 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 ||
③地位于南半球气旋东侧 | 盛行偏东风,来自干燥的大陆,不会形成暴雨 | ||
④地位于气旋西部 | 盛行西南风 |
[尝试解答] (1)A (2)A
等值线图是高考中最常见的地理图像之一,出现的频率较高,高考试题常要求通过对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特点的判读,来分析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和特点。等值线图的类型多样,但无论如何变化,只要掌握了其基本原理和规律(同线等值,同图等距,异线不交,线线闭合,疏小密大,高低低高,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就能够触类旁通,解答一系列的等值线问题。
判读要素 | 判读技法 |
看图名 | 读图名明确等值线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如等高线、等压线、等人口密度线、等太阳高度线等 |
看数值 | ①同线等值。 ②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相等或等于0。 ③计算两点差值时,可先读出两点的数值,再对比求差 |
看疏密 | 等值线越密集,差值越大;等值线越稀疏,差值越小 |
看延伸 | ①观察等值线走向。 ②分析等值线分布、变化规律及原因 |
看弯曲 | ①根据“值低凸高,值高凸低”进行判断。 ②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弯曲原因 |
看闭合 | ①若闭合等值线位于两条不相等的等值线之间时,则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断,如下图中A<400,B>500。 ②若闭合等值线位于两条相等的等值线之间时,则其数值可大于、也可小于相邻等值线且与其相差一个等值距,如下图,A>600或A<400 |
下图为某地局部示意图,图中虚线x、y、z为等高线,a、b中有一条为河流。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等高线x、y的数值及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y,则a河从东流向西
B.若x<y,则a河从东北流向西南
C.若x>y,则b河从西流向东
D.若x<y,则b河从西南流向东北
2.若x为300 m,y为400 m,z圈内土壤盐碱化较严重,则z为 ( )
A.300 m B.350 m
C.400 m D.300 m或400 m
解析:第1题,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其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若x>y,则b可成为河流,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若x<y,则a可成为河流,河流从东北流向西南。选B。第2题,两条等高线间的闭合等高线,其数值可以与相邻等高线中的任意一条相同,即z可为300 m或400 m;z等高线闭合区内土壤盐碱化较严重,说明其地势低洼,易积水,所以z等高线为300 m。选A。
答案:1.B 2.A
(2019·江苏调研)读北美地区500 hPa等压面高度分布等值线图(a>b>c>d>e>f),据此回答3~4题。
3.图示N地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最不可能是( )
A.风和日丽
B.阴雨天气
C.日温差较小
D.降温幅度小
4.图示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巴西高原草木枯萎
B.开普敦气候温和多雨
C.我国各地区都昼短夜长
D.澳大利亚小麦处于生长季节
解析:第3题,该处高空等压面向高空凸起,表明该处为高压中心,因此近地面为低压,在低压控制下的近地面最可能表现为阴雨天气,日温差较小,位于低纬海洋,降温幅度小。故选A。第4题,北美洲东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北高南低,因此盛行偏北风,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半年为雨季,草木茂盛;南非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候炎热干燥;我国位于北半球,所以冬季各地区都昼短夜长;澳大利亚夏季小麦正处于收割季节,故选C。
答案:3.A 4.C
地理统计图
图表解说 | 四步法判读地理统计图 |
1.图形特点:地理统计图是用坐标值的大小显示地理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图。这种图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和依存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据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 2.图表类型:平面直角坐标图、柱状坐标图、三角坐标图、结构统计图等。 3.命题特点:高考命题多通过对统计图表数据、数据趋向特点等的判读,来分析某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的影响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发展过程。 |
(2018·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2002-2015年期间,该区域( )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
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
[智慧解题]
题号 | 信息提取 | 信息整合 | |
(1) | 设问信息 | 2002-2015年期间 | 2002-2015年期间,该区域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
图表信息 | 人均GDP持续增长,2002-2005年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2005-2015年废水排放量逐年减少 | ||
(2) | 设问信息 | 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的原因 | 2005年后工业排放废水减少可能与注重环境保护有关。2005年以后人均GDP增长,说明经济增长并未放缓,工业生产并未萎缩,人口规模并未减小 |
图表信息 | 人均GDP持续快速增长 |
[尝试解答] (1)C (2)C
地理统计图是根据地理数据资料绘制成的直观图形,在近几年高考中,地理定量分析题型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地理统计图又是地理定量分析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地理高考试题中,地理统计图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地理统计图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柱状图、曲线图、扇形图、玫瑰图等。其中,地理坐标图和结构图一直在高考统计图试题中“唱主角”。掌握地理统计图的基本特点是判读的关键,地理统计图的基本特点是数量特征和变化趋势。
获取图示信息,描述和判断统计图所反映的地理事象。注意根据统计图的不同类型和相关要求进行判读。
(1)判读同一地理事物(现象)的数量大小和变化,如数值的大小、极值、特征值、随时空变化规律(趋势)等,并进行适当计算,最后用准确的地理术语描述其特征。具体做法如下表:
类型 | 判读内容 | 描述用语 | 判读方法 |
坐标 统计图 | 数值 | — | 用直尺读,留意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等特殊点。 注意:单位、正方向 |
变化趋势 | 副词:一直、大致等。 动词:上升、下降、增多、减少、波动等 | 观察数据大小变化和图形变化 | |
变化速度 | 快、慢、变化幅度等 | 对比、计算 | |
变化规律 | 周期性、季节性等 | 观察图形变化特点 |
(2)判读不同地理事物(现象)间的数量关系,判读统计对象各部分的构成情况。具体判读内容和方法如下表:
类型 | 判读内容 | 描述用语 | 判读方法 |
结构型 统计图 | 读数 | — | 直接读取 |
计算比例与数量 | 比例、比重、××率、占×% | 注意点:找准基数,结构是否完整,比例与数量变化不一定同步 | |
读出主导因素 | — | 比例最大的因素 | |
相关型 统计图 | 描述相关关系 | 正相关、负相关 | 根据相关地理事象数值的关系分析 |
图1为我国某省会城市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统计图,图2为该省会城市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省会城市气候要素变化的特点是( )
A.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总体都呈上升趋势
B.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都呈波动上升趋势
C.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都呈波动变化趋势
D.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波动递减趋势
2.该省会城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江苏 B.青海
C.辽宁 D.甘肃
3.气候变化对该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A.使低温冷害消失
B.水稻、玉米、春小麦种植区域扩大
C.农作物的播种期相应推迟
D.成熟期较晚、生长期较长的高产品种种植面积扩大
解析:第1题,图1中该省会城市的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图2中该省会城市年降水量呈波动变化趋势,但总趋势没有明显上升或下降。第2题,江苏省会南京位于我国南方,年降水量超过800 mm;青海省会西宁年降水量低于400 mm;辽宁省会沈阳年降水量为400~800 mm;甘肃省会兰州位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附近。第3题,由图1可知,该地气候在变暖,气候变暖使严重威胁东北农业生产的低温冷害发生的范围缩小、频次减少,但不会消失,A错;随着气候变暖,水稻、玉米和冬小麦种植区域会向北推进,春小麦种植南界会向北收缩,其种植区域会减小,B错;由于气温上升,农作物的播种期提前,C错;成熟期较晚、生长期较长的高产品种种植面积会扩大,D对。
答案:1.C 2.C 3.D
根据我国结婚登记年龄层分布来看,目前我国结婚主要年龄层是25~29岁,占比最大。1988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并在2010年达到11.9‰的历史最低值,2017年人口出生率为12.43‰,接近历史最低值。人口出生率下降,我国人口红利即将消退。图1为我国出生人数统计图,图2为我国1981-2017年结婚率和人口出生率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近几年我国结婚率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A.适龄结婚人数大幅下降 B.结婚成本越来越高
C.单身比例增加 D.工作强度和生活压力大
5.人口红利消退的影响包括( )
A.老年人口抚养比下降 B.经济的增长速度加快
C.消费结构趋于稳定 D.奶粉品牌高端化明显
解析:第4题,由图文材料分析可知,20世纪90年代出生人口减少,导致目前适龄结婚人数下降,这是我国结婚率降低的根本原因,A正确;结婚成本越来越高、单身比例增加、工作强度和生活压力大会导致结婚率降低,但不是结婚率降低的根本原因,B、C、D错误。选A。第5题,人口出生率低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A错误;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使社会劳动力资源减少,导致国内经济活力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B错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将影响消费结构,人口红利消退会使消费结构出现波动,C错误;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新生儿数量的减少,国内奶粉市场的竞争趋于激烈,企业为了增加利润、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奶粉产品会趋于高端化。选D。
答案:4.A 5.D
强壮箭虫是我国温带海域浮游动物中的优势物种,最适宜在低盐海域生存。在非生物环境因子中,强壮箭虫密度与水深的关系最为密切。下图示意某年4月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强壮箭虫密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水域强壮箭虫的空间分布规律为( )
A.主要分布于黄河口以北
B.集中分布于深水区域
C.自西北向东南密度递减
D.随水深增加逐渐增多
2.影响强壮箭虫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A.太阳辐射、水温 B.天敌分布、洋流
C.海底坡度、光照 D.海水盐度、水深
3.强壮箭虫自主游动能力弱,主要靠水流推动进行运动。8月图示水域强壮箭虫的密度可能会(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强壮箭虫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的黄河口以北地区。第2题,由材料可知,强壮箭虫最适宜在低盐海域生存,图示区域强壮箭虫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近岸海域有地表径流汇入,盐度较低);强壮箭虫密度与水深的关系密切,在水深2~14 m范围密度较大。由此推断,影响强壮箭虫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海水盐度、水深。第3题,由题干可知,强壮箭虫自主游动能力弱,主要靠水流推动进行运动。8月黄河流域降水较多,河流径流量大,淡水的大量注入使黄河口水域径流沿水平方向扩散到更远的地方,受其影响,强壮箭虫在图示海域分布密度可能减小。
答案:1.A 2.D 3.B
(2019·南通质量检测)某科考队考察中央谷地及其附近区域,考察发现:中央谷地年降水量不足1 mm;地势南高北低,高差较大;周围岩石性质差异明显。下图示意中央谷地所在区域及沿ab两地的地形剖面。据此回答4~6题。
4.科考队员发现图中海岸山脉西部沿海地区大气能见度常年较低,其形成原因为该地区( )
A.常年高温多雨,水汽较充足
B.荒漠广布,沙尘暴多发
C.沿岸寒流流经,水汽易凝结
D.工业发达,雾和霾严重
5.中央谷地沙丘数量较少,可能因为该区域( )
A.南北高差大,长期处于侵蚀环境
B.谷地较狭窄,沉积物分选性好
C.西风强劲,搬运走沙质沉积物
D.河流落差小,搬运来的泥沙少
6.P地与M地农业发展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分别是( )
A.雨水、湖泊水 B.积雪融水、地下水
C.雾水、地下水 D.冰川融水、河流水
解析:第4题,由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美洲西部沿海,海岸山脉西部沿海地区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所以大气能见度常年较低,C对。图示西部沿海地区主要受离岸风——东南信风影响,并在寒流降温减湿作用下,气流下沉,降水稀少,风力微弱,A、B错。当地气候干旱,人烟稀少,工业很少,D错。第5题,根据材料中央谷地“地势南高北低,高差较大”,可推断河流流速很快,侵蚀作用强烈,谷地中沉积物少,缺少形成沙丘的物质条件,A对,D错;谷地中沉积物少,因而沉积物的分选性不明显,B错;当地终年受东南信风影响,C错。第6题,P地处于海岸山脉西侧,气候干旱,海岸山脉因海拔较低没有积雪、冰川分布,故当地农作物主要依靠雾水生长;M地位于中央谷地北部,海拔较低,安第斯山脉的冰雪融水和河水下渗后,继续向M地渗流,产生地下水,为M地农业发展提供水源,故选C。
答案:4.C 5.A 6.C
(2019·无锡质量评估)美国某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湖岸周围植被茂密,风景优美。下图是该湖泊湖水流入量、流出量的月份分配图。据此回答7~8题。
7.该湖泊平均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8.该湖泊附近地区植被景观主要是( )
A.针叶林 B.落叶林
C.阔叶林 D.硬叶林
解析:第7题,10月到次年2月湖水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水位不断上升;3月湖水流入量等于流出量,水位不再升高,达到最高值,4月到8月湖水流出量大于流入量,水位不断下降,9月湖水流出量等于流入量,水位最低。第8题,美国在北半球,据图判断湖水冬季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说明该区域降水集中在冬季,为地中海气候,所以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7.A 8.D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下图为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影响该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最主要条件是( )
A.气候条件
B.土地价格
C.水源状况
D.功能分区
10.甲处土地利用强度较相邻地区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设立自然保护区
B.与市区交通改善
C.大型物流园区
D.高档写字楼的分布
解析:第9题,本题考查城市建设。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越大,说明土地利用强度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离市中心越近,土地利用强度越大,市中心由于消费人群多,土地价格高,但消费市场广,多商业区、高档写字楼,土地利用强度大;越往郊区,消费人群少,土地价格便宜,土地利用强度越小,城市功能分区主要是由土地价格决定的,选B,其余选项可排除。第10题,甲处离市中心远,建筑用地较周围大,最大的可能性是有批发市场和大型的物流园区,选C;自然保护区建筑面积一般不大,A错;与市区的交通改善,建筑用地会增大,但与大型物流园区相比,建筑密度明显没有大型物流园区大,B错;高档写字楼在市中心,D错。
答案:9.B 10.C
一、单项选择题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下图为智利Ⅰ至Ⅻ各地区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年径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3题。
1.①②③分别表示( )
A.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B.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C.蒸发量、径流量、降水量 D.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
2.Ⅰ至Ⅲ地区人口密度较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寒流 B.地形
C.热量 D.水源
3.与Ⅰ至Ⅸ地区相比,Ⅹ至Ⅻ地区海岸线明显曲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西风带,风力侵蚀严重
B.地处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
C.地处中高纬,冰川侵蚀严重
D.地处沿海区,海浪侵蚀严重
解析:第1题,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可知,智利由北至南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因而Ⅰ至Ⅻ地区年降水量和河流径流量应呈现上升趋势,故②只能表示蒸发量。③在Ⅸ位置右侧坐标读数不到500,不符合当地降水量特征,故①表示降水量,③表示径流量。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Ⅰ至Ⅲ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水源匮乏,因而人口稀少,D对。当地纬度低,尽管受沿海寒流的降温作用,但气温仍较高,热量丰富,A、C错;当地为沿海平原,地形有利于人类活动,B错。 第3题,Ⅹ至Ⅻ地区地处西风带,年降水量较丰富,流水作用显著,A错;智利从南至北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B错;南部地区纬度较高,受第四纪冰川侵蚀作用影响,形成了很多冰川谷,后来随着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的冰川谷形成了狭长幽深的海湾,C对;海洋侵蚀不会导致海岸线出现明显曲折,D错。
答案:1.B 2.D 3.C
意大利西西里岛小镇桑布卡曾被评为“2016年全意大利最美小镇”。2019年1月,桑布卡发布“1欧元1套房”的售房消息,附加条件是新房主必须承诺在3年内翻新所购房屋,且翻新费用不低于1.5万欧元(约11万人民币),并为此支付5 000欧元的保证金。虽然桑布卡这些空置房屋已年久失修,但是消息发布后数小时内,小镇就收到超过4万封进行咨询的电子邮件,其中不乏来自瑞士、法国和西班牙的咨询邮件。下图示意桑布卡位置。据此回答4~6题。
4.桑布卡推出“1欧元1套房”的根本原因是当地( )
A.房产过剩,大量房屋闲置
B.房屋陈旧,维修资金短缺
C.经济衰退,旅游收入减少
D.人口流失,经济活力下降
5.除房价因素之外,桑布卡吸引众多咨询者是由于小镇 ( )
A.物价较低,翻新费用较低
B.景色优美,田园气息浓郁
C.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D.濒临海洋,气候冬暖夏凉
6.桑布卡为了吸引购房者定居,需要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 )
A.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B.修葺陈旧房屋,保持历史风貌
C.扩大旅游宣传,提升品牌形象
D.加大教育投入,提升科技水平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桑布卡镇位于西西里岛西南部一个偏僻的河谷平原中,其西北和东南部都分布有规模较大的城市,该镇主要受城市化的影响,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导致当地大量房屋空置,经济衰退,维修陈旧房屋的资金短缺。所以人口流失是低价售房的根本原因,大量房屋闲置、当地经济衰退和维修陈旧房屋的资金短缺等属于低价售房的直接原因,故选D。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桑布卡镇位于河谷平原上,景色优美,田园气息浓郁,B对。根据材料“翻新费用不低于1.5万欧元”可知,翻新费用较高,A错。桑布卡镇与其西北和东南部城市的距离不太远,如果该镇交通便利,房屋很少会空置,C错。当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D错。第6题,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桑布卡镇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就业机会少。因此为了吸引购房者定居该镇,除了改善生活条件外还必须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A对。修葺陈旧房屋是购房者三年内要做的,不属于进一步的措施,B错。因为该镇曾经被评为“2016年全意大利最美小镇”,知名度已经很高,因而品牌形象宣传不是当务之急,C错。当地经济衰退,目前加大教育投入还缺乏资金,D错。
答案:4.D 5.B 6.A
读世界某渔场渔业产量重心时空变化图,回答7~8题。
7.该渔场的形成原因是( )
A.受沿岸暖流的影响 B.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C.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D.受东南信风的影响
8.该渔场渔业产量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太阳活动的影响 B.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C.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D.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解析:第7题,该渔场所在海域受东北信风的影响,盛行上升流,底层营养盐类上泛,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第8题,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东北信风的位置移动导致沿岸上升流的位置发生移动,从而造成渔场渔业产量重心的变化。
答案:7.B 8.D
二、双项选择题
(2018·高考江苏卷)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
A.加速洪水下泄 B.增加河床淤积
C.减少上游来水量 D.缩短航运里程
10.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 B.六合垸所在地
C.张智垸所在地 D.永合垸所在地
解析:第9题,裁弯取直使河道顺畅,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速洪水下泄,故A选项正确;水流速度加快可减少河床淤积,故B选项错误;上游来水量多少与该地河道顺畅与否无关,故C选项错误;裁弯取直可使河流的航运里程减少,故D选项正确。第10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顺裁弯取直前的河道,即将古河道连通,让河水沿古河道流。裁弯取直水利工程通常是沿着河道最窄处取直,古河道应该是老河故道东侧与天鹅洲故道西侧在麋鹿保护区以南相连,天鹅洲故道流入现在的长江河道,而天鹅洲故道并没有与黑瓦屋故道相连,黑瓦屋故道流入长江,由此可见,张智垸所在地一直位于长江河道以北,麋鹿保护区所在地位于原长江河道以北,六合垸所在地和永合垸所在地位于原长江河道以南,故选B、D。
答案:9.AD 10.BD
下图是我国某地一天内的气温日变化、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和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能量日变化图。读图回答11~12 题。
11.从图中三条曲线变化可知( )
A.该地可能位于新疆
B.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时气温最高
C.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D.日出前后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刻
12.该季节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江苏各地昼夜等长 B.华北地区秋高气爽
C.长江下游伏旱严重 D.江淮地区正值梅雨
解析:第11题,据图可知,该地气温日变化较小,不可能是新疆地区,A错误;大气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地面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C正确;图中显示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是12时,而气温最高时约14时,B错误;据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能量曲线可知,日出前后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刻,D正确。故选C、D。第12题,读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能量的变化曲线,该日我国该地6时日出18时日落,昼长12小时,可判断该日应为春秋分,江苏各地昼夜等长,华北地区秋高气爽,江淮地区的梅雨是6月,长江中下游伏旱是7月,C、D错误。故选A、B。
答案:11.CD 12.AB
三、非选择题
13.(2019·徐州高考适应性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每年10月,来自俄罗斯等地的大雁飞到洞庭湖附近地区后,不再南飞。大雁属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沼泽地,喜温和的气候。下面甲图示意洞庭湖及其附近地区,乙图示意不同年份洞庭湖的蓄水面积。
(1)分析大雁到达洞庭湖及其附近地区后不再南飞的原因。
(2)大雁到洞庭湖栖息期间,洞庭湖主要是“吞”还是“吐”长江?请说明判断理由。
(3)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洞庭湖蓄水面积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1)结合洞庭湖湖区的气候以及湖泊湿地给大雁提供的食物、生存空间等进行分析。(2)洞庭湖与长江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夏半年,长江流域降水多,长江水位高于洞庭湖,长江水补给洞庭湖;冬半年长江流域降水少,长江水位低,洞庭湖补给长江,即夏季长江“吐”洞庭湖,冬季洞庭湖“吐”长江。大雁到洞庭湖栖息期间,长江流域降水少,洞庭湖水补给长江,即洞庭湖“吐”长江。(3)据图乙可知洞庭湖蓄水面积变化的特点。洞庭湖面积的变化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人类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河流中上游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洞庭湖泥沙淤积,湖泊面积缩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环保意识增强,植树造林,使水土流失减少,同时退耕还湖,保护湿地,使洞庭湖面积扩大。
答案:(1)洞庭湖水面较为宽阔,湿地范围较大,利于大雁栖息;洞庭湖及其周围地区植物、鱼虾等丰富,便于大雁觅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候温和,适宜大雁生存;大雁从俄罗斯等地南飞至此,飞行路程远,不愿再继续南飞;等等。
(2)“吐”长江。冬半年长江流域降水较少,长江水位较低;洞庭湖持续获得南部多条支流的补给,水位较高等。
(3)变化:洞庭湖蓄水面积在20世纪后半叶缩小速度快;进入21世纪,蓄水面积缩小速度较慢(基本保持稳定)。
原因:20世纪后半叶,当地乱垦滥伐,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泥沙淤积;加之围湖造田等,蓄水面积缩小速度快。进入21世纪后,人们环保意识增强,政府有效监管,水土流失有所缓解,入湖泥沙有所减少;围湖造田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加之退田还湖等措施,蓄水面积缩小速度较慢(基本保持稳定)。
14.(2019·南京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雷暴通常根据导致其空气上升的机制进行分类,如果是地表受热不均匀导致的空气上升,称为气团雷暴。气团雷暴有两种类型,海风型雷暴常见于夏季的沿海地区;山峰雷暴发生于气团因地形抬升而上升时。在雷暴中小尺度分布的差异上,地形、海陆风和日最高气温等的作用较大。海南岛是我国雷暴多发地区之一。下图为海南岛夏季月平均雷暴日数(天)等值线分布图。
(1)说出形成海南岛海风型雷暴气团的源地和运动方向。
(2)夏季,我国雷暴天气整体南多北少,而海南岛却北多南少。据此推测海南岛日均最高气温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对北部雷暴天气形成的作用。
(3)海南岛五指山(海拔1 867 m)地区白天雷暴活动明显多于周边地区。从地形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4)雷暴常产生强降水天气,并衍生其他自然灾害。若你计划暑假到海南岛山区野外研学,应注意防范哪些衍生自然灾害?
解析:(1)海南岛四面环海,海洋湿润气团随海风由海洋深入陆地后,在受热或地形抬升等作用下形成海风型雷暴。(2)夏季,我国雷暴天气整体南多北少是由于我国南部地区日均最高气温较北部高,而海南岛雷暴天气北多南少,说明海南岛日均最高气温北部高,南部低。海南岛北部与雷州半岛位于我国狭窄的琼州海峡两岸,海南岛西部又与北部湾相连。夏天在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琼州海峡两岸的陆地升温很快,而海水热容量大,海水温度升高缓慢,这时,在海陆之间会形成较强的热力环流,陆地上为上升气流区,海洋上为下沉气流区。这种海陆热力环流的形成非常有利于海风型雷暴天气的形成和发展。(3)主要分析白天山地对大气的增温作用和海洋气流的阻挡抬升作用对雷暴天气形成的影响。(4)雷暴常产生强降水天气,山区坡度大,地表水迅速汇聚,易产生山洪。另外,迅速汇聚的地表水还会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答案:(1)气团源地:海南岛周围海域。气团运动方向:首先由海南岛周围海域向陆地运动;登陆后再做上升运动。
(2)特点:北部高,南部低。作用:北部日均最高气温较高,对流旺盛,利于形成雷暴天气;北部海陆之间温差较大,使陆地空气上升形成雷暴天气。
(3)五指山白天四周山坡受热产生上升气流,气流在山顶附近汇合后进一步上升,同时山顶的气温会高于其周围同等高度的大气温度,加剧气流上升,形成雷暴天气;白天由沿海深入内陆的海风遇山地阻挡,使空气抬升形成雷暴天气。
(4)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