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江高考化学二轮讲义:专题四第3讲 常用化学用语
展开第3讲 常用化学用语
[考试说明]
知识内容 | 考试要求 |
(1)原子的构成,原子符号 | b |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 c |
(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 a |
(4)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 b |
(5)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电子式 | b |
(6)简单共价分子的结构模型、结构式 | a |
(7)简单共价分子的空间结构和键能 | a |
化学用语[学生用书P21]
1.化学用语
(1)四种符号
①元素符号:Al、S
②离子符号:Al3+、S2-、SO
③同位素符号:C、C
④化合价符号:2O3、H2
(2)七种图式
①化学式:Na2O2、NH4Cl、SiO2
②分子式:C2H4、NH3
③最简式(实验式):CH2、CH2O
⑥结构简式:CH3COOH
⑦原子结构示意图:
(3)两种模型
①比例模型,如甲烷的比例模型:
②球棍模型,如甲烷的球棍模型:
2.化学用语使用的误区
(1)电子式中离子(或根)带电荷,基团不显电性,如OH-的电子式为,—OH的电子式为。
(2)书写化合物的电子式时首先要正确判断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3)结构简式需保留官能团,如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不能写成CH2CH2,还要注意有机物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如不能写成。
(4)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化学计量数要最简,注明反应条件并注意“↑”“↓”“”“===”“―→”符号的使用;不彻底的水解方程式要写“”。
(5)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同时注明ΔH的“+”或“-”,并注明单位为kJ/mol。
(6)书写答案时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填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还是实验式,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原子结构示意图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等,不要记混各化学用语。
1.(2018·浙江4月选考,T8)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结构示意图:
B.乙炔的结构简式:CHCH
C.乙烯的球棍模型:
D.NaCl的电子式:
答案:C
2.(2017·浙江11月选考,T8)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
C.甲烷的球棍模型:
D.乙醛的官能团:—CHO
答案:A
3.(2017·浙江4月选考,T7)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CO2的电子式:
B.Cl2的结构式:Cl—Cl
C.CH4的球棍模型:
D.Cl-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4.(2019·浙江4月选考,T7)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丁烷的球棍模型: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C
答案:A
多角度防范易错电子式的书写
(1)电子式的书写不完整
将四氯化碳和氮气的电子式:和 N⋮⋮N错写成和N⋮⋮N。
(2)电子式的书写不规范
将氯化镁和氮气的电子式:和N⋮⋮N错写成
(3)电子式的书写不符合原子的成键规则
将次氯酸和二氧化碳的电子式:和,错写成和。
(4)混淆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
将氯化钠、氯化铵和水的电子式: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学生用书P22]
1.原子的构成
2.原子结构中的微粒关系
(1)原子内的等量关系
①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离子内的等量关系
①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②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3.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5.原子结构示意图
1.(1)18O中的质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
(2)中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________。
(3)D3O+中的质子数为__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
(4)CO中的质子数为__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
答案:(1)8 10 (2)25 (3)11 10 11 (4)30 32
2.假设R元素无同位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A,Rm-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W g Rm-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
A.(A-x+m) mol
B.(A-x-m) mol
C.(A-x+m) mol
D.(A-x-m) mol
解析:选C。根据n(Rm-)=≈ mol,所以W g Rm-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A-x+m) mol。
3.YBa2Cu8Ox(Y为元素钇)是磁悬浮列车中的重要超导材料,关于Y的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50
B.Y和Y互为同位素
C.Y和Y的核外电子数不相等
D.Y和Y是钇元素的两种不同的核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解析:选B。 Y的核内质子数为39,质量数为89,中子数为89-39=50,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50-39=11,A项错误;Y和Y具有相同的质子数(39),不同的中子数(分别为50和51),是钇元素的两种不同的核素,它们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B项正确、D项错误;对原子来说,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故Y和Y的核外电子数均为39,C项错误。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解析:选C。Na+、Mg2+、Al3+、F-、O2-、Ne的核外电子排布均完全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A不正确;某些单原子形成的离子如H+、Fe2+、Fe3+等均不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B不正确;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而主族元素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才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不正确。
短周期元素原子的特征电子排布
(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H。
(2)最外层有一个电子的元素:H、Li、Na。
(3)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C;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是O。
(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三素四量”的辨析[学生用书P23]
1.“三素”——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同位素的性质
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3)几种重要的核素
核素 | U | C | H | H | O |
用途 | 核燃料 | 用于考 古断代 | 制氢弹 | 示踪原子 |
2.“四量”——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数
| 原子质量 |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的质量数 |
定义 | 指某元素的某种核素的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 | 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与一个C 原子质量的的比值 | 该元素各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在自然界中所占原子个数百分比的乘积之和 | 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 |
实例 | 一个O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 kg | O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 Ar=Ar1·a%+Ar2·b%+…(其中a%+b%+…=1) | O的质量数为16 |
题组一 “三素”(元素、核素、同位素)概念辨析
1.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的氢微粒,该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关于这种微粒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
B.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C.该微粒比普通氢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D.该微粒的组成可用H3表示
解析:选C。A.同素异形体的分析对象为单质,由题意知该微粒是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粒子,所以不是氢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该微粒与H的质子数不同,故不是氢元素的同位素,故B错误;C.普通H2分子有2个原子核,而这种新微粒有3个氢原子核,故C正确;D.该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应表示为H,而H3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3个电子构成,故D错误。
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12C和14C的化学性质相同
②37Cl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7
③12CO2与14CO2互为同位素
④Ca和Ca2+是同种元素,且性质相同
A.①③ B.②③
C.① D.④
解析:选C。 12C与14C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①对;②37Cl 的核内中子数为37-17=20,②错;CO2为分子,12CO2 与14CO2不可能互为同位素,都是二氧化碳分子,③错;Ca与Ca2+都属于钙元素,但是两者的性质不同,Ca2+在反应中不能失电子,Ca却容易失去电子,④错。
3.氕化锂(LiH)、氘化锂(LiD)、氚化锂(LiT)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产生极高的能量,被广泛应用在火箭推进剂和核反应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LiH、LiD、LiT互为同素异形体
B.LiH、LiD、LiT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均为+1
C.H、D、T互为同位素
D.LiH、LiD、LiT在反应中常作氧化剂
解析:选C。同素异形体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LiH、LiD、LiT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所以LiH、LiD、LiT不互为同素异形体,A项说法错误;LiH、LiD、LiT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金属元素Li显+1价,所以H、D、T均显-1价,B项说法错误;H、D、T分别代表H、H、H,是氢元素的三种不同核素,它们互为同位素,C项说法正确;H、D、T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所以LiH、LiD、LiT的化学性质相似,在化学反应中-1价的氢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H2,故LiH、LiD、LiT在反应中常作还原剂,D项说法错误。
同位素的“六同、三不同”
六同 | 三不同 |
①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 | |
②核电荷数相同 | |
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 |
④属于同一种元素 | |
⑤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同 | |
⑥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
题组二 “四量”(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质量数)概念辨析
4.16O中的“16”表示的含义是( )
①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③氧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④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r)与其丰度(n%)乘积的和的值,故①错误;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同位素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同位素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的近似整数倍,在数值上与同位素的质量数相等,故②④正确;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各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即质量数)与其丰度乘积的和的值,故③错误。
5.某元素(X)构成的双原子单质分子有三种,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58、160、162,在天然单质中,这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由此推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此元素有3种不同的同位素
B.其中一种同位素质量数为80
C.其同位素79X占原子总数的
D.单质X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62
解析:选C。A.该元素构成的双原子单质分子有三种,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58、160、162,推断该元素存在2种不同的同位素,若是3种不同的同位素则形成的单质应为6种,故A不正确;B.根据双原子单质分子有三种,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58、160、162可知,这三种分子分别为79X2、79X81X、81X2,所以其同位素质量数不可能为80,故B不正确;C.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质量数为79的同位素原子占原子总数的百分含量=×100%=50%,故C正确;D.X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60,故D不正确。
(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种核素;
(2)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3)同位素:“位”即核素的位置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个位置;
(4)核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也不属于化学变化。
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108(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四位同学学习原子结构后,对这节内容的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解析:选C。 1H不含中子。
2.下列四种共价分子的球棍模型中,可表示Cl2分子的是( )
答案:B
3.(2018·浙江11月选考,T7)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Na+的结构示意图
B.乙烷的比例模型
C.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HO
D.氯化钙的电子式
解析:选B。B项中表示的模型是乙烷的球棍模型不是比例模型,比例模型需要表示出原子体积的相对大小,则乙烷的比例模型如图:。
4.已知R元素的某种同位素能形成化合物AmRn,其中A的化合价为+n。该化合物中一个R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为a,核内中子数为b,则该同位素的原子符号是( )
A.R B.R
C.R D.R
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在化合物AmRn中,R的化合价为-m,其离子符号为Rm-,已知一个Rm-的核外电子数为a,则该同位素的核内质子数为a-m,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m+b,D正确。
5.下列化学用语中,不正确的是( )
A.HF分子的电子式:
B.乙炔分子的结构式:H—C≡C—H
C.H2O分子的比例模型:
D.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答案:A
6.已知:①为纪念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将112号元素的符号定为“Cn”,汉语名为“”;②合理利用核能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92U是核反应堆的重要原料;③锂被誉为“高能金属”,制取锂的原料是β锂辉矿(主要成分是LiAlSi2O6,含少量钙、镁杂质)。对上述表述所涉及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n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55
B.92U和92U是同位素,核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C.40Ca2+与18O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D.Si2O中质子总数为80
解析:选C。Cn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65、112,两者之差为53,A错误;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40Ca2+和18O的电子数都是18,C正确;Si2O中质子总数为76,电子总数为80,D错误。
7.已知阴离子R2-的原子核内有n个中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m,则w g R原子完全转化为R2-时,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mol
B. mol
C.(m-n-2) mol
D.(m-n+2) mol
解析:选D。R原子的质子数为(m-n),其核外电子数也为(m-n),所以R2-的核外电子数为(m-n+2),而w g R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所以形成的R2-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n+2) mol。
二、非选择题
8.现有下列9种微粒:H、H、C、C、N、Fe2+、Fe3+、O2、O3。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
(1)H、H、H分别是氢元素的一种____________,它们互称为____________。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微粒是____________。
(3)对于X,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每小题分别写出符合题意的两种粒子,且从以上所给微粒中选择):
①Z、n、b相同而A不同:__________________;
②A、n、b相同而Z不同:__________________;
③A、Z、b相同而n不同:__________________;
④Z、n、A相同而b不同: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核素 同位素
(2)O2和O3
(3)①H、H(或C、C) ②C、N
③Fe2+、Fe3+ ④O2、O3
9.元素X、Y、Z、M、N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M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4,且M原子的质子数是Y原子的2倍;N-、Z+、X+的半径逐渐减小;化合物XN在常温下为气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Z与N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2)X与Y可分别形成10电子和18电子的分子,写出该18电子分子转化成10电子分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反应)。
(3)下图表示由上述元素组成的两种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前后的转化关系,请写出该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均为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的强电解质,且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1∶1。若在各自的水溶液中,A能抑制水的电离,B能促进水的电离,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Y只能为O元素,M为S元素,结合N-、Z+、X+的半径逐渐减小,XN常温下为气体,可判断出N为Cl元素,Z为Na元素,X为H元素。
答案:(1)NaCl (2)2H2O22H2O+O2↑
(3)2SO2+O22SO3
(4)NaOH NaClO(或NaHS)